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建軍等
摘 要:湖北作為全國蔬菜大省,蔬菜增值前景極大,發展后勁很足,正致力于發展蔬菜千億產業工程。就發展蔬菜千億產業提出以下8條建議:加快標準蔬菜園創建,加大沼氣池建設,積極調整種植結構,加速發展外向型蔬菜產業,積極發展湖北省的高山茭白產業,積極發展無土栽培水生蔬菜產業,加快發展湖北省蔬菜保鮮加工產業,加大蔬菜加工設備的研發和投入。
關鍵詞:湖北省;蔬菜千億產業;標準菜園;種植結構;高山茭白產業;蔬菜保鮮加工;無土栽培水生蔬菜
湖北地處南北過渡地帶,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光照充足,雨量充沛,雨熱同季,四季分明,土壤、雨水和光熱資源條件適宜耐熱、喜溫、耐寒等各類蔬菜的生長。湖北是全國蔬菜生產大省,該省主要蔬菜產業已納入農業部“十二五”《全國蔬菜重點區域發展規劃》。湖北位于華中地區,素有“九省通衢”之稱,如今湖北有“三環十射”的快速公路交通網絡、有通達全國的高速鐵路系統、有立足國內且輻射東南亞的航空網絡和通江達海的水運格局,其戰略位置尤為突出,是蔬菜產品向全國輻射的集散中心。因此,湖北的蔬菜生產供應在我國蔬菜大市場、大流通的格局下具有明顯的地理優勢與區位優勢。
湖北蔬菜增值前景極大,發展后勁很足,湖北省正致力于發展蔬菜千億產業工程,就此我們提出如下建議。
1 加快標準蔬菜園創建
通過集成技術、集約項目、集中力量在優勢產區建設一批規模化種植、標準化生產、商品化處理、品牌化銷售、產業化經營的生產基地,實現種植規模化、生產標準化、銷售品牌化和經營產業化,帶動湖北省蔬菜產業向“三型”產業,即環境友好型、資源節約型、質量安全型產業轉變,提高蔬菜產品質量安全,提升產業競爭力,確保蔬菜市場有效供給、蔬菜生產者收入穩定增加、蔬菜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創建標準蔬菜園可起到示范樣板作用,帶動其他蔬菜基地的發展壯大,提高蔬菜品質、產量和食用安全性,降低生產成本,有利于蔬菜的銷售。湖北省要選擇有代表性的區域建設較多的標準蔬菜園,形成湖北蔬菜品牌,帶動湖北蔬菜更快發展。
2 加大沼氣池建設
菜幫、菜葉等蔬菜廢棄物對我國環境的污染十分嚴重,已受到國家農業部和財政部的高度重視,因此要求各地注重菜幫、菜葉等蔬菜廢棄資源的開發利用,以利于農村環境的美化和改善。我國的沼氣池建設技術已成熟并在不斷完善中,將菜幫、菜葉等蔬菜廢棄資源進行沼氣發酵,沼液沼渣用于蔬菜種植,可提高蔬菜品質,減少化肥使用量或最好不使用化肥;沼氣可用于做飯、取暖或發電等;沼氣發酵還可殺滅蟲害病原,可避免病葉蔬菜造成的二次污染。此外,大力發展沼氣池還可有效利用暫時不便處理的農業廢棄物資源(如秸稈、稻殼、殘次果品、畜禽骨血等)。值得注意的是,沼氣池建設由蔬菜專業合作社或蔬菜公司進行,建設規模不能太小,最好是中等規模或大型規模,尤其是要指定專業技術人員進行全天候管理,避免過去建設規模小、家家戶戶建沼氣池的做法,因為普通農戶文化水平不高、技術缺乏,會使已建造的沼氣池發揮不出應有的作用而被廢棄,既勞民傷財,又使國家的沼氣池建設補貼的初衷不到位。
3 積極調整種植結構
我國人口多,人均耕地少,迫使我國農產品種植需要提高復種指數,我國農業科研工作者和許多農民在不斷的探索過程中,總結了許多成功有效的利用不同作物的輪作換茬、間作、種養結合等模式,充分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據全國水生蔬菜首席專家、武漢市蔬菜科學研究所柯衛東研究員介紹,水生蔬菜種植中有3種成熟的方式:水生蔬菜與水生作物輪作、水生蔬菜與旱生作物輪作、水生蔬菜與魚種養結合等,特別是水旱輪作,較好地解決了保護地栽培中的土壤鹽堿化和土傳病害問題。目前已成功推廣的水生蔬菜種植模式主要有:藕帶—藕蓮(子蓮)、藕蓮(子蓮、茭白、菱角、蕹菜等)—魚種養結合、蓮藕—水稻—荸薺、蓮藕—水稻—旱生菜、西瓜(甜瓜、旱生菜)—荸薺、油菜—早稻—荸薺、旱作水芹—蓮藕、茭白—蓮藕—水芹、蓮藕—茭白—芡實—水芹、子蓮—澤瀉(煙葉)、茭白—水芹、蓮藕—豆瓣菜、西瓜—茭白—慈姑、茭白—甜玉米—青花菜、水稻—荸薺—冬菜、早稻—慈姑、芋套種四季豆或早黃豆(前期)和荷蘭豆(后期)、蓮藕水稻套種、蓮藕慈姑套種。
4 加速發展外向型蔬菜產業
據邱正明等[1,2]報道,湖北省的露地越冬蔬菜、高山蔬菜、水生蔬菜、食用菌等的外銷率已穩定在80%以上,有效地支撐了全國蔬菜市場的供應,同時增加了出口創匯額度。其中喜冷涼的露地越冬菜(如秋冬大白菜、花菜、甘藍、蘿卜等),占湖北省全年蔬菜生產總量的40%以上,此類產品的生產在全國具有十分明顯的優勢,是湖北省主要的外調蔬菜產品;高海拔地區利用夏季自然冷涼氣候生產天然反季節商品蔬菜,在市場機制作用下,近年湖北省高山蔬菜生產發展勢頭迅猛,是全國高山蔬菜生產第一大省;湖北省水生蔬菜年生產總面積達100 050 hm2以上,種植面積和產量均居全國首位,產品銷往全國各地;湖北省食用菌出口居全國第一位,食用菌是湖北省的第一大出口農產品,約占湖北省農產品出口創匯的30%,食用菌產業在湖北省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優化結構、出口創匯和經濟發展等方面均作出了重要貢獻,其在農業生產中的地位和作用已不可替代。
湖北省的露地越冬蔬菜、高山蔬菜、水生蔬菜、食用菌等在全國蔬菜產業中具有重要地位和產業優勢,有力緩解了全國蔬菜供求緊張局面,應當加速發展。
5 積極發展湖北省的高山茭白產業
據柯衛東研究員介紹,我國茭白種植面積已達70 035 hm2以上,其中浙江茭白種植面積為全國最大,約30 015 hm2。王曉清等[3]統計了2010-2011年浙江省茭白市場價格波動情況,茭白在整個4月和8月的價格均較高,2010年分別為8.7,6.4元/kg,2011年分別為8.3,6.4元/kg。浙江省農業科學院陳建明研究員介紹了2005-2006年浙江省余姚市種植茭白及茭白田套養中華鱉產生的效益,詳見表1。
在茭白種植中,高山茭白的效益最高,浙江高山茭白已成我國代表性茭白產品,也是浙江出口創匯的重要農產品之一。高山茭白田套養中華鱉效益更高,還可有效防止福壽螺的為害。
湖北省每年從外省調入的茭白眾多,僅湖北武漢白沙洲農副產品大市場農產品一個檔口每年從安徽調入茭白600多t,以滿足市場的需要,據武漢市蔬菜科學研究所劉義滿研究員調查,湖北省每年從外省調入的茭白在1 000萬kg以上,按年平均價格6元/kg計算,湖北省每年花6 000萬元從外省購買茭白。
湖北省高山蔬菜起步早,發展迅速,已成為山區農民脫貧致富的重要途徑。但湖北省高山蔬菜至今仍存在大宗品種蔬菜多、精細品種蔬菜少,傳統品種蔬菜多、新品種蔬菜少的現狀。湖北咸豐、利川等地高山冷浸水田較多,種植水稻產量低,農民增收受限,建議調整種植高山茭白,既擴大了湖北省茭白種植面積、豐富了湖北蔬菜市場,更能增加山區農民收入。
6 積極發展無土栽培水生蔬菜產業
湖北省是“千湖之省”。據統計,湖北沼澤低洼地面積在1 334 000 hm2以上,種植其他作物效益不高或沒有收成。而水生蔬菜種植不與糧爭地,可充分利用湖塘、沼澤低洼地帶等水資源和濕地資源,發展水生蔬菜生產,對合理利用國土資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義。同時,水生蔬菜在消除和減輕保護地蔬菜鹽堿化、改善魚塘生態環境等方面有獨特作用。此外,水生蔬菜還具有重要的生態價值,在保持水土、凈化水質、改善和美化生態環境方面也發揮著重要作用。
我國水體污染95%以上是因N和P超標引起,無土栽培水生蔬菜不僅可部分減輕水體富營養化,收獲新鮮脆嫩、賣相好的水生蔬菜,還可騰出部分陸地上的耕地用于種植其他蔬菜或農作物,一舉多得。農民如能參與無土栽培水生蔬菜這項工作,既能獲得較大的經濟效益,又可治理水體污染,還可節約部分耕地[4]。湖北省是網箱養鱔大省[5],網箱養鱔在武漢、仙桃、洪湖等地均有大規模應用,據統計,2009年湖北網箱養鱔6 670 hm2(約4 450口),網箱養鱔空白水面有50%~60%,可將該部分加以利用。
7 加快發展湖北省蔬菜保鮮加工產業
農產品加工是承接產前、促進產后的行業,是農業發展的樞紐,且與國民經濟諸多行業關聯度極大,沒有農產品加工的農業是落后的農業,也不是現代農業。農產品加工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高低是衡量一個地區農業發達與否的標志之一。
湖北是蔬菜種植大省,但不是蔬菜保鮮加工及蔬菜綜合利用強省。湖北省因蔬菜保鮮設施不足,收獲后的蔬菜在貯藏、運輸、銷售等環節損耗的比例占蔬菜總產量的35%以上,損耗浪費的蔬菜價值200多億元。
時至今日,湖北蔬菜大多停留在簡單的初加工層面,涉及加工的不多,涉及深加工的基本上是空白。從全省總體上講,除長陽火燒坪一帶對高山蔬菜、江漢平原一帶對部分蔬菜進行了產地初加工外,其他地方很少進行蔬菜產地初加工;除武漢等中大城市周邊有部分生鮮凈菜生產外,湖北省從事生鮮凈菜開發的廠家為數不多;除鐘祥生產凍干蔬菜加工、利川進行莼菜加工、五峰進行薇菜和凍干小香蔥加工、仙洪試驗區進行藕帶加工、蔡甸進行藕湯加工較有特色外,湖北尚無其他特色蔬菜產品生產;全省許多地方有蔬菜腌制生產,但大多規模不大,產量不高,在行業內影響也有限[6]。建議湖北從如下幾方面開展蔬菜保鮮加工。
7.1 加大蔬菜產地初加工投入
近年來,隨著居民消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的消費結構也隨之發生了顯著變化,無公害蔬菜、精品凈菜等加工產品日益受到青睞,蔬菜商品化率逐步提高。但總體而言,湖北省蔬菜初加工率仍然較低,據統計,湖北蔬菜貯藏保鮮率不足5%。由于預貯、冷藏、烘干等產地加工技術的匱乏,目前湖北蔬菜產地損耗在35%以上,按湖北省2009年蔬菜種植總產值633.6億元計算,相當于損失了220多億元。根據我們前期調研,農戶和專業合作社希望遠距離銷售的蔬菜最好能全部進行預冷處理后再進入市場。因此,產地初加工的推廣和實施,能滿足廣大農戶和專業合作社的迫切需求,有助于蔬菜產品保鮮保質,提高商品化率,實現產品錯鋒上市及擴大銷售半徑,減少蔬菜產地損耗,增加農民收入,實現湖北省委、省政府提出將湖北打造成為全國的蔬菜輸出省份、國家“菜籃子工程”重要基地的戰略目標。
如在湖北省實施蔬菜產地初加工惠民工程(由農民或專業合作社興建冷庫和烘干房之類,政府給予補貼),建設通風冷庫、簡易冷藏庫、組裝式冷藏庫、烘干房等,可新增蔬菜貯藏能力和日干燥蔬菜能力;推廣果蔬產地初加工技術、建立標準化果蔬產地初加工示范基地、產地初加工基地,可使蔬菜產地初加工能力每年遞增2%,每年蔬菜產地減少損耗≥64萬t(占湖北省每年蔬菜總產量的2%),年增產值≥14億元;使蔬菜鮮品的銷售半徑擴大500 km、蔬菜貨架期延長7 d以上;新增加就業崗位60萬個,惠及周邊50多個縣市的農戶。
7.2 大力培植凈菜加工企業
在品種增加、菜源擴大的情況下,挑好選優、講究營養已成為消費者的基本要求。高品質凈菜已成為歐美、日本等發達國家蔬菜消費的主流,在歐美、日本等發達國家,進入市場的蔬菜90%以上是經過商品化處理和加工的,美國和日本蔬菜的產后產值與采收時的自然產值比分別為3.7∶1和2.2∶1,而我國僅為0.8∶1。在超市中出售的人工包裝的蔬菜,價格比普通菜要高出一倍多。據上海有關部門統計,2006年上海凈菜零售量比2005年同期增長21.1%,其中較有代表性的如上海市蔬菜總公司,該公司屬于凈菜配送企業,擁有一定規模的生產基地、倉庫、冷藏庫、加工車間、冷藏車、工程車,配送門店客戶達300余家,配送品種達200多個,年配送量3萬t;還有八仙集團,該集團主要生產盆菜,年配銷額可達1 800萬元。相比之下,湖北省凈菜加工企業少,規模不大,應大力培植。
7.3 大力發展蔬菜加工企業
蔬菜加工層次越深,獲利越大。速凍蔬菜和凍干蔬菜是我國蔬菜出口創匯的主要蔬菜加工產品,其保質期和貨架期長,適宜長途運輸和遠程銷售。湖北新橋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的凍干小香蔥和凍干調味品系列產品具有特色和競爭優勢;湖北新美香食品有限公司的凍干方便食品在國內擁有較高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宜昌嘉禾綠色產業有限公司的凍干方便水餃、餛飩等深受消費者喜愛;湖北也有部分保鮮蔬菜和速凍蔬菜出口的企業,如武漢新辰食品有限公司、天門市鑫天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等。在食用菌加工方面,湖北企業具有明顯優勢和強有力的競爭力,代表性的公司有湖北省裕國菇業有限公司、三友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湖北神農生態食品股份有限公司、遠安縣森源食用菌有限公司等。但湖北從事速凍蔬菜和凍干蔬菜的企業為數不多,企業規模不大,出口創匯有限。
7.4 加大腌制蔬菜、干菜的科技和資金投入
腌制蔬菜是我國最普遍、最大眾化的食品之一,其風味獨特、營養豐富,深受消費者喜愛,尤其是在調劑蔬菜淡旺季時發揮著巨大作用。近20 a來,我國腌制蔬菜發展十分迅速,主要表現為生產企業增多,生產品種和產量不斷增加。但我國腌制蔬菜產品仍存在許多嚴重的衛生問題,如食品添加劑超標使用、原料中農藥殘留等。為保障廣大消費者的食品安全,同時提升產品的國際競爭力,亟需在腌制蔬菜的生產過程中建立和實施一套科學高效的安全控制體系。HACCP(為害分析與關鍵控制點)是國際上普遍采用的先進的管理辦法,其主要通過對食品中的為害進行系統識別和控制以確保食品安全。近年來,我國已有少數腌制蔬菜企業開始在生產過程中引進HACCP體系管理,收到一定成效。湖北省從事腌制蔬菜、干菜的企業有400多家,其中武漢小蜜蜂食品有限公司是集藠頭產品的種植、蜜蜂養殖、產品收購、儲存、加工、科研、內銷、出口于一體的外向型股份制企業,該公司是國家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在行業內有一定影響力。但是,湖北省腌制蔬菜、干菜企業普遍存在規模較小、科技含量不高、衛生狀況差、加工產品缺乏特色等缺陷,需要加大科技和資金投入來進行改善。
8 加大蔬菜加工設備的研發和投入
我國農產品加工起步較晚,與發達國家差距較大,尤其是在加工設備方面,國家科技投入較小,歷史欠賬太多。我國蔬菜加工工業化的大型企業以進口成套生產線居多,十分不利于我國蔬菜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湖北省有規模種植、地方特色的蔬菜較多,但至今沒有成熟的加工設備與之配套,如新鮮蓮米的去殼機械、菱角的去殼機械、荸薺的去皮機械等,即便是其他大宗蔬菜的加工設備,湖北也是以購買國內其他省份的設備或進口國外設備居多,這一現狀亟待解決。
參考文獻
[1] 邱正明,王艷明,肖長惜.發揮區位優勢,促進湖北外向型蔬菜產業發展[C]//科技支撐科學發展——2009年促進中部崛起專家論壇暨第五屆湖北科技論壇文集,2009:324-330.
[2] 邱正明.高山蔬菜 脫貧致富朝陽產業[J].長江蔬菜,2012(16):3.
[3] 王曉清,王志丹,張艷麗,等.2010-2011年浙江省茭白市場價格波動分析[J].長江蔬菜,2012(16):138-140.
[4] 何建軍,陳學玲,關健,等.發展水生蔬菜 改善生態環境 增加農民收入[J].農產品加工,2010(11):70-73.
[5] 劉義滿,李明華,鐘蘭,等.網箱養鱔水體適宜水生植物的篩選[J].長江蔬菜,2013(18):140-143.
[6] 陳學玲,何建軍,關健,等.湖北省蔬菜產業現狀與加工業發展建議[J].食品與機械,2011(5):190-192.
Abstract: Hubei province is one of highest vegetable production provinces in China. It has broad prospect in the
added-value of its vegetable and great potential for its development. Meanwhile, the hundred billion vegetable industry project being carried out in Hubei. In this paper, eight recommendations on the project are proposed as follows: accelerating founding of standard vegetable garden, increasing construction of biogas digester, active adjusting the planting structure, speeding up export-oriented vegetable industry development, active developing alpine zizania industry, develop soilless culture of aquatic vegetable industry, quicken development of vegetable preservative process industry, increasing input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for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Key words: Hubei province; Hundred billion vegetable industry; Standard vegetable garden; Planting structure; Alpine zizania industry; Fresh maintaining and processing of vegetable; Soilless culture of aquatic vegetab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