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姣 王智鴻
摘要:陶瓷茶具的造型從古到今,因每朝每代追求茶藝、崇尚茶道的習俗不盡相同,加之審美意識的差別,也就造就了茶具的時代性。美的形式變的多樣,人們對美的欣賞也不斷變的多元,這就激起了設計者們對茶具不斷地尋求創新。然而趨于時代要求,各式風格、流派的造型不斷上新,匯聚成一股新的生命氣息。本文力求在時代性上對現代陶瓷茶具的造型進行初步探討。
關鍵詞:陶瓷茶具;茶具設計;時代性
實用與審美是我國陶瓷茶具造型演變的推動力。造型藝術與茶道藝術碰撞下的陶瓷茶具,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品味的提升,其造型也要不斷地發展變化,這樣才能滿足當今社會人們的生活使用需求、審美需求和精神需求。陶瓷茶具的造型映射出來的除了實用功能以及人們的修養、茶道、情趣外,更多的是一種審美觀念。人們在這種現代都市生活的快節奏下,對生活不會安于現狀,對茶具也一樣。他們會在滿足其實用價值的同時更會去關注它的創新。在茶具造型設計中不能只以以往的傳統表現模式來表現,更需能夠體現當代人審美價值趨勢的時代元素。
社會在發展,時代在進步,對陶瓷茶具的性能及造型美觀亦在不斷開發和提高中,因此就必須結合時代來設計出一些符合消費者需求又具現代特色的陶瓷茶具產品來滿足市場。在市場上已有的琳瑯滿目的產品中,現代消費者考慮的不再是華麗裝飾的外表設計,而是更具創新服務價值取向的造型設計。我們在借鑒傳統陶瓷茶具造型設計的同時,還要考慮地域、材質等外在因素在茶具設計過程中產生的正負面因素。功能性、審美性全然得到滿足后,那么時代性就會自動出現,成為創新的必然需求。一套茶具賦予了時代性,也就有了創新,自然就增添了一絲色彩。
陶瓷茶具的生命在于創新,僅僅局限于實用或是審美,只是茶具造型需求中的一個階段,一個性能。如果停留至此,長此下去消費者們在視覺上也會產生疲勞,那么對茶具欣賞的感覺也會變得遲鈍甚至是消失。這就需設計者們拿出創作的激情和開拓的勇氣,結合時代的元素信息挖掘具有深度的創新設計。黑格爾在《美學》中說過,“藝術來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所以我們應根據消費者的心理和民族間的風俗習慣來從生活中提取那些能觸碰我們心靈,打動我們設計的人、事、物等元素,并經過完善,淳化,化為自己的創新設計。在仿生或是改造的時候,我們不僅要能夠保留先前茶具優良的欣賞與實用性,還要著重加大設計的創新。在茶具的造型上可根據需要看是否增減輔件元素來達到設計上的平衡。新增部件線條的粗細、顏色的深淺等設計都要考慮周到,這樣才能與主體保持和諧。在陶瓷茶具造型設計領域中,設計者們為了豐富自己的作品,讓它在茶具造型設計中能起到感染消費者的力量,讓其能被消費者們去舒心購買。概括地說,時代創新是陶瓷茶具造型設計中的一個重要切入元素,但又不能止于此,因為這是實用審美功能下的產物。應結合兩者,找其突破。
消費者們審美理念的變化,消費觀、價值觀的差異,以及社會某種潮流風氣的隨之而來,在很大程度上促使了陶瓷造型和裝飾風格的改變。陶瓷茶具的整體風格如果改變,也會波及外表裝飾形式的改變。以時代人需求為理念的現代陶瓷茶具設計,不光了解器具本身的尺寸大小,結構合理,更要考慮是否使用方便。也就是這種心理需求,使設計師們看到商機看到市場來迎合這種消費需求。雖說這種效應在其它消費領域尤為明顯,陶瓷茶具設計史上也不例外。因而設計師們就需充分、準確地獲取有關信息來設計出迎合市場時代需求的陶瓷茶具產品以滿足消費者的需求。設計師們根據消費對象,針對不同對象、不同消費層次人群、不同年齡的心理特征,消費習慣,購買行為,經濟收入等情況展開研究調研。從而來滿足現代人的對設計的幻想,以及追求時尚、創新美的享受。讓產品符合潮流的發展和時代精神。
陶瓷茶具,是通過其優美而典雅的造型、精湛的工藝、賞心悅目的裝飾及陶瓷本身恰倒好處的質地美所帶給人們的精神愉悅來實現審美的。特別是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工作壓力的增強,飲茶方可使人們在百忙強壓之中獲得片刻的精神釋放。茶文化帶給茶具的連鎖反應,那么設計者們在順應潮流發展的同時應怎樣設計出好的作品呢?我想除了考慮產品能否很好使用的同時,還要運用設計的視覺語言,來充分迎合時代的潮流,設計出既符合現代人審美要求,又具有時代精神的茶具產品。單純追求其使用價值的陶瓷茶具,在這方面的考慮就稍欠。然而那些賞用結合的就沒那么簡單,時代潮流成了其噱頭。打破了傳統,找對了銷路,就占領了市場。而那些傳統、保守、的產品也將被市場所淘汰。這種現象其實也是反應了產品設計的藝術水平。
任意一套茶具都有其自身的一個形態,對于茶具而言,造型是其存在的基本,其次感受到的將是那是否能帶給我們視覺沖擊力的裝飾效果。從而,通過陶瓷茶具本身的一個形態、釉面的顏色、質地以及做工的優良這些角度去欣賞、觀摩這樣一個物品各部件設計的合理性、美觀性。繼而來確定是否有這個欲望來購買。因而陶瓷茶具的設計,必先從造型來切入。為了設計出自己滿意的陶瓷茶具造型,單純的天馬行空是行不通的,要有豐富的生活積累。透過自然中實實在在存在的人、事、物,抑或虛擬物等對象形態特征的模擬,結合茶具的基本結構來啟發思想,發揮想象,進行再創造。我們在進行茶具設計時,在運用多種思維方法的同時,也要從這些生活藝術里吸取營養,來展現現代的審美觀,把設計盡可能地發揮的完美和諧。廣開設計路,透過這些物象來模擬,看是對其簡化,取舍,還是夸張變形等,然后再究其材料的特性跟工藝的制作技術,來做綜合處理,讓整體的形態關系更貼切地符合陶瓷茶具的造型特點,以此來吸引消費者的眼球。除此,茶具的使用也應搭配茶葉來帶給品茶人在茶具功能、質地、茶水色澤三者間所追求的協調關系。這樣才能最終選配出完美的茶具。可見時代性對茶品與茶具的配套設計至關重要。只有在造型設計中賦予了時代性,才能創造出更多更好更新的陶瓷茶具滿足人們的購買需求。
【參考文獻】
[1]楊永善.陶瓷造型藝術[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楊欽.中國古代茶具設計的發展演變研究.2013
作者簡介:
唐姣(1987-),女,湖南沅陵人,現任景德鎮學院陶瓷美術與設計學院教師,助教,景德鎮陶瓷學院碩士在讀。研究方向:藝術設計。
王智鴻(1979-),女,湖北黃岡人,現任景德鎮學院陶瓷美術與設計學院教師,講師,景德鎮陶瓷學院碩士在讀。研究方向:藝術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