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馬寧 圖/郭北溟
不貪大,但求新試駕2015款雪佛蘭全新科魯茲1.4T DCG旗艦版
文/馬寧 圖/郭北溟
全新科魯茲有多新?新到只與上一代同名!而且,全新科魯茲的“三圍”比上一代還略有減少,有點“冒天下之大不韙”的倔勁兒。就個人喜好而言,全新科魯茲的改變很是我的菜,尤其是不隨大流地向傻大方向發展





用雪佛蘭的官方說法,全新科魯茲采用“Design With a Heart-beat(令人心動的造型設計)”,這一理念也會在全新的雪佛蘭其他車型上被應用。
初見全新科魯茲,硬朗的肌肉感被圓潤的造型取代,據說這是市場調研的結果。不過,它的前臉確實有點似曾相識的感覺,阿斯頓·馬丁?蒙迪歐-致勝?或許這就是汽車設計界的流行趨勢,只是誰先用誰后用而已。總之,就雪佛蘭目前采用的新一代全新家族式臉譜而言,消費者尚處于接受的過程中。
低矮、扁平的車頭,發動機蓋上的線條突出了運動的個性,自動大燈、LED日間行車燈實用,也提升了檔次,只可惜是頂配專屬。側面整體看過去是俯沖的造型。車尾,個人感覺橫亙的鍍鉻線條不
是很合理,但對于喜歡bling的消費者來說是加分項。尾燈以LED光源和有棱角的設計顯示出一些犀利感。另外,雪佛蘭沒有打算通過排氣筒和輪轂的夸張設計讓全新科魯茲與眾不同。









全新科魯茲頂配車型獨有的馬鞍色和黑色搭配很提升整車內部檔次。在中控臺駕乘者經常觸摸到的地方采用了軟質包裹,縫線也不是做上去的。其他地方雖然是硬質塑料的同色材質,但視覺上很難區分二者。一點小遺憾是,中控臺旋鈕的質感不強,而且液晶顯示屏和周邊的烤漆飾板容易留下指紋。夜晚的車內是我最喜歡的,尤其是中控臺上有點Tiffany藍的意思。
方向盤的握感不錯,也集成了多種功能。只是在剛上車時,沒有找到音量和調臺等常規按鍵,原來它們被設置在了方向盤后方兩側。正面則是行車電腦、安吉星、藍牙和定速巡航按鍵。
“頂風而上”的科魯茲沒有因為三圍數據的減少而影響車內的乘坐空間。前排自不用說,你總能找到一個合適的駕駛姿勢,而且它還提供類似賽車的低坐姿模式。180cm的同事,在前排調整好坐姿后,后排頭部距離為4指,腿部有1拳多,加上中間凸起不明顯,整體表現還可以。不過如果長時間乘坐,座椅整體偏硬、中間沒頭枕是短板。
儲物上,滿足日常所需沒問題,同事的iPhone6 Plus也有地方放,只是會不太穩當。如果放進中央扶手箱,拿出又比較費事。后備廂較上一代車型增加了30L,不過4/6放到座椅后,底部并不平坦。





全新科魯茲有1.4T和1.5L兩種排量,搭配7速DCG、5擋手動、6擋手自一體3種變速箱,共7款車型。其中的1.4T發動機沒有沿用昂科拉上的那款,而是全新開發,這恐怕得占了全新科魯茲重新開發的大頭。
這款發動機與德系1.4T發動機相比,最大的優勢就是在渦輪介入前,不會有提不起速、很肉的感覺,而且輸出扭矩和功率數據也有優勢。躲開高峰,在北京還算順暢的路況向郊區進發,車稍多時并線超車即便沒有渦輪介入,也不成問題;深踩油門,一旦發動機進入3000rpm的高轉速區,渦輪的動力帶來了推背感。與之匹配的7速DCG調校偏舒適,不會在低速時有頓挫感。操控一直都是科魯茲的強項。在北京郊區的山路上,得益于懸架和瓦特連桿等的幫助,稍快速度過彎時,側傾被控制得很好。另外,全新科魯茲的指向性和轉向力度也非常懂駕駛員的心,剎車在初期就能很好地控制車速。最終,全新科魯茲的百公里油耗定格在了7.6L,這主要得益于整車的減重以及啟停系統的加入。
在城市道路、高速和山路行駛中,個人感覺全新科魯茲的A柱在拐彎時有點影響視線,內后視鏡同樣在我的駕駛位置出現個別角度的遮擋,這可能與我喜歡將坐姿調高有關。另外讓同事很不滿的是,即便頂配車型,副駕駛的座椅調整依然是手動,而且力度不好控制。還有一個大的遺憾是胎噪,我們不得不在車速提起來后調高音樂音量。




①MyLink 2.0智能車載互聯系統
相比創酷上的1.0系統,升級后的系統色彩、靈敏度提升明顯(也可用旋鈕操作),并在接入互聯網后,實現搜索附近聚會、購物點,預約保養等功能。用數據線連接Android手機,可使用互聯雙屏功能在屏幕上操作手機,蘋果ios系統則只能單向投射。
②自動泊車功能
該系統總的來說可以幫助新手輕松停車,并可以根據車位調整停車模式。操作過程中,會有進度條直觀看到當前操作進度,并在進度條滿后提示下一操作。不過,有一次該系統將一輛車旁邊的過道當做車位。
③側后車盲區監測系統
后車處于3m范圍內,外后視鏡上的圖標亮起,提醒駕駛員并線盲區有車輛。這是通用首次在緊湊型車上搭載此系統。
④99%零部件全新開發
全新科魯茲是通用全球新一代緊湊型車平臺的首款車型,99%的零部件為全新開發。這一平臺未來還將覆蓋別克、歐寶、沃克斯豪爾以及霍頓共5大品牌旗下十余款車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