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國家用電研究院 全國家用電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 朱焰 趙爽
按照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標準制修訂工作計劃(計劃號:20121865-T-607),全國家用電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于2013年正式啟動GB/T 18801《空氣凈化器》修訂工作。鑒于標準需求的緊迫性和環境要求的特殊性,本次修訂采用了開放式修訂方式,廣泛聽取業界及社會的意見,工作至今,已召開了5次大型修訂工作會議,10余次修訂專題研討會,并于2014年11月形成了標準修訂后的“征求意見稿”。
我國大氣環境污染的日益加重,使得空氣凈化器行業及市場迅速壯大,各種新技術、新產品層出不窮,致使空氣凈化器的產品標準和相關的評價、測試技術及時修訂與完善至為重要。自標準修訂以來,參與修訂工作的單位包括空氣凈化器制造商、供應商、銷售商、檢測機構和科研院所等共計70余家,累計參加會議的人數超過400人次。
在深入研究分析IEC/PAS 62587《空氣凈化器性能測試方法》、ANSI/AHAM AC-1-2006《空氣凈化器性能測試方法》、JEM 1467-2013《家庭用空氣凈化器》等多項國外相關標準后,結合凈化器產品的工作特性和我國的實際情況,以及消費者及市場所關注的熱點,我們認為,評價空氣凈化器應以下列技術指標作為依據。
● 核心指標——它是評價空氣凈化器的基本指標,包括:
潔凈空氣量CADR(clean air delivery rate)
累積凈化量CCM(cumulate clean mass)
前者表示:空氣凈化器對目標污染物的凈化能力,即機器在額定狀態和規定試驗條件下,針對目標污染物(顆粒物和氣態污染物)器具產生/提供潔凈空氣的能力,以立方米每小時(m3/h)計。
后者表示:空氣凈化器對目標污染物的凈化能力的持續性,即,機器在額定狀態和規定的試驗條件下,當其潔凈空氣量(CADR)衰減至初始值的50%時,累積凈化處理的目標污染物的總量,以毫克(mg)為單位。
前者為常態性指標,后者為長效性指標,二者共同構成凈化器評價的核心指標。
● 衍生指標——它是在凈化器的核心指標確定后,衍生出的技術指標,包括:
適用面積
凈化壽命
“潔凈空氣量”作為機器的凈化能力指標,直接反映在使用和消費上,它表明,有多大的“潔凈空氣量”可以選配多大的空間,換句話說就是“適用面積”,這就解決了選購時的適配性問題。
“累積凈化量”是考評機器凈化能力的持續性指標,反映了機器在實際工作時的持續性能力,它間接表征了產品的凈化壽命,也可以說是從使用時間上對機器的凈化能力做了評定??諝鈨艋鞑煌谄渌娖?,它(濾材)具有明顯的使用壽命,因此,需要在使用時間上予以度量。
由于“適用面積”和“凈化壽命”是“衍生”出來的(即推算出來)的,即在不同的使用條件下,對應“適用面積”和“凈化壽命”會有所不同,因此,修訂后的標準,沒有將這兩個指標作為“恒定”值。特別是對于實際中的“凈化壽命”,更是采用了列表累計計算的方法。
衍生指標與核心指標之間的關系如圖1所示。
● 關聯指標——它是直接與空氣凈化器的核心指標相關聯的技術指標,也是表征空氣凈化器的重要參數。表征凈化器與核心指標關聯的技術指標主要有:
能效水平
噪聲等級
前者表明,凈化器在凈化工作時單位輸入功耗所產生的潔凈空氣量,度量單位是:m3/(h?W)。空氣凈化器每產生(輸出)一個“潔凈空氣量”(CADR)所消耗的功率越小,說明其越節能;本次修訂后,對凈化器的能效等級規定了“合格”和“節能”兩級,并做出了具體指標要求。
后者則對于不同凈化能力(CADR)的凈化器,對應的噪聲值做了分類規定,如表1所示。
● 標注指標——它明確規定,空氣凈化器作為新型的家用健康型器具在產品標注上應如何體現。本次修訂首次將空氣凈化器的指標分為:
通用性指標
特征性指標
前者是一般電器均應標注的共性指標:如電壓、輸入功率、產品型號、生產日期等;后者則是針對凈化器產品特性的技術指標,也就是上面提到的“核心指標”、“衍生指標”和“關聯指標”,同時還規定,對應的各項指標應提供“必要的使用說明”。
這樣,上述四類指標就構成了本次修訂的核心內容。
核心指標構成了評價空氣凈化器的標準架構,附之以相關的“衍生指標”、“關聯指標”和“標注指標”,這樣,就構成了一個完整的評價、使用空氣凈化器的標準。
包括核心指標在內的各項技術指標試驗與驗證,一直伴隨著標準修訂的始終;標準修訂工作組織多家試驗機構,進行了充分的驗證比對,相關情況另有文章介紹。

表1 不同凈化能力(CADR)的凈化器對應噪聲值的分類規定
既然標準修訂中對凈化器的核心指標做出了明確,就需要對其進行解讀。
前面已經說過,評價凈化器的核心指標有兩個,即“潔凈空氣量”和“累積凈化量”,簡稱CADR和CCM,前者是在“空間”上對凈化器的使用性能進行了評價或規定,后者則是在“時間”上對凈化器的使用性能進行了評價或規定,這樣,就形成了對一種特定電器性能評價的“時空觀”。
實際上,我們還可通過“成本分析”對其進行解讀。
將針對空氣凈化器的“時空評價”觀,解析為一個平面圖形(圖2),表征潔凈空氣量(CADR)的“常態性指標”為縱軸,累積凈化量(CCM)的“長效性指標”為橫軸;二者共同構成了一個“二維平面”。
一般講,機器的潔凈空氣量CADR越高,反映機器的設計能力就越好,即,設計成本或設計投入較高,因此才能取得良好凈化能力。但是,這僅是一個方面,因為,初期的凈化能力并不能代表長期使用時的凈化壽命,它會隨著使用時間的不斷延續而衰減。而累積凈化量正是考評機器從初始凈化能力衰減至一半時對目標污染物的累積去除量。機器的潔凈空氣量CADR衰減得快,表明其凈化壽命短,這樣看,“凈化壽命”即累積凈化量CCM更多地是由材料成本決定的,也就是,要想使機器的使用壽命延長,只能增加材料(這里指濾材)的成本及投入。
這樣,一臺凈化器的總成本,就應該是二者的疊加。直觀的說,二維圖中二者的實際連線構成的面積越大,表明產品的實際價值越高,品質越好。哪一個方向的投入或側重發生偏頗,都會使由“二者”構成的“總成本”發生變化。
如果一臺機器的CADR(凈化能力)和CCM(持續能力),通過標準試驗方法的檢測與評價都較高,說明這臺機器的設計成本和材料成本/投入均比較高,客觀上應該是臺好機器。
這實際上也為評價一臺機器的“性價比”提供了依據:一臺凈化器的CADR很高,但對應的CCM值卻相對較弱(圖3中直線1),它只能從一個方面說明機器的性能相對較好,即設計水平較好,但材料投入可能不足(指HAPA的用料);如果其CCM值很低,則可能會影響到整機的品質。反之亦然(圖3中直線2)。
例如:兩臺空氣凈化器,某一臺凈化器的CADR可能高于另一臺,但其CCM卻明顯低于那一臺,如圖3所示。通過圖中兩維坐標構成的面積,可以看出,前者不如后者大,這時,從對產品品質評價的角度講,應該認為,前者的實際售價沒有理由比后者高,雖然其初始CADR值比后者大。因此說,雙“核心指標”評價法,將客觀地對那些只注重一次性設計投入、不注重真材實料或材料研發投入的凈化器產品,做出科學有效地評價和鑒別。
一條腿可以站住,但可能站不穩,只有雙腿著地,才算真正“落地”,并立定站穩;一條腿落地,缺少相互配合與制約,只有兩條腿落地,才能實現良好的相互配合與制約。標準也一樣,除了具備公平性、科學性和客觀性外,“導向性”也很重要。不能只注重一個方面,忽略了對另一個方面的考慮或要求。因此,“雙腿支撐”是本次GB/T 18801修訂的思想核心。
(1)建立核心指標及對應的評價方法是本次GB/T 18801《空氣凈化器》修訂的基本原則;

圖1 空氣凈化器核心指標與衍生指標的關系圖

圖2 空氣凈化器成本分析圖

圖3 空氣凈化器產品的性價比分析圖
(2)評價空氣凈化器的“核心指標”表征了對凈化器評價的“時空觀”和成本分析,也表達了對空氣凈化器這類產品建立評價標準的基本思想;
(3)除核心指標外,還應該有對應的“關聯指標”、“衍生指標”和“標注指標”,這樣才構成了一個完整的空氣凈化器評價標準,正確引導消費者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