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光曙
西方國家聲稱保護個人隱私,然而,國外官員卻幾乎沒有隱私可言。特別是官員的財產公示,已成為全球性課題。近些年,一些國家的官員陸續公開了自己的財產,不少國家的官員財產公開已有成熟的制度或法律規范。當然,也會日本等國家,雖有法可依,卻漏洞百出……
美國:官員財產可供大眾查閱
在美國,官員財產申報基于一個事實前提:公權力來自公民讓渡。
1860年,出身貧寒的林肯,在參加總統競選中,還是遇到了選民對他財產問題的關注。林肯以他的坦誠和磊落,直面廣大選民,作了一個堪稱經典的“公示”:“有人寫信問我有多少財產。我有一個妻子和三個兒子,都是無價之寶。此外,還租有一間辦公室,室內有辦公桌一張,椅子三把,墻角還有一個大書架,架上的書值得每個人一讀。我本人既窮又瘦,臉蛋很長,不會發福,我實在沒有什么可以依靠的,惟一可依靠的就是你們。”場上在一片沉靜之后,報以熱烈的掌聲。
以今天的眼光看林肯于1860年的財產公示,我們感到了他所具有的人格魅力和道德力量。林肯是一個無產者。他的早年,以他自己的話說,是“一部貧窮的簡明編年史”,從政之后,堅守權力的謙卑,兩袖清風,依然清貧。讓林肯作財產公示,一清二白,自然十分簡扼,全然不會有那種既擁有財富又想裝成清貧的煩惱與痛苦。
美國官員財產申報有法可依。1978年,美國政府頒布了《政府官員行為道德法》,1989年修訂為《道德改革法》。這一法律是美國財產申報制度的藍本。它規定:總統、副總統、國會議員、聯邦法官以及行政、立法和司法三大機構的工作人員,必須在任職前報告自己的財產狀況,上任后還須按月申報。同時,財產申報不只限于申報者本人,還必須包括其配偶和撫養子女的有關情況。除在國家安全部門工作或其他不宜暴露身份的官員外,各受理申報的機關均須將財產申報資料公開,供大眾查閱復印,以便接受社會監督。
必須公之于眾的財產主要包括:申報人在一定的范圍內獲取的收益,簽訂的受益協議,接受的饋贈、款待和謝禮,以及個人的債權債務、買賣交易、社會兼職等。如上年度所獲價值超過100美元的紅利、利息、租金和資本利潤,以及從事貿易、商業、投資或產品收益獲得的超過1000美元的資產利益;上年度從任何人處獲得累計100美元以上的謝禮,除親屬外從其他方面獲得累計價值達250美元以上的食宿、交通運輸等款待和價值達100美元以上的饋贈等。比較有意思的是,美國的財產申報制度還對申報人提出了債務申報的規定。規定說,申報人必須申報本人及其配偶和撫養子女的任何超過1萬美元的債務。這些債務包括各種貸款。
韓國:4級以上公務員都要登記
韓國的反腐力度很大,其財產申報制度也很有代表性。韓國公務員職業穩定、也有地位,但作為公職人員,他們受到比普通人多得多的制度約束,其中最重要的便是財產登記和公開。
因為公務員手握權力,為了防止以權謀私,1981年,韓國制定了《公務員倫理法》,規定了公務員財產登記與公開制度。經多次修改后,現在韓國4級以上公務員都要進行財產登記。而在一些特殊部門,諸如稅務、會計等,范圍擴大到了7級以上。按照該法,公務員須從財產登記義務發生日起1個月內,通過公職倫理綜合情報系統,向所屬部門登記財產,并每年定期申報變動情況。
這部法律由時任總統全斗煥政府制定頒布。不過非常戲劇性的是,全斗煥和其后任總統盧泰愚最后都栽在了這部法上,震驚亞洲政壇。而盧武鉉更因為大額不明財產成為韓國第一個被彈劾的總統。兩年前,在全球178個國家清廉排名中,韓國位列39名。時任韓國總統李明博對此很不滿意:“我們的經濟世界排名15,清廉度卻在30名開外,令人汗顏。”
英國:官員財產申報立法最早
作為對財產申報立法最早的國家,英國的相關法規更人性化,鼓勵官員誠實申報而非動用懲罰手段。1883年,英國議會通過了世界首部關于財產申報的法律《凈化選舉防止腐敗法》。法律規定,如果官員個人財產與其正常收入之間存在差距,就必須作出解釋和說明。如不能提供合法所得的證據,就會被認定為灰色收入,進而被治罪。
英國官員分為議會議員和公務員兩類。在英國,議員實行收入狀況披露制度,要把各種收入、福利和形形色色的好處擺在明處。在申報中必須寫清如下收入:工資、獎金、津貼、補貼、免費旅游等福利,以及官員從事咨詢、寫作、講學和協助他人經營等活動的所得收入。
不過,英國政府官員申報財產和收入只限于本人,其子女、配偶、父母和其他親屬的收入和財產不需要申報。在英國民眾看來,親屬的財產具有隱私權。此外,英國公務員利用非工作時間賺取的財產,包括投資產生的股息、紅利、房產租金收入等都被看作合法收入。
瑞典:花小錢也必須接受監督
早在1766年,瑞典公民就取得了查閱所有官員財產和納稅狀況的權利,任何公民都有權查看首相的財產及納稅清單,該制度一直延續下來,迄今已有240多年。
后來,瑞典規定包括公職人員在內的所有公民和團體,都必須向稅務部門公開自己的財產和收入明細,并接受所有人的查詢。
1995年10月,時任瑞典副首相薩林用公務信用卡購買了幾十克朗的巧克力,此事被一位認真的瑞典記者一直追查到銀行,并調出了薩林的全部刷卡消費記錄,指責她“挪用公款”,最終迫使其引咎辭職。
此外,作為瑞典的公務人員,就連聘請保姆、繳納電視費這樣“花小錢”的事情也必須接受公眾和媒體的監督。
日本:議員演講報酬都要公開
日本在1992年通過了《為確立政治倫理的國會議員資產公開法》。該法規定“新當選議員有義務公布所持有的資產,具體包括建筑、土地、高爾夫俱樂部會員權、定期存款和證券等”,申報內容包括工資、存款利息、稿費和演講報酬以及房地產所得等,由國會向國民進行公開。但是和其他國家相比,日本的申報制度并不嚴格,存在著許多漏洞。
首先,申報的內容中并不包括銀行活期儲蓄,很難如實反映官員的真實資產狀況。有的議員指出,“說得極端一點兒,就算你有10個億的活期存款,申報財產時也照樣可以說自己身無分文”。其次,《資產公開法》中沒有規定官員配偶的財產應在申報之列。盡管日本內閣會議在2001年通過了“大臣規范”,規定首相、正副大臣、政務官在就任和離任時要公布包括配偶和子女在內所有家庭成員的資產狀況,但這只限于高級官員。而且沒有專門機構對議員申報的資產進行核實,難以實施有效監督。最后,日本的資產公開缺乏懲罰制度。也就是說,官員出現虛報、漏報、瞞報資產等情況,不會受到任何處罰。這樣,就使得資產公開只是紙上談兵、形同虛設。
資料來源于北京晚報、華夏時報、中新網、新華網等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