歐東蘭
摘 要:計算機的普及應用,讓信息社會的各個方面,諸如經濟、文化、社會生活等都離不開互聯網絡。但人們在享受便利的同時,也面臨著巨大的安全威脅。文章主要探討了計算機病毒的類型、來源及傳播特點,針對計算機病毒提出了相應的防范措施。
關鍵詞:計算機;病毒;傳播模式;防范措施
互聯網信息傳輸以及計算機軟件、硬件系統在設計上的漏洞,給計算機病毒泛濫提供了基礎?!吨腥A人民共和國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保護條例》中對計算機病毒的規定表述為:“編制或者在計算機程序中插入的破壞計算機功能或者破壞數據,影響計算機使用并且能夠自我復制的一組計算機指令或者程序代碼”。計算機病毒可以是一種程序,也可以是一段可執行碼,自身可以具備獨特的復制能力,就像生物病毒一樣快速蔓延、且難以根除。計算機病毒已經給人們生產生活造成了巨大的損失。乳CIH計算機病毒,“愛蟲”病毒等,給廣大計算機用戶帶來了極大的損失。2003年1月25日出現的“蠕蟲王”病毒攻擊了國際互聯網,大面積的網絡服務中斷,許多商務網站、ISP等損失慘重造成了巨大的損失,全球至少有超過2萬個計算機系統遭受攻擊,具體的損失程度無法估算。前幾年出現的“熊貓燒香”病毒再次提醒人們加強計算機病毒的防范。
1 計算機病毒傳播
1.1 計算機病毒類型
對計算機病毒的類型,按照標準和范疇,有著不同的類型定義。以下主要介紹一種計算機病毒的分類:
(1)引導區病毒。顧名思義,引導區病毒主要是隱藏在硬盤或者軟盤的引導區中的一種病毒。引導區病毒發作是在計算機從感染了引導區病毒的硬盤或者軟盤啟動時,或者當計算機從受感染的軟盤讀取數據后。
(2)文件型病毒。文件型病毒式寄生在其他文件中的一類計算機病毒,通過對病毒的編碼加密或者使用其他技術等形式來隱藏自己。
(3)腳本病毒。腳本病毒依賴一種特殊的腳本語言來起作用,同時需要主軟件或是應用環境能夠正確地識別和翻譯這種腳本語言中嵌套的命令。
(4)“特洛伊木馬”程序。
1.2 計算機病毒的來源
(1)從事計算機工作的專業人員或業余愛好者為了滿足心理需求而制造出的一些“惡作劇”。
(2)軟件公司或者用戶為了達到保護專利軟件不被非法使用而采取的一種“報復性”保護措施。
(3)對計算機信息系統、計算機系統進行攻擊、摧毀而有意制造出來的病毒。
1.3 計算機病毒傳播特點
從上世紀80年代初開始廣泛流傳至今短短的30余年時間里,計算機病毒無論從種類、數量還是傳播的速度,影響危害的范圍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計算機病毒主要的危害是對計算機系統的破壞,而病毒之所以能對計算機破壞速度之快、危害之大的原因,歸根結底還是其具有不一般的傳播速度——感染。計算機病毒一旦被復制或者產生新的變種,其傳播感染速度之快、破壞性之大令人難于預測。計算機病毒可以通過各種可能的渠道從已經被感染的計算機擴散到正常的計算機,并造成被感染計算機工作失常甚至癱瘓。一臺感染病毒的計算機如果得不到及時的處理,病毒就會迅速在該計算機上復制,并通過其他渠道,比如移動硬盤、軟盤、網絡等形式傳播給其他計算機,造成病毒感染。
2 計算機病毒防范對策
對計算機病毒進行防治,首先要確認計算機已經感染病毒??梢詮囊韵聨讉€方法進行辨認:系統無法識別磁盤或者無法啟動;目錄變成了亂碼;硬盤指示燈異常開啟;計算機系統蜂鳴器出現異常的雜音;沒有寫操作時出現“磁盤寫保護”信息;非正常情況下要求用戶填寫口令;計算機程序在運行時出現異常,或者其他不合理的情況發生。通過上述簡單辦法,一般都可以判斷計算機是否感染病毒。一旦確認計算機感染病毒,即需開展病毒的查殺防治工作。計算機病毒防治的目的是為了保護用戶的數據安全,因此,計算機病毒防治應該從三方面入手,即數據備份,修補漏洞、查殺病毒,數據恢復。具體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更優的方案進行。
2.1 構建多層的計算機病毒防護模式
首先要確保安全權限等計算機安全管理的關鍵配置,保證賬號、密碼的安全,防止因配置疏忽留下漏洞造成計算機感染病毒。一方面,可以及時升級最新的系統平臺,定期對BUG進行修補,從相關網站下載安裝相應的補丁程序,及時完善維護好計算機應用系統,減少或者禁止使用不必要的服務,不安裝或者關閉不安全的應用程序。
2.2 定期進行數據備份,確保數據安全
可以通過數據的恢復級備份功能提高計算機數據的安全級別。數據的備份在條件允許的前提下可以復制多分,保存在本地或異地,但前提是在原始數據受損后可以及時進行處理恢復,保證系統的正常運行。
2.3 檢測修補系統漏洞,定期進行病毒查殺
系統漏洞是計算機網絡安全中無法避免的問題,系統漏洞是網絡安全的最低一層,對計算機網絡系統的保護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系統漏洞的保護需要把握好整個系統中較為薄弱的環節、關鍵節點,通過相應的安全掃描工具,掃描檢測到系統中存在的漏洞,對漏洞進行評估后作出修補完善。可以采用相應的技術手段進行掃描檢測,以及時發現漏洞。安裝有效的殺毒軟件,對計算機進行定期的病毒掃描查殺,一旦發現病毒即進行清除或隔離。
2.4 培養良好的防范習慣
良好的防范習慣可以有效預防計算機病毒的侵害。計算機病毒防范中最有有效的因素是人的作用,在安全的防范系統如果沒有人的良好的安全防范意識都是脆弱的。因而,在計算機病毒防范中必須加強人的安全防范意識,養成良好的使用計算機的習慣。
3 結語
總之,隨著計算機應用不斷普及,計算機病毒的發生導致的經濟損失不斷擴大。對計算機病毒的防范應當成為使用計算機的一種習慣,并結合新的防范技術加強對計算機病毒的查殺,防患于未然。
參考文獻:
[1]付丞.網絡時代計算機病毒的特點及其防范措施[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0(16).
[2]宋禮鵬,韓燮.計算機病毒的演化與控制[J].計算機工程與設計,2011(07):2252—2255.
[3]李志超.淺談計算機病毒防范方法與措施[J].赤子,2012(0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