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君
【摘要】室內樂的演奏作為一門課程,對學習音樂表演的學生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我們現有的教學理念已無法滿足時代的要求。如何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對高校音樂教育中室內樂的教育理念進行創新研究,是我們要探討的意義所在。
【關鍵詞】高校音樂教育;室內樂;創新
室內樂誕生于16世紀,它原指在皇宮里或貴族家庭演奏、演唱的“家庭式”世俗音樂,它是歐洲古典音樂傳統的一個縮影,作為一個獨立的表演形式在人類的音樂發展歷程中已經存在了近200年。這門起源于歐洲宮廷的音樂藝術,無論在歐洲的音樂史上還是在今天的西方音樂生活中,都有著極為重要的地位。這門音樂藝術以其特殊的器樂組合形式和與其相適應的特定音樂環境,逐漸發展為一種獨立的音樂形式并成為廣受人們喜愛的音樂傳統。
一、高校音樂教育中室內樂教學的意義
室內樂的演奏作為一門課程,對學習音樂表演的學生來說是非常重要的。首先,這種演奏形式填補了獨奏樂器演奏與大型交響樂演奏之間的空白。室內樂的演奏完全區別于獨奏音樂和樂隊音樂的演奏,它作為一種表現形式,是獨奏樂器演奏與樂隊演奏的橋梁和紐帶,只有把室內樂演奏好才可以從容不迫地演奏大型交響樂,而且它對獨奏音樂的演奏和學習也是一個必要的補充。其次,室內樂演奏是學生提高重奏、合奏能力的一個重要途徑。多年來,學習音樂表演的學生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就是獨奏能力強,合奏、重奏能力意識弱,這直接導致了我們的畢業生在工作與求職過程中,體現出不能很快的適應樂團、樂隊工作,合作、團隊能力很差的特點,極大地局限了學生的就業與發展,因此室內樂無論是從演奏還是在教學中均體現出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二、高校音樂教育中室內樂教學的現狀
室內樂的演奏和教學在中國屬于“薄弱環節”,在高校音樂教育中,與專業技能課、合奏課相比,室內樂一直處于“輔修”的地位、且不受重視。我們大多數的同學都埋頭苦練自己的專業技能,對于合奏和重奏訓練大都敷衍了事。室內樂的教學內容與授課形式多年來千篇一律、墨守成規。做為室內樂的幾種形式:弦樂重奏、銅管重奏、木管重奏和打擊樂重奏,在教學內容上“各自為陣”,教學理念早已拖沓陳舊,無法調動教師的積極性與學生的參與熱情,也顯示出不符合時代發展和教學理念創新、更新的特點。因此如何根據高校音樂教育中室內樂教學的現狀與特點,創新室內樂的教學理念,緊跟日新月異的時代發展,培養高素質、復合型的音樂人才是我們丞待解決的問題。
三、高校音樂教育中室內樂的創新
創新,是音樂文化傳承與變遷的一個重要維度。室內樂的創新就在于,在充分吸收歐洲古典室內樂的傳統和精髓中,進行室內樂的民族化研究,使室內樂這個外來的舶來品更具有中國民族的特色,創作具有弘揚民族音樂和發展多元文化的室內樂作品,用符合本民族音樂特點的演奏方式來演奏更適合中國觀眾欣賞和品位的室內樂。這種室內樂的創新體現在:
首先,室內樂作品的民族化創作研究。進入21世紀以來,全球化正潛移默化的影響并改變著我們的生活,作為一種全球性事實基礎上的價值觀與文化延伸,全球化作為一種大背景,承載并傳遞著不同價值觀與多種文化,把世界原有的多樣性和差異性更加徹底地呈現在認識主體的面前。在室內樂作品的創作中,我們就要從尊重這一事實出發,處理好各國室內樂教育的同質化與異質化、室內樂教育的沖突與整合、本土室內樂與異域室內樂、傳統與現代的關系,在此基礎上進行民族化室內樂作品的民族化創作。我國的民族音樂文化燦爛多彩,在室內樂作品的創作中,我們可以選取適合室內樂演奏形式的作品加以改編或創作,在注重弘揚民族音樂和發展多元文化的同時,運用傳統的歌劇、舞劇中的經典唱段,把戲劇人物唱段改編成運用各種樂器演奏的“擬人化演奏”,開發有利于展現學生音樂表現力的新作品。必須要強調的是,室內樂作品的民族化首先將主要焦點集中在呈現本民族文化特征上,在此基礎上才有可能使受教者具有獨特的民族文化內涵。
其次,室內樂演奏形式上的民族化研究。室內樂是歐洲古典音樂傳統的一個縮影。在歐洲,室內樂發展有著幾百年的歷史,在器樂表演藝術領域里是最高層次的表現形式之一。在早期,任何一個作曲家同時也能勝任室內樂的演奏。即便是業余樂手,也不會只呆在家里練習,而是經常跟人合奏、重奏。我國的室內樂演奏形式一直是延續著歐洲傳統的室內樂演出形式:如以弦樂四重奏、鋼琴重奏、木管重奏等為主。室內樂演奏形式上的民族化研究,即是要在室內樂演奏的形式上,做以大膽的民族化創新,如,在樂器選擇上,可以選擇本民族的傳統樂器或者是用電子樂器來詮釋室內樂作品;在演出形式上,開發室內樂演出的多種形式,如用交響樂隊來為室內樂伴奏,以增添室內樂的演奏效果等。只有新突破、新方法才可以產生新的創新理念。
最后,室內樂欣賞層面上的研究。音樂作品的欣賞,大致分為三個層面:一是音樂要悅耳動聽,即滿足官能的需要;二是要能夠通過音樂獲得對美的感悟,即情感欣賞階段;三是要進入理性欣賞階段,即對作品能夠從音樂的角度進行分析和診釋。室內樂欣賞層面上的研究是對我們室內樂作品的民族化創作與室內樂演奏形式上的民族化是否可行的一個重要的檢驗標準。室內樂的民族化研究是要讓我們創作的室內樂作品與演奏形式,不但可以陶冶我們的情操,激發我們的斗志,獲得生活的啟迪和美的心靈感受,更要具備一定的社會影響力,取得一定的社會認同與推廣。
為了在新形勢下更進一步促進高校音樂教育中室內樂的創新,我們只有創新理念、調整結構與教學方式方法,才能有效的促進室內樂的創新研究,才能使室內樂教育的發展能夠培養出社會需求的不同類型、不同層次的人才,這是一項任重而道遠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