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蘭
一、加強干部監督,是《干部任用條例》的法定要求,也是建立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高素質干部隊伍的迫切需要。但是,當前干部監督工作中存在以下幾個突出問題
(一)是監督意識淡薄,迫切需要提高自覺性
一方面,有的監督者怕傷感情,或怕得罪領導,怕遭打擊報復,往往不愿、不敢、不去監督;另一方面,有的黨員領導干部不能正確理解和對待黨內監督,只想行使權力,不想接受監督,甚至存在抵觸情緒。
(二)是貫徹執行《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的力度不夠
少數單位和個人對貫徹執行《條例》的重要性必要性缺乏全面認識,在執行《條例》上打折扣;極少數干部在干部的選拔任用上畫圈子,搞小團體,嚴重妨礙了干部監督工作的正常開展。
(三)是監督區間窄、辦法舊,存在局限性
干部監督管理的內容應是全方位的,它包括政治上的堅定、作風的勤廉、執紀的一以貫之等等,監督范圍除了“八小時內”的工作圈外,還有“八小時之外”的社交圈、生活圈、親屬圈等。但在實際的干部監督工作中,還存在不少“真空地帶”和“盲區”。
(四)是監督主體的作用發揮還不夠
目前,看起來干部似乎已處在全方位的監督之中,既有黨內監督,又有黨外監督;既有人大、紀檢監察、司法等專門監督機關的監督,又有干部群眾、新聞輿論的監督;既有上級、同級的監督,又有下級的監督,但是,目前這個監督網絡中各監督主體的作用還未得到充分發揮,監督主體之間在工作上的聯系和聯合還不夠緊密,影響了監督網絡整體合力的發揮。
二、針對當前干部監督工作中的問題,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進一步加大監督力度,制定監督長效機制,規范干部的管理,打造勤廉、務實、高效的干部隊伍
(一)是突出重點領域,確保干部監督有的放矢
1.對重點人員實行重點監督。把干部隊伍中的特殊群體,即各單位黨政“一把手”、即將離職的領導干部、管理人財物等重要崗位的干部,作為監督的重點對象來管理,尤其要將“一把手”作為監督的重中之重,實行經常關注、重點監督,常敲警鐘,引導他們保持良好的心態,樹立領導干部應有的價值取向。
2.對重點工作實行全程監督。在黨委換屆、重點工程建設等重點工作中,進行全程監督,保證工作公正、透明、規范。特別在干部選拔任用中,要看是否真正堅持了干部選拔任用的原則和標準,是否嚴格遵守了干部選拔任用的程序和紀律,從源頭上杜絕干部“帶病提拔”、“ 帶病上崗” 的現象。
3.對重點時間實行專項監督。每年的春節、端午、中秋等傳統節日是送禮、收受現金、公款吃喝風等高發期,要通過紀檢監督、明察暗訪、聘請群眾監督員來加強監督。另一方面,要全面落實領導干部個人重大事項報告制度,要求領導干部在崗位變動、職務升遷、購房建房、子女升學、婚喪嫁娶等個人重大事項時,及時匯報有關情況,防止領導干部借機斂財。
(二)是把握關鍵環節,確保干部監督不留盲區
1.堅持在事前的警示教育上下功夫。堅持教育在先、警示在先,強化源頭管理,對發現的苗頭性、傾向性問題,做到早打招呼,及時預警,幫助廣大干部筑牢反腐倡廉思想道德防線。
2.堅持在事中的制度監督上下功夫。要將制度建設作為加強干部監督的重點,用制度的硬性要求對干部實行剛性監督,用制度管人、管事、管權,促進干部管理的規范化、制度化和程
序化。
3.堅持在事后的問題查處上下功夫。對監督中發現的問題,絕不姑息遷就,對違紀、違法、違規的必須從嚴從快追究責任,達到查處一個案件,健全一套制度,教育一批干部的目的。
(三)是發揮監督合力,確保干部監督齊抓共管
1.發揮黨內監督的制約功能,規范干部的決策行為。要進一步提高干部監督機制與權力運行機制的匹配度,進一步推進領導班子民主集中制建設,確保干部監督和權力運作、重大決策同步并進,做到相互制約、相互監督。嚴格執行黨員領導干部民主生活會、述職述廉、報告個人有關事項等規定,落實誡勉談話和函詢等制度。
2.發揮社會監督的震懾功能,提高干部的履職能力。充分發揮新聞媒體、行風熱線、干部監督員的作用,增強監督的實效性;進一步加大政務公開力度,推進行政權力公開透明運行,讓群眾最大限度地享有知情權和監督權,使領導干部全方位處于社會的監督之下,督促干部更好地履行崗位職責。
3.發揮群眾監督的輻射功能,增強干部的自律意識。要通過設立監督工作意見箱、監督舉報電話、發放干部監督聯系卡等形式,最大范圍地掌握了解干部“八小時外”的“生活圈”和“社交圈”的情況,重點掌握干部家庭、婚姻和生活作風情況,督促干部不斷增強廉潔自律的意識,提高拒腐防變的能力,從而在全廠形成“人人接受監督,人人監督他人”的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