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容等
摘 要:采用正交試驗設計L18(37),開展了播期、密度及施N量對3個寬柄芥新品系經濟產量影響的研究。試驗結果表明,品種和播期對產量影響表現為極顯著;施N量和種植密度對產量影響表現為顯著,最優高產處理組合為A2B2C3D1,即在重慶市涪陵區沿長江生態條件下,寬柄芥種植應選擇中晚熟新品系DJ、播期為9月6日、種植密度為3 500株/667 m2、施純N量20 kg/667 m2,可獲得高產。
關鍵詞:播期;密度;施N量;寬柄芥;經濟性狀
寬柄芥(Brassica juncea var. latipa)屬芥菜類蔬菜的一個變種[1],俗稱筍殼菜、青菜、寬板菜等,既可鮮食,也可加工,其營養價值高,藥用價值也較高,且有治咳、利九竅、明耳目、安中、祛頭面風、通肺、利膈開胃、久食溫中等作用[2],也是聞名于世的四川酸(泡)菜、貴州獨山鹽酸菜及康師傅、統一方便面中酸菜料包的原料作物。目前,在我國西南、華中和華南等省市區廣泛栽培,面積達65萬hm2以上[3]。其中,以四川省的栽培面積最大(3.3萬hm2以上),種植加工較為集中[4]。據初步調查,2011年重慶市的寬柄芥種植面積大概在0.33萬hm2,主要分布在渝西、渝北、涪陵、萬州等區縣,僅重慶涪陵祥通食品有限公司每年需要酸菜料包的原料作物就達3萬t。近年來鄧英等[5]對寬柄芥品種的營養成分進行了分析評價,但有關寬柄芥栽培技術的研究少有報道。因此,本試驗著力開展寬柄芥優良新品系的培育及配套栽培技術研究,做到良種良法一起推,對于充分發揮良種的生產潛力,減少種植成本,提高經濟效益等,顯得尤為重要。
本研究從2008年開始,經連續4 a 6代(含夏繁加代)的系統選擇,于2011年8月基本培育出形態特征整齊一致、性狀穩定、豐產性較突出的寬柄芥優良品系DJ、K6、HK(目前正在重慶市進行多點試驗和大區對比試驗)。2013-2014年在重慶市渝東南農科院試驗地,對3個新品系在同一生態環境條件下進行品種、播期、密度及施N量對產量影響的研究,以期得到重慶市涪陵沿江生態條件下,可供大面積推廣應用的寬柄芥高產栽培關鍵技術措施。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供試材料為寬柄芥新品種(系)K6、K46、DJ(均由重慶市渝東南農業科學院提供),試驗中使用的肥料、農藥等生產資料均為當前市售產品。
1.2 試驗方法
①試驗時間及地點 于2013年9月至2014年2月在渝東南農科院試驗地進行,前茬為玉米,紫色壤土,肥力中等偏上,海拔273 m。
②試驗設計 采用正交試驗設計,選用L18(37)正交表進行,隨機區組排列, 2次重復,小區長3.335 m、寬2.0 m,面積6.67 m2;小區間走道40 cm,重復間走道50 cm,試驗地四周設3行以上保護行。其中,A、B、C、D分別為播期、密度、品種、施N量4個因素,1、2、3為每因素設置的3個水平(表1)。
③表頭設計 根據試驗因素水平及交互作用,采用L18(37)正交表進行試驗設計,表頭設計為表2。
④試驗方案 根據表頭設計及L18(37)正交表,本試驗處理及水平共計18個(表3)。
1.3 田間管理要點
播前苗床地翻挖炕土,播時苗床用過磷酸鈣
50 kg/667 m2作基肥均勻撒施后欠細整平。播種、育苖及本田期的管理均嚴格按照方案進行。同時根據各材料及材料現蕾時間不同,分別進行收獲,并進行生物學產量和經濟產量的測定,單株鮮質量、株高、開展度、最大葉葉長、葉寬、中肋長度、寬度、厚度及柄肋鮮質量等嚴格按照芥菜類蔬菜田間試驗調查記載標準進行測定。
1.4 數據分析
結果采用Excel 2003和DPS v6.55 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各試驗因素及水平處理產量表現
由表4可以看出,產量表現最高的為5號組合,即A2B2C3D1組合,平均產量達88.03 kg/6.67 m2;產量最低的為16 號組合,即 A3B1C2D2組合,平均產量46.87 kg/6.67 m2。而各組合的經濟產量由高到低依次為:A2B2C3D1>A1B1C3D1>A2B1C3D2>A3B3C3D2>A3B3C1D1>A1B3C3D3>A1B1C1D1>A2B2C1D3>A1B2C1D2>A2B3C1D2>A3B2C3D3>A1B3C2D3>A1B2C2D2>A2B3C2D1>A3B1C1D3>A2B1C2D3>A3B2C2D1>A3B1C2D2。
由表5方差分析可知,在本試驗涉及的4個栽培因素中,品種、播種期、栽植密度和本田期施N量均對寬柄芥的產量構成顯著影響,其中,以品種(C)和播期(A)的影響達極顯著水平,其F值分別為222.4和47.2。由此可見,在寬柄芥栽培中,品種和播期的選擇最為關鍵。而本田施N量(D)和栽植密度(B)的影響達顯著水準;因素A×C(播種期與品種的交互作用)的影響達顯著水準;因素B×C(栽植密度與品種的交互作用)、因素A×B(播種期與栽植密度的交互作用)的影響差異不顯著。
由表6可知,A2、A1間產量差異不顯著,但均極顯著高于A3。由表7得知,B3、B2間差異不顯著,但均顯著高于B1。由表8得知,品種之間的產量差異均達極顯著水平,其中,以C3(DJ)和C1(K6)的產量較高,極顯著高于品種C2(K46),說明在本試驗條件下,參試的3個品種間經濟產量差異較大。由表9可知,不同的施N量對產量的構成達顯著水平,其中,D1、D2間產量差異不顯著,但均極顯著高于D3。
同時由表10可知,A2C3小區產量最高,達到85.41 kg/6.67 m2,依次是A2C3>A1C3>A1C1>A2C1>A3C3>A3C1>A1C2>A2C2>A3C2。因此,從品種角度講,在本試驗范圍內,以DJ的產量最高,加上播期和其他因素的影響,以A2B2C3D1組合的產量最高,可達
88.03 kg/6.67 m2。
2.2 不同品種熟性對經濟產量的影響
在生產實踐中,不能僅憑單個品種的經濟產量去選擇,還應根據栽培目的及各品種熟期去選擇品種[6]。品系DJ的生育期最長,達132 d,屬中晚熟品種;品種K46生育期僅110 d,屬早熟品種;品系K6的生育期為127 d,屬中熟品種。表5結果表明,品種處理間的F值為222.4,對產量影響表現為極顯著,從表4也可看出,C2(早熟品種)、C1(中熟品種)、C3(中晚熟品種),3個品種的平均產量分別為57.11、73.43、80.26 kg/6.67 m2,絕對級差23.15 kg/6.67 m2;同時,C3
產量極顯著高于C2、C1,分別高23.15、
6.83 kg/6.67 m2,所以品種是影響產量高低最重要的因素,因此在重慶市涪陵區種植寬柄芥應選擇高產品系DJ。
2.3 不同播期對經濟產量的影響
本試驗中,播期對產量影響的F值為47.2(表5),表現為極顯著。A1(8月31日)、A2(9月6日)間產量差異不顯著,但均極顯著高于A3(9月13日)。從圖1也可看出,在本試驗的3個水平內,隨著播種期的推遲,寬柄芥經濟產量逐漸下降,但是8月31日和9月6日間產量差異不大,而9月13日播種,產量明顯下降。從田間觀測結果看,過晚播種,菜株生長后期片葉遇霜凍受損,而葉片是寬柄芥主要收獲的經濟指標,從而影響寬柄芥的經濟產量。綜合各種因素看,在重慶涪陵沿長江地區,以播期9月6日最為適宜。
2.4 不同的施N量對經濟產量的影響
本試驗中,施N量對產量影響的F值為16.96(表5),達顯著水平。從圖1可知,隨著施N量的增加產量略有下降。同時考慮到過量施用N肥帶來灌溉水污染,產品的硝酸鹽、亞硝酸鹽含量超標以及肥料成本增加等問題[7],在本試驗設計的3種施N水平下,以施純N 20 kg/667 m2為宜,折合尿素施用量為45 kg/667 m2。
2.5 不同密度對經濟產量的影響
本試驗種植密度對產量影響的F值為13.85(表5),達顯著水平。由圖1可知,在B1與B2密度間,隨著密度的增加產量呈上升趨勢,當密度為4 000株/667 m2時產量最高,但與密度為3 500株/667 m2時產量差異不大。同時,由于寬柄芥植株的開展度較大,遇到多雨年份,土壤、空氣濕度大極易感染霜霉病、軟腐病,導致寬柄芥植株的葉片受損,而葉片是寬柄芥主要收獲物,從而影響寬柄芥的經濟產量。因此,對于生育期較長、植株較大的中晚熟品系DJ,應采用3 500株/667 m2的種植密度,因為此密度群體結構合理,葉片互相不遮蔭或遮蔭少,葉色濃綠,葉片壽命長,光合效能高,光、熱、水、氣利用充分,故易獲高產[8]。
2.6 不同因素對寬柄芥新品系主要農藝性狀影響
表11表明,單株鮮質量各因素平均極差RC> RA>RD>RB,說明影響寬柄芥單株鮮質量的主要因素是品種,其次是播期,而施N量和種植密度對鮮質量的影響相對較小。株高各因素平均極差RC>RB>RA>RD,說明影響寬柄芥株高的主要因素也是品種自身的遺傳特性,其次是密度,播期和施N量對株高的影響不大。開展度各因素平均極差RB>RC>RA>RD,說明寬柄芥開展度的大小主要受密度因素影響,其次是品種,而播期和施N量對株高影響不大。最大葉寬、中肋寬、中肋厚、柄肋鮮質量各因素的平均極差均為RC>RA>RB>RD,說明這4個性狀主要是受品種因素影響,播期、密度、施N量對這4個性狀的影響相對較小。
3 結論與討論
在同一生境條件下研究不同播期、密度、品種和施N量4個因素對3個寬柄芥新品系產量的影響,得到了重慶市涪陵沿江區寬柄芥生產的最優高產處理組合A2B2C3D1,即品種為DJ,9月6日前后播種,育苗移栽,667 m2種植3 500株,本田全程分別施用尿素、過磷酸鈣、氯化鉀45、50、
5 kg/667 m2,其中,磷、鉀肥作底肥在移栽時一次性施用,尿素作為追肥,分2次施用,提苗肥占40%、膨大肥占60%,不施后期肥,經濟產量最高,可達8 803.0 kg/667 m2。
本研究也表明,寬柄芥高產栽培,品種和播種期選擇是關鍵,這是寬柄芥高產栽培成功的前提;其次是施N量和栽培密度。但在生產實際中,根據栽培目的和具體的生態條件,品種確定后,播種期的選擇尤為重要。因為過早育苗如遇苗期高溫干旱,易受蚜蟲為害,而蚜蟲又是病毒病傳播的重要媒介,從而影響寬柄芥的經濟產量和品質;過晚播種,菜株生長后期葉片遇霜凍受損,而葉片是寬柄芥主要收獲物質,從而影響寬柄芥的經濟產量。因此,應根據當地常年的氣候條件,合理確定寬柄芥的播栽期和種植密度。
本試驗研究還表明,同一品種同一播期條件下,密度較小的處理雖然單株產量稍高,但667 m2產量卻遠遠比不上種植密度較高的處理。主要是由于群體產量下降,田間生長表現為封行時間推遲,雜草增多,造成溫光和肥水資源浪費,從而影響寬柄芥的經濟產量和效益[7]。因此,寬柄芥的栽培密度不但要因品種而異,且要跟播期相配合,進行合理密植,以充分利用光合效能,從而獲得高產。
參考文獻
[1] 劉佩瑛.中國芥菜[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1994:46-56.
[2] 李時珍.本草綱目白話精譯[M].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
[3] 四川省農業產業化領導小組.四川省泡菜產業發展規劃(內部資料)[Z].2012.
[4] 陳材林,楊以耕,周光凡,等.中國芥菜分布的研究[J].西南農業學報,1990,3(1):17-21.
[5] 鄧英,宋明,吳康云,等.不同葉用芥菜品種營養成分分析[J].中國蔬菜,2010(2):42-45.
[6] 郝春雷,孟繁盛,李艷紅,等.不同玉米品種最佳播期、密度與施肥水平的研究[J].內蒙古農業科技,2012(5):19-20.
[7] 李國雷,李方勇.播種期、栽植密度及施氮方法對高菜產量的影響[J].浙江農業科學,2009(2):255-257.
[8] 劉丹,陳穎,羅林,等.播期、密度及品種對旱地免耕稻草覆蓋馬鈴薯的影響[J].山地農業生物學報,2006,25(1):1-4.
Abstract: In this paper, we carried out a experiment with four factors, three levels and two repeats of the orthogonal test design L18(37), studied effects of sowing date, density and N fertilizer application amount on economic traits of three new wide handle mustard strain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effects of cultivars and sowing dates on yield was extremely
significant, effects of N fertilizer application amount and planting density on yield was significant, and the most excellent high yield combination was A2B2C3D1. Along the Yangtze River ecological area in Fuling district of Chongqing city, we should select new middle-late mature wide handle mustard strain DJ which sowing date was September 6th, planting density was 3 500 plants every 667 m2, and N fertilizer application amount was 20 kg/667 m2, then we could obtain high yield.
Key words: Sowing date; Density; N fertilizer application amount; Wide handle mustard; Economic charact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