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江明

中國軍隊將體重控制與職位晉升掛鉤。是為了這支軍隊更有戰斗力,也是為了這支軍隊的形象更健康。套用麥兜的話說,胖,不好笑。
在禁酒令和反腐敗之后,中國軍隊開始對軍中的體重超標宣戰。
解放軍四總部(總參謀部、總政治部、總后勤部及總裝備部)近日聯合頒發的《軍事體育訓練改革發展綱要(2015-2020年)》(下文簡稱“《綱要》”),將軍人的晉升與體重掛鉤。
《綱要》對體重標準的評判采用國際上通行的BMI(Body Mass Index)指數,即身體質量指數,計算方法是用體重(kg)數除以身高(m)的平方。
這個指標并不是最嚴謹的,因為沒有考慮體脂含量,一個像施瓦辛格一樣的肌肉男的BMI是超標的,但他并不肥胖。但對于每天有大量有氧運動,并不追求大塊肌肉的士兵來說,這個指數基本夠用。
BMI的引入預示著中國軍人體型的評價方式將與國際及國內學生評價方式接軌,便于把中國軍人的體型狀況與外國軍人和國內學生做橫向比較研究。日后還將會提供縱向的年代變化,便于觀察兵員素質和訓練效果。
《綱要》明確提出,5年后的2020年,“官兵體質水平全面提高,體重達標率達到95%以上,基本消除體重超標現象。”這意味著現在的隊伍可能達不到95%的達標率,而體重超標現象也時有發生。
在通行的BMI指數標準中,正常的標準是18.5到24.99,如果BMI指數超過肥胖標準,也就是在28以上,患各種心腦血管病的風險就會增加。
無論高血壓還是糖尿病一般出現在50歲之后,大部分軍人往往會在50歲之前退役或者轉業,義務兵更是僅僅服役兩年。真正危險的是,體重超標者很難完成戰斗任務。這將會降低部隊的整體戰斗力,直接威脅國家安全。
變胖的軍隊
德國議會2008年公布的一份報告稱,部署在阿富汗北部地區的3500名德軍士兵由于飲食過量而普遍肥胖,這使得他們在作戰時力不從心,根本無法在崎嶇的阿富汗山地追擊身手靈活的塔利班武裝分子。報告同時顯示,18至29歲年齡段的德軍士兵中有40%的人體重嚴重超標,遠遠超過了同年齡段的平民比例。
德國軍方叫苦不迭,因為在德國三分之一的年輕人屬于肥胖型,在16至18歲的青少年中,幾乎有一半人不進行任何運動。德國實行義務兵役,也就是說所有適齡青年都必須參軍,全民肥胖已經導致德國兵員素質嚴重下滑。德國國防部還被迫為士兵提供額外的減肥訓練,士兵們吃納稅人的錢變得更胖,納稅人再花更多的錢讓他們減肥。
美國國防部的數據表明,全美17至24歲的青年約3400萬人,其中約71%達不到征兵條件,原因包括肥胖、低學歷(高中以下)、重刑犯、多動癥、有刺青和耳洞等。其中肥胖因素占四分之一。伊拉克戰爭期間,急著征兵的美軍被迫降低對應征者體脂率的要求。當然在戰爭進入尾聲之后,仍然和過去一樣胖或者變得更胖的士兵被部隊優先辭退了。
套用麥兜的話說,胖,不好笑。對士兵來說,胖就意味著更大的死傷風險。著名醫學雜志《柳葉刀》此前報道,中國人的超重和肥胖人數位列美國之后,處于全球第二,約4600萬。
未來的中國軍隊可能被迫在胖子當中挑選兵員,由于青少年近視問題普遍,近年來國內征兵已經有對近視妥協的趨勢,允許應征者通過近視眼矯正手術后通過測試,即便如此仍有近六成報名者因為視力問題而被淘汰,在近視做手術的瘦子或者眼神不錯的胖子里二選一,可能后者還是一個好主意。
體重超標的士兵也容易在訓練中死亡,臺灣軍方的一位下士洪仲丘違規被關禁閉,遭到了體罰,在過度操練中不幸死亡,洪仲丘體重98千克,BMI過高,洪的死亡引發了臺灣大規模的街頭抗議。
上個世紀60年代的越戰時期的美軍和臺灣軍隊都是義務兵制。現在美國軍隊出現這一悲劇的可能性非常小。1973年,美國征兵制度從全民義務兵役制改為志愿兵役制,從軍成為一個自由選擇的職業,如果過于肥胖可以不去當兵。美國軍隊也不會選擇BMI超標太多的肥胖青年加入軍隊,這對自己和戰友都太遭罪了。
發達國家的肥胖兵員問題早晚會在中國出現。這也是現在中國軍方開始全面重視肥胖的根本原因。
大多數軍隊里,身材走樣最厲害的還是軍官。去年年底,美國海軍陸戰隊總司令、四星上將鄧福德就在媒體的關注下參加了陸戰隊年度軍事體能考核。59歲的鄧福德不僅根據美國軍方規定完成了跑步和托舉彈藥箱等課目,更扛著一名陸戰隊員完成了模擬戰場救護傷員的訓練。
某軍校戰術教員王正陽(化名)對這一成績表示了贊嘆:“美軍將領這么大年紀這么高的官職還能做到這些真是不容易。咱們部隊很多師級以上的軍官就很少參加體能訓練了。將軍以上能夠完成這些課目的人應該不多。”
“炊事班”也得瘦下來
在《綱要》頒布之前,中國軍官也有自己的體能考核體系。
王正陽說:“現役軍官每年也都必須參加體能和軍事課目考核,考核成績如果不及格會被記入檔案。不過不同的部隊和單位的考核標準是不一樣的,作戰部隊或者特種部隊的要求會高一些。基礎體能考試不是簡單的三公里跑,而是五公里武裝越野。特種部隊甚至可能要求進行400米障礙的考核,這對綜合素質要求很高,能夠完成的一般身材都不會有問題。機關單位和文職干部的考核標準會比較低,具體標準都是各個單位自行掌握。”
在中國的影視劇中,軍隊炊事班似乎是一個體能要求較低的部門。在軍隊情景喜劇《炊事班的故事》中,洪劍濤飾演的炊事班班長就是一個大胖子,名字叫“胖洪”,小姜、大周乃至于句號扮演的“指導員”的BMI也很難合格 。
炊事班屬于“司、政、后”單位,也就是司令部、政治部和后勤部系統,被視為部隊的非作戰單位,對體能的要求是比較低。
不過在歷次戰爭中,中國軍隊都曾經遭遇過把后勤、炊事員動員起來沖鋒的局面,這種局面在現代戰爭仍然可能發生,譬如1993年,美國出兵索馬里,因美方低估對手,導致兩架“黑鷹”直升機被索馬里武裝人員擊落。為解救幸存成員,美軍卷入巷戰,基地打字員和廚師也拿起槍和特種部隊并肩作戰。
不過機關干部和文職干部的體能恐怕會遭遇考驗。
一位基層作戰部隊的軍官李浩豐(化名)說,某機關單位沒有靶場,所以每年都會借用作戰部隊的靶場和訓練場進行干部考核。李浩豐曾經多次協助該單位。“機關干部來考核,基本都是走個過場,有些干部射擊就是聽個響,成績都是隨便填的。至于體能考核,現在雖然也搞全程攝像監督什么的,實際上監考人員經常睜一只眼閉一只眼。這種情況不算普遍,卻也不是個例。”
新的《綱要》提出的95%達標,自然也包括這些“非作戰”單位的干部和士兵,能否達標還有待觀察。各國軍隊的總部機關一般都會在戰時將軍官加強到基層去,如果體能不達標而無法作戰,傷亡的軍官會無法得到補充。
不過大多數的普通人都會對文藝兵有一種寬容,事實上體重不合格也僅僅會在幾個人都符合升級條件的時候成為一個考慮因素,比如目前正在參加湖南衛視《我是歌手》節目的韓紅,是空軍政治部文工團副團長,屬于文職干部,她在調級的時候,顯然最先考慮的是業務能力,她的競爭者必須首先跟她唱得差不多好,然后才有可能靠體能和跑步贏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