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小兵等
摘 要:為篩選出適合在福建省廈門市及周邊地區種植的太空豇豆品種,首次引進2個航天豇豆品種,以當地適宜品種比優20為對照,進行品比試驗。結果表明,航豇1號產量最高,商品性、抗病性表現較好,粗纖維含量低,耐老化,各項食品質量檢測指標較好,有推廣價值;航豇2號多項食品質量檢測指標最優,耐老化,但產量較低,商品性、抗病性表現一般,不適合在廈門地區高溫高濕的季節種植,是否有推廣價值,尚待進一步在春季試驗。
關鍵詞:航天豇豆品種;引種;福建廈門
福建省廈門市位于我國臺灣海峽西岸中部,地處北緯24°23'~24°54'、東經117°53'~118°26',屬溫帶亞熱帶氣候,溫和多雨,年平均氣溫在21℃左右,蔬菜種植技術水平較高,蔬菜種植面積較大,不但是廈門市的“菜籃子”,而且產品銷售到廈門周邊及浙江、廣東等省乃至全國。同時,廈門也是國內較大的豆類蔬菜種子研發、生產、銷售批發基地,豇豆種植面積較大,優良品種較多,本地及周邊人喜食豇豆,市場供不應求,價格較高。為了豐富當地優質豇豆品種資源,滿足不同市場消費者的需求,為當地農業增產增收,首次引進2個航天豇豆品種,進行引種試驗,以期篩選出適應廈門市乃至周邊地區種植的航天豇豆,同時為航天豇豆進一步引種試驗及推廣提供依據。
1 材料與方法[1~5]
1.1 試驗材料
供試品種包括航豇1號、航豇2號,由甘肅省航天育種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甘肅綠鵬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提供,以當地適宜品種比優20為對照。
1.2 試驗地概況
試驗2014年6月30日至9月20日在廈門市同安區汀溪鎮西源村福建天辰航天育種引種試驗示范基地進行。土壤為赤紅壤,3 a沒種過豆類,肥力中等、均勻,0~30 cm耕層土壤含有機質3.516%,堿解氮113.6 mg/kg,有效磷 349.4 mg/kg,速效鉀296.4 mg/kg,pH值為5.6,由福建省亞熱帶植物研究所分析測試中心檢測。
1.3 試驗設計
每個品種為1個處理,3次重復,采用隨機區組設計,小區面積23.7 m2(4.45 m×5.33 m)(不含溝),邊行設保護行1畦2行。播前結合整地施肥情況:尿素59.97 kg/hm2,鈣鎂磷肥749.63 kg/hm2,復合肥224.89 kg/hm2,鉀肥224.89 kg/hm2。6月30日穴播,采取起壟覆膜方式栽培,壟面寬80~100 cm,壟溝寬25 cm,壟高25~30 cm。每壟播種2行,行距60~70 cm,株距35~40 cm,種植密度101 259株/hm2。第二次開花采摘前,追施碳酸氫銨和過磷酸鈣,共899.55 kg/hm2。
1.4 試驗方法
田間觀察記錄供試品種的生育期、經濟性狀[1],從豇豆成熟時按小區單收記錄產量,并進行耐儲藏試驗,檢測抗病性[5~8]和食品質量[9~11]。
2 結果與分析
2.1 生育期比較
從表1可以看出,3個品種于6月30日播種,9月19日收獲結束,各品種生育期相差不大。
2.2 經濟性狀及抗病性比較
從表2可看出,各品種的經濟性狀具體如下。
①豆莢色 參試的3個品種,航豇2號顏色深綠,比優20淺綠,航豇1號顏色最淺。
②單莢質量 航豇1號最大,比優20次之,航豇2號最小。
③莢長 航豇1號最長,比優20次之,航豇2號最短。
④莢寬 3個參試品種相差無幾。
⑤整齊度 航豇1號和比優20整齊度表現較好,航豇2號整齊度表現一般。
⑥常溫下失水率 日平均氣溫26~32℃,相對濕度65%~90%,同一批次觀察稱量一周,數據表明,航豇2號失水最慢,耐老化,航豇1號次之,比優20失水最快。表明航豇2號較耐儲藏,航豇1號次之,比優20老化最快。
⑦病毒病、銹病抗性 據初步研究結果,航豇1號、比優20中抗病毒病、銹病,航豇2號抗病性稍遜于對照。
2.3 食品質量檢測
表3數據由廈門市食品科技研發檢測中心檢測,為多批次檢測數據平均值。
①葉綠素含量 航豇2號葉綠素含量最高,比優 20(CK)含量次之,航豇1號含量最低,也印證了表2的結論,即航豇2號豆莢顏色最深,航豇1號豆莢顏色最淺。
②鈣含量 航豇1號、航豇2號的鈣含量均低于比優20。
③粗纖維含量 航豇1號粗纖維含量最低,耐儲藏;航豇2號次之,比優20最不耐儲藏。
④VC含量 航豇2號VC含量最高,航豇1號次之,比優20含量最低,航豇2號的含量比對照增加近10%。
⑤蛋白質含量 航豇2號蛋白質含量最高,比優20次之,航豇1號含量最低。
與對照比優20相比,航豇1號粗纖維含量較少、耐老化,VC含量較高;航豇2號的蛋白質、VC、葉綠素這3項的含量最高,航豇2號的VC含量比對照增加近10%,其粗纖維含量也低于對照,說明航豇2號營養物質含量最高,品質最優。
2.4 產量及效益比較
從表4可知,航豇1號產量29 440.9 kg/hm2,比對照比優20(27 369.9 kg/hm2)增產約7.6%,航豇2號產量為19 711.7 kg/hm2,低于對照比優20。
在肥力、人工投入相同的情況下,按收獲期市場價7.0元/kg計算,并扣除種子投入費用,航豇1號純收入最高。
3 結論與討論
試驗結果表明,航豇1號綜合性狀最好,產量最高,為29 440.9 kg/hm2,較比優20增產約7.6%,且整齊度高,VC含量較高,粗纖維含量最低,失水較慢、耐儲藏,抗病毒,顏色淺綠,適合當地人消費習慣,商品性好,口感好,適應廈門地區夏季炎熱潮濕的氣候,宜在秋茬7~8月種植。航豇2號營養最為豐富,品質最優,蛋白質、VC、葉綠素的含量均高于當地品種比優20,VC含量比對照增加近10%,營養豐富、顏色深綠、口感最好、失水最慢、粗纖維含量低、耐儲藏,但航豇2號產量較低,抗病性一般,說明航豇2號不適應在廈門地區秋茬7~8月夏季炎熱潮濕的季節種植。
因此,航豇1號在廈門地區具有推廣價值,航豇2號是否有推廣價值有待進一步在春季試驗。
參考文獻
[1] 楊勇.張掖市不同豇豆品種引種試驗研究[J].現代農業科技,2012(10):145-148.
[2] 于海培,王紅賓,杜瑞民,等.河南省豇豆春季露地品種比較試驗[J].長江蔬菜,2013(24):14-17.
[3] 馮學杰,吳月燕,劉振文,等.冬種北運豇豆新品種比較試驗[J].長江蔬菜,2011(8):50-51.
[4] 許如意,李勁松,曹兵,等.春季設施豇豆品種比較試驗[J]. 長江蔬菜,2011(2):42-44.
[5] 李玉洪,李業勇,劉春長,等.航天辣椒新品種比較試驗[J].長江蔬菜,2012(10):21-22.
[6] 王漢榮,茹水江 ,張渭章,等.豇豆品種(系)對豇豆銹病的抗性鑒定與評價研究[J].中國農學通報, 2000(2):60-61.
[7] 趙秀娟,張衍榮.長豇豆銹病苗期抗性鑒定及抗源篩選初報[J].廣東農業科學,1999(6):28-30.
[8] 董平,李國英,尹玉琦,等.豇豆病毒病的鑒定[J].石河子農學院學報,1986(1):59-64.
[9] 于珊珊.不同貯藏溫度對豇豆采后生理和食用品質的影響[J].安徽農業科學,2012,40(12):7 395-7 397.
[10] 張福平.菜豆采后貯藏期間的生理變化[J].湖北農業科學,2006(3):370-371.
[11] 張福平.溫度對豇豆采后保鮮效果影響[J].食品研究與開發,2008(2):146-148.
Abstract: In order to screen out suitable space breeding cowpea cultivars in Xiamen city and surrounding area, we firstly introduced two space breeding cowpea cultivars, took local suitable cultivar Biyou No.20 as control and carried out a comparative experiment of them.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Hangjiang No.1 had highest yield, its commodity and disease resistance were good, its crude fiber content was low, it was anti-aging, and its every food quality testing indexes were good. So, it had promotional value. Meanwhile, Hangjiang No.2 some food quality testing indexes were best, it was
anti-aging, but its yield was low, and its commodity and disease resistance were not good. So, it was not suitable for
cultivating in Xiamen area in high temperature and wet season, it need further spring experiment to testing its
promotional value.
Key words: Space breeding cowpea cultivar; Introduced cultivars; Xiam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