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紅梅,李宗枝
(1.山東省日照市皮膚病醫院 藥劑科,山東 日照 276800;2.山東省日照市皮膚病醫院 美容科,山東 日照 276800)
?
三白沖劑對白癜風患者的影響研究
孔紅梅1,李宗枝2
(1.山東省日照市皮膚病醫院 藥劑科,山東 日照 276800;2.山東省日照市皮膚病醫院 美容科,山東 日照 276800)
目的 探討三白沖劑對白癜風患者的影響。方法 選取本院2013年8月~2014年12月確診為白癜風的患者180例,根據隨機數字表法隨機分為2組:對照組90例,予甲氧沙林片10 mg,1次/天口服,服藥后2 h進行日光照射,聯合復方卡力孜然酊及鹵米松適量外用等常規治療;實驗組90例,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加服三白沖劑。觀察2組患者血清中酪氨酸酶活性、黑素生成量、臨床療效和皮膚新生片數。結果 與對照組比較,實驗組患者血清中酪氨酸酶活性、黑素生成量均高于對照組(P<0.05);臨床癥狀改善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皮膚新生片數顯著多于對照組(P<0.05)。結論 三白沖劑能夠有效提高白癜風患者的酪氨酸酶活性和黑素生成量,對治療白癜風具有重要意義。
三白沖劑;白癜風;酪氨酸酶;黑素;臨床療效;皮膚新生片數
白癜風是一種臨床上常見的皮膚或粘膜色素脫失的損容性疾病,其發病特點是皮膚白斑大小不等、形態各異,邊界清楚,可發病于任何部位[1]。在我國,白癜風的發病率大約為0.1%~0.2%,可見于任何年齡,無明顯的性別差異,有色人種發病率高于白種人,目前研究尚未發現白癜風可對機體組織器官、系統產生直接的損害。關于白癜風的發病機制尚不明確,多認為其可能與遺傳、內分泌、神經免疫、精神因素及環境等因素有關[2]。目前白癜風的治療尚無有效方法,臨床上根據患者發病年齡、皮損類型及病情程度等,予以內服甲氧沙林、皮膚刺激劑局部外涂、照射紫外線等對癥治療,并未達到滿意的治療效果。白癜風屬于中醫“白駁風”的范疇,其主要致病機制是肝氣郁結,或肝腎不足,或氣血不足、瘀血阻絡,導致氣血失和,肌膚失養引發白癜風。中醫治療白癜風有著獨特的經驗,適用于各型白癜風,療效肯定[3]。白癜風的治療以疏肝解郁、滋補肝腎、活血祛風為主要法則,研究證實三白沖劑具有滋補肝腎、活血祛風的作用,治療白癜風療效佳[4]。有研究表明[5],蘑菇酪氨酸酶活性和黑色素生成量與白癜風患者的病情密切相關。本文通過探討三白沖劑治療白癜風患者對蘑菇酪氨酸酶活性、黑色素生成量、臨床療效及皮膚新生片數的影響,以期為白癜風患者的治療提供科學依據。
1.1 一般資料 收集山東省日照市皮膚病醫院2013年8月~2014年12月的確診為白癜風的患者180例,年齡在20~60歲。按照隨機數字法將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90例,平均年齡(39.27±6.53)歲,男性42例,女性48例;病程1個月~30年,平均(7.56±1.06)年;病損共1308處。對照組90例,平均年齡(38.92±6.72)歲,男性43例,女性47例;病程1個月~30年,平均(7.83±1.14)年;病損共1285處。
納入標準:①診斷根據《皮膚學》[6]關于白癜風的診斷標準:皮損成小大不等、形態各異的斑點或斑片,逐漸擴大,邊界清楚,周邊色素常反見增加;②年齡在20~60歲之間;③治療前1個月內未進行系統治療,2周內未應用內服和外用藥物治療,未用過糖皮質激素和中藥治療。排除標準:①伴有嚴重的肝功能、腎功能不全;②患者或家屬拒絕參與本實驗;③妊娠或哺乳期婦女;④伴有心衰、、嚴重高血壓、呼吸衰竭及血液系統疾病等嚴重的原發疾病;⑤年齡小于20歲或大于60歲;⑥對紫外線或中藥過敏者。
1.2 治療方法 用藥前2組患者均停用一切中藥制劑2周,常規治療不變。予實驗組患者三白沖劑(內蒙古康恩貝藥業有限公司圣龍分公司,國藥準字Z20050074,生產批號:20100428),每次6 g,2次/天,飯后0.5 h溫服。同時予甲氧沙林片(遠大醫藥(中國)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42022361,生產批號:20100630)10 mg,1次/天口服,服藥后2 h進行日光照射,聯合復方卡力孜然酊(新疆維阿堂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65020003,生產批號:20100519)及鹵米松(Halometasone Cream,注冊證號:HC20100038,生產批號:20101104)適量外用,連續治療2個月為一療程。對照組予甲氧沙林片10 mg,1次/天口服,服藥后2 h進行日光照射,聯合復方卡力孜然酊及鹵米松適量外用,連續治療2個月為一療程。2組患者均連續治療3個療程。服藥期間詳細記錄服藥過程中出現的任何不良反應。
1.3 觀察指標及檢測方法 2組白癜風患者均在治療前、治療結束后空腹采集4 mL肘靜脈血,裝入預先裝有EDTA的抗凝采血管中。將采血管按3000 r/min離心10 min,待離心結束后將上層血清裝入EP管中,放入-80 ℃冰箱中保存備用。以上均由本院檢驗科專業人員負責操作。
1.3.1 2組患者血清中蘑菇酪氨酸酶活性的測定:采用蘑菇TYR多巴速率氧化法檢測患者血清中酪氨酸酶的活性(試劑盒由武漢博士的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提供)。反應混合物共2.0 mL,由1.8 mL、pH6.5、0.1 mol/L PBS+0.1 mL患者血清+0.1 mL蘑菇TYR(100 U)混合而成。在37 ℃環境中孵育10 min,然后加入0.1 mL 0.15%L-多巴反應液,繼續孵育2 min,用酶標儀475 nm處測定吸光度(A475 nm)。以不加患者血清的反應混合物為正常對照。分別測定2組患者血清中酪氨酸酶的活性。按以下公式計算酶激活率:TYR激活率(%)=[(C-D)-(A-B)]/(A-B)×l00%。其中,A:未加中藥樣品但加酶的混合液所測的吸收度;B:未加中藥樣品和酶的混合液所測的吸收度:C:加中藥樣品和酶的混合液所測的吸光度;D:加中藥樣品但未加酶的混合液所測的吸光度。
1.3.2 2組患者血清中多巴色素自動氧化生成黑素量的測定:先將0.1 mL蘑菇TYR(100 U)與1 mL 0.15%L-多巴反應液混合,在37 ℃環境中孵育5 min。然后加1 mL血清,繼續孵育60 min。最后用0.2 mL 1 mol/L鹽酸終止反應。將反應混合物以3000 r/min離心15 min,棄去上清液,用6 mol/L鹽酸將沉淀物清洗1次,蒸餾水清洗2次。最后用3 mL 1 mol/L NaOH充分溶解離心團塊,用酶標儀400 nm處測定吸光度(A400 nm)。以不加中藥0.01 mol/LPBS(pH6.8)為正常對照,黑素生成上調率(%)=(A400 nm加藥組/A400 nm正常對照組)×100%。
1.3.3 臨床療效的觀察:顯效:白斑全部消失,恢復至正常膚色或白斑大部分消失或縮小,恢復面積≥皮損面積的50%;有效:白斑面積有所減少,恢復面積<皮損面積的50%;無效:白斑面積無消失甚至再生或面積增大。總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服藥期間,患者每個療程復查1次,詳細記錄患者服藥期間出現的不良反應和身上皮損的總塊數。

2.1 2組患者血清中酪氨酸酶活性的比較 治療前2組患者血清中酪氨酸酶的活性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治療后2組患者血清中酪氨酸酶的活性均比治療前升高(P<0.05),且實驗組患者血清中酪氨酸酶的活性高于對照組(t=13.47,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血清中酪氨酸酶活性的比較±s,%)Tab.1 Comparison of activity of tyrosinase in serum between two ±s,%)
*P<0.05,與同組治療前比較,compared with the same group before treatment;#P<0.05,與對照組比較,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2.2 2組患者血清中黑素生成量的比較 治療前2組患者血清中黑素量生成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治療后2組患者血清中生成的黑素量均比治療前升高(P<0.05),且實驗組患者血清中生成的黑素量高于對照組(t=5.91,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血清中黑素生成量的比較±s)Tab.2 Comparison of amount of melanin in serum between two ±s)
*P<0.05,與同組治療前比較,compared with the same group before treatment ;#P<0.05,與對照組比較,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2.3 2組患者臨床療效的比較 治療3個療程后,實驗組患者的總有效率為75.56%,對照組患者的總有效率為61.11%,實驗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χ2=4.34,P<0.05)。見表3。

表3 2組患者臨床療效的比較[n(%)]Tab.3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ect between two groups [n(%)]
#P<0.05,與對照組比較,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2.4 2組患者皮膚新生片數的比較 治療前2組患者的皮損片數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各個療程治療結束后,實驗組患者皮膚新生片數顯著多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2組患者皮膚新生片數的比較[n(%)]Tab.4 Comparison of the number of skin regeneration piece between two groups[n(%)]
白癜風可發病于任何部位,以易受摩擦或日光照射處皮膚為多,皮膚顏色越深,發病率越高。近年來,白癜風在我國的發病率呈上升趨勢。大量的研究證實[7],白癜風對機體的組織器官不會造成危害,但嚴重影響人們的外觀,對人們的日常生活、交往、婚姻、心理等方面產生了較大的影響。白癜風的發病機制尚不明確[8],目前主要存在以下觀點:發病過程中,皮膚表面的黑素細胞凋亡,黑素產生減少或停止,從而導致皮膚色素脫失。此時白斑周圍的黑素細胞受到刺激,產生黑素增多,在適當的誘導條件下,黑素合成的途經再次激活,并向皮膚白斑處移動,從而使白斑處重新出現色素沉著,恢復至正常膚色。因此,現代醫學治療白癜風,多是通過激活上述途徑中的某些環節。酪氨酸酶是皮膚黑素細胞產生黑素的主要限速酶,增加酪氨酸酶的活性,可促進黑素細胞合成黑素增多,進而加快皮膚白斑的色素沉著[9]。中醫治療白癜風歷史悠久,具有獨特的優勢,彌補單純西醫的不足。主要以滋補肝腎、疏肝解郁、調和氣血為主。三白沖劑組方以補骨脂、蒺藜、重樓、柴胡、紫草、白僵蠶、白薇、白芷、白藥子、山藥、降香、甘草為主。方中以白藥子、補骨脂、山藥滋補肝腎、活血祛風,為君藥;白僵蠶、白芷、重樓、降香合用活血祛風通絡,為臣藥;紫草、柴胡、蒺藜疏肝解郁、行氣活血為佐藥;甘草調和諸藥,為使藥。方中諸藥合用,共奏滋補肝腎、祛風通絡、疏肝解郁、調和氣血之功效[10]。
本研究結果發現,2組患者治療后血清中酪氨酸酶的活性及黑素生成量均比治療前升高(P<0.05),說明三白沖劑和西藥均能增強酪氨酸酶的活性,增加黑素的生成量。但治療后實驗組患者血清中酪氨酸酶的活性及黑素生成量均高于對照組,說明在西醫治療的基礎上聯用三白沖劑治療效果更明顯。研究證實[11-12],增強酪氨酸酶的活性,可加快黑素細胞合成黑素。正常人皮膚毛囊外根鞘部存在無功能黑素細胞(melanocyte,MC),主要分布在毛囊中下部。白癜風患者白斑表皮內MC全部消失,毛囊球部和漏斗部的色素MC部分凋亡,但毛囊外根鞘部仍存在無功能MC,其與正常人的數量和分布相似。白癜風患者病情好轉時,毛囊外根鞘部出現功能性MC,其分泌的黑素多于正常。多余的黑素從毛囊外根鞘部向白斑表皮移動,移動過程中,MC逐漸成熟增殖,待其移到表皮時,便以毛囊為中心,繼續向周圍擴散,形成色素沉著。由此可見,在西醫治療的基礎上聯用三白沖劑能夠有效升高白癜風患者的酪氨酸酶的活性,促進黑素生成量增多,加快皮膚色素的沉著,對白癜風的臨床治療具有重要的意義。
有研究表明[13],三白沖劑可以有效改善白癜風患者的臨床癥狀,減少不良反應,但相關研究較少。本研究結果顯示,三白沖劑聯合西藥治療的白癜風患者臨床癥狀改善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皮膚新生片數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2組患者在實驗過程中無人出現肝、腎功能及血、尿、便常規明顯異常,均未出現嚴重不良反應。白癜風病機多為肝郁氣滯、肝腎不足、氣血失和,本實驗采用三白沖劑以滋補肝腎、疏肝解郁、調和氣血,上調酪氨酸酶的活性,促進黑素合成,從而促進皮膚的色素沉著,加快皮膚新生。由此可見,三白沖劑治療白癜風有效率高,臨床癥狀改善明顯,不良反應少的優點。
實驗對180例白癜風患者血清中的酪氨酸酶的活性、黑素生成量、臨床療效及皮膚新生皮數等情況進行比較分析,證實了三白沖劑能夠上調酪氨酸酶的活性,促進黑素的合成,臨床療效明顯、不良反應少。因此,三白沖劑對治療白癜風患者具有重要意義。下一步研究中將對其具體機制進行探討,為本實驗所反映的現象做出進一步論證和分析。
[1] Bajaj AK, Bajaj AK, Saraswat A, et al.Chemical leucoderma:Indian scenario,prognosis, and treatment[J].Indian J Dermatol,2010,55(3):250-254.
[2] 周暉, 韓建德, 曹光玲, 等.白癜風發病機制研究進展[J].皮膚性病診療學雜志,2012,19(2):111-113.
[3] 屠福漢, 梁永妃, 王星潔.白癜風中醫證治若干思考[J].中華中醫藥學刊,2014,32(12):3011-3014.
[4] 白旭鶴, 李金娥, 邢宏青, 等.白癜風中醫內治療法研究進展[J].江西中醫藥, 2012, 42(10):63-65.
[5] 白鵬.復方首烏蒺藜湯治療白癜風療效觀察及其對蘑菇酪氨酸酶活性的影響[D].山東中醫藥大學, 2013.
[6] 趙辨.中國臨床皮膚病學[M].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9.
[7] 朱鐵君.白癜風的病因, 診斷和治療[J].中國全科醫學, 2005, 8(6):501-503.
[8] 楊珂, 張學軍.白癜風免疫發病機制研究進展 [J][J].中國麻風皮膚病雜志, 2012, 28(3): 188-191.
[9] 周田田, 張海萍.白癜風治療進展[J].實用皮膚病學雜志, 2015, 8(1):44-47.
[10] 林中梅.復方補骨脂擦劑與三白沖劑聯合治療白癜風的療效及其機制研究 [D].遵義醫學院,2012.
[11] 李洪武, 李文元.治療白癜風復方中藥體外對蘑菇酪氨酸酶活性的作用[J].臨床皮膚科雜志, 2000, 29(3):133-135.
[12] 李洪武, 朱文元.白癜風丸及其組方中藥對酪氨酸酶活性的影響[J].中國麻風皮膚病雜志, 2007, 23(1):39-40.
[13] 趙麗艷, 張君華, 叢麗娜.308 nm 準分子激光聯合三白沖劑治療穩定期白癜風療效觀察[C].2014 全國中西醫結合皮膚性病學術年會論文匯編,2014.
(編校:王冬梅)
Effect of Sanbai granules on patients with leucoderma
KONG Hong-mei1, LI Zong-zhi2
(1. Department of Pharmacy, Rizhao City Shandong Skin Disease Hospital, Rizhao 276800,China; 2. Department of Cosmetology, Rizhao City Shandong Skin Disease Hospital, Rizhao 276800, China)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sanbai granules on the patients with leucoderma.Methods180 cases with leucoderma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90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by Methoxsalen Tablets 10mg,1 times a day,2h sunlight after the medication,appropriate amount external of Compound Kaliziran tincture and Halometasone.90 cases in the experiment group were treated on the base of the control group with Sanbai granules.The activity of tyrosinase,amount of melanin in the serum,clinical effect and amount of skin regeneration between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activity of tyrosinase and melanin in serum of the experiment group were higher(P<0.05),the clinical effect rate were higher(P<0.05),number of skin regeneration piece was higher(P<0.05).ConclusionSanbai granules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activity of tyrosinase and melanin in patients with leucoderma, and it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for the treatment of leucoderma.
Sanbai granules; leucoderma; tyrosinase; melanin; clinical effect;number of skin regeneration piece
孔紅梅,女,本科,副主任藥師,研究方向:皮膚病性病用藥及不良反應,E-mail: ttkdmei@163.com。
R828.5
A
1005-1678(2015)06-007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