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人才在經濟發展中的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培養、引進適應經濟發展需要的人才,增加人才對經濟發展的貢獻度是促進保定市經濟發展的首要途徑。在京津冀一體化發展背景下,如何吸引京津冀人才促進保定市經濟協調發展,實現人才的可持續性發展已經成為保定市實施經濟和人才發展戰略的重要工作內容。本文從建立區域優勢,增強吸引人才能力;改善人才環境,發揮人才潛力;完善用人機制,防止人才流失三個方面提出了開發使用京津冀人才促進保定市經濟協調發展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京津冀人才;保定市;經濟發展
人才在經濟發展中的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培養、引進適應經濟發展需要的人才,增加人才對經濟發展的貢獻度是促進保定市經濟協調發展的首要途徑。在京津冀一體化發展背景下,如何吸引京津冀人才促進保定市經濟協調發展,實現人才的可持續性發展已經成為保定市實施經濟和人才發展戰略的重要工作內容。
一、京津冀人才開發使用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一)人才短缺與“就業難”并存
人才沒有得到合理充分的使用,人才短缺與“就業難”的矛盾日益突出。絕大多數用人單位在學歷方面起點要求大學本科或者研究生,這使得很多畢業生就業困難,并且在實際工作中大量的高層次高學歷人才充斥著普通的工作崗位。在已經就業的畢業生中,人才資源浪費現象非常嚴重。很多大中專畢業生不是學非所用,就是用非所學,。與此同時,京津冀地區用人單位高層次專業人才十分短缺,尤其是新興職業人才匱乏。此外,京津冀地區人才存在行業結構性失衡現象,高層次優秀的人才大多聚集在黨政機關和事業單位,而企業單位則高層次人才奇缺。
(二)人才資源地域分布不均衡
受城市“增長極”效應的影響,京津冀地區高學歷、高資歷的人才資源主要集中在北京、天津、石家莊等大型城市,而保定市則分布較少。這使得保定市失去了城市經濟發展的動力和后盾;同時北京、天津和石家莊承受來自人口、環境等方面的壓力過大。
(三)人才流失嚴重
由于保定市與北京、天津在戶籍、薪酬水平、教育、醫療水平、養老水平等發面存在很大差距,這使得保定市很難留住人才,即使是來自保定本土,諸如河北大學、河北農業大學、華北電力大學等高校的畢業生,也會首選到北京、天津就業,保定市很多的專業技術人員也會找機會到北京、天津就業,以提升自己的發展空間。
二、開發使用經濟人才促進保定市經濟協調發展的對策建議
(一)建立區域優勢,增強吸引人才能力
在地理上保定市被北京市、天津市包圍,并且京津地區在經濟發展上的優勢使京津在人才吸引力上更具有絕對優勢,保定市要想克服京津地區的影響,就必須發展本土特色,建立地區優勢吸引人才流入。一方面,充分發揮市場在人才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貫徹落實用人單位的人事自主權,增確保企業在吸納引進人才工作中的主體地位,為人才合理流動創造條件;同時,政府在市場失靈的領域要采取有效措施合理配置人才資源來調節行業和部門人才流動的不平衡。此外要提高人才市場的社會化服務水平和信息化水平,充分利用網絡資源逐步實現人才市場由集市型向網絡型的轉變。另一方面,重視對本土人才資源的開發,把本土人口資源優勢轉變為人才資本優勢,通過加大對教育的投入來提高人才培養水平和質量,同時通過組織培訓、送派培訓、深造培訓、個人學習提高等多種形式對人才資源進行繼續教育。努力探索在行業、企業中開發和激活人才資源的潛力,使人才效能得以充分之發揮。
(二)改善人才環境,發揮人才資源潛力
努力營造尊重勞動、尊重創造、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良好環境以吸引人才的流入。努力為人才創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環境。要充分愛護、理解和信賴人才,為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和各類人才的創新提供寬松的政策環境。通過提高引進人才的工資待遇、解決住房及家屬等問題,建立健全人才引進機制,引進人才,讓他們沒有憂慮的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激勵人才資源發揮其積極性和創造性。
(三)完善用人機制,防止人才流失
第一,完善用人機制,建立科學規范的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制度,形成有效管用、有利于優秀人才脫穎而出的選人用人機制。第二,加強對企業員工的教育培訓,特別要重視培養年輕員工。第三,加強組織文化建設,增強人才的主人翁意識。第四,建立公正有效的績效考評體系,用優厚的待遇挽留人才。每個人都希望自己付出的勞動得到單位的肯定和認可,因此必須制定公正、公平、公開的績效考評制度才能有效的激發人們的工作熱情。盡力為人才提供施展才華的機制和空間,將人才效能與經濟貢獻和業績掛鉤。
參考文獻:
[1]王建強,王元瑞,劉玉芝.京津冀人才開發一體化與河北省人才發展戰略[J].河北學刊,2006(3).
[2]李金輝,等.京津冀人才開發合作的研究與探索[J].中國人才,2009 ( 8).
[3]沈利生,朱運法著.人力資本與經濟增長分析[M].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9,1.
[4]京津冀一體化過程中的人才流動分析——基于河北視角的研究[J].特區經濟,2007 (5) .
作者簡介:孟曉虹(1982–),女,河北保定人,河北軟件職業技術學院教師,講師,主要從事經濟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