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敏
我拎著剛買的Levi's從店里出來,站在門口等一個朋友。一個乞丐發現了我,徑直停在我面前。這一停,于是有了后面讓我深感震撼的故事。
“先生……行行好,給點兒吧。”我在口袋里找出一個硬幣扔給他,覺得無聊便同他攀談起來。乞丐很健談:“我只在這一帶乞討,一掃眼就見到你。在茂業買Levi's,一定舍得花錢……做乞丐,也要講究科學的方法。”他說。
我一愣,饒有興趣地問:“什么科學的方法?”“你先看看我和其他乞丐有什么不同?”我仔細打量他,頭發很亂、衣服很破、手很瘦,但都不臟。他打斷我的思考,說:“人們對乞丐都很反感,但我相信你對我并不反感,這點我看得出來。這就是我與其他乞丐的不同之處。”我點頭默認,確實不反感,要不怎么同他攀談起來。
“我懂得SWOT分析(態勢分析法),這里每天人流量上萬,我的目標客戶是總人流量的三成,成功概率70%。潛在客戶占兩成,成功概率50%;剩下五成,我選擇放棄,因為我沒有足夠的時間在他們身上碰運氣。”他說。
“那你是怎樣定義你的客戶的呢?”我追問。“首先,目標客戶就是像你這樣的年輕先生,有經濟基礎,出手大方。另外,那些情侶也屬于我的目標客戶,他們為了在異性面前不丟面子也會大方施舍。其次,我把獨自一人的漂亮女孩兒看作潛在客戶,因為她們害怕糾纏,多數會花錢免災。”“那你每天能討多少錢?”我繼續問。
“周一到周五,生意差點兒,200塊左右吧。周末,一般可以討到四五百。和你們一樣,我也是每天工作8小時,上午11點到晚上7點,周末正常上班。我每乞討1次的時間大概為5秒鐘,扣除來回走動和搜索目標的時間,大概1分鐘乞討1次得1塊錢,8個小時就是480塊,再乘以成功概率60%,得到將近300塊。”這個乞丐倒像是一位資深的市場營銷總監。
“你接著說。”我更感興趣了。“有人說做乞丐是靠運氣吃飯,我不以為然。給你舉個例子。那天在超市門口有3個目標,一個年輕女孩兒拿著一個購物袋;還有一對青年男女,吃著冰淇淋;第三個是衣著考究的年輕男子,拿著筆記本包。我毫不猶豫地走到女孩兒面前乞討,女孩兒掏出兩個硬幣扔給我。為什么只找她乞討?那對情侶在吃東西,不方便掏錢;那個男的是高級白領,身上可能沒有零錢;女孩兒剛從超市買東西出來,身上肯定有零錢。”
“有道理!”我越聽越有意思。“所以我說,知識決定一切!”我聽十幾個總裁講過這句話,第一次聽乞丐也這么說。“要用科學的方法來乞討。天天躺在天橋上,怎么能討到錢?走天橋的都是行色匆匆的路人,誰沒事走天橋玩,爬上爬下得多累。乞丐也要用知識武裝自己。”
我越發佩服這個乞丐了。
“乞討就是我的工作,晚上下班后帶著老婆孩子逛街玩耍看夜景,一家三口其樂融融,也不枉此生了。若是碰到同行,有時也會扔個硬幣,看著他們高興地道謝走開,就仿佛看見自己的身影。”“你還有老婆孩子?”我不禁大聲贊嘆。
“我老婆在家做全職太太,孩子念小學。我在福田區按揭了一套房,還差6年就還清貸款了。我要努力掙錢,供我兒子讀大學念市場營銷專業,然后子承父業當一個比我更出色的乞丐……其實,我5年前在一家跨國大企業做市場策劃,2年前升為營銷經理,月薪5000。我想這樣永遠也出不了頭,后來就辭職來做乞丐。做一個高素質的乞丐。”
聽完,我激動地說:“你有沒有興趣收我做徒弟……”
呂麗妮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