鄔亞云

摘 要:該如何讓我們的學生在小學時期順利地跨越美術轉型期?學生繪畫能力的自然發展與以后逐步進行的專業知識的切合點究竟在哪里?本文通過一線教師長期的教學摸索,最終決定依托版畫教學,將線描知識、色彩知識、寫生知識充分整合,引領學生順利地跨越美術轉型期。
關鍵詞:版畫教學 轉型期
小學生的美術教學問題我關注已久,發現學生剛剛跨進校門時都能用直覺來感知世界,用畫筆感性的表現周圍生活。他們敢想敢畫,在畫面中呈現出超乎尋常的想象和率真。隨著年級的增高,學生的心智漸漸發展,他們開始更加客觀看待事物,想象能力受到理性的制約而難以發揮,而此時的繪畫技巧又提高得不快,處于一種“眼高手低”的矛盾之中,他們既不愿意再畫“兒童畫”,又畫不出他們喜愛的“成人化”作品,從而漸漸對繪畫感到束手無策,最后甚至失去對繪畫的興趣。
該如何合理的調整教學方式,幫助學生順利地跨越這個美術轉型期?學生繪畫能力的自然發展與以后逐步進行專業知識、技能傳授方面的切合點究竟在哪里呢? 在平時的教學中我曾經采取了三個教學對策,一是讓學生多欣賞優秀美術作品,二是采用半寫意或半寫實的表現形式,三是注重寫生訓練,切實提高學生的寫實水平。希望學生在獲得相應的技能時,更保持他們的想象力,發展他們的創造力,從而順利地跨越轉型期。本人所寫的文章《小學轉型期學生美術教學策略研究》曾發表于《小學教學研究》,教學效果雖然有一些,但是覺得還可以更加深入,后來嘗試著借版畫教學將上述三個教學策略串成一根線,并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進行教學,教學效果更為顯著。
版畫是一種綜合性的美術表現形式。一幅版畫作品必須經過畫稿、制版和印刷三個程序才能完成。畫稿的過程可以發展學生的造型表現力,新穎的構思與眾不同的構圖,畫面造型或是夸張或是寫實全憑學生的愛好。制版的過程可以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可以大刀闊斧寥寥幾筆,也可以精心打造細致迷人,通過刻刻畫畫使其成為有凹凸的底版。印刷的過程更是講究,單色版畫講究黑白灰的韻律,彩色版畫的效果或柔和悅目或燦爛明快,鍛煉了學生對色彩的把握,揭開作品的驚喜更是激發了學生對美術學習的興趣。這種集審美性、實踐性和創造性于一體的版畫深受學生的喜愛,而版畫制作過程中還可以綜合學習其他美術表現形式,如線描畫、油畫棒畫、水粉畫、寫生畫等。因此版畫是引領學生順利地跨越美術轉型期的橋梁。
一、在單色版畫中鞏固線描知識
單色版畫的學習是為了鞏固學生常用的線描知識。學生自拿筆涂鴉開始就會用線條表現所見所聞,這種用線條作畫,用線條說話的藝術,是學生最基礎最常見的表現方式。兒童線描畫與成人線描畫有所區別,它以游戲性、隨意性、象征性和裝飾性成為其主要特點。德國藝術家保羅·克利曾經有一句名言:“用一根線條去散步”,道出了線條的本質在于它的情感意味,即表達畫家的精微感覺和細膩的情緒,同時也道出了豐富的線條留給我們無限想象的空間。
在教學“我們身邊的線條”“線條的魅力”等相關內容時,考慮到線描是兒童繪畫最常用的表現方法,我在輔導學生作業時拓展了相關的教學內容,尋找了一些與學生生活貼近的題材作為描繪的對象,如大樹、樓房、昆蟲、小動物、小朋友等,同時啟發學生采用多種材料進行多種方法的嘗試,較好地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方法一:畫畫涂涂,感受線條的魅力。
用單色的筆直接畫在鉛畫紙或彩色卡紙上,追求畫面的點線面組合,感受畫面的黑白灰韻律。如果嫌單調,還可以在作品的背景襯上喜歡的顏色。
方法二:畫畫刮刮,尋找版畫的樂趣。
采用刮版畫的形式,即先在卡紙上涂上厚厚的淺色油畫棒,再蒙上一層深色,然后用較硬的“竹筆”進行畫畫刮刮,畫的是線條,刮的是塊面,畫面神奇自然。
方法三:畫畫做做,追求版畫的味道。
吹塑紙質地輕,結構疏松,容易在表面畫畫,是學生展示線描知識的舞臺。接著讓學生動手做一做,采用壓痕、剪貼、撕鏤、刮擦等方法把吹塑紙做成凹凸的底版,制版的過程既新奇又好玩。印刷的過程更加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一邊滾油墨或顏料一邊拓印,轉眼間一張作品完成了,別提有多自豪。重復印刷的版畫作品還可以送人留念,培養了人與人之間的感情。
上述三個環節學生將常用的線描畫與版畫緊緊融合在一起,學生不再為線描而線描,不再原地踏步,從而拓寬了學畫的思路,指明了學畫的方向。何況版畫這種手工與繪畫相結合的表現形式學生容易操作,深得學生喜歡。
二、在彩色版畫中嘗試色彩知識
色彩在造型藝術中的顯著地位是不言而喻的。小學階段已經初步涉及色彩的三原色、三間色、冷暖色、對比色、類似色以及色的明度和純度等一系列知識,只是色彩知識相對于小學生而言是比較抽象的,而且教材內容的跳躍性排列導致學生容易遺忘,無法形成知識鏈。對于這一問題我依托彩色版畫加以解決,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版畫除了用單色油墨印制外,還可以用五彩繽紛的水粉色印制。用版畫學習色彩知識有一個明顯的好處,即同一張版畫可以重復印刷創作多次,在每一次的印刷中可以讓學生直觀感受色彩的變化,直至達到完美的畫面效果。而每一張成功的版畫后面都凝聚著學生對色彩知識提煉掌握。
下面兩幅《呼風喚雨》作品是同一個五年級學生創作的科幻畫, 從畫面效果看,第一幅作品已經比較完整,紅色的飛行器,綠色的農田,淡藍的天空,橙色的沙塵,小作者是充分運用了對比色。為了追求更好的色彩效果,小作者將第二幅作品中的北方天空換成了土黃色,降低了明度,而主體的飛行器加進了些許檸檬黃,提高了明度。這樣的改變使得畫面的主體更加突出,色彩更加和諧。這就是彩色版畫的好處,讓學生有一次次嘗試的余地,讓學生能直觀感受色彩的魅力。
三、在版畫創作中運用寫生知識
繪畫的最高境界是創作,創作的根本源泉是周圍的生活,寫生可以幫助學生了解生活,觀察生活,描繪生活。還可以幫助學生積累豐富的創作素材。
寫生內容合理安排。靜物、植物、動物、人物、風景等都是學生寫生的對象。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選擇學生感興趣的內容,由簡到繁,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進行寫生教學。剛學習寫生時盡可能安排靜態的內容,這樣學生容易觀察把握。
寫生方法寬松自由。學生寫生時絕對不能以成人的要求加以規范,過分強調寫生技法,會使學生產生厭學情緒,教學效果適得其反。對小學生只能要求盡其所能地通過觀察,憑借感覺和自身獨特的視覺角度,抓住事物特征、大體比例和固有色彩,允許他們用感覺方式自由地去表達,從而讓學生真正體會寫生的樂趣。
寫生作品二度創作。寫生最終是為了創作,如果引導學生將寫生稿重新構思,以版畫的形式重新創作,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整體繪畫水平,而且版畫良好的畫面效果又會激發學生的寫生興趣。
前一陣子我輔導學生寫生身邊熟悉的昆蟲,寫生前夕和學生一起探究了昆蟲的特征,昆蟲長相雖然各種各樣,但是可以明顯地區分出頭部、胸部、腹部三部分,頭部有一對觸角一對眼睛和一個嘴巴,有兩對翅膀和三對足,還發現有些昆蟲少了其中某些特征的……學生觀察著寫生著,興趣傲然的在寫生本上描繪了很多活靈活現的昆蟲,我大加贊賞。趁熱打鐵,鼓勵學生運用版畫重新創作,經過老師的適當引導,學生的思路很開闊,有的將一個大昆蟲畫成一個游樂場;有的將昆蟲設計成多功能滅火機;有的將“螳螂捕蟬,黃雀在后”的成語畫成故事……
上述這樣的例子很多很多,只要老師們是美術教育的有心人,就可以不斷的加以挖掘,生成更多更好的課程資源。
總之,依托版畫教學,將線描知識、色彩知識、寫生知識充分整合。這種相輔相成的教學方式正是學生需要的創造與技能相統一的美術教學,它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克服困難,而且激發了學生的繪畫興趣,從而引領學生順利地跨越美術轉型期。
(奉化岳林中心小學 浙江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