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婷婷
作為一代跨越了中西政治制度和文化的偉大政治家,李光耀給世人留下的不僅僅是一個民主富裕的新加坡,也給未來的中國留下了可供借鑒的寶貴的精神遺產和政治智慧。
2015年,新加坡即將迎來五十周年國慶。然而,就在舉國期待之際,這個繁榮發達之地的締造者、有“新加坡國父”之稱的李光耀溘然長逝。
李光耀離世,全球震動。3月24日上午9時左右,維基百科的李光耀中文頁面持續出現“抱歉,太多使用者正嘗試檢視此頁面,服務器超出負荷,請稍候再嘗試”的提示,更顯示出這位偉人對世界的影響力。
李光耀從1959年出任新加坡自治總理起,一直到1990年,時間長達31年,此后又做內閣資政10多年。期間,他領導新加坡從一個人均GDP200美元的國家,發展到富裕程度超過美國。
3月23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向新加坡總統陳慶炎致唁電,習近平主席在唁電中特別提到李光耀先生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表達了崇敬和懷念之情。
孔子在《論語》中曾經有過“益者三友”、“損者三友”的說法,友直、友諒、友多聞三者屬于“益友”,而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就是“損友”了。如果我們按照孔老夫子這個思路來回顧李光耀先生的一生,尤其是過去39年間他訪問中國33次、同新中國五代領導人親密交往的歷史,他也確實稱得上是“益友”,即便有時候他的直言不諱顯得有點傲慢、有點“隔靴撓癢”。
作為一個華人血統的政治家,李光耀一直被西方視為“中國通”,同時又被中國視為“西方通”。李光耀與中西方領導人會談和交流,不僅推動新中關系的發展,也對亞太乃至世界格局產生了重要影響。給予習近平“曼德拉級別人物”期許的長者李光耀,顯然是外國領導人里最懂中國的。
作為一代跨越了中西政治制度和文化的偉大政治家,李光耀給世人留下的不僅僅是一個民主富裕的新加坡,也給未來的中國留下了可供借鑒的寶貴的精神遺產和政治智慧。
用儒家治國,拒絕“偽西方社會”
面對新加坡奇跡,世人往往會問,為什么會是李光耀?其實原因并不復雜,就是他不遺余力地推崇儒家文化和儒家價值觀。
1986年12月12日,李光耀總理在新加坡國立大學發表演講時指出:“當有一天華人失去儒家思想的特質……我們將演變成另一個社會。隨著我國的西化,儒家思想已逐漸式微。如果我們無法成功地保留儒家思想的一些基本價值觀,我們將成為另一個西方式的意見紛紜的社會,并面臨極大的困境。”
1988年1月8日接受《日本經濟新聞》訪談時,他再度說:“我并不以西方的生活方式為模式……我對這些社會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不敢恭維。我們應該不惜代價抵御西方歪風的入侵。儒家倫理道德經過數千年的考驗而歷久彌新。如修身齊家、對朋友以誠相待、效忠國家等道德觀,經得起中國、日本、韓國與越南數千年的考驗,我們不應該任意舍棄。我們不應該任意顛覆基本的人倫關系。”
為了踐行繼承優良價值觀的構想,20世紀80年代初,新加坡教育部延請多位國際著名儒學學者為學校編寫儒家思想教科書。這個措施的主要目的是要預防受英文教育的下一代把新加坡變成一個“偽西方社會”。
1994年10月15日,當選為北京國際儒學聯合會名譽理事長的李光耀在成立儀式上致詞:“從治理新加坡的經驗,特別是1959年到1969年那段艱辛的日子,使我深深地相信,要不是新加坡大部分的人民,都受過儒家價值的熏陶,我們是無法克服那些困難和挫折的。新加坡人民有群體的凝聚力,能夠以務實的態度,來看待治理國家和解決社會的問題。”
新加坡的經濟發展巧妙地結合了資本主義的腦和社會主義的心,治國之道也巧妙地結合了西方先進的科技和儒家智慧的精粹——比如政府重視治國先治吏;民之所欲,常在我心;強調居安思危、有備無患的危機意識;戒奢以儉、杜絕浮華的財政管理,等等。
在李光耀看來,儒家思想的核心就是八個字:忠孝仁愛禮義廉恥。他提倡把這八個字化為新加坡人的具體行動準則,并一一賦予新的涵義。不僅如此,他還通過各種具體措施來約束公務員的權力,規范公民的行為,用儒家思想維護社會道德和公序良俗。
不謀而合的是習近平也很推崇儒家文化。2013年11月26日,習近平到山東曲阜孔府考察,并到孔子研究院。習近平隨后同有關專家學者代表座談時表示,研究孔子和儒家思想要堅持歷史唯物主義立場,堅持古為今用,去粗取精,去偽存真,因勢利導,深化研究,使其在新的時代條件下發揮積極作用。在人民日報出版社出版的《習近平用典》一書中,習近平引用最多的也是儒家經典名言。可以說,在文化層面,李光耀建設“有新加坡特色的資本主義”的經驗,為“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探索和實踐提供了豐富營養。
新威權模范留下的政治遺產
李光耀并非沒有爭議。身高一米七八,瘦削的體型和溫和的氣質,這位祖籍廣東梅州的客家人后代,看起來并非強人一個。但在新加坡,以果決的判斷,堅韌的個性和鐵的手腕進行社會控制的事實,卻也讓他成為了名噪一時的東亞威權主義最典型的政治家代表。在他漫長的執政生涯中,“毀譽參半”是最恰當的評價。拋開體制和制度的不同,我們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從這個偉大的政治家身上,可以借鑒哪些政治遺產呢?
反貪治腐!清明廉潔官僚體系對腐敗零容忍
當下,中國民眾把腐敗高官稱為“老虎”,而在新加坡則被稱為“大魚”。1992年,李光耀曾說過:“把兩三條‘大魚正法,會起到‘殺一儆百的效果。”
“大魚”怎么打?打牢鐵律、高懸利劍。新加坡立國的第二年,國會即通過了《反貪污法》。腐敗的定罪依據注重于看質,而不是量。公務員收受香煙這種“小節”,在新加坡都要受到嚴厲制裁。
而打擊腐敗更根本的辦法,則是一邊繼續拍打老虎蒼蠅,一邊把制度織得更細密。新加坡公務員須隨時將公私活動記錄在政府所發的日記本上。如有虛假,本人和主管都會受嚴厲的處分。為防止臨退休官員腐敗的“59歲”現象,新加坡規定公務員每月工資的一部分要存入公積金,政府給予補貼。只有清白退休的公務員才能領到這筆大額的廉潔抵押款。重視問題導向和人性基礎,發揮日記本的“細”,主管“連坐”的“嚴”,公積金的“準”,使得新加坡官員“不能腐”、“不想腐”,或許可成為中國反腐制度設計、執行的方向。
穩字當先!維持穩定環境,領導人有序交班
在李光耀的領導下,新加坡轉以全球為經濟腹地,積極吸引外資,解決就業問題。新加坡頒布嚴厲的《工業關系法令》,并建立勞資政的共生關系,以確保工業安寧,從而使投資者放心。在民族問題上,李光耀將種族和諧、宗教和諧置于至高無上的地位,任何在公開場合破壞上述和諧的言論都被嚴令禁止。在媒體監管上,新加坡新聞媒體只能享有“有節制的權力和有約束的自由”。新聞媒體必須服從新加坡的首要需求,也必須服從民選政府的首要職責。
雖然,李光耀開創的這種“新加坡模式”時常被西方媒體批評為“溫和獨裁”,認為其集權、壓制政治對手。實質上,這與我國一直堅持的“中國道路”是不謀而合的,堅持走自己的道路,制定適合本國國情的政策,才能做到社會穩定。
在李光耀的眾多政治遺產中,領導層有序更替是其突出貢獻之一。李光耀及其第一代領導人積極培育接班人,讓政治領導層在有序的情況下更新,并確保政策的連續性。領導層平穩交班,權力有序交接,這也是中國近三十年的探索和實踐。自黨的十二大建章立制新老交替,到十八大完成新一輪中央領導層有序更替,中國共產黨權力的交接總體來看是越發規范化、制度化。
以法去亂!讓依法治國的理念深入人心
新加坡總理公署還要報警!不錯,這正是3月18日新加坡總理公署對李光耀逝世“假文告事件”的第一反應。
報警而不是下達命令,這或許正是新加坡社會最大的特點:真正做到了有法必依、執法必嚴和違法必究。這一點李光耀自己也不諱言,他曾指出,新加坡成功的關鍵是法治。
在一個華人社會中推行法治,尤其需要決心和意志力,李光耀作出了很好的榜樣。據報道,曾有一位名叫威爾遜·李·弗洛雷斯的人請求李光耀為其所買的《李光耀回憶錄》簽名。而李光耀的秘書則解釋說,每本由李光耀親筆簽名的回憶錄,價值是1萬新元,售書的所有收入則將捐給慈善機構。
拒絕人情關系、權依法而定,這是東方社會踐行法治所面臨的共同難題。在我國,依法治國的要害也正在于攻堅權大于法、治官治權。
“我們要讓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如鳥之兩翼、車之雙輪,推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如期實現。”在今年的新年賀詞中,習近平再次重申了依法治國的重要性。
“看不起”李嘉誠:附庸壟斷不是真正的市場經濟
晚年的李光耀吐露真言:并不欣賞李嘉誠。李光耀以不屑語氣問:李嘉誠可有制造一件行銷全世界的商品?李嘉誠投資地產、港口、電力公司全靠和壟斷結盟。彈丸之地新加坡卻有虎牌啤酒、星展銀行、新加坡航空、悅榕莊酒店、虎標萬金油、嘉德置地集團等世界知名品牌。
作為歷史上英國附屬殖民地以及“亞洲四小龍”的新加坡和香港,似乎有著諸多相似之處,但是僅僅觀察二者經濟化的發展脈絡,發現二者大相徑庭。尤以房地產經濟以及品牌化發展方面突出。
時間證明,李嘉誠撤資進英的舉動,追求的是像在第一代“李家的城”香港一樣,在土地資源和公共事業上占據壟斷地位,這也是長和系在全球擴張的終極目標。他深信對于長和系這樣的大集團而言,只有壟斷才是最保險、最可靠穩定的盈利模式。
反觀李光耀領導下的新加坡,地產市場采用的是以政府管理為主、市場調節為輔的管理模式。而政府的管理是由專門的政府機構來實施,這個機構就是建屋發展局。建屋發展局負責所有政府組屋市場的管理,同時建屋發展局也是新加坡房地產市場的最大發展商,負責所有新加坡政府組屋的發展和規劃,是政府組屋市場的唯一發展商。
在李光耀主導下,新加坡的房地產政府歸政府,市場歸市場,呈現出政府組屋市場和私人房地產市場組合而成的一個二元結構市場的狀態,并且政府組屋市場即保障型住房市場是主導市場,而私人房地產市場是對政府組屋市場的必要補充。政府通過對組屋市場的有效管理就可以穩定整個房地產市場,而私人房地產市場隨著整個宏觀經濟環境的變化而波動的幅度無論多么劇烈對整個社會大部分人的住房問題并無明顯的沖擊。房地產市場這種一主一輔的二元結構可以做到非常協調的市場自我調整。
新加坡致力于軟實力的輸出,它是亞洲人均知名本土品牌最多的國家。新加坡品牌決勝全球的關鍵在于細致入微的消費者研究,不管是航空公司還是面包商,他們對富裕階層消費習慣的把握獨具慧眼。彈丸之地的新加坡沒有一條國內航線,但是新加坡航空被稱為最受富裕階層歡迎的航空公司。
歐洲學者彼得·范哈姆將新加坡稱為一個“品牌國家”,認為形象和聲譽已經成為這個國家戰略性資產的重要組成部分。
偉人已逝,典范長存。李光耀的政治生命還將以另一種方式繼續——他給新加坡,給中國,給世界留下的政治遺產,必將影響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