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
有“川派盆景世外桃源”美譽的成都市溫江區萬春鎮先鋒村,近年來因為其頗具規模、造型獨特的川派盆景,吸引了不少人來村里參觀考察,這個小小的村落究竟有何過人之處?其盆景產業又是如何一步步走向高處?
這幾個月,先鋒村的村民們正在為打造川派盆景博覽園而忙碌,作為2014中國生態文明論壇的特色展示點位之一,川派盆景博覽園項目成為先鋒村再次向外展示自己獨具地方特色的川派盆景的一個機會。
村支書郭富強向記者介紹說,先鋒村川派盆景培植歷史悠久,早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當全區的花木環境還不是那么濃厚的時候,先鋒村就有人開始培植盆景了。盆景技藝代代相傳,到如今,先鋒村家家戶戶都靠種植花木和盤扎盆景為生,七八十戶村民中,有50多人拿到了園林技術中級職業資格證書,還有兩名獲得到了高級職稱。
程文琦是先鋒村三組的村民,今年22歲的程文琦已經學習盆景培植四年有余,同村里大多數農戶一樣,程文琦家中的盆景生意也是經由父輩世代相傳,如今漸漸落在了程文琦這樣的年輕人肩上。
從最初盆景的選材,到如何培育、造型,再到市場化銷售,程文琦說,盆景這東西其實遠比看上去復雜。
如今,程文琦家中各類盆景——包括銀杏、金彈子、羅漢松等大大小小有幾十株,加起來價值近百萬。這幾年,溫江的花木產業經歷了從迅速興起到平復回落的一個過程,可先鋒村的盆經銷量卻在上升,銷售渠道也是越來越廣。
能學習手藝,又能掙錢,先鋒村盆景如今聲名在外,也吸引了越來越多村里的年輕人回到自己的家鄉,繼承家中的盆景生意——這對于先鋒村來說無疑是件大好事,年輕人帶來的不僅有新的思路和技術,他們更是村落未來的希望。
淳樸的民風是先鋒村的一個好招牌。村里的技術都是相通的,晚上是技師們交流切磋的時候,他們三三兩兩聚集在一家院子里,各自把今天蟠扎的感受向大伙“匯報”,然后由大家品頭論足。和諧、包容、淳樸,這是立身之本,有外地客商對此把先鋒村比喻成擁有產業支撐的世外桃園。
走在先鋒村中,在村道兩旁,盆景樁頭比比皆是,個個形象生動,造型優美。郭富強說,先鋒村三組盆景基地約200余畝,在地資產2個億左右,全組79戶家家都有盆景園。盆景是他們產業,也是創業的根基。
平日里,郭富強不僅要組織村民們進行業務培訓,更要不斷探索新的盆景銷售渠道和方式。如今,萬春鎮的綠道修到了先鋒村,郭富強想趁著這次建設盆景博覽園的機會,鼓勵村民們進行種植結構調整,向更高端、價值更高的盆景樁頭成片發展,同時他自己還在想著各種辦法,將電子商務與先鋒村的盆景銷售結合在一起。人人有事干,家家奔富裕,心中有夢想,郭富強說自己的方向早就和先鋒村的盆景夢融合在了一起,只要努力,就不怕實現不了。.
萬春綠道的打造讓先鋒村擺脫了“巷子深”的情況,綠道穿村而過,為先鋒村帶來了大量的游客,在距離綠道50米遠的地方,就是先鋒村三組盆景集中種植的地方,也是養生沱盆景創意博覽園的所在之地。打造養生沱盆景創意博覽園,能把游客從綠道拉進園中,由原來的快游變為慢游,對提升當地盆景種植的品質、擴大當地的知名度、實現一三產業的聯動都有極大的幫助。
先鋒村,依托產業,提檔升級,特別是與綠道連接之后,把游客引進園中,由“快游”變為“慢游”,儼然從一個傳統的盆景村,轉變為一個多元化的旅游村落,成為江安河綠道上一個極具文化內涵的亮點。
先鋒村,以其精湛的盆景藝術彰顯了溫江深厚的生態文化底蘊,盆景藝術的普及和傳承,是溫江區的生態文明建設獲得經濟效益和社會生態效益雙豐收的一個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