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僧無名 桃花島主
歐洲大老遠跑來參加亞投行,也是心有期待,以后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或許能夠到歐洲去投資,改善其基礎設施陳舊的狀況。
3月12日,英國正式申請作為意向創始成員國,加入由中國牽頭籌建的亞洲投資開發銀行(簡稱“亞投行”)。
英國的這份“大禮”來得及時,但卻把美國惹毛了。不過,沒過多久美國白宮就開始罕見地譴責英國不顧“兄弟情誼”,“不斷遷就”中國,作出決定前,居然沒通知大哥!要知道,在“亞投行”的事情上,美國努力想讓他的小伙伴們跟中國劃清界限,如果英國的示范效應出來后,保不準澳大利亞、日本、韓國這些傳統的美國盟友們會進一步靠攏中國,讓美國在亞太地區成為孤家寡人。
果然,閘門一開,不少老牌資本主義國家一下子都擠了進來。在英國宣布加入之后,德國、法國、意大利也在終場的哨聲吹響之前,申請加入了“亞投行”,使得這個亞洲多邊開發金融機構的創始成員國可能猛增至31個。
看著這個由中國倡議成立、總部設在北京的新機構獲得這么多國家的認可和擁躉,特別是還有來自歐洲國家的參與,就知道這事基本有譜了。今天就跟列位看官,來聊聊為啥我們要費錢費心地成立這樣一個機構,以及對中國到底有什么好處。
“亞投行”是做什么的?
在說“亞投行”之前,我們想略微為大家科普下“多邊開發銀行”這個概念,因為“亞投行”也是其中之一?!岸噙呴_發銀行”就是由多個國家或地區、國際組織參與籌建的金融機構,主要為發展中國家和地區提供長期性貸款和專業咨詢用于經濟和社會的發展。
簡單說,就是幾個經濟條件好的哥們一起湊份子搞投資,借錢給別人搞建設,但可不是放高利貸,一般都不收利息或很低的利息。平時大家聽說的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泛美開發銀行,都屬于這一類別。不過,也許有人會問,亞洲不是有“亞行”(亞洲開發銀行)了嗎,搞個“亞投行”是不是多此一舉?
這還真的不是。因為“亞行”與世行一樣,目前的關注點主要集中在減少貧困,當然減貧的措施可以多種多樣。而“亞投行”的目標更集中,就是要搞基礎設施建設。修橋造路、建機場修碼頭,這些措施對基礎設施落后的亞洲地區有很大吸引力。尤其是基礎設施落后的國家,更是亟需靠“修好路”來“帶致富”呢。否則就算現在有互聯網做電子商務了,也得要有快遞運輸車把產品運送出去吧?回過來說,對于中國及一些發達國家來說,外匯儲備多、產能過剩也是目前遇到的問題。這就需要尋找投資機會,讓資金和設備“動起來”。所以,中國提出的“亞投行”就是個很好的機會。
英國指望啥?
剛說了那么多,總結起來無非就是,“亞投行”可以讓發展中國家改善基礎設施,讓發達國家有機會投資。
說到錢,大不列顛還真不差錢。倫敦是排名在世界前兩位的國際金融中心。據英國媒體報道,倫敦是全球最大的場外金融衍生交易市場,交易額占據全球36%的比重。據統計,由倫敦金融城管理的全球資產高達4萬多億美元,每天的外匯交易額高達6000多億美元,是華爾街的2倍。所以,這么多由倫敦金融城管理的全球資產,再加上英國所持有的1000多億美元外匯儲備和英鎊作為重要國際貨幣的優勢,用金融手段在“亞投行”的基建項目中投資獲利,前景還是很誘人的。
看完金融,我們再來看看英國的制造業。雖然英國也一度走上嚴重依賴虛擬經濟之路,不過在2008年金融危機之后,英國出臺了新的經濟發展政策,“重振制造業”,尤其是高科技產業、高端制造業和創意設計產業。
不過,好東西你還得賣出去不是?畢竟英國國內市場有限,必須要靠打開國際市場,增加出口訂單,才能進一步推動這些制造業的發展。那么,修路架橋建機場修碼頭的工程設備,修好路后飛奔的汽車、高鐵,呼嘯而過的飛機,這些靠“亞投行”能夠拉動的需求,英國怎能坐視不理呢?
中國是在挑戰由美國主導的國際秩序嗎?
很多外媒在討論亞投行時,往往從中國挑戰美國主導的國際秩序來解讀。但我們認為,中國成立亞投行,更大程度上可能是被逼出來的。
為什么這么說?我們來看看當前的國際經濟治理形勢。目前全球經濟治理體系,主要是二戰后建立的,有如下的特點:美國是超級大國,是主導國。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日本、意大利和加拿大,就是我們常說的“七國集團”(G7),是協調平臺,后來俄羅斯加入,成為了八國集團(G8),他們開會討論替全球老百姓定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世界銀行和世界貿易組織(WTO),這三大支柱,是G7/G8協調平臺下面的“腿”,負責組織落實相關決策。
這種治理結構從二戰之后基本沒有變過,其他國家只能遵守,不服人家就治你。2008年以后,由于受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以G7/G8為代表的“富國俱樂部”發現光靠自己的力量還不夠,應該拉上中國等新興經濟體國家來共同為全球危機買單,因此號召召開20國集團(G20)會議,一起出錢出力。但實際上,國際經濟治理體系并沒有發生根本變化,還是美國說了算,并且拒絕作出調整和改變,甚至是已經說好的事,也不落實。因此,加快成立能夠反映自身利益和訴求的國際金融機構,成為了新興經濟體國家的重要共識,實在也是不得已而為之的事。
成立亞投行,對中國經濟發展大有好處
中國倡議成立亞投行,除了現行的國際經濟治理體制過于壓抑,不得不另辟蹊徑之外,實際上也是一筆不錯的生意,對中國經濟發展也有大大的好處。
首先,亞洲經濟更加繁榮,對中國經濟有好處。目前,全球經濟格局變化的趨勢非常明顯,亞洲正在成為全球經濟的重心。未來能否利用好亞洲的經濟機遇,也是中國經濟發展的關鍵所在。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實現亞洲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打造亞洲的大市場,將會繼續釋放亞洲的經濟發展潛力。而一些跨國家的互聯互通大型基建項目,比如“泛亞公路”、“泛亞鐵路”等,也只有在多邊開發機構的統籌協調和資金投入下才有可能實現。
其次,中國目前資金充裕,投資亞洲基礎設施能夠獲得良好的回報。國內需求不足,未來可能是中國經濟的一個重要矛盾。通過擴大亞洲基礎設施建設的方式,來化解部分行業的產能過剩,是一條很好的途徑,也能夠提高中國在周邊國家的影響力。
根據亞洲開發銀行統計,到 2020年,亞洲各國國內基礎設施投資合計約需8萬億美元,是難得的投資機會。中國在基礎設施建設上具有比較強的實力和經驗,能夠給中國企業帶來較好的投資回報。
再次,中國大方地分享發展紅利,也能夠拉近與亞洲國家的感情。其實,歐洲大老遠跑來參加亞投行,也是心有期待,以后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或許能夠到歐洲去投資,改善其基礎設施陳舊的狀況。歐洲一些國家債務負擔沉重,人口老齡化嚴重,其建設和改造基礎設施,光靠歐洲自己可能還不夠。
最后,亞投行有利于提高中國在區域金融中的地位和作用。隨著中國經濟在世界經濟中的重要性增加,人民幣國際化是擋不住的,但是也是急不得的,中國在全球金融體系中發揮重要作用不可能“一步就位”,通過建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逐步提高在區域金融中的重要作用,更加有利于人民幣“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