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名洪
盧旺達貧窮的場面可能對于一般人來說只能靠想象。早上,中國義工下了卡車以后,看到一位瘦骨嶙峋、衣不蔽體的黑人小男孩朝他們跑來,那個男孩很少看到這樣的大卡車。
頓時,中國義工動了憐憫之心,轉身就去拿了車上的物品向小男孩走去。“你要干什么?”美國義工大聲呵斥,“放下!”中國義工愣住了。他不知道這是怎么了,我們不是來做慈善工作嗎?只見美國義工朝小男孩俯下身子:“你好,我們從很遠的地方來,車上有很多東西,你能幫我們搬下來嗎?我們會付報酬的。”
小男孩遲疑在原地,這時又有不少孩子跑來,美國義工又對他們說了一遍相同的話。有個孩子就嘗試從車上往下搬了一桶餅干。美國義工拿起一床棉被和一桶餅干遞給他說:“非常感謝你,這是獎勵你的。其他人愿意一起幫忙嗎?”其他孩子見狀,也都勁頭十足地一擁而上,沒多久就卸貨完畢,美國義工給每個孩子發了一份救濟物品。這時又來了一個孩子,看到卡車上已經沒有貨物可以幫忙搬了,看上去十分失望。美國義工對他說:“你看,大家都干累了,你可以為我們唱首歌嗎?你的歌聲會讓我們快樂!”這個孩子唱了首當地的歌,美國義工照樣也給了他一份救濟物品:“謝謝,你的歌聲很美妙。”
中國義工看著這個場面,若有所思。
當晚,美國義工對中國義工說:“對不起,我為早上的態度向你道歉,我不該那么大聲對你說話。但你知道嗎?這里的孩子陷在貧窮里,不是他們的過錯。可如果因為你輕而易舉就把東西給了他們,會讓他們以為貧窮可以成為不勞而獲的謀生手段,因而可能會更加貧窮。這就是你的錯!”
(摘自xusenhua的博客 ?圖:蕓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