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蕊
東北師范大學,吉林長春 130117
關于“內容為王”還是“數據為王”的一點想法
宋 蕊
東北師范大學,吉林長春 130117
現今數據新聞成為了一個重要的發展方向。數據在新聞中的作用越來越大,隨之而來的,讓很多人對“內容為王”的傳統觀點產生了質疑,并提出了“數據為王”的觀點。本文從“數據與內容的關系”以及“歷史發展的經驗”這兩個角度,對于“內容和數據何為王者”進行討論,從而堅持“內容為王”的傳統觀點。
內容為王;數據為王
今年,中國傳媒大學新增設了新聞學數據新聞方面。在傳媒知名院校里開設數據新聞方面,這一舉措深刻地反映了大數據時代到來,無論是傳媒從業者還是傳媒教育者,都關注到了“數據”在新聞中的重要性。然而,內容還重要嗎?或者說,相對于“內容為王”的觀點,“數據”和“內容”中的哪一個可以稱為“王者”呢?對此,我堅信:無論數據或者之后的發展如何,“內容為王”將是一個永恒的趨勢。
首先在思考內容和數據誰更主要的時候,應該先將他們兩個的關系表述一下。在我看來數據是包含于內容的一個部分。
提出這個觀點的前提,是有一個毋庸置疑的哲學根基: 事物發展變化的必須具備“內因”和“外因”兩個方面。同樣,一個新聞能夠被稱為好新聞、能夠被廣泛傳播,一定有“內因”和“外因”兩個方面造成的。
外因,顧名思義是超出新聞文本本身的一些因素,比如媒介環境、傳播策略、受眾的喜好等等。顯然,把數據放在外因的因素中是不合適的。
內因,相對則指的事物本身,對于新聞來說,便是新聞文本本身。那么如果繼續一個等換的話:新聞的文本不恰好指的就是內容嗎?在此強調的是:這里的內容,是一個廣義上的內容,意思是說不僅僅包含新聞中的每一個字、每一個標點,還要包括新聞中邏輯、敘述技巧等等。那么數據的運用,必然是對新聞內容本身的一個增色。由此不難發現:數據是內容的一個部分。
那么,根據上面的分析,從地位上來看,數據已經不具備了競爭。其次,如果數據更為重要了,能說他的“上一級”內容就不重要了嗎?當然不能,因為畢竟,部分的發展會帶動整體的發展,數據的運用更加嫻熟,內容也就“更上一層樓”。
上面的討論是從兩種的隸屬關系來討論的。分別說了“內容”和“數據”了,同樣不能夠忽略的是“王”這個字。
“王”這個字具有兩個意思。首先,是“帝王”中的“王”,大體用在這里的時候便是說一個事物很重要,重要到像“王一樣”,其他的一概由他統帥。在這里,“王”是地位重要的象征、是對事物具有決定因素的代表。其次,正如宋代文學家歐陽修在《漁家傲》中形容牡丹一樣:“顏色清新香脫灑。堪長價,牡丹怎得稱王者!”王,暗示了牡丹在同類中是無與倫比的,是出類拔萃的。
那么將這兩個解釋融為一體,簡單來說,一個東西能夠稱為王:首先他一定輸很重要,重要到能夠處于支配地位;其次,他很優秀,別的任何事物跟他比都比不上。那么,用在新聞領域,“內容”和“數據”哪個是更重要、更優秀的,可以被稱為“王”呢?
在直接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想從歷史發展的角度來談一談自己的想法。
首先,新聞事業的發展史、傳播事業的發展史,從一定程度上來看是技術的發展史。廣播的出現,新聞可以更快地傳遞給受眾,并且受眾只需要被動地聽,無需參與到卷入度更高的閱讀中。再加上廣播可以將現場的情況以同期聲的方式傳遞給受眾,廣播在一定時期內成為了新聞傳播界的“王者”。然而好景不長,無線電波還沒有在寶座上做多久,電視取代了廣播,成為了傳播領域最為前沿的技術,順理成章當上了“王者”。再之后呢,互聯網技術、移動社交技術等等,技術發展,一個一個的王者就像朝代的更替一樣。一代代的新聞從業者們追逐著技術更新的腳步:什么最先進,我就利用什么、研究什么。然而最后的結果就是:在技術領域,沒有任何一個絕對的可以始終占據統治地位的“技術王者”。
那么數據呢?數據分析、大數據的運用,便是一種技術的嘗試。技術的發展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也許,就像大趨勢一樣,在一個新鮮事物出現之后,趨之若鶩的研究者們把他當成了最前沿、最有價值的東西來進行研究,把他捧到了一個高高在上、遙不可及的地位。殊不知,當下一個比數據更為先進的技術出現了之后,還有多少人將其視為“王者”呢?
然而,“內容”則不同了。技術一代代地更替,內容是一個永恒的追求的主題。還是以新聞事業發展來看,自新聞事業出現至今,新聞內容都是一個永恒的研究的主題。難道說有了數據新聞,新聞專業的學生就不再學習新聞寫作了嗎?就不用在意新聞內容內部的敘事技巧等等問題了嗎?顯然,如果忽略了內容寫作本身,僅僅關注數據的話,新聞將是一篇“數據報告”,或者說僅僅是一堆數據、表格的堆砌。
其次,除了回顧了以前的新聞本身發展的歷史之外,不妨參考一下工業發展的歷史。在第一次工業革命中,科學理論是晚于技術的更新的。很多的技術革命,來自于經驗、觀察,比如“珍妮紡紗機”的出現便是哈格里夫斯根據一次意外,進行改進的。然而到了第二次工業革命、信息革命之后,這樣的發明發現有了根本性的變化,理論走在了發明的前面,比如:麥斯韋爾的電磁感應遠離,為位移電流的形成、發電機的形成奠定了基礎;相對論的提出為原子彈的制造奠定了理論基礎。
由幾次工業革命的經驗可以看到:事物發展,一開始可能是憑借外在的經驗、技術的改進等等,但是最終如果想要得到再次的發展,則是需要理論的相對支撐。那么,回歸到數據還是內容這樣的問題上。先前的分析,我將數據分析定位為了一種技術。那么作為技術的數據分析,怎能長久地帶動著新聞事業的發展呢?
所有人一股腦地關注著“數據”。好了,數據的運用發展到了幾個瓶頸。這個瓶頸一是指很難再進行突破了,二來也暗示了所有的新聞機構在數據運用上都不存著絕對的優勢。那么好了,數據研究的時代將會到了一個終結。到那個時候,研究者們,可能會更加愿意“發現本心以求理”,在新聞文本本身,即“內容”上進行下功夫了。
世界上任何一門宗教,都是一門“修心”的學問。信徒們希望通過參悟,來讓自己的人生境界得到提升。一個人的發展也是內外兼修的過程,并且內在修養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更為重要的。那么在新聞領域,乃至傳播領域,也如同一個人一樣,不能只注重技術、方法等等外在的修養,更重要的,則是要“修心”,讓新聞的內容在一定的環境之下更加出色。
G2
A
1674-6708(2015)138-0172-01
宋蕊,本科,所在院校:東北師范大學傳媒科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