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宏
摘 要:植樹造林是緩解木材資源緊張,建設生態友好社會的重要基礎工作,有了科學而全面的植樹造林作為基礎,林區工作就有了開展的目標與資源。該研究以植樹造林的過程和重點為對象,展開了植樹造林技術與體系的研討,在分析造林地清理、播種植樹造林、植苗植樹造林、分殖植樹造林的基礎上,提供了植樹造林體系建設的要點,希望通過技術方法的強化的機制的完善來提高植樹造林的效果與質量,達到對林區工作的創新性發展和不斷支持。
關鍵詞:植樹造林 造林地清理 播種 植苗 分殖 體系 技術
中圖分類號:S7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5)03(a)-0056-01
在植樹造林工作的逐步推進下,我國森林面積出現了恢復和增加,林業資源在短時間內出現了穩定和增長,為生態環境建設和資源開發工作提供了基礎和機遇,植樹造林已經成為林區事關發展與穩定的核心工作。當前植樹造林還存在一些問題,造林地的清理、造林技術的應用、造林管理體系和支持結構還有很大的不足,導致植樹造林出現了各類問題和后果,影響了林業具體工作和整體效益的發展與提升。應該從植樹造林的過程入手,探尋各階段技術方法的要點,形成對植樹造林全方位的保證與支撐,實現植樹造林順利、穩定地向前發展,進而為林業的振興和生態的重建提供物種、資源、空間和環境方面的基礎。
1 造林地清理的技術方法
造林地清理的核心目標就是通過對灌木、雜草、伐根、倒木的清理為植樹造林營建一個適宜的空間、資源和生態環境,根據植樹造林的設計和造林地實際,清理和整地是工作的兩個重要環節。在清理造林地過程中可以選擇人工割除、噴灑化學農藥、火燒等方式進行處理,各類方法都有其適應的范圍,同時也都具有一定的缺陷和不足,因此在清理過程中應該針對植樹造林的要求和造林地基本狀況,有目的、有比較地確定清理的技術和方法。在整理造林地的過程中要嚴格遵循整地規劃,合理利用全面整理和局部整理的技術,同時要根據造林地的具體情況實現整理技術的差異性應用,總之通過整理造林地達到對土壤、水資源的有效調節和配置。
2 植樹造林的技術方法
植樹造林是復雜的生態工程、系統工程和環境工程,因此要堅持高標準和嚴要求來進行植樹造林工作,要根據植樹造林的設計,以關鍵環節和重點部位的技術應用為突破口,探尋植樹造林中不同類型技術應用的要點,提升植樹造林的技術運用水平,使植樹造林質量和效果得到保障。植樹造林過程中應該做好如下技術的應用。
2.1 播種法植樹造林
播種法是利用林木種子繁衍和生長的特性進行植樹造林,由于種子采用播種的方式因此又稱直播造林法,播種法的優勢在于工序、時間和成本上的節約,適于大面積植樹造林,特別對于人跡罕至的區域播種法有著很好的適應。播種法應用的前提是造林區域具有較高的立地環境與條件,水分充足和生態環境完整是重要的基礎,如果出現環境改變或者條件惡化播種法的優勢將會大打折扣。應用播種法時應該選擇適宜的播種工具,要在確保播種效率的同時,提高播種質量,同時要做好播種的樹種和種子選擇,要選擇資源豐富、適應性好、籽粒飽滿、易于發芽的樹種和種子作為播種法的目標。
2.2 植苗法植樹造林
植樹造林的實際工作中植苗法最為常見,植苗法的實質是將根系完整的苗木種植與造林地,在全面撫育的基礎上,完成植樹造林的目標。植樹造林的優勢在于高成活率,由于苗木根系完整、植株健碩,因此對不良環境和生態威脅有較強的預防和抵抗,對于立地條件的需要不嚴格,可以進行機械化操作,這些都是植苗法植樹造林的長處。植苗法植樹造林的劣勢在于對植苗技術要求高,前期育種和管理成本大。應用植苗法時應該做好兩方面的工作,一方面應該選擇適宜的苗木;另一方面應該提高植苗技術,避免出現根系、主干受到損傷、擠壓,防止出現變形和失水。
2.3 分殖法植樹造林
分殖法是利用樹木的營養器官及竹子的地下莖作為造林材料直接進行造林的方法。其特點是能夠節省育苗時間和費用,造林技術簡單,操作容易,成活率較高,幼樹初期生長較快,而且在遺傳性能上保持母本的優良性狀。但要求有立地條件較高的造林地,同時分殖造林材料來源,受母樹的數量與分布狀況的限制,這種方法主要用于適用營養繁殖的樹種。
3 植樹造林體系建設的要點
3.1 加快植樹造林財政體系建設
應該將植樹造林財政體系作為公共財政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大財政轉移支付中生態補償的力度。按照完善生態補償機制的要求,進一步調整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建立生態環境建設方面的投資融資體制,努力增加公共財政對生態補償的投入,又要積極引導社會各方參與,探索多渠道多形式的生態補償方式,拓寬生態補償市場化、社會化運作。
3.2 加強生態保護和植樹造林的立法工作
加強生態保護、資源補償、植樹造林方面立法工作,從法律上明確生態補償責任和各生態主體的義務,為生態補償機制的規范化運作提供法律依據。
3.3 改進植樹造林的育林方法
應該適當降低植樹造林的密度,使人工林形成多層結構的森林群落,這樣才有利于人工林多種功能的發揮,提高人工林維護地力的能力和穩定性,實現經濟林與用材林的結合,即有利于林區的短期經濟效益,也有利于林區的長遠發展。
4 結語
抓好植樹造林是林區基礎工作和資源再生工作的核心要點,應該立足于植樹造林的實際,著眼林區長遠發展和林業資源持續性建設,根據林業工作和林業資源生長規律,抓住國家生態工程建設和振興林業的時代機遇,勇敢面對植樹造林過程中各種問題和調整,在突出植樹造林的技術環節和關鍵要點的基礎上,有計劃、分步驟地實施植樹造林工作,在實現植樹造林系統化、規范化的基礎上,建立林區生產、保護、開發和利用等各項工作的機制和體系,促進林區和林業達到生態化、科技化、系統化的發展目標。
參考文獻
[1] 頡玉敏.淺談造林整地與造林方法[J].農村實用科技信息,2010(5).
[2] 李曉明.造林整地的方法[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下旬刊,2009(6).
[3] 董新明,張亞寧,李生紅.賀蘭山東麓山前洪積扇不同立地類型造林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3(17).
[4] 張懷敏,王惠東,周先德.造林提前整地的作用[J].農民致富之友,2014(16).
[5] 漆喜林,王俊波,李戰剛,等.魚鱗坑整地改善土壤水分狀況與造林效果分析[J].防護林科技,2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