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學會葡萄分會 北京農學院 晁無疾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葡萄產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統計數字表明:到2014 年,全國葡萄栽培面積已達767.2 千公頃(1150.8 萬畝),總產量達1254.6 萬噸,葡萄酒年產量116.1 萬千升,我國已成為葡萄產量世界第一,面積第二,葡萄酒產量第六位的葡萄產業大國。經過30 多年的努力,我國已從原來在世界上一個沒有任何地位的葡萄、葡萄酒生產小國,一躍成為倍受世界矚目的葡萄生產大國,我們應該為此而自豪!新中國成立以來,尤其是改革開放30 余年來,我國葡萄產業發展的歷程充分說明,黨和政府的正確領導和不斷深化葡萄產業的科技創新,是我國葡萄產業迅猛發展的重要保證。葡萄新品種巨玫瑰、醉金香、京亞、北冰紅、華佳8 號等一系列品種的選育成功和巨峰、紅地球、赤霞珠、霞多麗等國外優良品種的引進和推廣應用,改變我國原有的葡萄品種結構組成;設施栽培、尤其是設施避雨和設施延遲栽培的成功,徹底改變了我國葡萄生產的原有布局,使原來根本不能生產葡萄的南方地區和西北寒冷荒漠地區成為新興的葡萄生產地區。營養袋育苗、深溝淺埋種植法、根域限制栽培、覆蓋防寒、無公害、綠色食品栽培、一年兩收、觀光葡萄、貯藏保鮮、病蟲害綜合防治等一系列新技術的研發和推廣應用,顯著提高了我國葡萄生產的效益和水平。在葡萄酒生產上,我國國產葡萄酒的質量經過幾十年的努力,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然而,在歡慶勝利的同時,我們更應清醒地看到,我國雖是世界葡萄生產大國,但還不是世界葡萄生產強國。目前,我國葡萄、葡萄酒的質量、市場競爭力、國際市場占有率等項指標距世界先進水平還有很大差距,鮮食葡萄、葡萄酒出口量占總產量份額不足1%;但從國外進口的葡萄酒數量卻在逐年增加,2014 年僅海關統計的葡萄酒進口量就已達38.3 萬千升,每年巨增的大量進口葡萄酒對我國民族葡萄酒產業發展造成的影響和壓力日益加劇!尤其是隨著國內改革的深化,葡萄和葡萄酒的銷售已回歸常態化,隨著葡萄產量的迅速增長,市場競爭日益激烈,2014 年和2015 年的異常氣候更對葡萄生產和銷售造成很大的影響。因此,認真總結近30 余年來發展中的經驗和教訓,轉變觀念,把葡萄發展從單純追求面積、產量轉向質量、安全和效益,全方位提高我國葡萄生產水平,是我們最重要的工作與任務。必須清楚地認識到,我們距世界葡萄生產強國的地位還有一定的差距!同時,我們也應該堅信,當前葡萄、葡萄酒生產的這種局面一定會改變,我們既然能建設起一個世界葡萄生產大國,也一定能建成一個世界葡萄生產強國!
當前,我國葡萄產業處于一個關鍵的戰略轉變時期,調整提高,轉型升級,促進我國葡萄產業的科技進步,提高廣大葡萄生產者的科技素質,提高我國葡萄及葡萄加工品的質量、安全,提高我國葡萄及葡萄加工品的市場競爭力和生產效益是擺在全國葡萄科技工作者和栽培者面前一項重要的戰略性工作任務。推進葡萄產業科技創新是一項光榮而又艱巨的工作和任務,它不僅是一項專業性、技術性的業務工作,而且是一項關系到我國葡萄產業興衰與否的政治任務,同時也是一項涉及社會各個領域復雜的系統工程,我們必須充分認識到這項工作的重要性、復雜性和迫切性,積極主動地配合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及單位,葡萄產業科技、生產、流通等方面的同志團結一致,大力開展宣傳、布局、協作和認真的落實,使全國葡萄生產穩步地向前發展。
根據我國葡萄產業發展的實際,在當前要突出抓好以下幾點工作:
解放思想就必須更新舊有的觀念,站在世界先進水平的高度,不能僅僅滿足已有的成績和進步,要認真剖析我國當前葡萄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尋找原因,找準差距,提出方向,落實措施。當前,世界葡萄、葡萄酒市場競爭十分激烈,如何采用符合我國實際的技術和措施,使我國葡萄、葡萄干、葡萄酒的質量、安全和市場競爭力盡快達到世界先進水平,是一個必須認真研究解決的問題。總體來講,我國葡萄栽培面積和產量已基本飽合,葡萄生產必須從傳統的、單純追求面積、產量,盲目追求早熟、大果的舊的傳統觀念中解放出來;我國葡萄酒生產必須從盲目模仿國外、恣意創造“概念酒”的怪圈中掙脫出來,真正的更新觀念、扎扎實實地樹立和形成富有中國特色的葡萄、葡萄酒生產新觀念、新道路、新產品。
葡萄科技創新的目的是發展生產,不是炒作概念,因此科技創新必須面向實際,為果農負責,為消費者和國家負責。當前國際市場競爭激烈,高度重視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品種、技術、產品、專利等研究和開發已顯的十分重要。我們不僅要重視葡萄、葡萄酒上一些重要的基礎理論和生物學技術的研究,更要重視當前嚴重影響我國葡萄、葡萄酒產業發展的重大市場問題和實用技術的研究和開發。葡萄產業中新的高效實用技術的研究和開發同樣也是創新。當前我們必須加強對葡萄安全、優質、高效的生產新模式、新技術的研究和推廣普及,尤其要加強對嚴重影響葡萄質量、安全的病蟲害防治研究,盡快攻克諸如葡萄潰瘍病、枝枯病、根癌病、縮果病等病蟲的綜合防治技術,盡快研究、推廣適合西北、華北、東北應用的葡萄抗災、減災、冬季簡易覆蓋安全越冬新技術和高效、節本的設施栽培新技術。更值得指出的是,近年來,隨著全國范圍內勞動力的緊缺和生產資料價格的不斷高漲,葡萄生產成本持續增高,這個問題必須引起各地葡萄產區的高度重視,迅速組織力量,深入研究造成生產成本上漲的各個環節和各種因素,探討機械化、智能化、節能、省工、低投入的葡萄栽培新技術,防止因生產成本上漲給葡萄、葡萄酒生產和流通帶來的一系列不良影響,確保我國葡萄產業的安全可持續發展。
世界在發展,科技在進步,當前我國葡萄、葡萄酒產業上要研究、要解決的問題還很多很多,我們要堅持不懈、分工協作,一步一步地把葡萄科技研發推向新的深度和高度。在葡萄科技創新中,我們要認真學習世界各國的先進經驗,不能閉門造車、固步自封,但更要面向我國葡萄產業的實際情況,形成有中國特色的葡萄科技創新。我國的地理氣候和生態環境、我國人民的文化傳統和飲食消費習慣都和其他國家、地區有明顯不同,我們不能盲目照搬、照抄國外的模式和經驗,我們不能跟在別人后面爬行,我們要通過認真研究形成符合中國實際、富有中國特色的葡萄、葡萄酒產業發展新模式、新路子,一定要培育出一批有中國自主知識產權的優良葡萄品種,一定要生產出一大批具有市場競爭力的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優質葡萄、葡萄干、葡萄酒產品,在滿足我國人民對葡萄產品需求的同時,也要使我國葡萄產品在國際市場上充分展示出中國特有的風采和應有的市場地位,這就是我們創新的目的。

整體提高我國葡萄產業的科技水平是全國葡萄科技工作者和生產者的共同任務,因此在發展我國現代化葡萄產業的征途中,全國葡萄科技工作者和生產者要精誠團結,加強協作。在科學技術飛速發展、學科融合更加緊密的21 世紀,任何一項重大發明和進展都離不開社會的協作和配合。當前我國葡萄、葡萄酒生產上急需解決的一系列問題都不是單憑一個單位、一個人可以完整解決的,必須加強合作,加強協調,這樣科技創新的效率才能更高,效果才能更顯著。在開展科技創新的工作中更要強調科學的實事求是的態度和嚴肅認真的求實精神。受當前社會和一些方面不良因素的影響,科技界滋生蔓延的虛假、浮躁、急功近利等惡劣習氣和作風在我們葡萄界也有所表現,極個別人為了個人和小集團的利益,不惜采用種種弄虛作假的手段,虛報科研成果,故意更改品種原有名稱,亂起藥物、肥料名稱,隨意夸大自配藥劑、肥料的功能和作用,甚至以假充真、以次充優、欺騙農民……發展現代化葡萄生產是一件十分艱巨、嚴肅的工作,來不得任何浮躁和虛假,否則就是對人民的犯罪。要把我國從世界葡萄生產大國轉變為世界葡萄生產強國需要的是扎扎實實、勤勤懇懇的努力奮斗。全國葡萄科技工作者一定要向我國老一輩農業科學家學習,不為名利、科學求實、勤奮拼搏的優良傳統,樹立高尚的職業道德,自覺抵制各種不良習氣和影響對我們的侵蝕,為我國葡萄事業的發展和強大努力奮斗。
在當前發展現代農業的新形勢下,全國葡萄科技工作者和生產者要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領導下,緊密的團結起來,樹立高度自覺的歷史責任感,積極投入到科學發展葡萄的生產中,拼搏奮斗,盡快實現我國從世界葡萄生產大國向葡萄生產強國的這一偉大歷史轉變。
中華民族是一個偉大的民族,她有著悠久、深厚的科技創新底蘊和優良的奮斗拼搏傳統,經過解放后60 多年鍛煉成長起來的我國廣大的葡萄、葡萄酒科技工作者和生產者也是一支充滿活力的戰斗隊伍,我們堅信,在黨和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全國葡萄、葡萄酒科技工作者和生產者的不斷創新、不斷努力下,我們偉大的祖國一定會成為世界公認的葡萄、葡萄酒生產強國,我們的目標一定能實現,我們的目標一定能夠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