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麗娟
【摘 ? ?要】現階段的語文教學方式提倡尊重學生個性,培養學生的文學性思維。因此,在教學方式的選擇方面,教師多采用對話或者啟發式的教學方式。本文中我將具體談一談教師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如何實現教學角色的轉變。
【關鍵詞】高中語文 ?課堂教學 ?角色轉變
中圖分類號:G4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11.097
在素質教育“以人為本”教學理念的影響下,各階段的學校教育在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上都進行了根本性的變革,尤其是近年來隨著新課程的改革,新型的教學方式配合著新型的學科內容使得整個學校教育狀態發生了巨大的轉變。尤其是高中階段,隨著新課程的改革,教學大綱明確規定,學校教育要注重培養德智體美勞全方面發展的高素質實用型人才,“考試至上”的教學理念逐漸退出舞臺,尊重差異、培養個性等新型的人才理念取而代之。因此,高中課堂教學過程中師生關系更加平等、和諧,教師要多采用交流與互動的方式來進行課堂教學,從而讓學生從心理上認同并喜歡上語文這門學科,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動力。
在我看來,語文是一門感性思維占主導的學科,因此在學習過程中對于學生“多愁善感”、思維發散的能力有著較高的要求。因此,死板性強“大水漫灌型”的教學方式更加不適合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不僅會造成學生死記硬背的學習印象,更會導致學生的思維定勢,不利于學生發散性思維能力的建立。所以,在高中語文課堂中,教師要從教學者轉變為引導者,實現由教到導的教學角色的轉變,從而建立平等互動的語文課堂。
一、實現思想上的轉變
過去幾十年以來,我國一直實行應試教育教學體制,而應試教育最主要的教學理念就是“一切為了考試,一切只看分數”,尤其是高中階段,學生學習任務重,壓力大,而且面臨著高考這種淘汰制的人才選拔模式。為了讓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得更多的知識內容,學校和教師就容易不自覺地就將教與學雙方互動的教學過程,轉變為教師主導單方面進行知識灌輸的過程。這種教學方式人為的壓制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能動性,導致學生成為知識接收的容器,只會死讀書,讀死書。因此,對于教師來說要想更好地適應新時期的課堂教學,更好地踐行素質教育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首要的任務就是轉變思想觀念。
(一)對學生有信心
我在教學過程中發現,大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都存在一種錯誤的教學思想:沒有教師的引導學生根本不可能自己學好知識。我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對課堂教學調查發現,大部分學生沒有教師想象的那么“無能”,高中生大部分已經進入成年人時期,生理和心理方面漸趨成熟,知識的學習能力和接受能力處于巔峰時期。相對于注重方法教學的數學等客觀性學科來說,語文這門學科主要是啟發思維,激發情感,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對于教師的依附性反而不強,只要具備一定的知識記憶能力和思維發散能力,大部分學生都能在自主學習過程中掌握絕大多數的知識內容。因此,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對學生有信心,公平可觀的對學生的學習能力進行評估,從而逐漸培養學生的自學、自立能力。
(二)思想上自我定位
在進行課堂教學之前,我們要在思想上給予自己一個準確的課堂角色定位。尤其是在備課過程中,備課是實際是進行課堂教學之前的虛擬性演練環節,在此過程中教師要實現對知識內容和教學方法進行選擇和安排,從而保證課堂教學的有條不紊。因此,我們在備課過程中就要明確自己在課堂教學中的位置,一切的教學活動都是為了培養學生,因此備課過程中教師就要本著以學生為主的教學思想進行教學內容和環節的設置,確定自己引導性、輔助性的教學位置。
二、教學方法上的轉變
教師與學生是保證教學環節完整性所必不可少的兩大因素,教師是知識的傳授者和引導者,學生是知識的接受者和操作者。現階段,素質教學逐漸將學生放到教學環節的主導地位,教師則成為教學方法引導者和示范者。這不僅需要教師從思想方面做好準備,更要適應教學方法上的轉變,根據班級的實際教學情況,創新出具有針對性和實用性的教學方法從而不斷提高班級的課堂教學效率。
(一)學導式教學
學導式教學是素質教育教學理念催生出的一種新型教學方法,主要通過引導式教學來進行知識的傳授。我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發現,這種教學方式非常適合高中語文的課堂教學。高中階段,語文知識主要是通過課文的方式進行呈現,因此課堂教學過程中大部分的時間都會用在課文的閱讀與分析上。而閱讀是作者與讀者之間情感的交流與共鳴活動,學生由于思維方式和個性的不同對于同樣的文章產生情感共鳴的部分各不相同,對于同一種觀點的認知度也迥異,因此對于教師來說,我們能夠做到的就是在閱讀方式、思維角度方面給予引導,讓學生學會如何讀,如何更有效的理解文章意思。
(二)對話式教學
對話式教學也可以稱為交流式教學。語文是一門注重思維發散的學科,同一個問題思維角度的不同會產生不同的觀點和答案,無法確切的劃分對與錯,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會產生非常多的疑問,并且需要教師給予準確的答復。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采用交流式的教學方法,在對話過程中了解學生的想法,從而在思維角度和思維方式上給予科學的指導,一步步引導學生通過自主探索找到問題的答案。
三、師生關系的轉變
在學生受教育過程中教師與學生的相處時間遠遠高于學生與家長的相處時間,因此對于教師來說,要想做好語文這門學科的教學工作,基礎性的任務就是要和學生建立一種和諧健康的相處模式。
(一)長輩式相處模式
在知識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樹立一種長輩的教學形象,將學生看作是家人來對待,對于學生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不苛責但也不姑息,語重心長的進行教導和糾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讓學生從心理上產生對教師的敬重感。
(二)朋友式相處
對于高中生來說在智力與情感上都已經處于成熟狀態,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完全可以用對待成年人的方式去和他們交流與溝通,尤其在課下階段,教師可以暫且放下為人師長的嚴肅面孔,利用朋友式的相處方式去接近學生,了解學生,從生活中定位學生的個性特點,從而在教學過程中對癥下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作為一名高中語文教師,我們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教給學生知識,幫助學生最大限度的提高語文成績,順利通過高考這個升學門檻,更要教給學生具體的學習技巧,保證其在未來社會生活中不斷地提升自己各方面的素養,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高素質實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