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高才
貴州省畢節市廣播電視臺,貴州畢節 551700
電視攝像記者的編導意識探析
趙高才
貴州省畢節市廣播電視臺,貴州畢節 551700
一名優秀的電視攝像記者,既是熟悉攝像設備的“視頻工程師”、也是能即時攝取現場的“攝影藝術家”、還是有著社會責任感的“政治家”。作為專業攝像記者,就是要在紛繁復雜的拍攝現場環境中,做到心里清楚需要拍什么、應該拍什么、怎么去拍、用什么方式拍。
電視攝像;攝像記者;編導意識;現場實拍
電視藝術是一種視聽藝術。直觀的畫面語言、準確的文學語言、概括的音樂音響語言,成為電視語言的三大組成部分。其中,畫面語言成為電視有別于其他媒介的最大特點,這就決定了電視畫面在電視節目中的重要性。研究電視節目制作,更多的是研究電視畫面的拍攝和組接。
通常情況下,我們把電視節目的制作過程劃分為:前期的策劃采訪、中期的撰稿拍攝和后期的制作編輯三個階段。電視攝像和電視編輯是電視制作流程中不可或缺的兩大工序,分屬于前期拍攝與后期編輯,只有將兩者有機地融合在一起,才能創作出高質量的電視節目作品。電視攝像是指運用電視攝像機拍攝電視畫面的一門實踐性很強的科學,其任務是擷取視頻創作素材。電視編輯是依據編輯點重新組合視頻素材的一項工作,其任務是整理編排素材。電視攝像是電視編輯的基礎,電視編輯是電視攝像的二度創作,二者相鋪相成,構成了電視制作流程中的兩大關鍵環節。
作為電視攝像擔負著承前啟后的中期圖像畫面的拍攝任務,如果沒有電視攝像這一中期環節,前期的策劃采訪就成了紙上談兵、后期的制作編輯只能是無源之水,制作出來的節目就只能是報紙(文字語言)或廣播(聲音語言)。由此可見,電視攝像是電視節目制作過程中極為關鍵的一環,離開了電視攝像電視臺也就不復存在了。
電視攝像在電視節目制作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電視攝像的水平高低,直接影響了電視節目的質量。完成電視攝像工作的人稱為攝像記者或攝像師,這反映了人們對電視攝像工作性質和重要程度的認識。攝像記者或攝像師既然稱為記者,就不僅僅只是單一的做好攝像工作,而是要主動、深入地介入到電視節目的各個環節中去,創造性地完成好拍攝工作。
在實際工作中(特別是中小電視臺),一條電視新聞報道或一個專題片(或紀錄片)等的創作完成,通常都是由一個人(或幾個人完成),這時的電視攝像就是集策劃、采訪、撰稿、拍攝、編輯為一體的綜合,這就需要電視攝像記者既要有良好的綜合素質為所選取的題材把關,又要有過硬的攝影技術為高質量的節目制作完成提供支撐。從某種意義上說,一名優秀的電視攝像記者,既是熟悉攝像設備的“電視視頻工程師”、也是能夠即時攝取現場場景的“攝影藝術家”、還是有著社會責任感的“政治家”。
對于一名優秀的電視攝像記者,在數字攝像機高度智能化的條件下,拍攝幾個清晰的電視影像畫面已不再是對專業技術要求的事情了。作為電視專業攝像記者,就是要具備適應電視攝像需要的體魄、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質和敬業愛崗的職業修養,能夠在紛繁復雜、千變萬化的拍攝現場環境中,做到忙而不亂、心里清楚需要拍什么、應該拍什么、怎么去拍、用什么方式拍。這就需要電視攝像記者最起碼要具備敏銳的新聞素質、良好的編導意識、熟練的技術素質、訓練有數的藝術素質。所謂新聞素質,就是電視攝像記者要有最基本的新聞意識和新聞知識,對新聞要素、新聞敏感、新聞價值、新聞的真實性,要有準確的認識、理解和把握,并運用到電視攝像實踐中,只有這樣才能拍攝到能夠反映新聞事實、說明主要問題、揭示主要矛盾、符合電視編輯需要的畫面。編導意識就是要站在編導的角度對整個片子謀篇布局,知曉整個片子的具體制作情況,能夠將電視攝像具體工作細化分解為一個一個小鏡頭精心拍攝。技術素養就是要對自己所用的攝像設備了如指掌、精心管護。由于電視攝像從屬于造型藝術門類、是綜合性的藝術,這就要求我們要在人類的藝術寶庫中,不斷吸取營養,擴大自己的知識面,以開放的思維去理解各種藝術形態,以此來豐富自己的畫面表現力,這就是電視攝像記者的藝術素養。
我們在強調電視攝像記者在工作中的自主性、創造性之后,再倡導電視攝像記者在工作中的團隊意識也就順理成章了(系列報道、專題片、紀錄片等大型節目,不是一個人可以完成的),作為電視攝像記者要清醒地認識到,電視攝像只是整個電視節目制作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其最主要的任務就是用所拍畫面貫穿編導在整個片子中的意圖,要做好這一環節的工作,就要求電視攝像充分發揮在影像畫面拍攝方面的專業所長,積極參與到整個片子的創作過程中。
電視攝像記者的編導意識,主要是指在前期策劃采訪時的參與意識,像編導一樣對拍攝對象進行深入的了解和研究,有針對性地制定出自己的拍攝計劃、拍攝重點、拍攝手法以及在特殊情況下的備選方案,并向節目組提出自己的意見和建議。在進入拍攝現場實拍階段,電視攝像所面對的現場場景一般來說是不可控制的,被拍對象是不可預測的,前期策劃的意圖會隨著現場的變化而調整,有時甚至連調整都來不及,這時就需要攝像記者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創造性地開展工作。電視攝像記者如果沒有編導意識,不能根據主題報道自主地、創造性地開展工作,結合現場實情采取應對措施,要想獲得有說服力的畫面,確保節目質量可以說是不可能的。
電視節目創作是團隊性很強的工作,各環節、工種、人員之間相互交叉、相互滲透。為此,要求攝像記者要有團隊意識和協作精神;要適應并熟悉各種拍攝環境,努力做到與被攝對象的溝通與融洽,實現被攝對象在鏡頭前的默契配合;要熟悉電視制作的整個流程和要求,知曉電視編輯的畫面語言及鏡頭的組接規律,實現在現場拍攝時就能夠考慮到后期電視編輯在剪輯時的組接效果,拍攝鏡頭要一組一組地拍攝、注意景別、角度、俯仰等拍攝手法的變化,以保證在現場拍攝時對畫面要求的連貫性與完整性;攝像記者還要了解畫面與聲音的配合規律,在拍攝帶有同期聲的畫面時,要保證聲音的完整性與聲畫互動的韻律感。與此同時,攝像記者還要熟悉其他與節目有關聯的其他工種(如燈光、錄音等)對電視拍攝的影響。在實際工作中,電視攝像要在拍攝主題的統一要求下,站在節目編導的宏觀角度、統籌兼顧、主動配合、形成一個統一的創作團隊,實現默契、有序、高效、高質量的拍攝。
總之,電視攝像是一項實踐性、經驗性、操作性很強的工作,要想做好這項工作,就要“勤動腦、勤動腿、勤動手”,在工作中學習、在學習中工作。
[1]任金州,馬莉.電視新聞攝影.
G2
A
1674-6708(2015)138-02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