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亞南+黃柳桓+曹碩+張國軍+康熙雄

[摘 要] 目的:為基層醫院和社區提供簡單、快速細菌初篩鑒定方法。方法:采用麥康凱瓊脂、chromID ? ESBL產色培養基和科瑪嘉念珠菌顯色培養基“三合一”快速初篩鑒定培養基及常規尿培養方法,隨機檢驗北京天壇醫院泌尿系感染患者的尿標本。結果:隨機檢測尿培養標本20份,“三合一”快速初篩鑒定培養基細菌初篩鑒定與微生物室細菌鑒定報告一致(Pearson c2=0.000,P=1.000)。該檢驗方法比常規細菌檢驗方法提前一天或兩天報告,加快了檢驗周期。結論:“三合一”快速初篩鑒定培養基分離、鑒定同時進行,具有快速、簡單、易操作的優點,是一種適合在基層醫院和社區開展、推廣、普及應用的細菌鑒定方法。
[關鍵詞] 培養基;細菌培養;泌尿系感染;檢驗周期
中圖分類號:R446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2095-5200(2015)03-088-03
目前,我國三級醫院臨床微生物實驗室普遍使用全自動細菌培養和鑒定儀,節省人力,顯著提速細菌標本檢驗周期。但是,仍有許多基層醫院依然使用傳統的手工操作進行細菌鑒定工作。傳統手工操作鑒定繁瑣、速度緩慢、需要專業技術培養。如果基層醫院開展細菌快速初篩鑒定培養,可及時發現耐藥菌株、盡早隔離、早期合理選擇抗菌藥診治患者,減少醫院/社區感染,同時也可以緩解三級醫院患者就診量,提高患者生命質量,減少衛生醫療支出。依據我國尿培養細菌譜及耐藥特點,創新設計“三合一”快速初篩鑒定培養基,即麥康凱瓊脂、chromID ? ESBL產色培養基和科瑪嘉念珠菌顯色培養基于一塊平皿,國內外尚未見類似報道。本研究探討“三合一”快速初篩鑒定培養基的實用性,為基層醫院和社區的提供簡單、快速的細菌初篩鑒定方法。
1 對象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嚴格遵守無菌操作,收集2014年3月至4月在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尿路感染患者尿標本20份。
1.2 方法和設備
“三合一”快速初篩鑒定培養基,即麥康凱瓊脂、chromID ? ESBL產色培養基和科瑪嘉念珠菌顯色培養基。麥康凱瓊脂(BD公司)、chromID ? ESBL產色培養基(生物梅里埃)和科瑪嘉念珠菌顯色培養基(博賽科瑪嘉公司)配制參考《臨床微生物檢驗標準化操作》[1]、實驗室標準化操作(SOP)及試劑說明書,澆注90mm平皿備用。取中段尿,用定量接種環取尿液10μL分別接種于各瓊脂平板上,5%~10%CO2、35℃培養18~24h,觀察有無細菌生長,并進行血瓊脂平板菌落計數。血瓊脂平板生長菌落數乘以100即每毫升尿液的菌落數。根據菌落特征和涂片染色等報告結果。
20份標本分別采用“三合一”快速初篩鑒定培養基菌株鑒定及常規細菌培養、BD PhoenixTM細菌鑒定藥敏儀檢測兩種方法進行檢測。
1.3 判定標準
“三合一”快速初篩鑒定培養基通過血平板判定患者有無細菌感染。具體為何種細菌感染根據培養基表面的菌落形態及顏色等進行判定。培養48h血平板無菌落生長報告“無細菌生長”;血平板生長、麥康凱瓊脂不生長、革蘭染色報告革蘭陽性細菌,菌落數XX CFU/mL;血平板生長、麥康凱瓊脂生長,科瑪嘉ESBL顯色培養基生長直接鑒定報告:大腸桿菌呈紅色;克雷伯氏菌屬、腸桿菌屬、檸檬酸菌屬呈金屬藍;其他革蘭陰性菌有褐色暈環;血平板生長、科瑪嘉念珠菌顯色培養基生長直接鑒定報告:白色念珠菌菌落呈綠色、翠綠色;熱帶念珠菌呈藍灰色、鐵藍色;克柔假絲酵母菌呈現粉紅色、模糊有微毛、菌落較大;光滑念珠菌呈現紫色;其他念珠菌呈現白色。
1.4 觀察指標
觀察并對比兩種培養方法的報告生成時間及診斷符合率。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統計學數據使用百分比(%)進行表示,計數資料采用c2檢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鑒定結果比較
“三合一”快速初篩鑒定培養基檢測尿培養細菌初篩鑒定結果與常規細菌報告結果一致(表1)。患者1、2、4和5尿標本分離菌株均為產超光譜β-內酰胺酶的耐藥株。兩種方法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earson c2=0.000,P=1.000),說明“三合一”快速初篩鑒定培養基與常規細菌培養鑒定方法具有相同準確度。
2.2 兩種方法檢驗周期比較
“三合一”快速初篩鑒定培養基方法比常規細菌培養方法提前一天或兩天報告結果(表2)。
3 討論
泌尿系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UTI)是臨床常見感染性疾病之一。美國每年有700萬人因泌尿系感染就診,100萬就診急診,10萬人住院治療[3-4]。住院患者泌尿系感染占35%[5]。約25%~50%健康女性曾患單純性泌尿系感染[6]。泌尿系感染也是小兒常見病[7],且臨床表現不典型,美國每年新確診的泌尿系感染患兒占兒童總數2.4%~2.8%[8]。泌尿系感染已成為常見病、多發病,且發病率高、發病人群廣。
我國泌尿系感染病原菌以腸桿菌科細菌為主,占38.1%~77.3%,大腸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糞腸球菌是感染的主要病原菌[9-14]。尿培養是診斷泌尿系感染的金標準[15],但是耗時長(初次分離菌株需18~24h,再次鑒定需18~24h),縮短菌培養及藥敏試驗時間是研究關注重點之一。
2012年,衛生部實施《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辦法》(衛生部令第84號),加強醫療機構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規范抗菌藥物臨床應用行為,促進臨床合理應用抗菌藥物,控制細菌耐藥,保障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該條例指出二級以上醫院應當根據實際需要,建立符合實驗室生物安全要求的臨床微生物室,開展微生物培養、分離、鑒定和藥敏試驗等工作,提供病原學診斷和細菌耐藥技術支持,參與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16]。因技術水平、經濟條件和人力資源限制,基層單位自動化檢測儀器和快速檢測鑒定系統應用受到限制。因此,細菌實驗診斷方法發展應該強調應用和滿足患者需求,本研究“三合一”快速初篩鑒定培養基涵蓋大部分細菌和真菌,分離和鑒定同時檢驗,18~24h可早期篩查耐藥菌株,提高檢驗報告周期。
本研究設計“三合一”快速初篩鑒定培養基,即麥康凱瓊脂、chromID ? ESBL產色培養基和科瑪嘉念珠菌顯色培養基,是一種適合在基層醫院和社區開展、推廣、普及應用的方法,具有快速、簡單、易操作優點。該培養基也可用于痰、無菌體液等標本的快速初篩鑒定。
參 考 文 獻
[1] 周庭銀, 倪語星. 臨床微生物檢驗 標準化操作(第二版)[M]. 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
[2] 沈穎. 兒童泌尿系感染的流行病學與診治[J]. 臨床兒科雜志,2008, 26(4):276-279.
[3] Schappert SM. Ambulatory care visits to physician offices, hospital outpatient departments, and emergency departments: United States, 1997[J]. Vital Health Stat 13, 1999,143:1-39.
[4] Schappert SM., Rechtsteiner EA. Ambulatory medical care utilization estimates for 2007[J].Vital Health Stat, 2011,169(13):1-38.
[5] Stamm WE. Scientific and clinical challenges in the management of urinary tract infections[J]. Am J Med, 2002, 113(1):1-4.
[6] Naber KG., Bergman B., Bishop MC., et al. EAU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urinary and male genital tract infections. Urinary Tract Infection(UTI)Working Group of the Health Care Office(HCO)of the European association of urology(EAU)[J]. Eur Urol, 2001, 40(5):576-588.
[7] 陳娟, 王乾. 小兒泌尿系感染53例臨床分析[J]. 國際泌尿系統雜志, 2011,31(2):274-275.
[8] Freedman AL. Urologic diseases in North America Project: trends in resource utilization for urinary tract infections in children[J]. U Urol, 2005, 173(3):949-954.
[9] 張秀嶺, 黃文紅. 泌尿系感染細菌的分布及藥敏結果分析[J]. 醫學檢驗, 2012, 9(10):111-112,118.
[10] 陳求剛, 崔穎鵬, 廖康,等. 泌尿系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藥性分析[J]. 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 2006, 16(5):579-581.
[11] 吳均竹, 彭敬紅, 周作華. 498株泌尿系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藥性調查[J]. 現代預防醫學, 2008, 35(13):2558-2560.
[12] Zorc J J,Kiddoo D A,Shaw K N.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pediatric urinary tract infections[J].Clinical Microbiology Reviews,2005,(02):417-422.
[13] Nadi HM,Shalan YA,Al-Qatan HY.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in boys less than five years of age:A general pediatric perspective[J].Kuwait Medical Journal,2006,(03):220-225.
[14] 楊春霞, 陳山, 楊勇,等. 北京地區社區獲得性單純性泌尿系感染病原菌對常用抗菌藥物的體外活性分析[J]. 中華泌尿外科雜志,2012, 33(2):132-136.
[15] Wilson ML, Gaido L. Laboratory diagnosis of urinary tract infections in adult patients[J]. Clin Infect Dis, 2004, 38(8):1150-1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