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偉華
摘 要 新聞的命運是由網絡的特性和網絡新聞的標題直接決定的。伴隨著互聯網行業競爭日趨激烈,有些網站以無中生有、斷章取義等手法,從傳統媒體上轉載時政、社會新聞標題,以達到吸引人眼球的目的。這嚴重損害正常的新聞傳播秩序。本文對上述現象列出并提出如何對網絡新聞標題進行規范的建議。
關鍵詞 虛假標題;文題不符;斷章取義;低俗
中圖分類號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5)138-0032-01
伴隨著互聯網行業競爭日趨激烈,為吸引眼球,有些網站以無中生有、斷章取義等方法,從傳統媒體上轉載的時政、社會新聞標題,來吸引受眾注意力,以偏概全等手法,修改制作引人注目的標題,嚴重損害正常的新聞傳播秩序。
虛假標題及內容。2013年5月20日晚,新浪網等少數商業網站發布所謂《中國被朝鮮抓扣漁民漁船獲釋》消息,一些網站對此未經核實即予轉發。此消息實為新華社一年前同一天(2012年5月20日)發布的舊稿,相關網站將舊聞當作新聞發布;2013年5月28日鳳凰網登載《消息稱王岐山要求高官子女畢業一年內回國》一文,被網站大量轉載,此文中大量引用所謂“可靠消息”,鳳凰網在首頁顯著位置推薦。后經核實,此文為虛假報道;中國廣播網、新民網、東方網以及搜狐網、網易、鳳凰網等網站在2013年9月5日,登載了《習近平出席G20峰會央視新聞特寫其婚戒數秒》一文,稱“習總右手無名指佩帶著婚戒,”并同步配發所謂“央視新聞截圖”。經核實,此稿同樣為虛假報道。
篡改新聞標題。2013年5月23日,網易、新浪、鳳凰等網站在轉載解放軍報評論文章時,將原標題《中國夢的自信在哪里》篡改為《解放軍報:我們信仰的主義乃是宇宙的真理》,文中提到要始終同心堅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仰,讓人聯想到邪教,意思也相差萬里,引起不良的社會效果;2013年第18期廣東《南風窗》雜志刊登的《村官腐敗透視》一文,被許多網站以《這個村,有一半都是我的娃》為標題進行轉載,刺激著各新聞媒體以及網友們的神經,引起熱烈反響。隨后,《南風窗》編輯部發出道歉信,聲稱所刊登文章內容為私下談話,村支書有“吹牛”嫌疑。此道歉信不但沒有為事件帶來正面信息,反而使網友們對記者的新聞職業道德產生了懷疑,造成了極其惡劣的社會影響。
文題不符。2013年10月20日《中國青年報》原標題為《宣化縣紀委:目前沒證據證明“性騷擾”》,事發地為河北張家口市宣化縣洋河南鎮,鳳凰網轉發標題改為《河南宣化:目前無證據證明女大學生村官遭性騷擾》,隨后,人民網、新華網、騰訊網、搜狐網等知名網站沿用鳳凰網標題,造成文題不符的錯誤信息在網絡新聞頁面和微博中大量擴散;2014年5月28日中新網刊登《遼寧開展為期一年的打擊暴力恐怖活動專項行動》一文,內容是從6月起,遼寧警方將開展打擊暴力恐怖犯罪專項行動。重點開展五個方面的工作,其中打擊暴恐重點“管住物”中,加強民爆物品、槍支彈藥、管制刀具、劇毒化學品以及煙花爆竹、硫磺、火柴、液化氣罐、散裝零售汽油等制爆原材料的管理,明確企事業單位及銷售人員的責任和義務,嚴格落實購買實名登記制度,嚴加管控。但被騰訊等網站轉載時標題改為《遼寧6月起對購買火柴等制爆物品實行實名登記》,不看文章內容只看標題會認為連買火柴這種小物件,都需要實名登記,有點草木皆兵的感覺,這樣一個“題不對文”的標題的確令人關注,卻引起網民的恐慌,不利于社會穩定。
以偏概全,斷章取義。2013年5月15日,搜狐、新浪、網易、鳳凰等網站在轉載新華社有關李克強總理在國務院機構職能轉變動員電視電話會議的講話時,擅自斷章取義,將原標題《簡政放權轉變職能創新管理,激發市場創造活力和發展內生動力》,為了引起網上負面炒作,篡改為《李克強:調查稱上項目要經過27個部門》;2013年8月19日《京華時報》刊登的原文標題是《城鎮化最難在人的城鎮化》,本義是討論不同人員工資的改革方向,被多家網站改標題為《財政部研究員:公務員工資進入上漲周期》進行發布,“公務員工資進入上漲周期”這樣的標題被斷章取義切割出來,成了討論絕非一味地提高公務員工資。但由于話題敏感,誘發了社會公眾對改革公平的擔憂,迅速被很多網站轉載,帶來了一定的負面影響。
標題低俗,煽情暴力。2013年11月18日搜狐網發布《80后夫婦叫賣親兒 4萬成交》;2013年8月5日大河網登載的《半裸女與警方“對峙”近3小時警察當街抬人引爭議》一文; 2013年10月24日,《黑龍江晨報》《生活報》分別刊發“老漢開房見網友遇到兒媳婦”,并被眾多網站轉發,上述報道內容低俗,造成惡劣社會影響,引起負面效應,有失社會公德。
“模式化”標簽。為了強調社會矛盾,標題上冠以一些明顯傾向性或感情色彩的詞語,如:“富二代”、“ 官二代”、“ 史上最”、“ 性”、“ 揭秘”等等,用有色眼鏡看待這些現象,影響對新聞真相的認知和判斷,帶有情緒化的閱讀正文,致使部分受眾先入為主。
為了追求高的點擊率,一些網絡新聞故意扭曲實情,標題華麗,內容空洞,休閑化、娛樂化特點更為突出,制造“偽環境”,不僅導致受眾對新聞事實信息的誤判,誤導受眾,激起受眾的逆反心理。而且使得新聞失去必要的嚴肅性,嚴重影響著新聞信息傳播的準確。長此以住,不利于網絡媒體的健康、持續發展,會導致網絡媒體公信力下降,會喪失更多的受眾,損害了網絡媒體的整體形象。如何規范網絡新聞標題?
完善內部發稿機制。為了給網絡媒體與傳統媒體的合作找到了新的平衡點,從2013年9月5日開始,在轉載新聞時,北京地區大型門戶網站的新聞要聞頻道必須加注原標題,從而在修改標題時,避免了偏離文章原意,方便了編輯進行對照,也有效遏制“標題黨”,保持了原文的完整性。“轉載新聞加注原標題”的做法充分的體現出對原作者和知識產權的尊重。
轉發新聞同樣有核實真實性的責任和義務,當好把關人,向網友傳遞和推廣一種積極向上的正能量,提高從業者職業道德。為了不給虛假新聞傳播擴散提供渠道,要做到守土有責,、負責、盡責,堅持職業操守和新聞理念,把好新聞稿件來源關和審核關。
加強行業自律與監管。目前,在信息化時代中,人人也都可能是新聞的制造者,人人都可以是社會新聞的記錄者,人人都可以成就自已的媒體。為了做到不造謠,不傳謠,要建立健全我國新聞行業的監管制度,媒體和從業者都要自覺遵守社會公德和職業底線,牢記社會責任,加大實施責任追究處罰機制的力度。同時,在媒體有所規范自律的基礎上,加大監管范圍,為了使受眾有所警醒,要建立投訴、舉報等監督途徑,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監管作用。
參考文獻
[1]洪欣宜,向楠.萬人民調:六成受訪者曾受聳人聽聞式新聞誤導[N].中國青年報,2012-5-29.
[2]陳秀云.新聞誤解-論新聞文本間距[M].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2011.
[3]陳蕊,宋悅.網絡新聞標題的“誘惑性”[J].新聞愛好者,2011(15).
[4]金可.網站轉載新聞須加原標題[N].北京日報,2012-9-21.
[5]張園.網絡新聞“標題黨”的幾類問題[J].青年記者,2013,12(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