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平少華 耿瀾
唐朝詩人劉禹錫的《葡萄歌》把我們帶入葡萄的世界,特別是“繁葩組綬結,懸實珠璣蹙。馬乳帶輕霜,龍鱗曜初旭。有客汾陰至,臨堂瞪雙目。自言我晉人,種此如種玉?!卑阎Ψ比~茂、果實累累、晶瑩剔透、令人瞠目的葡萄豐收景象描繪的栩栩如生,更是稱贊葡萄栽種者不是栽培的葡萄,是在種植珠寶玉石。這種似寶如玉的葡萄“釀之成美酒,令人飲不足。為君持一斗,往取涼州牧?!币欢菲咸丫瓶蓳Q取一個涼州州牧的官位,可想而知當時葡萄酒的金貴。
自人類誕生在這個星球上,葡萄一直伴隨著人類,與人類的生存有著千絲萬縷的緊密聯系。當我們的祖先把采集來的葡萄囤積在一起以備后用的過程中,葡萄的自然發酵成為了我們今天的美酒玉液。
葡萄是人類日常非常普通的時令水果,也是人類用以釀造葡萄美酒,享受幸福生活的載體,但是對于葡萄與人類的關系,葡萄與人類的歷史淵源,葡萄對人類的健康作用,估計很少有人去關注和探究。
進入21 世紀,隨著科技日新月異的飛速發展,隨著生態循環經濟的深入,葡萄那些鮮為人知的秘密被一個個揭開,葡萄與人類的健康緊密相連,深入了解葡萄的前世今生,對人類永續健康將具有深遠的影響與巨大的現實意義。
葡萄作為一個物種,在地球上具有超過6700 萬年的歷史;而人類的祖先類人猿起源最起碼要比葡萄這個物種在這個星球上晚1000 多萬年。在植物分類學上,“葡萄”屬于葡萄科、葡萄屬、葡萄亞屬(或者被稱為真葡萄亞屬)的植物又被分為三個種群:歐洲種群(也稱為歐亞品種群)、亞洲種群和美洲種群,其中亞洲種群主要分布在中國??梢酝茢?,作為一種植物,葡萄在中國具有悠久的歷史。地質化石研究表明,山東省臨朐縣在2600 萬年前就有秋葡萄(V. romanetii Roman Du Caill ex Planch 亞洲種群的一個種)的存在。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栽培葡萄的國家,也是世界上最早釀造葡萄酒的國家之一,這在世界考古界的研究成果已經證明。
據報道:中美考古學家聯合進行的一項研究發現,中國古人在8600 年前就已經能釀出美味的酒,所用原料包括稻米、蜂蜜、野生葡萄等水果等。這項研究將中國釀酒史往前推了近4000 年,并使中國成為世界上最早學會釀酒的國家。該研究結果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上。
這項研究由中國科技大學科技史與科技考古系教授張居中與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教授帕切克.格文合作完成。據介紹,研究成果來源與一些有酒類沉淀遺留物質的陶器,它們出土于河南舞陽縣賈湖遺址。
美國考古化學家帕切克.格文對這些沉淀物進行了氣相色譜分析、液相色譜分析、穩定同位素分析等一系列化學分析,結果顯示:這些沉淀物含有酒類揮發后的酒石酸,殘留物的化學成分與現代稻米、米酒、葡萄酒、蜂蠟、葡萄丹寧酸以及一些古代和現代草藥所含的某些化學成分相同,某些殘留物還包含有山楂的化學成分,由此可以斷定陶器曾被用于盛放美酒。有意思的是,科學家還在“酒”中發現了蜂蜜成分,他們認為,這些最古老的發酵飲料摻了蜂蜜,味道肯定“甘甜可口”。
張居中教授表示,這次發現是中國乃至世界上目前發現的最早的與酒有關的實物資料。此前,一直從事世界酒史研究的帕切克.格文教授,曾于1994 年研究證明,伊朗早在公元前5400 年左右就有了酒飲料,這是國外所發現的最早的酒精飲料。而中國最早的酒,學界此前大多認為出自距今4000 至5000 年的仰韶文化晚期至龍山文化時期。
賈湖遺址距今約7000 年至9000 年,是淮河流域迄今所知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文化遺存,曾被評為20 世紀中國100 項考古大發現之一。盛酒陶器的具體生產年代確定為距今8600 余年。那么至少在8600 年前后我們的祖先就已經掌握了釀造葡萄酒、果酒技術。
那么,中國是最早栽培葡萄和釀造葡萄酒的國家,為何沒有延續下來,中間隔斷了千年而到了仰韶文化晚期至龍山文化時期呢?
這種歷史的斷代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這些應該由歷史學家與考古學家共同去探討研究解答,我們只能翹首以待了。
那么葡萄和葡萄酒是如何重回故里的呢?
中國最早關于“葡萄”的文字記載見于《詩經》?!对?豳風.七月》提到:“六月食郁及薁,七月亨葵及菽。八月剝棗,十月獲稻,為此春酒,以介眉壽?!狈从沉艘笊虝r代(公元前17 世紀初至約公元前11 世紀),人們就已經知道采集并食用各種野葡萄了。
但是,今天我們習慣上談論的葡萄,或者商業栽培的絕大部分葡萄,卻是歐洲葡萄(vitis vinifera),這也是歐洲種群葡萄經過冰川后唯一幸存的葡萄種。目前栽培的釀酒葡萄品種絕大多數屬于這個種。
中國引進歐洲葡萄種植,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四世紀。馬克.奧利爾.斯坦因在其《西域考古記》中,描述了在尼雅古城(公元前1 ~3 世紀),現今和田地區民豐縣以北150km 處的古精絕國,發現民居院落外有整齊成片的葡萄園遺址。另外1959 年新疆博物館南疆考察隊,以及1988 ~1996 中日合作尼雅遺址考察,在古墓出土的文物中都有發現成串葡萄花紋的飾物,以及容器內干縮了的葡萄。根據C14 技術測定,此墓地距今2295±75 年。可以推斷,在公元前1 ~3 世紀的古精絕國已經有相當規模的葡萄栽培。有證據表明,非歐洲葡萄(歐亞雜種、歐美雜種或者亞洲葡萄)在新疆地區種植,僅是最近幾十年的事情。前文考古發現的葡萄,可以推斷就是歐洲葡萄。另外,根據南土庫曼斯坦以及烏茲別克斯坦境內考古調查,在公元前4 世紀前后的居民點發現了葡萄實物以及文字、圖案描述葡萄,可以證明歐洲葡萄當時由中亞傳到中國的可能。
葡萄的自然發酵與葡萄酒的發現,在人類整個歷史發展演進過程中,具有重要的特殊地位,充當著非常特殊的角色,那就是葡萄酒一直是伴隨著氏族頭領、商賈貴胄、達官貴人、皇權王室的特殊享用品,并逐步演進到作為祭祀用品或貢品廣泛使用,成為了社會權貴享有的特權與推崇時尚生活的象征。
考古研究表明,中國葡萄酒最早大約出現在公元前8600 年前至9000 年。史書關于葡萄種植的記錄最早出現在周朝,但有關葡萄酒的文字記載,直到距今2000 多年的西漢朝才出現?!妒酚洝ご笸鹆袀鳌穼懙溃骸巴鹱笥乙云烟諡榫啤瓭h使取其實來,天子始種苜蓿蒲陶肥饒地……”可見,直至西漢,內地中原還沒有真正意義的葡萄酒生產,葡萄栽種才剛剛開始。這是歷史遺留的迷霧!
與西漢都府長安隔黃河相望的山西,應該是從那時開始引種葡萄的。據著名的葡萄傳統產區山西清徐縣志記述:西漢時期,一位皮貨商人在長安與西域胡人貿易時,將葡萄枝條引入開始栽植。到了北魏時期,葡萄的栽植在山西有了一定的規模。在山西北部城市大同出土的北魏葡萄紋銅鏡,說明了這一點。雖然山西是傳統釀酒技術的主要起源地之一,但對葡萄酒釀造技術掌握卻很晚,至隋唐,山西葡萄酒生產技術主要是內遷的西域胡人掌控著。山西太原出土的隋墓塑像中,胡服裝束的男子邊踩踏葡萄釀酒邊歌舞。
在西域釀酒師的努力下,山西生產的葡萄酒在唐朝初現華章。唐朝武德年間(公元618 ~625 年),李肇撰寫的《唐國史補》中記錄了當時的10 余種地方名酒。“酒則有……劍南之燒春,河東之乾和蒲桃……”河東即今天的山西中南部一帶,“河東乾和”成為目前所知最早的葡萄酒商號,也是此10 余種地方名酒中唯一的葡萄酒。
雖然唐代其他地區也可能有葡萄種植及釀酒,但山西河東的乾和葡萄酒無疑是其中的佼佼者?!段奈铩吩驴骶幐鸪杏航淌诳甲C指出:“乾和”乃當時在河東的西域釀酒師所用突厥語“ Q A R A N”的音譯,本指“盛酒用的皮囊”。唐代是山西葡萄酒生產的第一個高峰期,同時代諸多山西籍文人也對葡萄酒進行了贊美:“自言我晉人,種此如種玉。釀之成美酒,令人飲不足。”(劉禹錫)“竹葉連糟翠,蒲桃帶曲紅。”(王績)“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保ㄍ鹾玻扒脊艽禇盍嗉ё闷烟摇!保ò拙右祝?/p>
唐代山西葡萄酒的高度發展,為此后中國葡萄酒的生產奠定了重要基礎。直至北宋,山西仍是葡萄酒的重要產區,蘇軾詩作“唯有太原張縣令,年年專遣送蒲桃?!钡?,經過晚唐及五代戰亂,真正的西域葡萄酒釀造法此間已失傳,宋書《北山酒經》中已將葡萄與米曲混合來釀造了。真正的葡萄酒釀造法到南宋時還是在山西人手中得以重現。
南宋時,山西已在金國統治之下,著名文士元好問在《蒲桃酒賦》中寫到:在山西安邑葡萄很多,但人們都不知道如何釀酒,試著用葡萄與米曲混釀,酒雖然成了,卻沒有前人“甘而不飴,冷而不寒”的風味。金貞佑年間,一戶人家在外出躲避流寇回鄉后,發現外出之前在竹器中盛放的葡萄,果粒已經干癟,葡萄汁流入竹器下的一個陶罐中,自然變成美酒。原來葡萄破碎取汁后自身就能發酵成酒,葡萄釀酒的秘密自此揭曉。從這段文字來看,山西安邑可謂我國葡萄酒自然發酵法的重拾之地了。也許是因為安邑釀酒師自此掌握了葡萄酒生產的秘要,山西安邑的葡萄酒在元朝名重一時,更成為朝廷貢品。馬可·波羅在記敘游歷中國時,也提到了元代山西太原一帶有許多葡萄園,能生產很好的葡萄酒。元朝詔書中即有“敕平陽路安邑縣蒲桃酒……罷太原平陽路釀進蒲桃酒,其蒲桃園民為業者皆還之?!笨梢?,當時山西還出現了專門的葡萄與葡萄酒從業人員,葡萄酒生產達到了一定的規模。元代,由于朝廷對葡萄酒的喜愛,葡萄與葡萄酒的生產在全國得以推廣普及。當時,官府對各地的葡萄酒已經可以進行綜合評價:“蒲桃酒……出哈剌火者最烈,西番次之,太原、平陽又次之?!笨磥?,當時中原地區葡萄酒質量仍不如西部所產,但山西的葡萄酒仍是中土最佳。
元代,山西葡萄酒生產水平達到了歷史最高峰。隨著糧食白酒的發酵技術,特別是蒸餾技術的日臻完善,自元、明開始,蒸餾白酒成為中國釀酒產品的主流,而葡萄酒生產由于具有季節性、酒品不易保存、酒度偏低等特點局限而日漸式微。但山西葡萄酒的釀造一直在繼續,明朝洪武皇帝“辛酉謁禹廟(今山西夏縣禹王城),有以葡萄酒見餉者,其甘寒清冽……”此時,葡萄酒的質量還是相當不錯的。直至清雍正年間,葡萄酒在山西仍有一定的生產銷售:“向晚葡萄有酒熟,醉鄉有夢不分明。”(運城《舊志述》)。此后,山西的葡萄酒逐漸淡出歷史舞臺,社會消費層面已難覓蹤影。
清末民國初期葡萄酒業發展的轉折,則是葡萄酒工廠化生產的始端。19 世紀中后期,有歐洲傳教士逐漸帶來葡萄種條和釀酒技術。1892 年南洋華僑張弼時在煙臺投資興建了張裕葡萄釀酒公司,標志著中國近代葡萄酒規?;a的開始。
1921 年,在持續幾百年葡萄與葡萄酒生產的著名產區山西清徐,民間資本成立了華益釀酒公司,以圖重振山西葡萄酒,但在舊中國終不得圓夢。解放后,在華益公司基礎上,國家投資成立的清徐露酒廠才真正為山西葡萄酒的新發展做出了一定的貢獻。
山西是傳統農業耕作區,具有氣候干旱、無霜期長的特點,生產優質葡萄酒很有優勢和潛力。上個世紀90 年代后,中國葡萄酒進入了一個前所未有的發展階段,以山西怡園酒莊為代表的新一代山西葡萄酒,在國內外屢次獲獎,引起了業界和世人的關注,得到了消費者的認可。
葡萄品種很多,根據其原產地不同,分為東方品種群及歐州品種群。
“龍眼”、“黑雞心”、“瓶兒”、“牛奶”、“驢奶”、“西營葡萄”、“白瑪瑙”、“黑瑪瑙”、“紫玫瑰”、“白雞心”等品種均屬于東方品種群。
引入的品種有“粉紅太妃”、“卡拉斯玫瑰”、“保爾加爾”、“葡萄園皇后”、“玫瑰香”、“無核黑”、“巨峰”、“零丹”等。也因品種不同,有白、青、紅、褐、紫、黑等不同果色。
“提子”即廣東語“葡萄”的意思,是商品名稱。從廣義上講,紅色的葡萄即為紅提,黑色的葡萄稱黑提,青色的葡萄則叫青提。但是,“提子”的叫法是在近幾年引入美國紅地球葡萄后才開始在國內流行的。人們只把從美國引進的紅地球等葡萄稱為“提子”,而對巨峰、玫瑰香等還叫葡萄。
各色葡萄營養價值不同,紅白綠紫黑,市場上的葡萄色彩各異,除了葡萄共有的營養以外,不同顏色的葡萄各有營養偏重性。

白綠色葡萄也稱為無色葡萄,未熟透時偏青綠,成熟后顏色發白。中醫有“白入肺”、“肺主皮毛”之說,白葡萄可補肺氣,有潤肺功效,適合咳嗽、患呼吸系統疾病的人食用。綠葡萄則偏重于清熱解毒。
紅色葡萄含逆轉酶,可軟化血管、活血化瘀,對預防心腦血管病有一定作用,很適合心血管病人食用。
黑葡萄中的鉀、鎂、鈣等礦物質的含量要高于其他顏色的葡萄,這些礦物質離子大多以有機酸鹽形式存在,對維持人體的離子平衡有重要作用,可有效抗疲勞。
另外,黑葡萄滋陰養腎,會使頭發更黑亮。紫葡萄富含花青素和類黃酮,這兩類物質都是強力抗氧化劑,所以,它預防衰老的作用顯著,不僅能減少皮膚上皺紋產生,還可以緩解老年人視力的退化。
1991 年,一段名為《法式飲食悖論》(French Paradox Diet)的60 分鐘采訪徹底攪亂了美國社會。采訪的對象是法國科學家賽赫.雷諾(Serge Renaud)博士。根據他的研究,高脂肪高熱量食品的攝入并不一定會導致不健康甚至壽命減短。法國人吃著高脂肪高熱量食物,也很少鍛煉,還抽煙,但法國人患上心臟疾病的概率卻不到美國人的一半(每10 萬法國中年人中僅有143 人患心臟疾病,而美國的這一數據是315 人)。他還發現,造成這樣結果的原因是法國人喝更多的紅葡萄酒(法國人每人每年消費16 加侖紅葡萄酒,而美國人均僅2 加侖)。由于雷諾博士的論證有理有據,因此當年北美市場上紅葡萄酒的銷售量猛增40%。盡管這一發現已過去24 年,但直到目前為止還從未有其他發現能推翻他的這一結論。
那么,在法式飲食悖論中,起決定作用的是什么呢?美國普度大學(Purdue University)的研究表明,紅葡萄酒有助于減肥和保持苗條的身材,這是因為紅葡萄酒中包含一種名為白皮杉醇 (Piceatannol)的物質。這種物質不僅能阻斷脂肪新細胞的形成和發展,還能抑制胰島素對脂肪的儲存作用。而另一些研究也表明,適度飲用葡萄酒者的腹部脂肪積累量要比其他類型飲酒者低。
法國西南葡萄酒產區是法國著名的長壽地區,尤其是位于該地區的熱爾省,人均壽命高達90 歲。有記載的最長壽者珍妮.卡爾蒙(Jeanne Calment)就生活在這里。她已于1997 年逝世,年齡達到122年又164 天。據說她的養生法就是天天飲用一杯紅葡萄酒。這一地區的美食包括鴨肉、鵝肝、臘腸、豆燜肉以及奶酪等,都是飽和脂肪含量極高的食物。在心臟疾病專家和營養師眼中,這些食物都是絕對的不健康食品。然而,也正是這一地區出產著富含原花青素的紅葡萄酒,如卡奧爾葡萄酒(Cahors)、馬德蘭葡萄酒(Madiran)、貝爾熱拉克葡萄酒(Bergerac)和圣蒙葡萄酒(Saint-Mont)等,其原花青素含量是大多數赤霞珠和梅洛葡萄酒的2 ~4 倍。葡萄酒中的原花青素能分解飽和脂肪酸。
葡萄是世界四大水果之一(蘋果、葡萄、柑橘、香蕉),葡萄營養價值豐富,是一種滋補性很強的水果。葡萄汁被科學家譽為“植物奶”。葡萄含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粗纖維、鈣、磷、鐵、鉀等微量元素外,并含有胡蘿卜素、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C、維生素P 等,此外,還含有人體所需的十多種氨基酸及多量果酸。葡萄含糖量高,以葡萄糖為主。因此,常食葡萄,對神經衰弱和過度疲勞均有補益作用。而葡萄酒又為一種低度飲料,含有十幾種氨基酸和豐富的維生素B12,更具有味甘、性溫、色美、善“醉”、易醒、滋補、養人等特點,經常少量飲用,有舒筋活血、開胃健脾、助消化、提神等功效。
葡萄,又有“水果之神”的稱號。在西方古老的傳說中,葡萄果實是由樂善好施的神Osiris 把它帶到人間來的,葡萄酒“Vin"一詞,其實就是人們心中“神”的另一種說法。
葡萄中的糖易被人體吸收。葡萄中的糖主要是葡萄糖,能很快被人體吸收,特別是當人體出現低血糖時,若及時飲用葡萄汁,可很快使癥狀緩解。
葡萄中含有天然的聚合苯酚,能與病毒或細菌中的蛋白質化合,使之失去傳染疾病的能力,尤其對肝炎病毒、脊髓灰質炎病毒等有很好的殺滅作用。
葡萄中含有一種叫白藜蘆醇的化合物質,可以防止正常細胞癌變,并能抑制已惡變細胞擴散,有較強的防癌抗癌功能。此外,白藜蘆醇還具有預防動脈粥樣硬化、調整血脂、抑制血小板凝結、降低血液黏稠度及增強免疫能力等作用。
葡萄籽中有一種很強的抗氧化、抗衰老的物質稱為原花青素,它的功效比維生素C、維生素E高數十倍。
腦部
原花青素的小分子結構能夠通透血腦障壁,提供及加強腦內抗氧化的功能,預防腦細胞的病變及老化,可減少老人癡呆的風險。
血管
原花青素增強血管壁中的膠原纖維使血管強韌,富有彈性,讓血管更健康,有助于靜脈循環不良的改善,如靜脈曲張的改善。阻止血膽固醇囤積在血管壁上,減少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減少血小板凝聚,預防血管栓塞,降低動脈粥樣現象。
葡萄中含具有抗惡性貧血作用的維生素B12,尤其是帶皮的葡萄發酵制成的紅葡萄酒,每升中約含維生素B12,12~15毫克。因此,常飲紅葡萄酒,有益于治療惡性貧血。
現代藥理研究證明,葡萄中還含有維生素P,用葡萄種子油15克口服即可降低胃酸毒性,12克口服即可達到利膽的作用,因而可治療胃炎、腸炎及嘔吐等。
葡萄中含的類黃酮是一種強力抗氧化劑,可抗衰老,并可清除體內自由基。
葡萄中的多量果酸有助于消化,適當多吃些葡萄,能健脾和胃。
葡萄中所含有的大量的葡萄糖和果糖,進入體內后會轉化成能量,可迅速增強體力,有效地消除肉體的疲勞。因此疲勞時吃一些葡萄可以快速得到改善。
鉀能保護心肌,維持心臟跳動;能幫助人體積累鈣質,促進腎臟功能,調節心搏次數。
葡萄所含的鈣能鎮定神經。
鎂是心血管病的保護因子,缺鎂易引起冠狀動脈硬化。
錳有凝血和合成膽固醇、胰島素的作用。
葡萄是水果中含復合鐵元素最多的水果,是貧血患者的營養食品。常食葡萄對神經衰弱者和過度疲勞者均有益處。葡萄制干后,糖和鐵的含量均相對增加,是兒童、婦女和體虛貧血者的滋補佳品。紫葡萄含鐵量高,可治療女性痛經,有一定療效。
葡萄中含較多酒石酸,更有幫助消化的作用。適當多吃些葡萄能健脾和胃,對身體大有好處。
吃葡萄有助于睡眠。研究人員共對8種葡萄汁進行了檢測,發現其中可能含有睡眠輔助激素——褪黑素。褪黑素是大腦中松果腺分泌的物質,可以幫助調節睡眠周期,并能治療失眠。
紅葡萄含有水楊酸,花色甙和較多的鞣質,可稀釋血液,預防梗塞和中風。
1粒葡萄(10.0克,可食部分9.0克)4大卡;
1 串葡萄(500.0 克,可食部分430.0 克)185 大卡;
標準(100克)
每100 克的葡萄的熱量為43 大卡,熱量較低,且葡萄中碳水化合物含量約占1/10,并且主要是葡萄糖,可快速被人體吸收利用,減肥時如遇到低血糖可以進食葡萄。
葡萄性平、味甘酸,入肺、脾、腎經。有補氣血、益肝腎、生津液、強筋骨、止咳除煩、補益氣血、通利小便的功效;對氣血虛弱、肺虛咳嗽、風濕痹痛、浮腫等病癥有輔助治療作用。
我國歷代藥典對葡萄的利尿、清血等作用和對胃弱、痛風等病的功效均有論述。
《神農本草經》:“益氣倍力強志,令人肥健,耐饑忍風寒,久食輕身不老延年?!?/p>
《滇南本草》:“大補氣血,舒筋活絡,泡酒服之,能治陰陽脫癥,又治盜汗虛癥?!?/p>
《百草鏡》:“治筋骨濕痛,利水甚捷,除遍身浮腫?!?/p>
《隨息居飲食譜》:“補氣,滋腎液,益肝陰,強筋骨,止渴,安胎?!?/p>
《本經》:“主筋骨濕痹,益氣倍力,強志,令人肥健耐饑,忍風寒?!?/p>
《藥性論》:“除腸間水氣,調中治淋,通小便。”
《本草圖經》:“治時氣發瘡疹不出者,研酒飲?!?/p>
《滇南本草圖說》:“治痘癥毒,胎氣上沖,煎湯飲之即下?!?/p>
《本耳再新》:“暖胃健脾,治肺虛寒嗽,破血積疽瘤?!?/p>
《隨息居飲食譜》:“補氣,滋腎液,益肝陰,強筋骨,止渴,安胎。”
《新疆藥材》:“解毒,散表?!?/p>
《陸川本草》:“滋養強壯,補血,強心利尿。治腰痛,胃痛,精神疲憊,血虛心跳?!?/p>
法國科學家研究發現。葡萄能比阿斯匹林更好地阻止血栓形成,并且能降低人體血清膽固醇水平,降低血小板的凝聚力,對預防心腦血管病有一定作用。
將鮮葡萄洗凈去籽,搗漿,直接敷于患處,藥干即換,通常敷藥后即刻止痛,一般一至三日即可痊愈。此方治療輕度燙傷非常有效,通常即刻止痛,且不遺留疤痕。對Ⅰ度、淺Ⅱ度和小面積的深Ⅱ度水火燙傷也有較好療效,即使水泡潰破亦可放心使用。
在加熱了的紅葡萄酒里放些檸檬汁或砂糖,待稍溫時慢慢喝下,對感冒很有效。
人體在經歷了一個炎熱潮濕的夏季后,體內聚集了大量的毒素,而且內熱重、身體困乏,葡萄有很好的利小便的功效,在初秋季節,適當多吃一些,可以幫助人體排出毒素,消除內熱。

有效預防和減輕紫外線輻射對皮膚的損傷,抑制自由基引發的脂質過氧化。減少電腦、手機、電視等輻射對皮膚、內臟器官造成的傷害。
葡萄所含營養物質保護胃粘膜,防治胃炎、胃潰瘍及十二指腸潰瘍。
葡萄所含營養物質可以保護眼睛免受輻射損傷,防治紅血絲;增強夜視力、減少視網膜癥等。阻止自由基對晶狀體蛋白的氧化,預防白內障、視網膜炎。
深入細胞從根本上抑制致敏因子“組胺”的釋放,提高細胞對過敏源的耐受性;清除致敏自由基,抗炎、抗過敏;穩定皮膚血管組織,緩解蕁麻疹、干革熱、過敏性鼻炎等各種過敏癥狀;有效調節機體免疫力,改善過敏體質。
葡萄汁可以幫助器官移植手術患者減少排異反應,促進早日康復。
能夠減輕水腫及腿部腫脹,減輕淤傷、運動受傷。改善靜脈曲張、靜脈機能不全、靜脈炎,防治毛細血管出血。
女性由于每月一次的生理期失血,極易患輕度貧血,臉色蒼白、面頰缺少紅色,看起來無精打采,而且怕冷,常年手腳冰涼。葡萄可以幫你恢復好氣色。
一般人都適合食用。貧血、高血壓、水腫、神經衰弱、疲勞的人應適當多吃。葡萄干含糖、鐵較多,更適合兒童、婦女、體弱貧血者作為補品食用。
腎炎、高血壓、水腫患者,兒童、孕婦、貧血患者,神經衰弱、過度疲勞、體倦乏力、未老先衰者,肺虛咳嗽、盜汗者,風濕性關節炎、四肢筋骨疼痛者,癌癥患者尤其適合食用。
糖尿病患者,便秘者不宜多吃。
脾胃虛寒者不宜多食,多食則令人泄瀉。
食用葡萄后不能立刻喝水,易引發腹瀉。
葡萄最好在飯前或飯后l 小時吃。每天吃葡萄,開始時要少量,以后逐漸增加,然后逐漸降下來。
食用葡萄后應間隔4 小時再吃水產品為宜,以免葡萄中的鞣酸與水產品中的鈣質形成難以吸收的物質,影響健康。
由于當前市面上出售的葡萄,部分存在農藥殘留問題,所以在葡萄連皮吃之前一定要清洗干凈。最好先用水沖洗,配以能有效清除農藥成分的洗潔用品,清洗兩分鐘以上。但不宜用清水、鹽水浸泡,因為水的浸泡容易促進葡萄表面殘留農藥滲透進果肉中。
最有效的清洗葡萄的方法:將葡萄放到清水里,放入兩勺面粉或淀粉。只需要輕輕來回晃,再用清水多次清洗篩選,可有效洗去葡萄表面的臟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