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世彥 張勇


[摘 要] 目的:觀察牛痘疫苗致炎兔皮提取物注射液促進創傷骨折愈合及止痛的臨床療效,探討其作用機制。方法:選取我院2010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250例創傷性骨折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治療組(n=150)、對照組(n=100),均給予常規治療,對照組加用鹿瓜多肽注射液,治療組加用牛痘疫苗致炎兔皮提取物注射液。比較兩組患者用藥期間鈣(Ca)、磷(P)、堿性磷酸酶(ALP)、疼痛評分(VAS)、骨密度(BMD)、骨礦含量(BMC)、骨面積(Area)指標及不良反應情況,骨折愈合情況。結果:兩組患者用藥后P、ALP均顯著上升,且治療組上升更為顯著(P<0.05),治療組用藥1周后Ca水平顯著上升,且高于對照組,其Ca水平用藥2周后時顯著下降,且低于對照組(P<0.05)。對照組用藥1周后、用藥2周后Ca水平無明顯統計學差異(P>0.05)。兩組患者用藥期間VAS評分均顯著下降,治療組下降更為明顯(P<0.05)。治療組患者平均骨折愈合時間(10.6±2.9)周,顯著低于對照組的(12.9±3.7)周(P<0.05)。兩組患者用藥后4周~用藥后16周骨痂評分、骨折線評分均顯著升高,治療組升高更為明顯(P<0.05)。兩組患者用藥期間BMD、BMC均顯著上升,治療組上升更為明顯(P<0.05),兩組患者Area均明顯上升,但未見明顯統計學差異(P>0.05)。兩組患者用藥期間均未見血常規、血生化等指標出現異常變化,且未見其他不良反應出現。結論:牛痘疫苗致炎兔皮提取物注射液能夠通過平衡骨組織動態更新過程而促進創傷性骨折患者骨質量的提高,且具有良好安全性,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 牛痘疫苗致炎兔皮提取物;創傷骨折;愈合;止痛;療效
中圖分類號:R6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5200(2015)03-043-03
創傷骨折的愈合是一個復雜、緩慢的修復過程,這一過程包括生長因子的表達、骨再生進行等多個環節[1]。隨著骨折固定的理念向“微創、生物固定”邁進,物理治療、骨移植、基因治療等外源性生長因子在促進骨折愈合方面的作用愈發受限。因此,自身內源性生長因子的探索受到進一步關注[2]。近年來,有動物實驗證明牛痘疫苗致炎兔皮提取物注射液在促進兔骨折愈合方面的優勢[3],但關于牛痘疫苗致炎兔皮提取物注射液應用于臨床后能夠促進骨折愈合的臨床文獻較少。本研究探討該藥物的臨床有效性、安全性,取得了滿意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取我院2010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250例創傷性骨折患者。選取標準:①經影像學檢查及術中直視檢查確診[4]。②由同組醫師實施手術。排除:①年齡>65歲或<18歲。②病理性骨折。③合并心、肝、腎等重要臟器官病變。④存在手術禁忌癥。在經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詳細向患者及家屬講明研究內容并簽署知情同意書后,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治療組及對照組。治療組150例,男76例,女74例,年齡21~63歲,平均(43.7±6.1)歲,體質量指數(BMI)19~23 kg/m2,平均(22.9±3.7)kg/m2,骨折部位:肱骨33例,橈骨24例,手舟骨9例,掌骨11例,指骨6例,股骨19例,脛骨25例,腓骨23例。對照組男53例,女47例,年齡20~64歲,平均(42.9±7.3)歲,BMI 19~23 kg/m2,平均(22.7±3.5)kg/m2,骨折部位:肱骨21例,橈骨16例,手舟骨8例,掌骨6例,指骨3例,股骨13例,脛骨17例,腓骨16例。
兩組患者年齡、性別比例、BMI、骨折部位等一般資料比較無明顯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用藥方案
骨折手術后1~7 d內制動并給予止痛、抗感染等常規治療,術后8 d開始恢復性功能鍛煉。對照組加用鹿瓜多肽注射液(商品名:譽衡,國藥準字H23020002,哈爾濱譽衡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注射治療,8 mL/次/日。治療組加用牛痘疫苗致炎兔皮提取物注射液(商品名:恩再適,國藥準字S20040022,江蘇威世藥業有限公司)注射治療,6mL/次/日,靜脈滴注,療程2周。
1.3 觀察指標
分別取患者入院時、用藥1周后、用藥2周后清晨空腹靜脈血3 mL,使用美國雅培Aeroset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對兩組患者血清鈣(Ca)、磷(P)、堿性磷酸酶(ALP)水平進行檢測與比較。檢測試劑均購自英國朗道Randox公司,操作方法嚴格按照試劑盒使用說明書。采用視覺模擬評分(VAS)法記錄兩組患者入院時、用藥1周后、用藥2周后疼痛情況。
記錄兩組患者骨折愈合時間。骨折愈合標準:X線片顯示骨折端出現連續性骨痂,骨折線模糊,局部無異常活動、假關節、叩擊痛及壓痛。此外,于用藥后4周、8周、12周、16周分別復查患者X線,參照文獻標準[5]進行骨痂和骨折線評分,評分越高則表明外骨痂吸收程度越高、骨髓腔密度越低。
對兩組患者入院時、用藥后4周骨密度進行檢測,檢測設備為美國GE公司生產的Lunar DPXL雙能骨密度儀,以手術部位為原點,向骨折區作50×10 mm掃描,獲取骨密度(BMD)、骨礦含量(BMC)、骨面積(Area)指標,其中骨密度由徐州市中心醫院代檢。
用藥前及用藥開始后1 d、3 d、7 d分別對兩組患者行血常規、血生化檢測,觀察其異常檢驗結果以及用藥期間其他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分析
對本臨床研究的所有數據采用SPSS17.0進行分析,對計數資料采用以(n/%)表示,組間比較使用c2檢驗,對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使用t檢驗,檢驗水準設定為α=0.05,以P<0.05表示差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血清指標
兩組患者用藥后P、ALP均顯著上升,且治療組上升更為顯著(P<0.05),治療組用藥1周后Ca水平顯著上升,且高于對照組,其Ca水平用藥2周后時顯著下降,且低于對照組(P<0.05),對照組用藥1周后、用藥2周后時點Ca水平無明顯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1。
2.2 疼痛評分
兩組患者用藥期間VAS評分均顯著下降,治療組下降更為明顯(P<0.05)。見表2。
2.3 骨折愈合情況
治療組患者平均骨折愈合時間(10.6±2.9)周,顯著低于對照組的(12.9±3.7)周(P<0.05)。兩組患者用藥后4周~用藥后16周骨痂評分、骨折線評分均顯著升高,治療組升高更為明顯(P<0.05)。見表3。
2.4 骨密度
兩組患者用藥期間BMD、BMC均顯著上升,治療組上升更為明顯(P<0.05),兩組患者Area均明顯上升,但未見明顯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3。
2.5 不良反應
兩組患者用藥期間均未見血常規、血生化等指標出現異常變化,且未見其他不良反應出現。
3 討論
骨折的愈合過程即骨再生的過程主要依賴兩個條件即:良好的生物學恢復環境、各類細胞因子的存在。整個骨折愈合過程類似胚胎原始時期骨組織發育方式,若想要完全將骨組織性能恢復,骨組織結構的重建十分必要[6]。促進生長因子分泌有助于骨折愈合。
牛痘疫苗致炎兔皮提取物神經親和性較強,具有保護神經元、促進軸突形成、改善神經傳導等作用,在腰椎管狹窄、肘管綜合癥等因神經損傷所致病癥的治療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7]。蘭國堂等[8]在動物實驗中發現,該藥物對家兔骨折愈合中發揮了較佳的促進作用,且其效果明顯優于鹿瓜多肽注射液等已廣泛應用于臨床的促骨折愈合藥物。本研究進一步探討其作用機制,發現骨折術后應用牛痘疫苗致炎兔皮提取物注射液能夠明顯促進患者BMD、BMC的增加。BMD、BMC均為骨質量的重要標志物[9],BMC是指骨內礦物質的總含量,BMD為骨投射單位面積內的BMC。接受牛痘疫苗致炎兔皮提取物注射治療后,上述兩項指標上升程度得到了顯著的增強,說明該藥物能夠促進骨折愈合過程中骨質量的增加,還可促進患者骨折的早期愈合,本研究治療組患者骨折愈合時間更短,且骨痂評分、骨折線評分升高更為明顯,亦印證了上述結論。可能得益于該藥物對骨折后中樞神經、周圍神經損傷的修復作用,從而避免了因感覺神經損害導致的骨折延遲愈合發生[10,11]。
ALP是成骨細胞產生的功能標記物,可反映骨重建活躍性與成骨細胞活動性變化,其水平的上升亦標示著成骨細胞成熟度的上升。研究發現,ALP的升高較Ca有所滯后,這說明骨折愈合早期主要得益于破骨細胞作用,此時大量Ca、P釋放入血,起到促進破骨細胞吸收、去除舊骨的作用。隨著骨折愈合的進行,成骨細胞的活性逐漸增加,當其活性高于破骨細胞時,則表明骨折愈合速度有所增強[12]。這一血Ca、P、ALP動態變化過程是骨折愈合的重要環節,治療組用藥1周后Ca水平顯著上升,其Ca水平用藥2周后顯著下降,亦印證了上述結論。此外,血Ca在用藥1周~2周時間段內下降的原因還與成骨細胞活性上升,新骨形成過程中大量消耗有關[13,14]。
綜上所述,牛痘疫苗致炎兔皮提取物注射液能夠促進骨折愈合過程中血Ca、P、ALP的動態變化過程,起到促進骨質量提高的作用,對于患者生活質量的改善具有積極意義,且無明顯不良反應,值得臨床廣泛應用。
參 考 文 獻
[1] 石長貴, 蔡筑韻, 鮑哲明, 等. 骨生長因子促進骨折愈合研究進展[J]. 國際骨科學雜志, 2010, 31(3): 184-186.
[2] 俞宇, 田曉華, 鄭曙翹. 擴髓產物自體移植促進脛骨骨折愈合的臨床研究[J]. 安徽醫學, 2011, 32(2): 182-184.
[3] Wang Z, Lai Y, Bernard J J, et al. Skin mast cells protect mice against vaccinia virus by triggering mast cell receptor S1PR2 and releasing antimicrobial peptides[J]. The Journal of Immunology, 2012, 188(1): 345-357.
[4] 盛福庭, 羅聲臻, 李朝舉, 等. 牛痘疫苗致炎兔皮提取物頸部硬膜外注射治療頸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研究[J]. 西部醫學, 2014, 26(8): 989-992.
[5] Breitbach C J, Arulanandam R, De Silva N, et al. Oncolytic vaccinia virus disrupts tumor-associated vasculature in humans[J]. Cancer research, 2013, 73(4): 1265-1275.
[6] Iborra S, Izquierdo H M, Martínez-López M, et al. The DC receptor DNGR-1 mediates cross-priming of CTLs during vaccinia virus infection in mice[J]. The 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 2012, 122(5): 1628-1643.
[7] 張愛軍, 陳申平, 錢游伯. 國產牛痘疫苗致炎兔皮提取物用于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神經阻滯治療的療效觀察[J]. 中國疼痛醫學雜志, 2011, 17(1): 50-51.
[8] 蘭國堂. 牛痘疫苗致炎兔皮提取物注射液對骨折愈合的影響及其分子機制的實驗研究[D]. 華中科技大學, 2010.
[9] Atesok K, Li R, Stewart D J, et al. 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 promote fracture healing in a segmental bone defect model[J]. Journal of Orthopaedic Research, 2010, 28(8): 1007-1014.
[10] 廖保強, 鄧墨淵, 傅亞, 等. 力生長因子對兔橈骨骨折愈合的作用[J]. 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 2010, 14(2): 245-248.
[11] 葉永成. EGF 和 VEGF 在創傷性骨折愈合中的變化與意義[J]. 中國醫藥指南, 2012, 10(25): 412-414.
[12] Cui R, Xu S, Wang L, et al. Extracts from rabbit skin inflamed by the vaccinia virus attenuate bupivacaine-induced spinal neurotoxicity in pregnant rats[J].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2013, 8(11): 983.
[13] 胡建山, 李溥, 任一, 等. 創傷性骨折微量元素含量變化與骨愈合相關性研究[J]. 右江醫學, 2012, 40(3): 302-305.
[14] 劉宗文. 鹿瓜多肽注射液治療36例創傷骨折的臨床療效觀察[J].現代診斷與治療, 2014, 25(2): 296-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