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小兵

瀏覽2014年全國各地中考語文試題,其中對文言文閱讀題的考查,呈現出形式多樣、異彩紛呈的局面,更好地檢測考生文言文閱讀的遷移延伸能力和拓展探究能力。下面結合今年各地中考文言文閱讀題作一些解析。中考文言文閱讀創新題型簡析
一、概括成語
例1.(2014·山東菏澤)閱讀《周處》第8題:請用一個七字成語形容周處改過自新的可貴。
【簡析】 本題考查考生成語的概括能力。做好本題需要考生認真閱讀文章,總結文章的主旨,圍繞主旨選擇平時積累能概括人物性格的成語即可。
參考答案:示例:浪子回頭金不換。
二、撰寫廣告
例2.(2014·重慶A)閱讀《三峽》12題:三峽風光,美不勝收。為了更好地宣傳三峽,請你根據本文內容,寫一則廣告詞。(要求:體現三峽特點,朗朗上口,20字以內)
廣告語:
【簡析】 擬寫廣告詞,首先要切合主題,真正起到宣傳的效果;其次應做到語言準確簡潔、言簡意豐;第三,運用修辭手法,力求含蓄而有韻味。解答本題時,首先應根據本文內容,抓住“三峽風光”的特點,巧妙地運用對偶等修辭手法來擬寫,還要符合字數要求。
參考答案:連綿三峽奇景,敞開四季溫情,三峽歡迎你!
三、補寫對聯
例3.(2014·江蘇南京)閱讀《報恩塔》第11題:學校文學社為正在重建的報恩塔征集對聯,請結合文章內容對出下聯。
上聯:造大窯器堪稱奇跡
下聯:
【簡析】 根據對聯出句和對句句法結構相同、詞性相同的要求,我們可以從原文中組織詞語來完成對聯。上聯中的“造大窯器”是動賓短語,與之相對的下聯也應是一個動賓短語,即可對出“成一金身”。由此類推,“堪稱(動詞)”對“信屬(動詞)”,“奇跡(名詞)”對“鬼工(名詞)。
參考答案:示例:成一金身信屬鬼工
四、填寫表格
例4.(2014·貴州貴陽)閱讀《唐雎不辱使命》第20題:選段描寫了唐雎和秦王你來我往的斗爭過程。在針鋒相對中,秦王態度由“怒”到“謝”,請結合下面圖示認真梳理情節后,在選段中提煉出能概括斗爭變化過程的短語,并依次填寫在A、B、C、D四個方框里。
【簡析】 理清并概括文章情節,是近幾年中考常見的題型之一。這類題既考查了考生理解分析能力和提取信息能力,也考查考生概括能力。做好本題考生須仔細閱讀選文,然后根據已填好的短語,對比秦王和唐雎的斗爭言行,提煉出所需短語即可。
參考答案:A天子之怒 B布衣之怒 C唐雎挺劍而起 D秦王色擾
五、評價人物
例5.(2014·黑龍江牡丹江)閱讀《世說新語》第14題:從文中可以看出郗超是一個怎樣的人?
【簡析】 做好人物評價題,考生一定抓住文章有關人物的語言、動作、心理等描寫的句子去思考人物的性格,圍繞其突出的性格去回答。
參考答案:郗超有遠見,胸懷寬廣,不因為個人的愛憎埋沒別人的長處。
六、賞析手法
例6.(2014·湖北十堰)閱讀《與朱元思書》第22題:本文在描繪景色時,手法多樣。請你任選一種手法,結合選文具體內容作簡要分析。
【簡析】 表現手法的辨析與賞析是中考閱讀題的難點之一,也是常考考點。常用的表現手法有:托物寓意、詠物抒懷、夸張、對比、懸念、照應、聯想和想象、抑揚結合、動靜結合、點面結合、敘議結合、情景交融、伏筆呼應、白描細描、正面側面、借古諷今、承上啟下、虛實相生等等。解答本題時,首先要找出描寫景色的句子,然后對照常見的表現手法進行簡要分析即可。
參考答案:示例:如“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采用了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的手法,突出了水清的特點;“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采用動靜結合的手法,突出水清和水勢迅猛的特點等。
七、闡述看法
例7.(2014·浙江湖州)閱讀《搜神記》第21題:上面兩篇短文中的“龍”與“黃雀”,你更欣賞哪一個?為什么?
【簡析】 此題設計注意了與考生的閱讀實際、生活實際及已經積累的知識和經驗的結合,力圖多角度、多側面地考查學生對文章以及生活獨特的感受體驗、價值取向與個性化的理解。解答本題既要結合原文,又要注意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不管欣賞哪一個,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參考答案:示例一:我更欣賞龍,龍有愛心,雖身患重病,也為農夫降雨;龍講誠信,求治時承諾“疾痊,當有報”,后個“果大雨”;龍知恩圖報,為人著想,不僅降大雨解旱災之燃眉之急,而且穿井讓人們長久受益。示例二:我更欣賞黃雀。黃雀知恩圖報,雖事前并未許諾,事后卻主動報恩;而且,用送玉環的方式來表達他的美好愿望;讓楊寶的子孫像玉環一樣潔白、高貴。
八、寫讀后感
例8.(2014·江西撫州)閱讀《坦然翁傳》第13題:讀了文本,你獲得了哪些人生啟示?
【簡析】 本題考查了考生結合文章寫出人生感悟的能力,也就是寫讀后感。做好本題考生須了解文章作者寫作背景,了解坦然翁“天性孝友”的思想,圍繞“孝敬父母,善待家人,體恤父母”等方面去寫即可。
參考答案:示例:俗話說百善孝為先,作為子女,無論身處何地,無論有多忙,都要時刻做到孝敬父母,體恤父母,善待家人。
九、遷移拓展
例9.(2014·湖南株洲)閱讀《桃花源記》第22題:有人說:“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陶淵明在作品中卻讓老百姓躲起來,這是不對的。”如果你是陶淵明,如何為自己辯護?
【簡析】 本題結合文言文閱讀考查考生口語交際辯論的能力。需要提醒的是,論辯不是“攻擊”,所以說話時要有尺度,要有理有據,有進有退。考生在具體解答這道題時,必須站在陶淵明角度,明確自己欲“立”的觀點,并抓住對方的話語(讓老百姓躲起來,這是不對的),進行闡述反駁,力求“秀”出精彩。
參考答案:示例:大家好,因為我當時所處的社會政治黑暗,想報國但又無門。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我只好虛構出世外桃源,讓老百姓躲進去,過上沒有壓迫,沒有戰爭,人人平等,人人幸福的生活。
十、比較閱讀
例10.(2014·遼寧丹東)閱讀《曹劌論戰》和《秦攻趙長平》第21題:閱讀【甲】【乙】兩文,概括曹劌和蘇秦在人物形象上有什么共同之處?
【簡析】 做好本題需要認真閱讀兩篇文章,準確地梳理出所比較文段中曹劌和蘇秦在人物形象上的相同點和不同點來,再根據題意要求進行整合取舍即可。
參考答案:示例:深謀遠慮(或聰明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