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喜權 付曉娜

[摘 要] 目的:探討腹腔鏡下采用單純電凝膽囊動脈方法進行膽囊切除臨床效果。方法:回顧性分析2010年5月到2013年6月間在我院行膽囊切除術患者資料,采取單純電凝膽囊動脈65例患者為電凝組,同期行金屬鈦夾或可吸收生物夾處理膽囊動脈的患者65例為鈦夾組,對兩組患者的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住院時間、膽囊動脈處理時間、術后放置腹腔引流管的例數、術后體內異物感以及術后并發癥(包括術后感染、膽漏、膽管損傷以及腹腔出血)等情況進行統計分析。結果:兩組患者在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以及術后放置腹腔引流管的例數方面無統計學差異(P>0.05),電凝組患者在住院時間、膽囊動脈處理時間短于鈦夾組,體內異物感例數明顯低于鈦夾組患者(P<0.05)。電凝組患者在術后感染、膽漏、膽管損傷以及腹腔出血發生率低于鈦夾組(P<0.05)。結論:腹腔鏡下采用單純電凝膽囊動脈行膽囊切除術安全可靠,經濟實用,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 腹腔鏡;電凝;膽囊動脈;膽囊切除術
中圖分類號:R615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2095-5200(2015)03-041-02
目前大多數醫院采用腹腔鏡進行膽囊切除手術[1-2]。腹腔鏡進行膽囊切術時往往需要用金屬鈦夾或者可吸收的生物夾對膽囊動脈進行結扎,這兩種方法處理膽囊動脈后容易出現并發癥,加之膽囊動脈比較薄,鈦夾夾住容易滑脫,造成內出血,另外,鈦夾成本較高,增加了患者的經濟負擔[3-4]。隨著手術技術的逐漸成熟,手術中采用電凝處理膽囊動脈成功的案例時有報道[5],本實驗通過對130例行腹腔鏡膽囊切除患者進行回顧分析,分析電凝處理膽囊動脈對手術安全性及患者預后影響。
1 資料與方法
1.1 對象選取
2010年5月到2013年6月間在我院行膽囊切除術患者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采取單純電凝膽囊動脈行膽囊切除術治療患者65例為電凝組,選取同期行金屬鈦夾或可吸收生物夾處理膽囊動脈的患者65例為鈦夾組,兩組共130例患者。130例患者中急性膽囊結石18例,慢性膽囊結石83例,膽囊息肉29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原發病等方面均無統計學差異(P>0.05),可以進行比較分析。
1.2 手術方法
術前禁食12h,禁水4h。患者全麻,常規建立氣腹,壓力維持在10cmHg。對于65例電凝組患者處理膽囊動脈時首先分離膽囊三角,探查膽囊動脈,在距膽囊壁3mm處夾住膽囊動脈,采用分段通電的方法進行單純電凝,并切斷膽囊動脈。對于鈦夾組患者處理膽囊動脈時,在距離膽囊壁2mm處采用鈦夾將膽囊動脈夾閉,待膽囊動脈遠近端分別用鈦夾夾閉后將膽囊動脈切斷。兩組患者處理膽囊動脈后常規分離、切除膽囊。術后給予兩組患者抗炎、止痛、補液等治療,并根據情況放置引流管。
1.3 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的術中、術后進行情況進行比較分析,包括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膽囊動脈處理時間、術后放置腹腔引流管的例數以及術后體內異物感等,另外對兩組患者平均住院時間并進行比較。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主要包括術后感染、膽漏、膽管損傷以及腹腔出血等。
1.4 統計分析
本次試驗結果應用SPSS 13.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應用均數±標準差表示,統計方法應用χ2檢驗和t檢驗,以P<0.05為存在統計學差異。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在術中、術后情況比較分析
兩組患者在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以及術后放置腹腔引流管的例數方面無統計學差異(P>0.05),電凝組患者在住院時間、膽囊動脈處理時間短于鈦夾組,體內異物感例數明顯低于于鈦夾組患者(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的比較分析
電凝組患者在術后感染、膽漏、膽管損傷以及腹腔出血發生率明顯低于鈦夾組(P<0.05)。見表2。
3 討論
目前國內醫院對膽囊切除術均已采取腔鏡下進行,但對膽囊動脈處理方法局限[6-7],鈦夾進行夾閉、結扎、電凝等多種方法均有各自的優缺點[8-9],腔鏡下用鈦夾或者可吸收的生物夾對膽囊動脈進行夾閉,使得術后膽囊動脈出血的現象時有發生[10],并且,此方法容易傷及膽總管,造成其他并發癥,甚至患者需要進行開腹手術治療,增加了患者痛苦與經濟負
擔[11-12]。在大樣本統計發現,手術中尋找膽囊動脈主干并進行夾閉的方法在減少并發癥方面無特殊優勢,單純行電凝處理膽囊動脈的患者術后并發癥未增加,相反,術后膽囊動脈出血的現象有所減少[13-15]。本實驗中我們對65例患者采用電凝方法處理膽囊動脈,主要方法為手術過程中在距膽囊壁3mm處行電凝處理,在遠端切斷。術后出血、膽漏等并發癥低于傳統鈦夾處理組,進一步驗證了此結論。兩組患者在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以及術后放置腹腔引流管的例數方面無統計學差異(P>0.05),電凝組患者在住院時間、膽囊動脈處理時間以及體內異物感方面明顯優于鈦夾組患者(P<0.05)。
腹腔鏡下采用單純電凝膽囊動脈行膽囊切除術安全、有效,能夠明顯降低患者術后不良反應及并發癥的發生,提高手術成功率,另外能夠降低患者手術費用,降低患者的經濟負擔。
參 考 文 獻
[1] 林龍, 楊毅軍, 王保春.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中電凝法處理膽囊動脈的臨床應用[J]. 醫學信息:手術學分冊, 2007, 20(4):965-966.
[2] 孫剛. 雙極電凝在腹腔鏡復雜膽囊切除術中的應用[J]. 腹腔鏡外科雜志, 2012,17(4):295-297.
[3] 楊成武. 探討電凝鉤在腹腔鏡膽囊切除術中的應用價值[J]. 中華全科醫學, 2012, 10(7):1068-1069.
[4] Yang CP1, Cao JL, Yang RR, et al. Efficacy of electrocoagulation in sealing the cystic artery and cystic duct occluded with only one absorbable clip during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J].J Laparoendosc Adv Surg Tech A. 2014,24(2):72-76.
[5] 陳友康, 李家琪, 達瓦晉美. 電凝鉤在腹腔鏡膽囊切除術中的使用技巧及安全性[J]. 腹腔鏡外科雜志, 2012, 17(5):398-399.
[6] Katri KM1, Bessa SS, Elnagah GA, et al. Is monopolar electrocautery safe and effective for control of the cystic artery during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J].J Laparoendosc Adv Surg Tech A. 2012,22(6):557-560.
[7] 孫文兵.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時妥當處理膽囊動脈的原則和技巧[J]. 國際外科學雜志, 2013, 40(5): 347-349.
[8] Yueh TP, Chen FY, Lin TE, et al. Diarrhea after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Associated factors and predictors[J].Asian J Surg. 2014,3(17):25-26.
[9] 毛樟林, 朱勝軍. 腹腔鏡下單純電凝膽囊動脈行膽囊切除術的體會[J]. 醫學理論與實踐, 2013, 26(17): 2307-2309.
[10] 嚴偉, 鄧春梅.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中僅放置1枚可吸收夾結扎膽囊管和膽囊動脈146例分析[J]. 現代醫藥衛生, 2013, 29(17):2643-2644.
[11] Alvarez FA, de Santiba?es M, Palavecino M, et al. Impact of routine intraoperative cholangiography during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on bile duct injury[J].Br J Surg. 2014,3(24):313-318.
[12] Bekawi MS, El Wakeel LM, Al Taher WM, et al. Clinical Study Evaluating Pregabalin Efficacy and Tolerability for Pain Management in Patients Undergoing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J].Clin J Pain. 2014, 3(21): 4985- 4988.
[13] 侯保國,吳縈欽,艾則孜·買買提. 基層醫院腹腔鏡下單純電凝膽囊動脈行膽囊切除術體會[J]. 中國傷殘醫學, 2013,21(6):31-32.
[14] 劉剛, 劉斌. 膽囊外膜下處理膽囊動脈在腹腔鏡膽囊切除術中的應用[J]. 肝膽外科雜志, 2013, 2(4): 103-105.
[15] Kumar A, Sheikh A, Partyka L, et al. Cystic artery pseudoaneurysm presenting as a complication of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treated with percutaneous thrombin injection[J].Clin Imaging. 2014,3(10):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