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島剛 張石
雖然歷史上也有華人挑戰日本議員選舉,但是無論是戰前還是戰后,
都可謂鳳毛麟角,而長沙伢子李小牧勇于繼幾名華人之后,
再次挑戰,應該說精神可嘉,而他能否在這次選舉中脫穎而出?在日華人參選的關鍵是什么?
縱觀歷次在日華人參選的歷史,李小牧該吸收哪些經驗教訓?
中國的春節大年初一,日本第一大在野黨日本民主黨東京都聯的“常任干事會”決定,由日本民主黨正式推薦出生于中國長沙的日籍華人作家、“歌舞伎町案內人”李小牧參選2015年4月26日投票的“新宿區議會議員”。
雖然歷史上也有華人挑戰日本議員選舉,但是無論是戰前還是戰后,都可謂鳳毛麟角,而李小牧勇于繼幾名華人之后,再次挑戰,應該說精神可嘉,而他能否在這次選舉中脫穎而出?在日華人參選的關鍵是什么?縱觀歷次在日華人參選的歷史,李小牧該吸收哪些經驗教訓?
從性事到政治
從早上6、7點開始,李小牧就站在北新宿的十字路口演講。氣溫只有5度。他演講的內容一般般,只是在讀事先寫在手機上的文章,反復說“我會努力”,“我將致力于……”。和他一起站在街頭的另一位律師出身的候選人滔滔不絕一講就是30多分鐘,而李小牧的演講不到5分鐘。
可是,到了派發政策宣傳單、遞名片的時候情形卻為之一變。90度鞠躬抓住對方視線、讓行色匆匆的路人收下他遞過的宣傳品的技巧很高……這些都讓人眼前一亮。或許跟他長年積累的發紙巾技巧有關吧(注:日本服務業特別是餐飲行業有在街頭向路人發放免費紙巾的習慣,紙巾中夾有店家廣告)。他那又瘦又高的身材,以及看上去絲毫不像54歲的外表,都很吸引路人的目光。
生于中國湖南的李小牧,在中國生活了27年,接下來的27年在日本度過。剛好在他年過半百的節點上出馬參選,打算一決勝負。
“我要實現‘中國夢!”3月1日,李小牧在中國的微博上引用習近平主席的“中國夢”口號,宣布自己競選的消息。一舉贏得714萬次轉發,反響驚人。李小牧說:“在紅燈區工作過20年的我,出版了自己的書,還開了自己的店,現在又可以參加政治選舉……日本這么棒!我想讓身在中國的人們也知道這一點。”
年輕時李小牧的目標是舞蹈家。他的父親是教師,在“文革”時被逮捕,1992年去世。李小牧換了幾次工作后在1988年來到日本,留學東京服裝學院期間應征了“案內人”(即皮條客)的零工,開始在歌舞伎町街頭給中國大陸、臺灣和香港的客人介紹餐飲店和風俗店。性格開朗、不怕生、擅社交的他逐漸獲得很多店家的信賴,最后“案內人”成了他的本職工作。
90年代中國人經營的風俗店越來越多,中國大陸和香港的黑社會也經常光顧,和日本黑社會之間的爭斗參雜其中。從黑社會到警察,李小牧積累了廣泛的人脈,被稱作“歌舞伎町案內人”。他根據自身經歷出版了《歌舞伎町案內人》一書,還從老家湖南叫來廚師在日本開了“湖南菜館”。湖南料理店在日本很少見,這家店現在人氣很高……可以說李小牧在日本收獲著多彩的人生。
李小牧在美國《新聞周刊》的日文版上開有自己的專欄。去年3月,為采訪地震災區他來到了福島,以此為契機開始關心政治。“不光是性事,還想搞政治”(注:“性事”和“政治”的日語發音相同)——看到他在專欄中寫下的這句話,當時的民主黨代表海江田萬里給李小牧打來了電話。懂中文的海江田是李小牧專欄的讀者之一。
出身新宿選區的海江田說:“我給他(李小牧)的建議是,如果想參加競選首先得成為日本人。他主張的新宿國際化、共生社會等政策和民主黨的主張是一致的。”
去年6月李小牧申請了日本國籍,今年2月4日他登上官報,趕上了報名競選的末班車。原本打算給他“公認”的民主黨最終只給了他“推薦”。(注:“公認”指政黨對某一候選人在競選中全面大力支持,而“推薦”的支持力度小于“公認”)民主黨內似乎對李小牧過去的工作和中國出身這一背景有所擔憂。
雖然感覺像被臨時放了鴿子,但李小牧的心態非常坦然。“要不要爭取(民主黨的)‘公認我還很困惑來著,所以不太在意這件事。我是自由人。很期待作為一名‘歌舞伎町公認候選人積極參與日本的民主政治。”
就算李小牧的微博在中國被轉發700萬次,但他的對手是那些長年在新宿苦心經營,積累了豐富政治資本的當地議員們。如果耐不住向選民們一一拜票的辛苦,爭取不到當選最低線的1500票就無法取勝。
李小牧主張的政策包括“新宿的國際化”、“提高餐飲店從業人員的地位”、“新宿區政府設國際業務科”、“促進外國人參與防災活動”等,大多是基于他自身的個人經歷,認為需要改善的課題。
新宿有很多加入日本國籍的外國人,但不怎么關心選舉的人也很多。開拓這些沉睡的“票倉”據說是取勝的關鍵。過去每天晚上6點才開始一天工作的李小牧,如今站在了早上6點的新宿街頭。
歷次華人參選成敗談
從在日華人參政的歷史看,除曾任臺灣海峽交流基金會董事長的辜振甫之父辜顯榮和許丙、綠野竹二郎、林獻堂等臺灣人在戰前成為日本貴族院的敕選議員外,迄今共有4位華人參加過日本的國會議員選舉。
1980年6月22日,來自臺灣的作家邱永漢以無黨派身份參加了當年全國選區的參議員選舉,雖然他在日本是獲得“直木獎”的著名作家,很有知名度,但是僅僅得到15萬張選票,低位落選;1998年7月22日,來自大陸的貿易商余志遠從日本運動黨出馬,參加了當年參議院選舉,為了給選民留下深刻印象,余志遠用他的中國名參加競選,除在電視上發表政見外,還四處隨宣傳車自我介紹,拜訪各地的華僑團體,還在中華街為路人吹奏單簧管,但是最后黯然落選;2000年6月25日,來自大陸的藝人梅蘭參加當年的眾議院議員競選,這是日本歷史上第一位競選眾議院議員的華裔女性。她是一位歌手,與當時社民黨黨首土井多賀子的相識使她對政治產生了興趣,所以當社民黨欲推薦她參選時,她毫不猶豫地同意了,成為社民黨在東京三區的“公認候補”,雖然她付出很大的努力,但是最后還是以13575票不敵競選對手,在小選舉區內惜敗。
華人參政唯一的成功實例,是華裔名人蓮舫在2004年7月11日代表民主黨參加第20屆參議院大選,在競爭激烈的東京選區以920972票高票當選,成為日本華人首位民選國會議員。她還曾擔任菅直人內閣和野田內閣的行政刷新大臣,這也是華人首次在日本擔任內閣大臣。
蓮舫出生在日本,祖籍卻是臺灣省臺南白河鎮,父親是臺灣貿易商,母親是日本人。從幼兒園到大學,蓮舫上的一直上日本“貴族學校”——青山學院。上大學時的1988年,她當選著名汽車音響品牌Clarion的代言小姐,此后蓮舫開始涉足演藝圈,成為著名演員和主持人。
蓮舫雖然是華裔,但她很少表現出外國裔的意識,從政之后,在給予外國人參政權的問題上,這位日本唯一的華裔參議員反而是反對派。2008年1月,民主黨成立了“推進永住外國人居民法律地位議員聯盟”,目的是給予擁有永久居留權的外國人地方選舉權,聯盟的會長就是現任民主黨代表岡田克也。
給予永住外國人地方參政權,是民主黨建黨以來幾任黨代表(鳩山由紀夫、小澤一郎、岡田克也、菅直人)的一貫主張,但黨內也有50多個議員簽名反對,其中包括蓮舫。
蓮舫對華裔身份尤其忌諱。2004年7月15日,在她當選日本首位華裔民選議員后的第4天,記者采訪了她。當時針對記者提出的“準備為在日華人做點什么”這一問題,她回答說:“我是日本的議員,要為整個日本服務,不會專為一部分人服務。在國際問題上,要推進日本和整個亞洲的關系。”
這大概正是蓮舫在華人中唯一當選日本議員的原因。
日本的文化風土與華人參政
華人要想在日本參政并獲得成功,克服“外來族”意識是十分重要的,不管這是否合理和公正,但是這確實是日本的“國情”。
首先,日本不是一個移民國家,外國人僅占日本人口的1.45%,而取得日本國籍、有選舉與被選舉權的華人人口所占人口比例僅為0.1%,在日本難以形成政治力量和有效的選舉人群,經常被政治家們忽略,因此流露出強烈的外來意識,難以得到選民的支持。在美國,經常有政治家做成中文宣傳品到中華街張貼和散發,但是在日本,卻很少有政治家做成針對外來族群的外文選舉宣傳品在日本張貼、散發。
第二,華人在日本的經濟力量非常弱小,無論在日華人企業的生產還是華人在日本的消費,在日本的GDP中所占比重都很小很小,這與美國華人明顯不同。美國華人人均收入、住房擁有量在少數族裔中名列前茅,只占美國人口4%的華人,卻占人口總消費能力的14%。
第三,在日華人選舉意識稀薄,投票率低,華人參選并不能得到華人族群的支持。從華人社會來看,目前還沒有在政治選舉和參政問題上希望表達自己心聲的政治團體,而華僑華人集中的三大中華街,都本著“在商言商、不問政治”的原則,一貫對日本的選舉保持謹慎距離,不做呼吁和組織活動。神戶南京街振興組合還曾指出:對于各政黨的選舉活動,我們一概不介入,不為任何政黨和候選人做任何宣傳活動。
歷年來,在促進永住外國人獲得地方參政權的活動中,幾乎看不到華人團體的參與。2007年11月7日,由韓國、菲律賓、巴西、美國等市民組織參加的永住外國人要求地方參政權全國集會在東京舉行。來自全國的在日韓國人、永住外國人及日本市民5000人參加了總決起大會,并舉行了游行活動,要求日本國會早日通過給予永住外國人參政權法案,其中沒有華人團體的影子。
2009年5月31日,在日多國籍永住者要求外國人獲得地方參政權的全國集會在東京舉行,形成了爭取地方參政權的最新高潮。當天,民主黨副代表圓由子、公明黨副干事長魚住裕一郎、共產黨總務部會長鹽川鐵也、新黨日本副代表有田芳生等政界人士參加了集會,聲援永住外國人獲得參政權,其中也沒有華人社團的影子,這與在此問題上表現得比較積極的韓國人團體形成鮮明對照。
因此,在日華人參選并想取得成功,必須先從“褪掉華人意識”開始,這也許也是一種無奈的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