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東升
1.興隆廣播電視臺,河北承德 067300 2.西藏阿里電視臺(援藏),西藏阿里 859000
地方臺如何辦好新聞輿論監督類節目
劉東升1,2
1.興隆廣播電視臺,河北承德 067300 2.西藏阿里電視臺(援藏),西藏阿里 859000
新聞輿論監督是新聞媒體的一大職能,辦好新聞輿論監督節目,不僅能夠發揮新聞媒體的輿論監督職能作用,還能密切黨和政府同人民群眾的聯系、維護黨和政府的良好形象,本文對地方臺開辦新聞輿論監督節目存在困難進行了歸納分析,又結合作者擔任地方臺新聞輿論監督節目記者、主持人的多年經驗,提出了地方臺開辦新聞輿論監督節目需要注意的問題。
地方臺;新聞輿論監督;節目《東升視點》
新聞輿論監督作為社會權力制約體系的一部分,與立法監督、司法監督、行政監督、黨內監督和群眾監督一起,構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監督體系,對于促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作為廣播電視新聞節目的一大類別版塊,作為新聞媒體的一大職能,辦好新聞輿論監督節目,不盡能夠充分發揮新聞媒體的輿論監督職能作用,還能密切黨和政府同人民群眾的聯系、維護黨和政府的良好形象。然而,當前新聞輿論監督節目基本上成為了央視、衛視媒體新聞節目的重頭戲,至于地、市、縣級的地方廣播電視臺要想開辦,辦好新聞輿論監督節目卻是件很難的事。總結分析原因如下。
1.1 地方臺行政級別低,決定了新聞輿論監督節目的話語權分量輕
我國始終堅持黨管媒體的原則,目前基本分為央視、省臺、市臺、縣臺四級體制內廣播電視臺,行政、人事、業務分別受所在行政區上級黨委政府領導。這一行政體制決定了地方臺在行使新聞監督權力時受到了很大程度的制約,簡單說,縣級臺無法對處級單位進行新聞監督,甚至對鄉鎮政府也很難實現監督,因為鄉鎮政府與縣級電視臺屬于平級單位。某一非常有職業精神的縣級臺記者通過新聞輿論監督節目對某個鄉鎮政府的違規行為進行了報道,結果幾個月之后,該鄉鎮的主要領導竟然工作調動到該記者所在的縣臺擔任臺長職務,記者此時的惶恐心理可想而知。所以地方臺行政級別低,決定了其新聞輿論監督節目的話語權分量輕,從而會影響記者進行監督采訪的魄力,制約輿論節目播出的力度。
1.2 地方臺節目覆蓋范圍小,制約了輿論監督節目的制作和播出
地方臺不同于衛視媒體,地方臺廣播電視節目信號發射功率和節目覆蓋范圍原則上不超過所在行政區域。這一規定決定了地方臺新聞資源的獵取范圍和節目受眾群體的覆蓋范圍非常有限,而制作新聞輿論監督類節目的難度以及職業危險性不僅遠大于時政、社會類新聞節目而且也不會小于央視、衛視媒體。這種難度取決于采訪對象對采訪的高度不配合、取決于上級部門和領導的干預,取決于小范圍人情關系網的密織。而危險性更是取決于記者的工作范圍,今天記者的曝光對象,明天就有可能在街頭、巷尾、超市相遇。所以地方臺覆蓋范圍小的特點嚴重制約了其輿論監督節目的制作、播出甚至開辦。
1.3 地方臺采編隊伍素質相對偏低,降低了輿論監督節目的制作水平
和中央臺、省級臺相比,地方臺的采編人員的業務能力、節目制作水準相對整體偏低,這是不爭的實事。迄今為止很多市縣級廣播電視臺記者、編輯的專業化率很低,甚至沒有受過正規的新聞、廣播電視專業培訓。也有很多從事一線采編的記者、編輯沒有獲得執業資質,沒有考取《新聞記者證》,但因地方實際工作需要,卻又不得不上崗工作,這讓地方廣電媒體和記者處于很尷尬的境地。再讓這樣的媒體和記者從事新聞輿論監督節目的制作,其尷尬境遇可想而知。
上述原因造成了市縣級地方臺開辦新聞輿論監督節目很是艱難,以至于很多電視臺放棄了自己本應有的輿論監督職能,真正印證了社會上那些“電視臺只會報喜不報憂”的個別說法。究竟有沒有更好的方式方法,讓地方臺也能辦好新聞輿論監督節目呢?答案是肯定的。河北興隆縣廣播電視臺開辦過一檔新聞輿論監督欄目《東升視點》,欄目充分發揮主持人的品牌效應,選任知名度和公信力較高的主持人擔任主持人并大膽嘗試以主持人名字命名欄目名稱,鎖定群眾關注的社會焦點事件、熱點話題、民生矛盾、典型法制案例為內容,打造起了屬于興隆人民自己的“焦點訪談”。該欄目在開播的五年多時間內,制作播出了《我的車該停在那里》、《公交車何時成了招手?!贰ⅰ兑粋€排污口臟了整條河》等很多具有一定影響力的精品節目,不僅豐富了電視熒屏,也實實在在的幫助群眾解決了一些實際困難,成為當地黨委政府的一雙“發現問題的眼睛”。結合《東升視點》欄目的開辦經驗,筆者認為地方臺要想辦好新聞輿論監督類節目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2.1 節目選題要堅持“三不做”
所謂三不做,是指具體到每期節目選題標準要做到“三不做”。
1)沒有普遍性、不代表公眾利益的選題不做。
2)沒有正確輿論引導意義的選題不做。
3)可能會干擾審判機關、檢察機關和公安機關等司法機關正常工作,可能會干預到司法機關依法獨立辦案,可能會侵犯國家、集體和個人的合法權益的新聞選題,在案件審結前,不對案件審理情況進行公開報道。
2.2 節目制作要堅持“多記述少議論”
做輿論監督類節目,我們心中始終要明白一點,新聞媒體不是仲裁機構也不是審判機構,我們只是對新聞事件的報道機構,我們的評論認識歸根結底是建立在我們記者、編導自身的思想認識基礎上的。只有在確保我們的評論認識能夠于情于理于法都能立足的情況下,我們才能進行評論。尤其是在新興網絡媒體、社交平臺大肆發展的今天,人們的信息獲知渠道、言論發布渠道越來越暢通、越來越多元,每個人都可以做新聞事件的評論者。電視節目代表的不是一家之言,而是一個官方媒體態度,所以更需要言之確確,才能具有權威性。另外,不是所有節目選題都需要記者、主持人去蓋棺定論,有些新聞只需要我們真實的再現新聞事件本身即可,有些評論點到即可,對于事件的更多新聞評論留給廣大觀眾,相信今天的電視觀眾綜合素質再不是幾十年前的水平,他們會有比記者更深的見地。
2.3 節目也要“背靠大樹好乘涼”
地方臺話語權相對薄弱,那么如何加強自己的話語權分量,使欄目更具有權威性,同時又能使節目運作阻力更小呢?那就是“背靠大樹好乘涼”。可以把欄目固定性的和當地政法部門、紀檢監察等部門聯辦,也可以把某一期節目作為特別節目選擇相應的部門進行聯辦,這樣既可以增加我們的節目資源,也可以加強欄目的專業性和話語權分量。這種合作模式目前最為常見的是法制類節目,很多電視臺的法制類節目都選擇了和公安、司法等單位合作,輿論監督類節目也完全可以借鑒這種模式?!稏|升視點》欄目在制作一起關于“優化縣內經濟發展環境”的選題時就沒有單打獨斗,而是聯合縣內紀檢監察局的行風辦公室一同開展采訪調查,不僅提高了電視臺的采訪效果和效率,也豐富了紀檢部門的工作方式方法,可謂兩全其美。
2.4 節目選題要堅持“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
習近平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強調,“宣傳思想工作一定要把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作為基本職責,胸懷大局、把握大勢、著眼大事,找準工作切入點和著力點,做到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習總書記對宣傳思想工作的指導思想具體到我們輿論監督節目的開辦同樣具有強有力的指導意義。如何把握住輿論監督節目的輿論導向不偏離正確方向,是對節目的最基本要求,在選題時可以圍繞本地黨委、政府近期、一段時期內重點工作、特殊工作找出報道切入點。比如,當前黨內在開展群眾路線教育活動,要求嚴厲整治“四風、兩問題、一薄弱”,常規新聞欄目可以宣傳教育活動意義、實施方案、活動進程等,而輿論監督節目,就可以針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奢靡之風 ”現象開展“正風肅紀”的報道采訪,找出頂風而上的反面典型開展曝光,起到警示教育,這樣的節目注定領導喜歡、百姓愛看。所以,圍繞中心、服務大局、順應形勢積極謀劃節目,做到習總書記提出的“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是做好輿論監督節目的不二法寶。
2.5 著力提高輿論監督節目的采編隊伍建設
地方臺要開辦好輿論監督類節目,就要切實加強對新聞采編人員的培訓和教育,著力提高輿論監督節目的采編隊伍建設。
首先要提高記者編輯的政治素質和業務素質。認真學習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基本經驗;認真學習黨的政策、法律法規和黨的紀律;認真學習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認真學習政治、經濟、文化、科技、外交、軍事、新聞等方面知識。其次要加強記者編輯的輿論監督工作業務培訓。要堅持“嚴、細、深、實”的工作作風,切實改進輿論監督報道文風。要強化新聞采編人員的社會責任感,正確理解和運用輿論監督的權力,擺正新聞采編人員的位置,端正輿論監督的目的,不斷提高輿論監督工作的水平。
地方臺開辦好輿論監督類節目,對于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健全社會主義法制和密切黨和政府同人民群眾的聯系、維護黨和政府的良好形象,增強地方廣播電視的公信力和影響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我們要本著對黨負責和對人民負責的精神,抓住群眾關注、政府重視、有普遍意義的問題,從促進改革發展,維護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大膽報道,敢于監督,善于監督,不斷地加強監督,改進監督。
[1]趙浩嵩.視聽界,2012,11.
G2
A
1674-6708(2015)138-0156-02
劉東升,河北興隆廣播電視臺副臺長、西藏阿里電視臺主持人援藏干部,研究方向:新聞采編、播音與主持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