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亮
“湘濤”這一隊名不是企業冠名,屬于中性隊名,意指“湘江之波濤”。在湖南,湘江被稱為母親河,孕育了湖湘文化。俱樂部取名為“湘濤”,就是希望球隊能夠繼承湖湘文化的精髓,像湘江一樣奔流不息,勢不可擋。
湘濤足球俱樂部的成立,也不單純是經營足球這個項目,更多帶有明顯的湖南地域情結:打造湖南自己的職業足球俱樂部,為湖南足球的再崛起貢獻力量。
上世紀80年代,湖南足球進入過全國八強。此后,由于湖南省體育發展戰略轉移,三大球被拋棄,湖南足球進入低潮期。直到1994年,中國職業足球橫空出世,湖南又出現在中國足球的舞臺上,可惜,湖南金象、湖南萊孚、湖南金果、湖南湘軍、長沙金德等球隊有如流星轉瞬即逝,來了又走,留下的是陣陣唏噓。
直到湖南湘濤的誕生,湖南足球散亂的局面才得到完結。
2007年1月,湖南湘濤足球隊在常德漢壽悄悄集結,沒有發布會,甚至沒有簡單的成立儀式。李柯嘉、涂權新、唐宇軒、王琛……湘濤隊26名隊員中多半是湘籍。從隊員到教練組,本土化是球隊建設的核心理念。

關于湘濤的成立,一直存有爭議。湘濤到底是湖南省體育局注冊成立,還是由湖南湘軍改名而來?有這樣一種說法,在湖南湘軍足球隊2006年降入乙級后,湖南省體育局有意從零開始,所以重新申請注冊,湘軍俱樂部的注冊號被注銷,其運作班底、俱樂部地址全部更新,但保留了20多名湖南湘軍隊的球員。
原湖南省足球協會秘書長徐正印曾說過:“湘軍已經死了,硬要說這支湘濤隊還是湘軍,那也是新湘軍。”有一點必須肯定,依靠諸多湖南湘軍的球員,湘濤才能夠迅速在中乙立足,并沖上甲級聯賽。
不論如何溯源,湘濤在湖南組建成立,發展壯大。即便湖南曾有過長沙金德這支中超球隊,對湖南球迷而言,真正的本土球隊只有一支,那就是湘濤。這點認同在湘濤奪得2009年中乙冠軍時達到頂點。
細觀湘濤有很多特點。俱樂部成立之初,就是由湖南本土的幾家企業聯合投入。最近幾年,足球環境得到改善,湘濤隊的贊助商也逐漸多了,吃的是“百家飯”。或許是出于這個原因,“湘濤”這個中性隊名才得以長期留存。幾個賽季以來,也有過多個贊助廠商冠名湘濤,但球迷及媒體依然習慣稱球隊為“湘濤”。
湘濤的主場數量最多,先后設在中南林業科技大學體育場、省人民體育場、賀龍體育場、中南大學體育場,長沙能夠承辦比賽的地方幾乎都用過。近兩年,俱樂部在益陽建設基地,益陽奧林匹克中心體育場也成了主場之一。
足球俱樂部不是一個穩定的存在。有些俱樂部被賣來賣去,居無定所,名字也改來改去,毫無尊嚴。湘濤能夠在格外困難的局面下建立成長,保持名號,已經升華為湖南足球的旗幟甚至文化。
2012年,湘濤征戰中甲的第三個賽季,俱樂部首次明確提出了“沖超”目標。
湘濤敢于沖超有自己的底氣。
2010賽季,新軍湘濤是中甲的最大“黑馬”,戰至第十八輪還位列積分榜前3,最終獲得第六名的好成績。2011賽季,低調務實的湘濤提出了不低于前6名的目標,最后位列第四名。從第六到第四再到前兩名,似乎順理成章,那時的湘濤覺得中甲并沒有那么難踢。
志在沖超,湘濤在休賽期動作連連,引進了前曼聯球員董方卓和2008賽季中超足球先生大馬丁內斯,又簽下洪都拉斯國家隊主力中后衛諾拉雷斯、后腰亨里克斯和烏拉圭籍前鋒卡多索。天津泰達后衛白岳軒等實力內援先后加盟。
球場上,湘濤隊順風順水,直指中超。前20輪10勝6平4負,排名第二,僅落后領頭羊上海隊4分。
但8月5日后,形勢急轉直下。俱樂部發出消息,原總經理李京蔓辭職,原福特寶副總金建接任。俱樂部管理人員由專業人士擔當,湘濤隊理應進入一個更加順利的軌道,誰想到卻是一個噩夢的開始。
接下來的10輪比賽,湘濤隊無一勝績,甚至8連敗,最終名列第十,沖超不成,倒創下歷史最差。球隊內部流言四起,球員人人自危,各種傳聞此起彼伏。湘濤到底怎么了,個中內幕只有當事人才知道。賽季結束后,金建匆匆辭職,留下一句“身體不適”的托詞。
年輕的湘濤俱樂部交了一筆昂貴的學費,沖超沒有那么容易,場上場下,困難太多。
接下來的3年,沖超的話題每年都會被提及。2015年,湘濤隊又一次大張旗鼓,引入外教斯坦科夫以及陳子介、姚江山等實力球員,力圖“創造歷史”。遺憾的是,截至5月17日中甲戰罷第九輪,僅取得1勝3平5負的戰績,位列積分榜倒數第二,與中超目標南轅北轍。
湘濤沖超好像魔咒,每一次提及,就會栽個大跟頭。
吊詭的是湘濤不沖超,不大肆引援的時候,球隊的成績往往十分出色。比如2010年的第六,2011年的第四以及2014年的第六,湘濤沒有大牌球員,踢的是團隊足球,主要戰術是防守反擊。因為投入少產出高,湘濤一度贏得了“中甲性價比最高球隊”的美譽。
當下的中國足壇,越來越多的中甲球隊也加入了“金元足球”。本賽季,北京控股、華夏幸福財大氣粗,劍指中超,再加上前中超球隊大連阿爾濱、哈爾濱毅騰、青島中能,其他中小俱樂部要獲得升級名額,格外艱難。
湘濤的沖超經歷反映出足球欠發達地區中小俱樂部的生存現狀。想沖,缺錢;不沖,又缺關注。湘濤的沖超“魔咒”歸根到底是絕對實力不足,缺少資金支持。

建隊歷程起起伏伏,沖超之旅崎嶇坎坷。10年來,湘濤還是穩健地進步著,在俱樂部基地和梯隊建設上,尤為突出。
湘濤從建隊起,宗旨便是扎根湖南,打造“百年老店”,推進湖南足球的整體發展。總經理張旭不止一次表明觀點:“俱樂部一直看重可持續發展。即便像廣州恒大、廣州富力一樣沖超了,但球隊沒有幾名湖南球員,很難真正代表湖南足球。”
持同樣觀點的還有眾多球迷。湘軍球迷協會會長李忠認為:“湖南足球的追求不是形式上的中超聯賽,應是實實在在的發展。如果保持進步,打實基礎,升中超是遲早的事。反之,如果基礎沒打牢,即便今年沖超成功了,說不定還會掉下來。”
湘濤很早就明確了建立基地、完善梯隊的規劃。經過近3年的努力,湘濤在益陽的足球基地于2014年已經建成,擁有3塊標準天然草皮和一塊標準人工草皮、一棟可容納200名以上運動員的公寓以及多棟外教公寓。公寓里有食堂、力量房、桑拿房、閱讀室,能夠滿足球員的各種需求。
俱樂部的青訓與梯隊建設也基本完善,今年已完成足協注冊并報名參加了梯隊聯賽。除去常規的U19、U17、U15梯隊,俱樂部還準備組建更小年齡的梯隊,吸納來自全省甚至全國各地的優秀苗子。

梯隊完備的背后,湘濤不知不覺組建了一支強大的青訓教練團隊。前國家隊的黃向東、前八一隊的周旭平、前長春女足主教練游和泉以及前湘軍和湘濤主力隊員涂權新,個個有專業背景,業務能力很強。
從上述兩個地方可以看出,與早前湖南的幾支職業球隊相比,湘濤的建立和發展有了本質的區別,具備一定的“造血”功能。
與此同時,湘濤還在全國撒網,搜羅足球人才。今年湘濤花大力氣引進的楊柯,就是正兒八經的長沙伢子。俱樂部與多名在魯能足校、恒大足校訓練的湘籍運動員保持聯系。張旭告訴記者:“相信在5年后,一線隊里的湖南籍球員會占到一定的比例。”
湘濤全面加強和校園足球的合作,2013年就與益陽多所中小學合作,2014年又與長沙的多所中小學建立聯系,未來合作的空間還將更大。抓好基地梯隊,參與校園足球,湘濤的“胃口”不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