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像普通人一樣生活”
——患者:于先生 40歲
說起自己患病的原因,來自湘西的艾滋病患者于先生顯得十分無奈。他表示從頭到尾他都沒弄清楚自己是怎樣染上這個病的。今年4月,于先生突發食道糜爛,不能進食,于是便來到醫院進行檢查,檢查顯示他已經患上了艾滋病。患病后,雖然他和家人都知道日常的接觸根本不會傳染艾滋病,但于先生還是從家里搬了出來。
于先生表示,在得知自己的病情后,有一段時間他根本無法接受。想到自己今后要面對的生活,想到別人知道了他的病后肯定會有的歧視,他從某種程度來說完全封閉了自己。為了維持自己的醫療費用和日常生活,于先生還是沒有告訴單位自己患上了艾滋病。除了獨居,他現在還是照常工作、生活,但在與別人交往和接觸中,他都十分注意。
于先生說,自從6月份開始在醫院接受“雞尾酒療法”至今,自我感覺已經比治療前好了很多。現在他最希望的就是病情穩定,更希望社會能給予自己更多的關愛和理解,讓自己可以像普通人一樣生活。
“坦然面對后輕松多了”
——患者:王先生 60歲
見到這個精神矍鑠的老人的時候,怎么也不敢相信他是一名已經染上艾滋病一年多的患者。王先生是湖南株洲人,19年前因為某種原因去了云南,之后一直在云南德宏自治州一所中學教語文。發病前,王先生已經是這所中學的副校長,專教高三語文,他教過的學生有很多現在都在國家重點大學就讀。
當被問起患病的原因時,王先生私下承認,很可能是因為不正當性關系造成的。去年8月,王先生因為腮部淋巴腫大而在當地醫院就診,院方對其淋巴進行切片后發現他已經感染了艾滋病。在被醫院確診之后,王先生向學校寫了一封信,向領導坦白了自己的病情,同時請了長期病假,之后便回到了株洲。王先生的老伴去年已經病逝,三兒一女現在都已成年,在得知父親的病情后,他們還是表示理解并接受了自己的父親。雖然王先生現在也是一個人住,但與家人相處還算和諧。
王先生說:“我現在感覺還不錯,坦然面對以后自己都覺得輕松多了。退休手續正在辦理當中,自己生活也都能自理。我對今后的生活仍然充滿信心!”
艾滋病是英文aids的音譯,它的醫學全稱是“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這個命名表達了艾滋病的完整概念,從中可以了解艾滋病三個明確定義:第一,獲得性:表示在病因方面是后天獲得而不是先天具有的,是由艾滋病病毒引起的傳染病。第二,免疫缺陷:表示在發病機理方面,主要是造成人體免疫系統的損傷而導致免疫系統的防護功能減低、喪失。第三,綜合征:表示在臨床癥狀方面,由于免疫缺陷導致的各種系統的機會性感染、腫瘤而出現的復雜癥狀群。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與艾滋病患者有何不同
從艾滋病病毒進入人體內起,人體就開始了同它的斗爭。在開始階段,感染者的免疫功能還沒有受到嚴重破壞,因而沒有明顯的癥狀,我們把這樣的人稱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當感染者的免疫功能被破壞到一定程度后,其他病菌就會乘虛而入,使人發生多種疾病,一般被稱為機會性感染,如嚴重的腹瀉、肺炎或某些癌癥等,這時感染者就成為艾滋病患者了。
從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發展到艾滋病患者可由數月至數年,一般為8~10年,最長可達19年以上。
感染了艾滋病病毒會有哪些表現
從感染艾滋病病毒到出現癥狀,可分為四個時期:
1.急性感染期。有發熱、乏力、咽痛、全身不適等上呼吸道感染癥狀。個別有頭痛、皮疹、腦膜炎或急性多發性神經炎;
2.無癥狀感染期。常無任何癥狀及體征,但艾滋病病毒抗體陽性檢出率幾乎達100%;
3.全身性持續性淋巴結腫大期。持續原因不明的全身淋巴結腫大,全身有兩處以上部位淋巴結腫大,一般1厘米大小,不疼痛;
4.艾滋病期。原因不明的免疫功能低下。持續不規則低熱超過一個月。慢性腹瀉超過4~5次/日,3個月內體重下降>10%。患者有突發的咳嗽、氣短、血氧分壓下降等肺功能衰竭癥狀,常合并有口腔念珠菌感染,巨細胞病毒(cmv)感染,弓體蟲病,隱球菌腦膜炎,以及進展迅速的活動性肺結核,皮膚粘膜的kaposi肉瘤、淋巴瘤等。
健康人是怎樣感染的
艾滋病主要通過性接觸、血液和母嬰三種途徑傳播。
當健康人的皮膚和黏膜出現了傷口,而這些傷口又恰好接觸到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精液、陰道分泌液、乳汁和傷口滲出液等,就有可能感染艾滋病病毒。
吸毒是怎樣感染艾滋病病毒的
吸毒者常常共用針管、針頭,如果其中有一人感染了艾滋病病毒,注射器就會被污染,那么艾滋病病毒就會通過針具傳染給其他吸毒者。
輸血時怎樣預防艾滋病
如果輸入了帶艾滋病病毒的血液,接受血液的人幾乎無一幸免,都會感染艾滋病病毒。所以,保證輸血和血液制品的安全是預防艾滋病病毒經過血液傳播的重要屏障。個人安全用血要做到:
1.盡量避免不必要的輸血。
2.如果必須輸血,有權利了解血液是否經過艾滋病病毒抗體檢測。
3.不要為了所謂“增加抵抗力”盲目使用血液制品。
怎樣預防母嬰傳播
首先要保護婦女不受艾滋病病毒的感染,這樣孕婦就不會將病毒傳染給孩子。如果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婦女,仍想要生育孩子,那么應該定期到醫院接受醫生的產前指導。生孩子時,可采用剖宮產。孩子出生后,要避免母乳喂養。
一般的日常生活接觸會感染艾滋病病毒嗎
一般的生活接觸是不會感染艾滋病的。下面這些行為,都不會傳播艾滋病病毒:
1.與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握手、擁抱、撫摸;
3.與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共同進餐;
3.與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起使用公共設施,如廁所、游泳池、公共浴池、電話機、公共汽車;
4.與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起居住、咳嗽、打噴嚏、談話。
艾滋病最有效的治療方法是什么
HIV—1雖然無法根治,但在醫療方面已取得了很多的進展,醫學研究人員已成功地延長了HIV攜帶者以及AIDS患者的生命。第一種被證實可阻止HIV—1在患者身體內復制的藥是疊氮胸苷(又叫AZT)。當AZT八十年代末在西方發達國家問世時,患者一年的費用約為1萬美元,到1997年降至2738美元,泰國和幾個其他的發展中國家經過談判,使每年每個患者的費用降至657美元。但是,AZT只能使每個患者平均延長約六個月的健康生活。1994年,一種更為有效的、使用三種抗逆轉錄酶病毒藥物的治療方法被發明,因為它是一種聯合療法,所以又叫雞尾酒療法(或HAART療法)。
雞尾酒療法是目前為止被認為最有效的控制HIV—1復制的治療方法。可是,該療法副作用很明顯,而且非常昂貴,一年約需要10萬人民幣。
艾滋病是能夠預防的
首先艾滋病病毒的傳播途徑非常明確,通過血液傳播、性傳播和母嬰傳播;其次,艾滋病病毒在體外環境下很脆弱,很容易被殺死,因此艾滋病病毒不通過空氣、食物、水等一般性日常生活接觸傳播。另外,艾滋病病毒不能在蚊蟲體內生存,不能通過蚊蟲叮咬傳播。因此,艾滋病的傳播主要與人類的社會行為有關,完全可以通過規范人們的社會行為而被阻斷,是能夠預防的。
1.潔身自愛,不去非法采血站賣血,不涉足色情場所,不要輕率地進出某些娛樂場所;任何場合都應保持強烈的預防艾滋病意識;不要存在任何僥幸心理;不要因好奇而嘗試吸毒。
2.生病時要到正規的診所、醫院求治,注意輸血安全,不到醫療器械消毒不可靠的醫療單位特別是個體診所打針、拔牙、針灸、手術。不用未消毒的器具穿耳孔、文身、美容。
3.不與他人共享剃須刀、牙刷等,盡量避免接觸他人體液、血液,對被他人污染過的物品要及時消毒。
4.注意與艾滋病病人的接觸:給艾滋病病人采血及注射時,注射器應采用一次性用品,病人的血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應進行徹底焚燒。病人的器皿及醫用器械要專人專用,如病人的刮臉刀、牙刷、毛巾、茶杯等應專人專用,排尿、排便后要用肥皂洗手,可達到消毒的目的。
零艾滋:全世界都在逐步努力著
艾滋病流行病學的研究始于1981年。當時,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和紐約市醫院,發現5例男性同性戀病人免疫功能極度衰竭,用多種藥物治療均告無效,最后以死亡告終。當時稱之為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后來才知道這就是艾滋病。1981年6月5日美國疾病控制中心首次在其周報上作了報道,從此,人類歷史上又多了一種新的傳染病。
1986年,第一種抗艾滋病藥物問世。1988年,世界衛生組織正式決定將每年的12月1日定為“世界艾滋病日”。今年是第28屆“世界艾滋病日”, 聯合國艾滋病規劃署發布報告說,世界正行進在2030年終結艾滋病的快速通道上。在過去一年里,科學界在對抗艾滋病的道路上又取得了不少新成績。比如今年2月,美國斯克里普斯研究所的科研人員在英國期刊《自然》上報告說,一種基于基因療法的強力新藥可阻止艾滋病病毒的各種已知毒株的感染,這一成果為研制有效、通用的艾滋病疫苗帶來希望。
法國研究人員也在今年7月宣布,一名法國女性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在停藥12年后未發病,這是世界上首例出生后立即接受早期治療、多年有效控制病情的病例。由此可見,全世界的人們從最初對艾滋病的無知、恐懼到后來的研究、正視、理解,已經在逐步努力著。現在,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投入到了對艾滋病患者的幫助和關愛的行列中來。
艾滋病患者需要社會的理解和關愛
實際上,得了艾滋病并不一定都有吸毒賣淫等行為,吸毒、賣淫、嫖娼者也不一定都會得病;許多因為輸血、注射或母嬰傳播而感染艾滋病毒的人,特別是因為丈夫有不良性行為而被傳染的婦女,顯然是無辜受害者。而且,即使是由于不良行為而感染了艾滋病毒,從法律和人性的角度而言,他們并沒有喪失任何本該擁有的基本權利和尊嚴。因此,全社會都應該以一種包容的心態來對待他們。
當然,艾滋病毒感染者也應當對社會和家庭承擔起必要的義務和責任。首先要盡快改變自己的高危行為,要通知自己的配偶和性伙伴、吸毒伙伴及時進行相關檢查,并積極主動配合醫療衛生單位對自己病情的檢測、監控和治療。其次,在結婚、妊娠和生育前都應接受專科咨詢并采取積極的措施,禁止獻血,避免一切可能把疾病傳給他人的工作或崗位。
艾滋病不是少數人的災難,是全人類的災難,這是每個人都必須樹立的觀念。希望在徹底消除艾滋的道路上,艾滋病人不用再隱去他們的病情,工作在抗艾戰線上的醫療工作者們,不用再付出被周圍因恐懼而產生的“排異”代價。讓艾滋病人回到社會的懷抱中,不要再讓他們在家門口哭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