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立英,姜曄
(河北大學附屬醫院 神經內科,河北 保定 071000)
?
瘦素對帕金森病患者神經功能的影響
陳立英,姜曄Δ
(河北大學附屬醫院 神經內科,河北 保定 071000)
目的 探討瘦素對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患者神經功能的影響及臨床意義。方法 選取2013年10月~2014年12月于河北大學附屬醫院神經內科已確診為帕金森病的患者68例,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對照組(n=34)行常規治療,實驗組(n=34)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聯合應用瘦素,連續治療12周。治療前后對2組患者分別進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及簡易智力狀態檢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評分,并分析其臨床意義。結果 治療后實驗組的ADL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MMSE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2組患者發生的不良反應均較輕微。結論 瘦素治療帕金森病具有較好的療效,能夠明顯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神經功能,不良反應輕微。
瘦素;帕金森病;神經功能
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是一種常見的神經系統退行性變疾病,臨床上主要以靜止性震顫、肌強直、運動徐緩和姿勢平衡障礙等癥狀為主要特征[1]。目前研究表明,PD主要病理改變是中腦黑質多巴胺(dopamine,DA)能神經元變性、死亡、缺失,黑質-紋狀體多巴胺能系統功能減退及嗜酸性包涵體(Lewy小體)形成[2]。隨著我國老齡化的加重及生活節奏的加快,帕金森病的發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僅次于阿爾茨海默病,有研究顯示帕金森病在60歲以上人群的發病率為1%~2%[3]。
瘦素(leptin)為肥胖基因編碼的分泌型蛋白質,主要由白色脂肪細胞分泌[4]。Leptin通過與中樞神經系統或外周器官的Leptin受體結合,參與體內的能量代謝及某些內分泌功能等。Leptin是一種中樞神經能量調節因子,在炎癥反應、組織修復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具有保護神經細胞的功效。目前關于瘦素對帕金森病患者神經細胞的保護機制卻鮮有報道,本研究通過觀察比較2組帕金森病患者治療前后神經功能的變化,探討瘦素對帕金森病的療效,為帕金森病患者的治療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病例來源選擇2013年10月~2014年12月于河北大學附屬醫院神經內科以帕金森病為診斷而收入院的患者68例,男性38例,女性30例,年齡均在60~75歲。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34例,男性20例,女性14例,平均年齡(67.26±9.25)歲;病程1~3年,平均(1.45±0.47)年。對照組34例,男性18例,女性16例,平均年齡(66.93±9.19)歲;病程1~3年,平均(1.52±0.45)年。本研究經過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納入標準:①診斷標準根據中國帕金森病治療指南(第二版)[5]中關于帕金森病的診斷標準而擬定;②患者存在神經功能缺損,未經過系統的治療;③CT或核磁共振等影像檢查符合帕金森病的改變;④患者或其家屬同意并自愿參與本實驗。排除標準:①患者或其家屬不愿參與本研究或不符合納入標準者;②既往患有精神神經障礙疾病,難以配合實驗者;③患有乙肝、艾滋病等具有傳染性較強疾病者;④合并有嚴重的肝、腎功能不全疾病患者;⑤患有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肺心病、呼吸衰竭、嚴重血液病等重大原發疾病者;⑥年齡低于60歲或超過75歲者;⑦對瘦素膠囊過敏者。
1.2 方法 實驗組:瘦素膠囊2粒/次,3次/天,飯后半小時口服,同時聯合多巴絲肼片上海羅氏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0930198)0.5片/次,3次/天,飯后1.5 h口服,以后每周的日服量增加0.5片,直到達到適合該患者的治療劑量;對照組:口服多巴絲肼片治療,服用方法同實驗組。2組患者均予以下支持治療:保持良好的心態,有規律的作息生活,忌煙酒及辛辣食物。2組均觀察治療12周為1個療程。詳細記錄治療過程中帕金森病患者的臨床癥狀及體征的緩解情況及藥物的不良反應情況及發生率。2組患者均在治療前、治療結束后空腹采集5 mL肘靜脈血,裝入預先裝有EDTA的抗凝采血管中,將采血管按3000 r/min離心10 min,待離心結束后將上層血漿裝入EP管中,在EP管上標注好患者姓名、組別及日期,放入-80 ℃冰箱中保存備用。
1.3 觀察指標
1.3.1 日常生活能力量表[6](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主要用于評定帕金森病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通過詢問帕金森病患者14項日常生活能力以評定分數:洗衣服;刷牙洗臉;洗澡;穿衣服;整理頭發,服用藥物;做家務;做飯菜;乘坐公共汽車;定時大小便;步行;購物;打電話;理財。每項分為4級,分別評為1~4分。自己獨立完成沒有困難為1分;存在困難為2分;需要他人幫助為3分;無法完成為4分。總分14分表示日常生活能力完全正常,>14分提示有不同程度的功能下降,分數越高,下降程度越重。
1.3.2 簡易智力狀態檢查量表[7](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通過詢問帕金森病患者相關問題,測定其定向力,計算力,記憶力,注意力及語言能力。依據受試者回答的正確程度進行評分,總分30分,24~30分表示不存在認知功能障礙,<24分表示存在不同程度的認知功能障礙。認知功能障礙嚴重程度的分級依據MMSE總分評定:輕度認知功能障礙≥21分,中度認知功能障礙為10~20分,重度認知功能障礙≤9分。
1.3.3 不良反應:服藥期間,對所有研究對象均進行定期隨訪,詳細記錄患者在治療期間發生的所有不良反應,并積極給予對癥治療。

2.1 2組患者ADL、MMSE量表評分比較 本研究中,治療前2組帕金森病患者的ADL評分及MMSE評分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經12周常規治療后,2組帕金森病患者的ADL評分均較治療前明顯降低,MMSE評分較治療前顯著升高(P<0.05)。治療后實驗組的ADL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實驗組的MMSE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治療前后ADL、MMSE量表評分比較,分)Tab.1 Comparison of the ADL and MMSE score between two ±s,score)
*P<0.05,與同組治療前比較,compared with the same group pre-treatment;#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post-treatment
2.2 2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的比較 本研究顯示,治療過程中對照組患者出現惡心1例、嘔吐2例、腹瀉3例、厭食1例、心悸1例,實驗組患者出現惡心3例、嘔吐4例、腹瀉3例、厭食4例、抑郁1例,心悸1例,2組不良反應均較輕微。
帕金森病以靜止性震顫、肌強直、動作緩慢及姿勢平衡障礙等運動癥狀為主要臨床特征,除此之外,帕金森病還常常表現為許多非運動癥狀,如睡眠障礙、焦慮、記憶力障礙、便秘、性功能障礙等,其屬于一種神經退行性病變。帕金森病好發于老年人群,主要由腦黑質內多巴胺神經元變性及Lewy小體的形成而致。自上世紀60年代,左旋多巴被用于治療帕金森病患者,較大程度上改善了患者的臨床癥狀,但左旋多巴的長期應用也給患者帶來了致殘性的運動并發癥[8]。瘦素(leptin)是一種主要調節能量代謝的蛋白類激素。瘦素可以促進多種免疫細胞的增殖、活化及細胞因子合成,促使免疫反應向Th1方向漂移,促進NK細胞的細胞毒作用,促進炎癥反應[9],被認為是一種神經保護因子,在炎癥反應和組織修復過程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目前主要用于治療阿爾茨海默癥,目前應用瘦素治療帕金森病的報道較為少見。
本研究結果發現,治療前2組帕金森病患者的ADL評分較高,其原因可能是帕金森病患者腦黑質內多巴胺神經元變性,導致帕金森病患者出現靜止性震顫、肌強直、動作緩慢及導致姿勢平衡障礙等運動性癥狀,影響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而致。經過治療后,2組帕金森病患者的ADL評分較治療前明顯降低(P<0.05),且實驗組降低明顯(P<0.05)。其原因可能是經治療后,帕金森病患者的運動癥狀得到明顯改善,日常生活能力有所提高,聯合瘦素治療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治療前2組帕金森病患者的MMSE評分較低,其原因可能是帕金森病患者神經元細胞受損,影響智力。治療后2組帕金森病患者的MMSE評分均明顯升高(P<0.05),且實驗組患者的MMSE評分升高明顯。由此可見,經治療后患者神經細胞有所恢復,智力提高,且聯合瘦素治療效果更佳。在治療過程中,2組患者出現的不良反應主要有惡心、腹瀉、嘔吐、厭食、抑郁及心悸等,但不良反應均較輕微,經對癥治療后恢復較快,未產生嚴重的后果。由此可見,聯合瘦素治療帕金森病患者能夠明顯改善患者的神經癥狀,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且輕微。
本研究通過對比觀察68例帕金森病患者神經功能的變化,證實了聯合瘦素治療帕金森病臨床療效較好,能夠明顯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神經功能,不良反應少且輕微。因此,瘦素對帕金森病的治療具有重要意義。在未來的研究中,本課題組將對瘦素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神經功能的實質原因進行分子水平研究,為本實驗所得出的結果做出進一步的論證和分析。
[1] 熊慧,張雅坤.帕金森病致病基因DJ-1的研究[J].內科理論與實踐,2010,5(5):390-393.
[2] 呂娥,付文玉,趙春艷,等.6-OHDA制備的帕金森病大鼠黑質多巴胺能神經元的形態觀察[J].解剖學雜志,2007,30(1):103-105.
[3] 丁毅,柯毅青,劉昌杰.腦白質疏松癥與帕金森病的相關性研究[J].臨床薈萃,2005,20(13):752.
[4] 劉澤安,陳紅,薛元明,等.多囊卵巢綜合征患者血清瘦素濃度測定[J].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04,25(3):274,276.
[5] 陳生弟.中國帕金森病治療指南(第二版)[J].中華神經科雜志,2009,42(5):352-355.
[6] 翁映虹,黃堅紅.阿爾茨海默病評定量表-認知部分中文版與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評價血管性癡呆的信度與效度[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4,34(7):1751-1753.
[7] 王征宇,張明園.中文版簡易智能狀態檢查(MMSE)的應用[J].上海精神醫學,1989,7(3):108-111.
[8] 李淑華,陳海波.左旋多巴治療的遠期運動并發癥及其對策[J].中國處方藥,2005,35(2):50-52.
[9] 李麗,趙躍然,王春霞.瘦素的免疫調節作用及信號轉導研究進展[J].現代免疫學,2007,27(1):77-80.
(編校:王儼儼)
Effect of leptin on nerve function in patient with Parkinson disease
CHEN Li-ying, JIANG YeΔ
(Department of Neurology,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ebei University, Baoding 071000, China)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effect of leptin on nerve function in patient with Parkinson disease.Methods68 cases patients with PD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random number table, from October 2013 to December 2014 in the hospital. 34 cases in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therapy, and 34 cases in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leptin, with a consecutive treatment of twelve weeks. The score of 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 (ADL) and 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 were analyzed pre and post-treatment.ResultsAfter treatment, the ADL score of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P<0.05), MMSE score of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P<0.05). The adverse reactions in both groups were minor.ConclusionLeptin has good curative effect in treatment of Parkinson disease, and could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neurological function of patients, with mild adverse reactions.
leptin; Parkinson disease; nerve function
陳立英,女,碩士,副主任醫師,研究方向:腦血管病及神經變性病的診治,E-mail:18633636190@126.com;姜曄,通訊作者,女,碩士,副主任醫師,研究方向:腦血管病的診治及康復治療,E-mail:hbclysjnk@126.com。
R742.5
A
1005-1678(2015)08-015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