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昌華
[摘 要] 近年全球范圍內先后出現非典型肺炎、大流行甲型H1N1流感、禽流感等突發傳染病,嚴重威脅人類健康。面對各種突發傳染病,應當建立何種應對機制并不斷完善,已經成為一個不可回避的問題。本文對英美等國應對突發傳染病的機制進行分析,并提出我國衛生企業建立和完善應對突發傳染病機制的思路。
[關鍵詞] 衛生企業;突發傳染病;應對機制
中圖分類號:R917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2095-5200(2015)03-098-03
突發傳染病是指突然發生、迅速傳播、大范圍傳染、造成嚴重后果的疾病。突發傳染病由于其病原體各種儲存宿主的存在,可以隨著宿主的遷移而傳播,傳播途徑不易控制,因而極可能在跨區域、跨國界的范圍內爆發,往往會造成一個地區、一個國家甚至全球性的危機。例如2003年爆發的“非典”是全球眾多國家和地區面臨的一場傳染病危機,截止2009年12月底,中國內地有124,764例確診病例,其中744例死亡;全球至少有18,449人死亡[1]。中國是全球經濟發展最快地區之一,正進入城市化快速發展時期,人群集中生活的城市本身也隱藏著極大的風險,突發傳染病發生的危險系數明顯增高。目前全球新發現的30余種傳染病已有半數在我國發現,因此建立一種完善、有效的應對突發傳染病機制是國家的責任,也是對每一家衛生企業提高整體能力要求。
1 衛生企業應對突發傳染病的責任和義務
1.1 衛生企業應對突發傳染病的社會責任
全球經濟一體化和城市化的人口流動,使得傳染病傳播更易實現,疾病的防控面臨著新的挑戰,衛生企業承擔的社會責任也呈現出特定時期的特殊性。一方面,大規模傳染性疾病爆發時,在預防、治療需要及公眾恐慌心理的雙重作用下,某些藥品的需求量陡增;另一方面,由于突發傳染病的難以預測,導致所需藥品種類和數量的不確定性。因此,衛生企業更需明確自己的社會責任,加快有效藥品和疫苗的研發,保證生產和供應,以全力滿足防控疾病的需求。譬如專利藥品達菲是目前公認最有效的抗流感藥品,自禽流感爆發以來,為保障供應,羅氏公司已從1999年達菲上市時2000萬劑產能提高至2006年的4億劑,并將其視為履行社會責任的一部分[2]。
1.2 衛生企業在應對突發傳染病事件中地位和作用
突發傳染病屬于社會公共衛生事件,一旦發生,迫切需要社會相關部門和衛生企業協同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盡可能阻止疾病的傳播,控制疫情規模,減少人員傷亡。其中提供安全有效的抗擊傳染病疫情的藥物尤其重要,也是衛生企業的共同職責。在2009年應對大流行甲型H1N1流感過程中,我國相關衛生企業率先研發并生產出疫苗,為全面有效防控疫情提供了關鍵手段。據WHO統計,全世界范圍內每年約有1700萬人死于各類傳染病,由各種傳染病造成的損失每年已經高達4萬億美元。我國使用疫苗預防的費用與相應疾病治療費用的比率為1:15,即投入1元用于疫苗接種可為國家節約醫療資源14元[3]。由此可見,合理有效地使用疫苗不僅是防控突發傳染病的有效武器,也是控制醫療衛生費用增長、提高大眾健康水平、走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有效途徑。
2 國外應對突發性傳染病機制
2.1 英國應對突發性傳染病機制
英國建立公共衛生監測防范網絡,由中央和地方兩大部分組成,中央機構包括英國衛生部下設的的專門機構,主要負責疫情的分析判斷、制定應對突發傳染病事件的計劃,全面組織、協調、完成防疫行動的指揮任務等;地方衛生部門主要負責疫情的發現、報告、跟蹤和診斷治療,其中流動醫療救護局負責突發事件現場的發病評估、預警、鑒定、管理和協調NHS各項活動,緊急事件局負責向事發地派遣衛生專家和流動醫療組。事實表明,英國應對突發性衛生事件的精髓在于危機預防、準備及快速反應。完善的監控網絡使得危機發生時,地方與中央的信息能夠最快速地傳遞,以有效地控制危機擴大,再由地方機構對此衛生事件進行解決,恢復危機前的正常狀態。
2.2 美國應對突發性傳染病機制
當前美國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預警和應急管理能力在全球首屈一指,由國家、州、地方三級公共衛生部門高效協調,始終把握“首先阻止傳染病蔓延,再著手找出病因”的原則,從而建立一個全方位、立體化、多層次的公共衛生應急管理網絡。當出現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美國中央部門會首先對其進行相關評估,隨后根據授權內容頒布和實施相關傳染病防治條例和規定,多部門分工協作,來執行傳染病防治條例。美國公共衛生體系自上而下包括:聯邦CDC的疾病控制與預防系統、地區的醫院應急準備系統、地方的醫療應急系統3個子系統[4]。CDC是整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對系統的核心和協調中心,負責公共衛生監測和預警,制定疾病控制和預防戰略。美國地方衛生當局會向CDC報告各種疾病信息,形成從地方到州再到國家衛生當局的信息傳遞鏈,CDC也會采取大量的監控措施,以保證能夠連續追蹤新發疾病。據統計,國家、各州及地方政府共有上百個用于衛生監督的信息系統[5]。在應對機制其他方面,美國實行衛生系統中的跨部門協作,并與國際衛生系統進行不間斷的互動,形成動態快速反應,使得新發疾病能夠在最短時間內得到有效控制。
3 我國與國外應對突發傳染病機制的比較
我國政府高度重視突發傳染病的防控體系建設,目前已建立了國家疾病防控的體制與機制。但與國外應對突發傳染病機制相比,我國的應對機制主要還存在以下問題:(1)信息系統的不完善、反應不靈敏。我國衛生系統雖然建設有國家疾病預防控制和公共衛生信息網絡,但對于疾病的監測卻沒有形成反應及時、運轉協調的完整體系。應當在全國范圍內制定統一的突發傳染病監測報告及追蹤調查等機制,并準確、如實地收集疫情和臨床診斷等數據,形成巨大的數據庫,加強與國際衛生系統的互動,保證在疫情發生時能夠快速反應,從而短時間內有效控制疫情的蔓延。(2)缺乏科學的評估體系。國內往往對傳染病沒有進行充分、系統的相關評估,就下達傳染病發病率逐年下降的政府指標。由于受自然因素和社會因素的影響,隨著中國人口密集度和流動性的上升,在沒有科學評估條件下,下達硬性指標會導致疫情的漏報、瞞報,從而無法真實反映客觀情況,嚴重影響了傳染病信息的收集,因此在發生疫情后無法做到及時、有效控制應對。(3)臨時組建的應急指揮系統存在缺陷。2003年SARS控制與應急處理過程中暴露出諸多問題,其中一項便是臨時應急指揮系統的缺陷。由于臨時組建,缺乏對危機處理的有效預案,工作中出現顧此失彼的漏洞現象,并且在危機過后沒有形成延續性,不能將危機處理過程中積累的經驗有效保留,在下次危機發生時無法提升應急指揮的有效性。因此,要想躋身于發達國家突發傳染病管理的先進行列,必須對以上問題進行有效改進,逐步發展成科學、完善的應對體系,以降低突發傳染病的危機比率。
4 衛生企業建立和完善應對突發傳染病機制的主要措施
4.1 主動參與國家防控體系
衛生企業是國家防控突發傳染病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應當主動參與國家防控突發傳染病的各項工作,并在其中積極發揮作用。在日常工作中,要配合地方疾控中心對各類傳染病進行信息收集、分析;若發現突發原因不明的傳染病時,應當遵循疫情報告屬地管理原則,按照《傳染病防治法》規定的內容、程序、方式和時限進行報告;傳染病暴發、流行時,根據傳染病預防、控制的需要,衛生企業應當及時生產、供應防治傳染病的藥品和疫苗。
4.2 加強疫情預警機制
衛生企業應當充分利用與各省、市及地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協作關系,對各地的流行性傳染病發病情況等信息進行動態分析和全程監測。收集各種傳染性疾病的數據資料,以加強應對突發衛生事件時的反應速度;加強快速診斷,做好突發傳染病流行現狀監測及趨勢分析,有效引導藥物和疫苗研發和生產。從國家層面上講,要逐步建立全國性的傳染病監控體系和信息發布平臺,使衛生企業及時了解疫情,有針對性地生產和儲備必要的預防和治療用藥物,以保證在突發傳染病降臨時做到有備無患。
4.3 提高藥物、疫苗研發實力
當前國內衛生企業對創新藥物研發普遍重視不夠、投入不足,開發的藥品也偏向于非專利的仿制藥物,無法躋身于制藥發達國家之列。而對突發傳染病做出快速反應,以及有效控制新發疾病的爆發,藥物、疫苗的研發實力顯得尤為重要。這就需要通過加強基礎研究,為創新藥物的成功研發打下堅實基礎。鑒于國外發達國家的經驗,政府需投入資金用于基礎研究,企業投入應用及開發研究的經費,共同加強重大、新發傳染病藥物、疫苗的研發。衛生企業還應推進生產技術的開發,加快實現現有藥物、疫苗品種的升級換代。例如MMRV四聯疫苗(麻腮風水痘聯合減毒活疫苗)相對傳統的單價疫苗來說優勢更加明顯,可以減少接種的次數而得到四種疾病的免疫,并且相應降低了接種時帶來的風險。
4.4 健全藥物、疫苗儲備體系
完善儲備制度,加強儲備管理。衛生企業應當與國家疾控部門聯手,評估藥物及疫苗的產能,并保證常規生產系統的完整性,確保在應急狀態下能夠迅速有效供應。有關部門必須不間斷地監測各類突發疾病,并界定其傳染性,確定發生的人群,以保證藥品生產企業能夠短時間內供應足夠的藥物。定期對藥品生產企業進行相關法規的評估,確保其規范生產,生產過程可控,各項程序符合相關規定,產品的質量能夠保障。為防止流行性疾病大爆發,必須考慮藥物和疫苗的最低產量,全國統籌規劃,制定相關的生產和儲備計劃。
4.5 完善應急保障能力
在國家和政府有關部門的領導下,設立企業應對突發傳染病指揮部,統一部署、落實相關工作。如制定針對高風險傳染病的藥物、疫苗應急研發、生產預案;加快開發針對疫情的特效藥品,調整生產計劃,保證急需產品的生產;加強應急供應、調運、接種配套能力建設等。
4.6 形成科學評價機制
開展預防和控制突發傳染病的策略研究,包括做好整個過程的資料積累、數據分析、事后評價等工作。評價結果應用于企業應對突發傳染病管理實踐,要從預防體系著手,能夠快速識別突發傳染病的危險因素,準確進行預測,迅速組織相關藥物、疫苗的研發、生產和供應。評價體系如圖1所示:
通過這一循環體系,在工作中不斷積累沉淀,形成全面、巨大的“數據庫”,做到科學管理、客觀評估,從而全面提升衛生企業應對突發傳染病的能力。
衛生企業對于突發傳染病屬性的掌握、有效藥物的研發、科學管理體系的建立,是作為人民健康衛士的責任擔當,也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方向。衛生企業應當結合自身的特點,不斷完善應對突發傳染病的體制機制,從而更好地詮釋“關愛生命,呵護健康”的宗旨,充分發揮在預防和控制突發傳染病事件中的中堅作用。
參 考 文 獻
[1] 桂維民.應急百例警示錄(下)[M].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11:318-319.
[2] 蔣蓉,邵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制藥企業的社會責任[J].中國藥業,2010,19(2):1-2.
[3] 馬興元.疫苗工程[M].上海: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2009:1-23.
[4] 清華大學危機管理研究中心SARS危機應急課題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管理美國與中國的案例[J].世界知識,2003(10):8-15.
[5] 黃偉燦,呂世偉,李堂林.試論我國公共衛生應急體系的構建[J].中華醫院管理雜志. 2003,19(1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