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有一天,我懷念起初看石頭時的生澀。那時當然是無知的,會犯低級錯誤。但也直覺敏銳,一些至今自珍的私藏,也是那時的收獲。
后來就熟了,越來越熟。熟到一塊石頭瞟一眼就知道是怎么個路數(shù),該用哪種思路,往哪個方向上看。熟成了老資格。
熟當然是對的,也是人人想要的水平。熟悉了石理石性,石種特色,明白珍稀貴賤,看石頭有譜了,越來越知道好的標準。自己游刃有余,在別人眼里也成了“有經(jīng)驗”的老師。
永遠讓自己處在“熟”的狀態(tài),是一種舒服的狀態(tài),卻不是一種好的狀態(tài)。賞石不是個純技術(shù)活,賣油翁的“唯手熟耳”,是不完全適用的。你越來越習慣于一種或幾種模式,這是可怕的,看似駕輕就熟的時候,也可能就不自覺地陷入了套路。“某某石種容易出風景(人物)”或“這種石頭出不了什么東西”……熟悉帶來的慣性思維,可能會讓你錯失很多意外之喜。
圖中這種石頭在長江石中不像墨畫、油畫那么有特色,石上寥寥的幾抹線條,也很容易讓人看一眼就隨手拋到一邊——如果那樣,你就永遠無法看到石上那張神秘美麗的臉,如同從深海中緩緩升起,長發(fā)飄蕩,長睫含情。
熟悉是對規(guī)律的掌握,但也往往淪為對“規(guī)則”毫無抗拒的認同。而藝術(shù)從來是在打破規(guī)矩的過程中創(chuàng)造的,何況石頭從不會按人的思維生長,會超越所有天才的想象。一旦沉溺和陶醉于我們自以為的對石頭的熟悉,可能就是遠離石頭的開始。
更可怕的是心態(tài),如果熟到對石頭失去了新鮮感和探索之心,熟到“熟不拘禮”,技巧的嫻熟,就會帶上“痞氣”。
然而,熟在某種程度上,還能通過勤奮獲取。熟悉之后要重新找到陌生感,卻難上加難。就好比運動員的“上難度”,難度上不去,是不可能有頂尖的成績的。藝術(shù)家追求的突破自己,其實就是給自己上難度,找回駕輕就熟之后的陌生感,然后,挑戰(zhàn)它。這太難了。看石頭的無數(shù)重境界,就在這難上加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