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再晨
【摘要】2015年4月17-20日,“第五屆兩岸四地學校音樂教育論壇”在湖北武漢市華中師范大學音樂學院召開。本屆音樂教育論壇的主題為:“國際化與信息化——學校音樂教育的應對”。論壇旨在強化各地的音樂教育合作,探討音樂教育發展問題。
【關鍵詞】音樂教育論壇;音樂教育合作;音樂教育發展
2015年4月17-20日,“第五屆兩岸四地學校音樂教育論壇”在湖北武漢市華中師范大學音樂學院召開。大陸、香港、臺灣、澳門四地的音樂教育工作者齊聚于此,共同討論學校音樂教育發展的走向。本論壇目前為止已成功舉辦五屆,分別于2011年5月在廣州大學城、2012年5月在香港教育學院、2013年5月在澳門理工大學藝術高等學校、2014年4月在臺南大學藝術學院音樂系以及2015年4月在華中師范大學音樂學院。本論壇旨在強化各地的音樂教育合作,探討音樂教育發展問題。
本次論壇有來自兩岸四地的音樂教育專家、高校及一線中小學教師、音樂教育方向的研究生共計200余人,并遴選出44篇論文參與大會發言討論。本屆音樂教育論壇的主題為:“國際化與信息化—學校音樂教育的應對”。大會內容除專家主題發言、六組討論小組陳述外,還有由華中師范大學音樂學院學生組成的TianKong合唱團音樂會、趙洪嘯先生自制課堂樂器的講座以及武漢小學和中山路小學音樂課堂觀摩的活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針對本次論壇的主要議題,筆者將從以下維度進行概述。
一、關于國際化與學校音樂教育的問題
臺灣學者賴美玲在其《從素養導向談課程改革的國際化:臺灣經驗》的文章中指出核心素養不僅僅局限于對學科知識和技能的學習與掌握,還應包含學習能力以及學生面對學習和生活的態度。該文同時說明核心素養應如何落實于藝術綱要中,并強調素養導向的藝術課程設計應符合國際化趨勢。澳門學者代百生認為應以國際評鑒作為契機,逐步規范、完善管理制度,并通過改革課程設置來完善自身,提高辦學實力與吸引力。他以管理者的角度為音樂課程的建設提出了有益思考。香港學者梁寶華在其《傳統音樂在學校的傳承:國際議題和挑戰》的文章中揭示了傳統音樂在學校課程中所面臨的尷尬境地,為了讓更多人認識到傳統音樂的價值和獨特性,他介紹了一個全面了解傳統音樂的理論架構,供更多學者進行相關探索。大陸學者謝嘉幸教授在主題宣講環節總結了梁寶華教授的發言,并對其內容進行延伸。謝教授以國際化與信息化作為時代背景,談論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對音樂教育的呼喚,解釋了中國音樂教育支離破碎的原因和面對現狀我們應有的做法。大陸學者王培喜對美國佐治亞州的音樂教育現狀與湖北省高校進行比較,提出了推動我國高校音樂教育發展人才培養的UGS模式,以期音樂教育人才培養質量得以提升。
二、關于信息化與學校音樂教育的問題
臺灣學者謝苑玫進行了主題發言。她認為信息化和全球化趨勢下的二十一世紀,人們需善于運用科技帶來的優勢,接受新的傳播觀念,并掌握新的技能以便為音樂服務。報告中列舉了許多生動的實例,讓在座各位驚訝于網絡技術發展迅猛的同時深切感受到音樂教育另一個時代已經到來。臺灣學者曾善美亦聚焦二十一世紀信息化音樂教育。她強調信息、媒體與科技素養被列為二十一世紀學習者必備關鍵能力,主張在“以學生為主體”的理念下,學校音樂教育必須為學習者創造與時代相適應的學習環境,以培養其解決問題的能力。曾教授勾勒出二十一世紀信息化音樂教育的愿景,引發了在場學者的共鳴。來自大陸的周景偉先生以“多媒體信息技術在音樂教育中應用”的視角說明了他的研究成果。作為網絡技術研發人員,他介紹了自己團隊所研發的音樂教學軟件,希望通過此研究幫助一線音樂教師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教學任務繁重等問題。大陸學者杜士武則對數字技術在聲樂教學的應用進行了闡述,他介紹在進行聲樂教學時可借助現代科學儀器,將看不見的聲音可視化變為聲音可視化教學,改變了傳統的聲樂教學模式。大陸學者崔學榮構建出“網絡學習庫”+“課堂引領”+“自主構建”的三邊合力e教學模式,探討了在教學信息化、網絡化背景下音樂教師教育課堂教學改革的方案,以形成“導學—助學—自學”三維互動的教學機制,促使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增強,學習能力逐步提高。
三、關于學校音樂教學與實踐的問題
香港學者劉永慈立足于幼兒音樂教育。其研究以實踐為基礎,以社交特質觀課評量表為標準,研究包含24位幼兒園高班幼兒、研究者及兩位老師。通過對幼兒課室直接觀察、錄像記錄,搜集他們在音樂游戲中學會的社交技能和特性,對幼兒在社交技巧、個人技能、與同伴關系技能三方面特質作出記錄,證實了幼兒與人形成良好的合作和溝通關系與音樂律動游戲存在著密切的聯系。大陸學者王朝霞將解釋學作為理論基礎,對若干音樂教育行動研究案例進行分析,用實例說明當教育理論工作者與一線教師在合作過程中針對某些觀點難以達成一致時,該如何引領合作式音樂教育行動研究中的合作各方建立平等合作、互惠互利的研究關系。大陸學者周文嬌分享了其對《現代樂理》教學的思考,她認為應將現代樂理納入高校音樂專業課程體系中,并從課程開設的必要性、重要性、可行性進行分析,為高校音樂專業課程設置中關于20世紀音樂理論知識的教學提出建議。大陸學者陳孝余探討了在音樂課堂上,學生聆聽音樂時充耳不聞的現象。他分析了學生在音樂聆聽過程中所出現的問題,并提出音樂聆聽導示圖的教學設想。從理論與實踐這兩個方面研究音樂聆聽導示圖,對幫助學生有效聆聽音樂作品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廣西藝術學院在讀研究生覃展鵬針對小學音樂教學中“講授法”與“發現法”的合理運用進行梳理,肯定了教學方法運用得當對教學質量產生的積極影響。
第五屆兩岸四地學校音樂教育論壇的會議日程安排雖緊湊,但內容新穎、豐富多彩。在閉幕式中,大陸學者張業茂教授和澳門學者代百生教授分別對兩天兩個會場的研討情況進行綜述。會議主辦方亦精心準備了10分鐘的視頻,回顧了兩天會議的美好瞬間。最后大會宣布,下屆論壇將于明年上半年在華南師范大學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