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杰
【摘 要】隨著熱軋窄帶鋼產品市場競爭的日趨激烈,產品的規格向超寬超薄方向發展。620mm熱軋窄帶鋼寬度的最后控制主要由FE1立輥軋機來實現,原設計FE1立輥軋機只能軋制寬度小于400mm的帶鋼,在軋制超過400mm的帶鋼時,必須另外準備小輥徑軋輥,這樣就增加了備件成本和工人的勞動強度。通過對FE1立輥軋機液壓系統改造及機械系統優化,對設備進行適應性改造,從而拓展產品規格和提高產品質量。
【關鍵詞】立輥軋機 液壓系統 機械系統 規格 質量
1 前言 萊鋼620mm熱軋窄帶是全國第一條全連續式熱軋窄帶鋼生產線,隨著熱軋窄帶鋼產品市場競爭的日趨激烈,產品的規格向超寬超薄規格發展。620mm熱軋窄帶鋼寬度的最后控制主要由FE1立輥軋機來實現,如何提高FE1立輥軋機的設備工作能力,適應生產實際需要,是我們研究的重點。通過對FE1立輥軋機液壓系統改造及機械系統優化,對設備進行適應性改造,從而拓展產品規格和提高產品質量。
2 FE1立輥軋機制約生產的因素
(1)帶鋼帶材寬度的最后控制主要由FE1立輥軋機來實現,其兩輥中心距是由四個伺服側壓液壓缸(220/160*140)控制,原設計FE1立輥軋機兩輥中心距為670-950mm,軋輥直徑尺寸為500-550mm,用最大輥徑軋輥只能軋制寬度規格小于400mm的成品帶鋼,但實際生產中超過400的產品規格很多,在軋制超過400寬度的成品帶鋼時,必須另外準備小輥徑軋輥,這樣就增加了工人勞動強度和備件成本,增多了換輥時間,已不能滿足實際生產的需要。
(2) FE1立輥軋機傳動形式由一電機為原動機,帶動兩個減速箱通過低速軸、水平軸、立軸傘齒帶動立輥轉動,兩減速箱之間通過高速軸傳動,原FE1高速軸為三段,中間由兩個聯軸器連接,易損壞發生故障,且兩軸承座在FE1軋機牌坊內,工作環境惡劣,潤滑困難,軸承損壞率較高,更換困難。
(3) FE1立輥軋機兩立輥為工作輥,由液壓缸來控制,其中一個工作輥為由定值液壓缸控制的定值輥。另一個為由伺服液壓缸控制的伺服輥。伺服液壓缸利用位移測量數據調節活塞桿的行程,從而達到控制兩立輥之間距離。軋鋼時在調整好兩立輥輥縫后,液壓缸長時間不動作,所需流量補充非常少,電液換向閥大部分時間在零位狀態,因為原液壓系統設計時沒有蓄能器,既沒有保壓補充流量的設備,所以泵、電機一直在啟動狀態,油液通過溢流閥又回油箱,做無用功,這樣造成油溫升高,浪費大量的電能,泵一直在啟動狀態對泵的壽命存在一定的影響,系統沒有蓄能器將不能吸收泵的脈動和回路上的液壓沖擊,使伺服缸調節輥縫精度不穩定,直接影響了帶材的寬度質量。
3 FE1立輥軋機整體改造與優化主要內容
(1)重新設計液壓缸,考慮改變行程及最大回程時缸桿伸長度和安裝位置的改變,增加缸的行程由140增加到200,側壓液壓缸均整體外移60mm,這樣立輥箱的中心距就在670-1070范圍內,不管大輥徑還是小輥徑軋輥,均能軋制170-450寬度規格的產品。通過重新設計改造后FE1立輥軋機側壓缸型號為:220/160×200。
(2)FE1高速水平軸由三段改為一段,取消原軸中間的兩個聯軸器,并將軸承座底座外移至軋機牌坊外側,改善了工作環境,并利用集中干油潤滑系統自動打油,軸承損壞率減至最低,降低了成本費用,且方便更換。
(3)重新設計原液壓系統,在原系統的基礎上增加蓄能器,壓力繼電器,使泵在一定壓力范圍內啟停,即在系統設計壓力下限時啟泵,在壓力上限時停泵,在工作壓力范圍內利用蓄能器補充流量壓力損失,這樣既可避免泵、電機一直在啟動狀態做無用功,提高使用壽命散發多余的熱量,也節約了電能,還可利用蓄能器吸收泵的脈動和回路上的液壓沖擊,提高伺服缸輥縫調節精度的穩定性,保證帶材的寬度質量。
1)選擇蓄能器蓄能器起保壓補充油液損失的作用:
V=∑Ai·Li·K-QpT △V,蓄能器有效面積 Li 液壓缸的行程 0.14m 油液損失系數 k=1.2 Qp液壓泵供油壓力 動作時間T=2s V=∑Ai·Li·K-QpT,△V=4×1/4×π×D?×0.14×1.2-1.84×2 =21.82L
據此選擇蓄能器NXQ2—L25/31.5—H, 選擇蓄能器安全閥組為:AJF-H3 25L-F M60×2 選擇壓力繼電器:HED50-1-2X/350Z14
2)驗算系統性能:
驗算系統壓力損失:
△P=△P1+△P2+△P3 (△P1—沿程阻力損失,△P2—局部阻力損失 △P3—閥類元件阻力損失)
①計算沿程阻力壓力損失 △P1:
系統中最長的管子,內徑d=25mm.長L=15m,通過流量1.84L/s,選擇L-HM46#液壓油,工作溫度下的粘度γ=44×10-6㎡/s 密度ρ=900kg/m3 管內流速V=Q/1/4×π×d2=3.7m/s雷諾數:Re=Vd/γ==2102 因2000 △P1=λ×(L/d)×(V2/2) ×ρ=0.11MP ②計算局部壓力損失△P2: △P2=ζ(V2/2) × △P3×ρζ為局部阻力系數 取ζ=0.3 △P2=0.0018MP ③閥類元件壓力損失: △P3=△Pn×(q/qn)2 △Pn為額定壓力損失q為實際流量 qn為額定流量,由于△Pn,q,qn相對都較小。所以△P3較△P1+△P2可忽略不計 所以 △P=△P1+△P2+△P3=0.1118MP 3)系統效率計算: η=Pmo/Ppi=(P—△P)×Q/Pp×Qp=82.4% (Pmo為執行元件輸入功率 Pmo=P—△P Ppi為液壓泵輸入功率)液壓系統傳動效率一般在75%—85%左右,此系統效率82.4%屬于正常。 4 效果評價 帶鋼FE1立輥軋機整體改造與優化運行至今,各項功能與技術參數指標均達到了改造的預期效果,提高了FE1立輥軋機的設備工作能力,解決了生產中的問題,使其滿足節奏加快與規格變化的生產實際,節約了大量的備件成本和電耗,降低了職工勞動強度,提高了生產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