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輝 宋建聽 高博
摘要: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帶動著城市經濟的進步,從而使我國的道路橋梁建設得到了快速的發展。道路、橋梁乃是國民經濟運營的重要命脈,由于其特有的靈活性和優越性,發揮著其他運輸方式不可替代的作用。就施工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分析以及注意問題。
關鍵詞:道路橋梁;施工技術;問題簡析
一、在施工過程中常見問題及其原因分析
在城市道路的建設過程中,橋梁建設占其重要位置。在橋梁施工過程中要經濟合理的使用材料資源,堅持施工原則,嚴格執行國家現行的施工規范和國家批準的技術標準;積極推廣應用“可靠性施工”、“結構優化施工”等現代施工辦法;要注意因地制宜,節省建設資金,就地取材等。另外,在橋梁施工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種種質量缺陷,比如,橋梁出現裂縫,橋梁鋼筋出現銹蝕,橋梁鋪面層出現松散脫落等,種種不良因素使道路橋梁的質量無法得到保證。
出現這些問題,究其原因主要在于:1.領導缺乏質量意識,措施不力;2.項目管理混亂,違反建設程序;3.招標、投標制度不健全,運作不規范,造成沒有能力的單位中標和過低價中標;4.工程監理制形同虛設,監工作問題突出;5.腐敗現象嚴重,資金大量流失等等。
二、道路橋梁施工質量問題預防措施
(一)應重視道路橋梁瀝青路面早期破損問題,瀝青路面早期破損是指路面在竣工后通車不久或一、兩年內出現多處或大面積裂縫、破損,其原因主要是施工控制問題。要預防道路橋梁瀝青路面早期破損,在路橋工程施工中應做到:1.不僅僅片面追求個別指標不合理的高水平,做到全面考慮基層、面層的綜合強度、舒適性、安全性和耐久性問題;2.在瀝青混合料攤鋪碾壓的過程中,一定要嚴把瀝青混合料進場攤鋪的質量關,嚴格控制攤鋪和初壓、終壓的瀝青混合料溫度,嚴格按碾壓操作規程施工,只有這樣才能防止橫向裂縫的產生;3.嚴格按照《瀝青路面施工及驗收規范》等相關規定做好縱橫向接縫;4.控制瀝青混合料所用瀝青的延度,或采用改性瀝青。在拌制瀝青混合料時,要防止加熱過度,避免瀝青混合料“燒焦”現象等等。
(二)道路橋梁工程施工還應注意高填土下沉問題。深填、高填、半填半挖、橋頭引道高填土或立交橋互通匝道填方,往往會在通車一段時間后下沉,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施工因素,如壓實控制不好、分層過厚、冬施措施不當等,另一方面在于材料因素,如最大干容重及最佳含水量有誤、材料壓縮系數過大、采用高塑性指數的粘性土等,均會出現此問題,它會使路面變形、開裂或下陷。在工程中宜采用以下措施予以控制:1.防止漏夯或夯實不足,嚴禁超厚填土。在機械難于壓實的地方,用適當的小型機具進行補充夯實;2.在新舊填土的銜接處,嚴格控制填土接茬臺階的最小長度,以避免接茬處超厚,壓實不足;3.回填幾種土時,不能僅用某一種土的擊實試驗得出的密度標準作為所有填土的壓實度標準,而應按填土的不同類別,做相應土的若干組擊實試驗,取值應符合相應規定等。
三、道路橋梁施工中導致的質量問題
(一)軟地基路段預壓時間不夠,工后沉降過大路面產生較大的不平整和橫向裂縫;路基壓實度不夠和地基處理不當,引起路面產生較多縱向裂縫(瀝青路面)或是斷板(剛性路面)現象;構造物兩端填土壓實度不夠,引起橋頭跳車。
(二)雨水進入面層引起面層網裂、變形和局部松散而形成坑洞;雨水透過面層滯留在基層頂面和基層質量不好引起網裂、變形和坑洞等情況,這種現象較多。
(三)半剛性結構層厚度不足和工藝水平低,使路面產生早期結構性破壞;基層工藝水平不高,平整度差,使瀝青面層厚薄相差較大,引起路面平整度較快降低。
(四)面層采用質量不符合要求的瀝青,以及基層材料設計和工藝不合適等原因,使面層橫向裂縫過多。
(五)面層粒料級配不佳和瀝青用量不穩定,開放交通1―2年,行車道就產生輕重不一的泛油現象,使表面粗糙度顯著下降,抗滑性能衰減較快,這種現象相當普遍。
(六)瀝青混合料礦料級配不佳,細料和瀝青用量偏多,使路面產生嚴重轍槽(車輛大型化和嚴重超載也是原因之一)。
四、道路橋梁施工應該注意的問題
(一)道路橋梁工程施工應該重視調拱調坡層的施工質量,在施工過程中尤其是要抓好各種材料的規格、級配及配合比,從而確保該層的有效寬度內的平整度和壓實度,保證基層施工質量的基礎。
(二)在道路橋梁工程基層施工中,要做到嚴格控制松鋪厚度,在最佳含水量的碾壓盡量減少基層成型,經過初壓后進行人工整修,特別要加強基層邊緣立模處的壓實度,對因特殊情況而碾壓不到位的部分,應采用工人錘和振動夯,分層夯實,以確保其結構層的質量。同時要注重基層的養護,在基層施工完成后即使采用麻袋養護的方法,也可以采用噴灑瀝青乳液保護。
(三)道路橋梁工程施工應嚴格控制基層平整,面層鋪筑前用3M直尺對基層進行平整度檢測,平整度差且大的路段應進行整平。面層攤鋪前認真清掃基層表面,確保基層表面整潔,沒有松散浮料和雜質。若是有泥土應采用壓力水沖洗干凈,如基層表面局部下封層脫落,則應將脫落處基層表面清洗干凈后補灑透層瀝青或補做下封層。面層鋪筑前受到其他工序污染,如表面滴落水泥成硬渣時,應予及時清除,以確保面層平整度。
(四)瀝青混合料的拌合不均勻,有時當拌和設備出現意外情況,剛開爐或料溫低,含水量大時,會出現料溫不均勻現象;當篩分系統出現問題時,造成骨料級配發生較大變化;有時也會出現花白料,使路面難以攤鋪成型;溫度過高造成瀝青老化,不能保證瀝青混凝土攤鋪質量;拌和能力過小,出現停工待料狀況,使接頭處溫度降低,出現溫度差,形成一個個坎;當工程運輸設備不配套或司機技術較差時,就會撞擊攤鋪機,導致機身后移,形成臺階。以上因素極易造成平整度和表面密實度差等現象。
五、結語
綜上所述,道路與橋梁乃是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設施,道路與橋梁工程建設的質量與國家、社會、人民的經濟緊密相連,使得人民出行的便捷與快速,不斷提高了人民的經濟收入。如若道路、橋梁質量出現問題,那么直接影響國家與社會在人民心中的印象,所以,我們只有不斷加強道路與橋梁工程施工問題的防范,一步一步嚴格按照國家規定來操作,才能保證道路橋梁工程的質量,以及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