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鵬



摘 要:地圖符號是表達制圖對象和溝通地圖制作者與用戶的語言形式之一,是構成地圖的基本元素,城市公眾地圖的發展,既滿足了社會需求,也豐富了地圖產品作品的類型,對城市經濟、文化等方面的發展有積極作用。該文在詳細分析了城市公眾地圖符號和圖形設計特征,包括符號分類、符號元素、寫景符號、色彩和注記等的基礎上,針對城市公眾地圖發展現狀,歸納了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了質量管理、標準建設和理論研究等方面的建議。
關鍵詞:城市地圖 公眾地圖 地圖符號 色彩設置
中圖分類號:P20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5)03(a)-0048-02
相對于地學專業用的專題地圖,還有一些普及型地圖為公眾日常工作和生活所應用,有時通稱為旅游圖,也稱參考圖。隨著社會的發展,這些地圖的內容和功能已遠不止旅游導覽,該文為研究方便,同時根據多年的科研和項目工作經驗,將這類地圖統稱為公眾地圖,它的范圍一般包括交通圖、通信圖、尋醫圖、公共查詢圖、參考圖、生活地圖和綠色地圖等。
地圖符號是表達制圖對象和溝通地圖制作者與用戶的語言形式之一,是構成地圖的基本元素[1]。該文在研究城市地圖符號和圖形設計特征的基礎上,對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以期引起對地圖符號設計和運用以更多關注。
1 地圖符號和圖形設計的特征
城市是國家和地區的政治、文化、經濟、交通中心。環境要素集中,制圖表現對象豐富,是城市地圖編制和地圖應用的突出特點。隨著城市建設的發展和測繪成果更多的應用于社會活動,城市公眾地圖需求品種和數量迅速增長,其符號和圖形設計呈現以下特征。
1.1 符號概括性強、分類簡單
城市地圖的街區和道路結構突出,地物關聯密切,例如:不同功能規劃的街區,多種層次的社會機構,道路的各環線與輻射線的關系,行車路線與站名,地下和地面立體交叉建筑等。但在公眾用圖上,城市的很多特征不必全部顯示,成為它與專業用圖的根本區別。例如:建筑物的立體結構與材料,各種管線,高程注記等;城市地圖比例尺較大,面狀地物成為依比例表示的平面圖形,各種社會機構盡管非常復雜,工廠、公司、學校等機構的類型等級繁多,但無法完全分類分級表示。由此導致符號使用少、分類簡單。相當多的點符號概括性強,只起到地物定位的作用,其屬性靠文字說明和色彩表示,便于普通用圖者查閱和識別。表1為隨機選擇的城市公眾用圖(市區圖)的符號設置情況,符號數量和單組符號的類別明顯比普通城市用圖少。
1.2 符號圖形元素簡練
專業地圖的符號圖形元素是實體屬性的表達方式之一。例如,街區可用不同方向與密度的暈線表示普通房屋、突出房屋、高層建筑和空地,鐵路的單復線區別等。在公眾地表圖上,符號圖形元素的簡練既保證了符號本身的識別速度,也達到了普及地圖應用和圖面清晰易讀的一般要求,同時有利于制圖的出版與更新。現行城市公眾地圖的大部分符號不附加細節圖形元素,尺寸也較專業用圖大,符號印色靈活。
GB/T 17695《地圖用公共信息圖形符號·通用符號》規定了52種與社會標志圖形符號協調一致的地圖符號[2]。現在的城市公眾地圖上已部分采用,例如飛機場、銀行、動物園等。部分符號很難在地圖上應用,主要是公共信息符號的載體多在室外張貼懸掛,指示明顯,遠距離視覺良好,縮為地圖符號尺寸后,符號的圖形元素顯現復雜化,缺乏視覺層次,細節不易辨認。例如,火車站或火車售票處符號,地圖上多為鐵路機構和從業人員的標志符號,在很多場合可以看到,縮小至3mm以內仍可清晰識別,但在公共信息符號中為火車機車的正面寫實圖案,縮小后不易辨認。類似的還有旅行社、公共廁所等的符號,在推廣應用上會有一定難度。
1.3 非常規地圖符號應用
除使用上述公共信息圖形符號外,還使用實物寫景符號、影像符號和機構標志等非傳統地圖符號。寫景圖和寫景符號是早期地圖的一種表示方法,現代地圖上個別采用較為重要地物或地貌圖形的形象對照。其應用方式主要有地物的正面、側面、剖面或俯瞰圖形,線劃圖形、攝影圖像或暈渲圖案,符合物像色彩、形狀、質地、空間存在的自然性[3],比普通地圖上的象形符號更具體地、個性化地反映物體特征。主要用以表達城市標志建筑物、突出建筑物等,如:北京天安門廣場的建筑群、電視塔、中華世紀壇、世界公園突出建筑物等。
企事業機構或產品的標志用于城市公眾地圖符號,可達到宣傳機構形象的目的,但更是地圖功能的體現。例如,在一些市區圖上,表示了銀行、通訊公司等為公眾所熟識的標志符號。適量非傳統地圖符號的應用,作為輔助方法,減少了圖例對照過程,可提高地圖信息傳送的效率和感受效果。在制圖美學觀點和圖形分類技術方面也有一定積極因素,見圖2。
1.4 符號和圖形色彩設置
公眾用圖的符號和圖形設色不再拘泥于普通地圖有限的多色印刷方式。利用色相、亮度、混合色、漸變色和色調的配置,提高地圖層次感,突出圖幅的主題內容。一是符號與圖形設色多。公眾地圖的圖例符號顏色在5種以上,圖形顏色種類更多。點符號較多使用紅、藍、黑色。二是充分利用色彩變量。在城市全圖上,以低亮度渲染底色表示相鄰行政區劃范圍。利用淺灰、淺棕等表示雙線道路的線圖形,輔以不同亮度和色調渲染道路的面域,實現分級分類,構成城市主干街道的環線或直通道路、不同等級的道路、特殊商業功能的街道、立體交叉道路等。三是利用人對色彩的感受特征。多數情況下,強調自然色的搭配,例如街區用暖色調,河流、湖泊用冷色調;道路以桔黃色、淺棕色為主,公園、綠地、苗圃花圃以綠色為主。
1.5 注記的應用
文字說明和縮寫是地圖符號表達制圖目標的組成部分。采用不同種類字符(文字、數字,中文、外文),字體、字大、設色,排列方式,縮寫規則等,可以達到描述目標性質、等級、規格、名稱等參數與屬性的區分顯示的目的。城市公眾地圖具有比普通地圖更多應用注記及表達方式的特征。最多使用的是社會環境和社會活動有關的注記,例如:城市多級行政區名稱,各種公司、居住區、大廈名稱,郵政編碼等。注記的字體、字大、字隔、字向、字列、字位和字色等要素[4]在公眾地圖得到充分發揮。以《21世紀北京生活地圖冊》[5]為例,字體有宋體、仿宋體、黑體、幼圓體、楷體,效果有扁、長、加粗變體,字在10種左右,字色有紅、藍、黑、綠及部分中間色。
1.6 圖形構成
城市公眾地圖的內容概括、圖形構成已從簡單的地理底圖作用發展到表達城市內外特征。公眾地圖的線與面圖形從整體上看是概略的,但圖形構成并不是簡單的取舍,在制圖中體現了高度概括和提煉。以道路、街區為主要對象的內容提煉,可有機表現出城市的內部結構和功能,反映社會的發展與進步。通過圖形的構成提煉,可顯現城市類型、外部輪廓、內部組合形狀和建筑物密集程度等人工規劃特點,以及平原、山地丘陵、濱海、沿河、水網等自然地形特點。大多數城市有明顯的分區,如行政區、規劃區、功能區及各種區域的交叉疊置區域。公眾地圖以范圍線、注記和普染色表示城市各行政區、住宅區、工業區、公園綠地區、高技術產業園區(科技園區、開發區)、郵政投遞區等各種地形單元。表達城市間或城郊的聯系,與周圍地區的聯系,多采用圖幅配置,如:地區總圖、小比例尺附圖、接圖表等方式,比較典型的案例是城市與其他地區的航空路線圖;圖內以文字說明方式注出道路指向等,都具有自身的表現形式和特點。
2 地圖符號存在的問題
城市公眾地圖的發展,既滿足了社會需求,也豐富了地圖產品作品的類型,對城市經濟、文化等方面的發展有積極作用。存在的問題也非常明顯,主要是產品質量參差不齊,部分地圖的符號設計和圖形表示缺乏規范化。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圖型不規范。公眾地圖的不同圖型、不同載體形式、不同幅面尚缺少統一的標準,同一類圖在不同城市的符號設計與配置、內容選取和概括指標等方面相差懸殊。
名稱注記全稱和縮寫具有明顯的隨意性。較長名稱如:XX市住宅集團供熱工程公司河東里供熱站,XX建筑科研院建筑機械化研究分院,縮寫如:二中、六小、農經學院。
符號不系統、不一致,甚至有些圖上不設圖例。如醫院(醫療衛生)等符號的尺寸、規格、印色等不一致。
經常會偏離制圖一般原則。比較常見的案例如:在同一比例尺地圖上,應區別城市核心區和外圍街區特征,但有的地圖上明顯把城郊稀疏建筑區合并為大片街區;有的地圖表示內容過于概略,某城市核心商業區分布圖,在10cm×10cm方格內,沒有標注一家商業機構符號與名稱,與該圖主題不符;某件大城市公眾地圖產品,說明為發展經濟服務,反映城市新貌,但圖上所有四、五星級賓館,市大會堂等突出建筑物沒有標注符號及名稱,只有很普通的幾家旅館、洗浴場所及電話號碼,很顯然不是按地圖取舍原則處理的。
3 對城市公眾地圖管理的幾點建議
城市公眾地圖已成為地圖市場的重要產品,社會需求量很大、表現形式多樣、有廣闊的發展前景。隨著社會發展,這些地圖已成為辦公、出行、生活、查詢的必備物品,也得到地圖愛好者、收藏者的青睞。提高公眾地圖的質量和社會適應性是地圖生產者的責任。筆者基于多年在該領域的科研和工作經驗,對城市公眾地圖管理提出以下幾點建議,以期為城市公眾地圖快速、良性的發展提供一些思路。
(1)加強出版質量管理。隨著全國整頓和規范地圖市場管理工作的深入開展,應把提高公眾地圖質量作為一項重要整頓內容。不僅規范地圖出版的政策管理,也要注重地圖產品技術質量管理,只有高品味、高質量的產品占據陣地,才能扼制非法出版、侵權盜版、質量低劣等問題,從而進一步繁榮地圖市場。
(2)制訂和推廣制圖標準。城市公眾地圖的標準化工作有很大空間,包括地圖分類、形式、規格尺寸、產品標識等通用要求,符號、注記和印色要求,資料采用、內容表示、整飾等要求,需要一系列的標準和規范。只有在全國統一制定推廣應用這樣的標準,才能從根本上保證地圖產品的質量。
(3)重視理論研究和培訓。城市公眾地圖已遠遠不再局限于旅游者參考圖的概念,它可以是政府管理所屬行業和部門的手段,是普通居民的查詢工具。一些內容豐富、現勢性強、表現精細的地圖,甚至可以量測、專題統計和分析的地圖,可以成為電子信息系統的數據基礎。因此,重視城市公眾地圖的理論、技術以及作用與價值研究,開展編制、出版、發行的專業培訓,對發展這一新的專業方向是有必要的。
4 結語
城市公眾地圖在經濟社會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對相應的產業和文化發展具有服務功能,是地圖大眾化的成果。城市公眾地圖在設計、制作、出版和發布方面還有很大的研究發展空間。該文分析了城市公眾地圖的符號和圖形設計特征,對符號分類、符號元素、寫景符號、色彩和注記給予了基本的描述,也對影響城市公眾地圖發展的主要問題進行了討論。相信城市公眾地圖將具有完整的符號體系和圖形表現理論,以更普及的圖型為公眾使用。
參考文獻
[1] 張明旺.GIS中地圖符號設計方法的研究[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1,7(19):4687-4689.
[2] GB/T 17695-1999.地圖用公共信息圖形符號·通用符號[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1999.
[3] 蔣春燕,馮學鋼,凌善金.基于視覺形態的旅游地圖符號分類探究[J].桂林旅游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8,19(3):355-359.
[4] 馬永立.地圖學教程[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8.
[5] 21世紀北京生活地圖冊[M].北京:中國地圖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