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春
合作學習是在班級授課制背景下的一種教學方式,以學生學習小組為重要的教學組織手段,通過指導小組成員展開合作,發揮群體的積極功能,提高個體的學習動力和能力,達到完成特定的教學任務的目的。新課標指出:“在高中階段,教師應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樂于與他人合作,養成合諧的健康向上的品格。”開展英語合作學習是實踐新課程標準的重要途徑,它有利于滿足學生的需求,培養學生的自主性和獨立性,促進學生的社會適應性。本文對中學如何開展英語合作學習進行了探討。
一、合作學習小組的編組
1.合理劃分小組。(1)指令性編組:依據學生的性別、個性、能力和英語成績等主要方面進行合理搭配進行編組。這種編組能保證組內各成員的差異性和互補性,以及小組之間合理競爭的公平性。(2)隨機性編組:根據不同的學習目標、學習任務隨機進行分組。這種編組有利學生與其他更多同學合作的機會,也有利于各編組之間的公平競爭。(3)自由性編組:學生根據彼此之間的關系、個性、性格互補和愛好等自行組合,在輕松與和諧的課堂氛圍中完成學習任務。這種編組可以擴大合作的范圍、活躍合作的氣氛,還可以讓學生體驗,與有著不同思維、不同背景、不同學習能力的同學的合作。
2.合理分配角色。根據不同的合作任務由3—4人或4—6人組成,確保每個角色應該承擔的責任,每位組員都能擔任一定的角色。例如,小組長,負責掌握本小組討論的主題和整個局面,組織小組的學習進程,掌握合作學習的時間,分配發言機會。記錄員,負責記錄本小組討論結果;檢查員:負責檢查本小組成員的學習進程和情況。報告員:負責向全班匯報本小組學習的結論和意見;各角色宜輪流擔任,體驗不同的學習責任,使人人參與的機會均等。
二、合作學習的開展
新教材具有內容廣、容量大、靈活性強、起點高的特點。要求教師優化教學設計,選擇適當的內容,合理開展合作學習。
1.合作目標與任務呈現。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學情,設計小組合作結構,建立合作小組,選擇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可以設計:在上課前、課中或者課后,選擇具體的教學內容為單位的合作學習活動。
以Unit 10 The world around us一單元為例,合作目標與任務可設計為:
Before class:List different kinds of endangered animals in the world.Finish the task with your deskmate before class and write down your answers individually.
In class:List the causes of the endangerment.Have a discussion with team members and reach an agreement.
After class:Work out a plan to protect the South China tigers in our district.Cooperate with team members and exchange your ideas.
在設計任務時,要依據教師的期待,制定小組合作計劃和個人學習計劃,教師應讓每個合作小組明確學習任務,在小組內明確每個成員承擔的角色。教師通過巡視指導,了解學生的角色狀況和學習水平。
2.合作學習開展與合作討論。教師依據教材內容,預先布置小組合作任務。讓學生首先以小組的形式,根據任務開展有目的地預習;然后在小組預習的基礎上,學生個人可根據教師的問題,在小組內展開討論,小組長主持,記錄員記錄小組討論內容,在討論中辨明是非。
例如,在學習Unit 11 The sounds of the world教學內容時,老師選擇一些經典樂曲播放,回答“What‘s the name of the music?”What kind of music do you like best? How does it make you feel?What part does music play in our life?等問題,以小組為單位開展競賽,小組成員通過探究,闡述各自觀點,對有疑問的地方進行集體研究,以角色表演、個人自述或者全組合作陳述等方式向全班匯報。
3.合作學習評價、交流與信息反饋。課堂小組合作學習活動結束后,應留給學生一定的時間和空間進行小組評價。評價應以小組為單位,評價的內容主要是合作小組的學習態度、合作精神、學習方法、能力、效果等,盡量不涉及個人評判。評價可鍛煉學生的組織概括能力,給學生思考和歸納的機會。在小組合作討論的基礎上,教師可引導從組內中交流過渡到組際交流,開展小組之間的評價,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也應進行適當的講解,起到點撥的作用。教師要及時注意學生的信息反饋,教師根據學生問題類型,若是共性的問題應以班級為單位解答,若是個別的問題,在巡視小組活動中解決。對于作業,教師有針對性地從各個小組中抽取小部分進行批改,其余的則由各個小組根據答案進行互批,教師作整體性地瀏覽,以便及時補救。減輕了教師的負擔,提高了學生的參與熱情。
三、合作學習中教師的角色定位
在進行合作學習中,教師的角色定位于課堂的組織者和參與學生探討知識的討論者,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在進行合作學習之前,教師解釋學習目標,學習任務、學習程度、成功的標準以及期望行為。教師決定小組的劃分及活動時間,在建立小組時,教師要依據學習的任務,可按照各自的興趣、個性和性格自愿組合,也可按照學生的知識程度和能力來搭配,要控制小組的人員數。教師安排活動空間、讓小組成員近距離就坐,以便進行語言與眼神的交流,并指揮組間合作。教師監督學生的行為,為保證討論的順利進行,教師在各組中巡行,時刻把握小組討論的方向并給予指導和強化,當在學生討論中出現困難時,能及時給予引導和點撥,并提供幫助。
參考文獻:
[1]周廣強.教師專業能力培養與訓練[M].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