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月玲
【摘要】近年來,初中英語閱讀理解在中考中比重越來越大,不僅如此,閱讀理解題目也越來越靈活,越來越考察學生的理解能力以及平時的積累功力。所以想要提高初中學生英語閱讀理解題的能力,就要明確初中閱讀理解考查的主要內容,在此基礎上,快速閱讀全文,了解文章大意;在了解文章的基礎上,抓住首尾句;認真仔細、逐步答題;平心靜氣,不急躁,仔細檢查,減少誤差。嚴格說來,閱讀理解主要要求是:1.掌握閱讀主旨大意,用以說明主旨大意的事實和細節;2.既理解具體事實,也理解抽象的概念;3.既理解字面意思,也理解深層含義,包括作者的態度以及意圖等。
【關鍵詞】閱讀理解 解題 技巧
現在的閱讀理解題主要是測試學生對英語語篇和理解的能力,作為一種比較好的考查和檢測形式,已成為中考的必考題型,閱讀理解試題的篇幅在中考題中的比重逐漸增多,約占試題總分的30~45%左右。為使考生完全掌握該題的做該題的做題方法,筆者總結以下幾點,希望對廣大學生有所幫助。
一、弄清問題點,做到心中有數
解題前就是要先看問題再通讀全文,一般閱讀理解的精華都會在提問里面被提及,分清楚不同題目的不同的考察點,不同的題目要不同地對待,在看完所有問題后就將全文瀏覽一下要做到心中有數,這樣對于問題的整體把握就更加有信心了。
1.分清考察點,不同問題不同樣對待。首先是閱讀理解的細節事實題,做這類題的一般方法是先要找出題干或是選項中的關鍵字,再通過scanning快速確定該細節在文中的信息源,仔細對照題目要求,再排除或選擇。
是非判斷題一般都遵循這樣的規律;“三對一錯或三錯一對”。若該信息句是長句或難句,要學會找出主干部分,分析句子結構,正確理解信息句的意義。例證題一定要注意以一些副詞的提示句入手,找出細節出處。
排序題要先仔細觀察選項,找出首尾相同的選項分組,進而通過具體細節信息比較進行排除和選擇,一定要仔細審題。主旨大意題要注意首尾兩段,要分情況來處理:如果主旨表達是一致的,那么文章的主旨便是兩段重復表明的語句內容表達,找出選項中與歸納的主旨表達重復最多的選項即為最佳答案;如果主旨表達不一致,則需要觀察文章的段落篇幅量是傾向于首段或是尾段,從而確定主旨段落。
2.細讀全文,抓住要點。要確定所需查找的信息范圍,同時注意觀察信息的特點。例如:如果問題或選項涉及到人名或者地名,就應該找首字母大寫的單詞;如果問題或選項涉及時間、日期、數字,就應該查看具體的數據。還要注意試題難易,應暫時繞開那些少數較難的題目,先做最有把握、最熟悉的題目,也就是此類題直接從文章中找到的。而對于那些要通過對文章歸納判斷、邏輯推理的題目,需要再對全文快速閱讀,仔細分析思考,反復對比、推敲選出正確答案。
若文章短可先讀短文,若文章長,先把文章后面的問題看一遍,然后帶著問題去看文章,可以幫助你去掉雜念,提高閱讀速度和解題的正確性。要善于找關鍵句,可以幫助你掌握文章的全貌,理解文章的主干。此外,還應該細讀文章,因為有時的試題是考細節。可以邊讀邊用鉛筆做點標記,把有關的畫出來,一目了然。
二、屏氣凝神,通讀全文
《全日制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把培養學生閱讀能力作為一個主要的教學目標,閱讀理解題也是中考的一種重要題型。初中“閱讀理解”題主要是考查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要求學生能較快將一篇短文理解并且解答問題。但是在中考閱讀理解中的要求就是在做閱讀前就是要聚精會神,通讀全文,將全文的大概意思了然于胸,這樣對于做題是十分有益的。
1.細品全文,邊讀邊記錄。可邊讀邊用鉛筆做些記錄,把有關的人物、事件、時間、地點、起因(即五個W:who,what,when,where,why)劃出來。這樣處理之后,你對文章的內容和細節便會胸有成竹,對事態的發生、發展和解決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理解大意,初選答案。一般短文都設有五個題目,對那些表層理解的題目可以斷然選定。對那些深層理解的題目,應再查閱原文,但決不是簡單重讀,應找出依據,把所答案代入文中,再確定正誤。在確定答案時,對文章和題中的詞語應結合上下文思考其確切意思,切忌望文生義,作出錯誤的判斷。
2.復讀全文,核對答案。要用全文的主題思想統率各思考題,研究其內在的聯系和邏輯關系,并依次審核那些未獲解答的題,對照題目,推測判斷,確保理解無誤。
瞻前顧后,首尾突破。對一些具體的事情不要拘泥于一詞一句,而應從短文整體考慮,從主線向外擴展,打開思路,前后上下對照。這樣,應該減少“鉆牛角尖”和“繁瑣分析”。大多數短文,尤其是新聞報道或議論文的第一段,或每段的第一句,常包含了全文的主要信息或基本觀點;而結尾部分常是結局或結論,寓言或幽默文字的結尾也往往是點晴之筆或值得玩味之處。因此,抓住首尾往往抓住了主要方面,主要問題解決了,次要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參考文獻:
[1]李路華.細節理解題重在理解細節[J].廣東教育(高中版), 2010(3).
[2]曾治琴.談閱讀理解解題[J].考試(高考文科版),2010(2).
[3]葉延濱.不算靈感算發現[J].群言.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