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幕僚長就是這樣一個復雜的綜合體。而在美國的政治格局中,幕僚長和他所代表的“職業政治家”群體是最重要的一環。
美劇《紙牌屋》引發了民眾對華盛頓政壇的關注。相較于《白宮風云》的“正能量”,《紙牌屋》中的幕僚長不僅要全身心服務于各自的“老板”,還需經常干一些“臟活”,充當“防火墻”和“清障車”的角色。
事實上,幕僚長就是這樣一個復雜的綜合體。而在美國的政治格局中,幕僚長和他所代表的“職業政治家”群體是最重要的一環。
那幕僚長這份職業到底該怎么“玩轉”呢?
華盛頓政壇的“玩牌”高手
幕僚長的誕生,最重要的原因是現實對議員們的要求越來越高,與之對應的卻是議員們的“不專業”——很多議員在當選之前,幾乎沒有從政經驗,這種情況在眾議院尤為醒目。因此,這些新政客們并不知道如何在華盛頓這樣一個政治高手云集的舞臺“玩牌”。
于是,雇用職業政治家成為他們融入政壇的捷徑。這些雇員往往畢業于美國頂尖高等學府的相關專業,如政治、法律、經濟、文學、哲學等,對議員所負責的主要立法議程有著深入的了解甚至是長期的從業經驗、寫得一手好文章、在關鍵場合能夠獨當一面。
團隊之中,最重要的自然是其領導者——每個議員的幕僚長。他們多擁有高學歷和豐富的政治經驗,長期浸淫華盛頓的政治環境,對數百參、眾議員的情況了若指掌,對各項立法進程、利益集團、潛在的政治盟友和金主心中有數。
在《紙牌屋》第一季中,當推動教育法案通過國會的時候,男主角、國會眾議院多數黨黨鞭弗蘭克·安德伍德的幕僚長道格就可以脫口而出每個議員在這個議題上的立場,以及他們在投票時可能贊成、反對抑或是棄權。
更重要的是,幕僚長與政壇方方面面都有著密切的聯系,這是來自美國五十個州的議員們所不能想象的。許多人往往在議員競選時,就擔任其競選主管,或是和議員有著深厚的個人友情。更有甚者,可以直接代替“老板”做政策決定。 因為位置的重要性,幕僚長們的工資數額也與議員“看齊”。2000年,美國國會議員的平均年薪是14萬美元,而幕僚長的平均年薪是12萬美元。
白宮“幕后的實權人物”
白宮幕僚長需要確保總統每天完成當天需要完成的所有事情。所有會議,在提上日程之前,總統都會先與白宮幕僚長進行討論,統一口徑——白宮幕僚長的辦公室是白宮西翼與總統橢圓形辦公室距離最近的地方。
有很多人戲稱白宮幕僚長為常務副總統、白宮守門人,甚至是白宮“幕后的實權人物”。 《紐約時報》就曾將拉姆·伊曼紐爾描述為一個“集白宮幕僚長、政治主任、立法主任、通訊主管于一身”的人,“他幾乎染指每個決議,比如邀請誰來參加白宮的社交活動、如何對經濟、外交政策施加影響……他要求內閣部長、所有在白宮西翼的部門每周提交書面報告,他返還報告時,還會在頁邊空白處寫上簡短的筆記。”
“一天之中,他能兼顧20到25件事,一部分是授權委派、一部分是通過選擇打緊的事情。”交通部長雷·拉胡德說。《紐約時報》稱,拉胡德以一名共和黨眾議員的身份進入內閣,就是出于伊曼紐爾的“授意”。
而在與國會議員、內閣各部成員和行政小組代表開會、談判時,白宮幕僚長也有權在一定范圍內代表總統。“這就是唱紅臉,將總統沒辦法說出口的東西說出來,必要的時候,還可以威脅對方。”里根的第三任幕僚長霍華德·貝克在紀錄片《白宮守門人》中說。
2009年7月8月,當醫改法案的相關談判逐漸加緊之時,伊曼紐爾儼然成了奧巴馬派駐國會的特使,經常性出入國會山。有一次,他甚至獨自一人在那兒待了8個多小時,才出來回到白宮處理其他事務。
這也意味著,一旦談判陷入僵局或是破裂,白宮幕僚長永遠是第一個被指責的對象。“回報非常少,而痛苦卻被無限放大。受到指責的永遠是我們,功勞卻不會記在我們頭上。”伊曼紐爾在紀錄片《白宮守門人》中說。貝克也承認這一點。“這是沒辦法的事情,兩黨之間出現問題,幕僚長就是斡旋的角色,是總統的擋箭牌。”
“高危職位”
相較于議員幕僚長在議員身邊一待就是十幾年,只要議員持續當選,幕僚長也可以一直就任下去,白宮幕僚長的任期短得多。過去30年間,白宮幕僚長的平均任期只有兩年半。
曾先后擔任里根和老布什白宮幕僚長的詹姆斯·貝克曾開玩笑說,他“愚蠢”到在這個華盛頓最糟糕的職位上干了兩屆。
“當時,我接到了《華盛頓郵報》記者的電話,整個人都絕望了,就像掉進了無底洞,沒人能夠拉我一把。”在1997年的這通電話中,這名記者希望約翰·帕德斯塔——時任白宮副幕僚長發表看法的,是之后被曝光并引發克林頓險遭彈劾的萊溫斯基性丑聞事件。
帕德斯塔記得,當時的白宮西翼立刻陷入了緊張的氛圍中。在了解到桃色事件不久就會曝光后,帕德斯塔被時任白宮幕僚長厄斯金·鮑爾斯指派全權負責對這次危機的控制。而鮑爾斯本人,則專注于如何在鋪天蓋地的指責聲中,安排好克林頓的日常行程。“我的目標是,讓白宮發揮巨大的能效,幫總統渡過難關。”鮑爾斯在《白宮守門人》中回憶說。
帕德斯塔卻沒有鮑爾斯那樣的好脾氣,在處理性丑聞的過程中,有好幾次,他和克林頓在橢圓形辦公室吵了起來。“看看你都干了些什么,蠢貨!”帕德斯塔回憶說,總統在私人生活上撒謊,特別是對白宮幕僚長撒謊是“一種不信任人的表現”,這讓他感到很傷心。
“他(白宮幕僚長)是除了總統夫人之外,唯一一個可以直視總統,說‘不,你不可以這么做,相信我,你做得不對的人。”曾擔任福特總統的幕僚長,后在小布什政府任職國防部長的拉姆斯菲爾德說。
克林頓最終還是成功渡過了這次危機,免遭彈劾。帕德斯塔也因在危機處理中的表現,在鮑爾斯辭職后“扶正”。
同樣是面對丑聞,尼克松的幕僚長霍爾德曼則身陷其中。
1972年,“水門事件”爆發。一開始,尼克松在霍爾德曼的勸說下,否認知道己方工作人員在競選期間竊聽民主黨競爭對手。但事后曝光的白宮錄音帶顯示,尼克松與霍爾德曼不但知道竊聽事件,還在竊聽曝光后試圖遮掩。更為嚴重的是,霍爾德曼還在大陪審團面前作了偽證。霍爾德曼和尼克松在1974年先后辭職。繼任的總統福特赦免了尼克松的所有罪狀。霍爾姆斯最終被判刑18個月,而他的政治前途也就此完結。
“霍爾德曼給尼克松解決了很多重要問題。他把自己定位成了總統的保鏢,想要保護總統,或許很多幕僚長也確實做到了這一點,但這不應該是他的主要職責。”時任副總統福特的幕僚長,后成為小布什的副總統的迪克·切尼在《白宮守門人》中說。
老布什的第一任幕僚長約翰·蘇努努認為,霍爾德曼明顯“越權了”,白宮幕僚長應該是一個建議者,“總統才是那個做決定的人,而我們的工作,是不斷向他報告各項情況的訊息。如果民眾都喜歡總統卻不喜歡幕僚長,那反而說明我們的工作做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