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

從前幾年開始,無論是趕展攤位、早市、還是商鋪,都陸續增加了一個銷售種類——珠串。內蒙、新疆的趕展石友幾乎都會將石頭與珠串“混搭”銷售或專門銷售。在各大展會上,珠串的比例似乎一直在增加。由于量多、價低,直觀的裝飾效果使得珠串銷售火熱,在一段時間內成為石商們轉向經營、穩住生意、應對市場低迷的法寶。
葡萄干瑪瑙:資源急劇減少+炒作=價格上升劇烈
據在北京的新疆石友介紹,由于資源所剩無幾,一兩年前普通品質的葡萄干批發價為四五萬元一公斤,而今年則上漲至七萬到八萬左右一公斤,上等品質的價格更是高達十六萬一公斤。
紫羅蘭:稀有+受歡迎=價值不菲
紫色瑪瑙非常少見,因此做成的珠串更是難得。一串48顆的普通品質的成品項鏈的價格在四千到六千元左右,而在2012年,有藏家從左旗石友手中以兩萬七千元買走一串48顆的紫羅蘭項鏈,可見其佳品價值不菲,極受歡迎。
黑山瑪瑙:質優+量少=高精尖
因其產量極少、質地好的特質,在近兩年的各大展會上迅速走紅,一進入市場就頗有高精尖的姿態,更是受到了北京、廣州等地客戶的喜愛。去年的左旗石展,在所謂的通貨中挑一顆就要四五十元。龍園迎春展上一串十來顆珠子的手串,顏色亮麗、珠形飽滿,要價高達三萬。而黑山瑪瑙中的大塊帶筋脈紋的瑪瑙也極具收藏和觀賞價值,成交價屢創新高。
筋脈石:特殊紋路+優品=藏家寵兒
筋脈石,配一串大小相當、顏色協調的手串,難度很大。相比于魚籽和葡萄干,筋脈瑪瑙的通透性稍遜,但是優點是易出優質單品石。在今年石家莊展會上,一塊重達兩公斤的筋脈石賣出了二十三萬多的高價。在批發商手中,較為普通的單??少u三百至六百元,品質稍次的也可賣一兩百元,而體量稍大一些的優品一出現立刻會被藏家收走。
珠串大家看
在采訪中,新疆石商李先生認為,奇石珠串的天然性和不可不復制性是它最大的特點,每一串珠串都是獨一無二的,而且最大程度地保持了材料的原始性,這是任何人工加工的珠寶都無法比擬的,而有些地表瑪瑙的品質和稀少性也決定了它的價值,價格高一些理所應當。
深圳某珠寶商則持不同觀點,以瑪瑙原石為主要材料的珠串無論從質地還是顏色都無法與主流珠寶玉石相提并論,而瑪瑙為石英質玉,是地球上分布最為廣泛的礦物之一,所謂的“稀少性”也完全不成立,對于珠串的高價,他很不能理解。
在普通消費者眼中,奇石珠串較為“粗糙”,而它的高價也會使人對于它望而卻步,轉而以同樣或者較低的價格購買認同度高的珠寶或貴金屬飾品,從而阻絕了消費群體擴大的可能性。
“墻內飄香墻外冷”為哪般?
珠串現階段的火熱其實是一種“墻內飄香墻外冷”的狀態,絕大多數的消費是在石頭圈內部進行的,圈外的人既不了解,也不熱衷。
消費群體小,而珠串的需求量有限,加之近幾年的銷售積累,市場已近飽和,無力再為珠串提供更多消費機會。高價造成的現象是,圈內人拿不動,圈外人不想拿,而價格還在不斷攀升。據很多經營珠串的石友反應,珠串價格被人為“炒”高,品質低的珠串也從剛開始的幾十元上漲到幾百上千元,更不用說品質好的珠串,動輒上萬,價格已經超出了市場可以接受的范圍。
炒作只是一時的手段,既擾亂市場的正常秩序,也對珠串的向外普及和發展造成干擾和阻礙,既得利益者為少數,而大多數石友的利益則受到損害。
珠串雖小,也有門道,分清優劣,理性出手。珠串的銷售實際上也是奇石銷售的一個縮影,將在市場的規律中完成優勝劣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