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冠禹遼寧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論增加農民收入與制約我國農村居民收入
李冠禹
遼寧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摘要:當前我國農村居民收入持續增長,提高,結構優化,總消費量的消費傾向高于城鎮居民等特征突出,貧富差距不斷擴大,城鄉,區域之間,人群和消費的貢獻率下降。成本等方面的教育,基礎設施和信用約束,三大制約農民收入,也限制了擴大農村消費。同時,面對在增加農民收入的外部環境變化的考驗,農村消費也在農村社會保障和人口結構問題的間接控制。第十三個五年計劃時期增加農民收入,擴大農村消費的出發點是實現全面小康社會和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實現農村居民收入相對的大幅增長是進一步提高其消費能力,因此建議:金融和基礎設施、教育要三大差別化投資支持方案,重點提升在中西部地區,在收入和消費能力的低收入群體;促進農民收入倍增計劃,有利于農業產業鏈模式的農民,創造一個有利于現代農業和中小微企業發展環境;促進農村居民的現代化,加快農村社會事業發展,切實改善農村消費環境。
關鍵詞:農民;農村消費;農村金融發展;收入倍增計劃;支持方案
在2015年,是小康社會的中國建設中全方位的未來的關鍵一年。繼續保持農民在這一時期,居民收入增長較快,農村消費不斷擴大,是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實現持續,快速,健康的經濟發展戰略。這項研究專注于2015這一關鍵時期的一年,如何提高農村居民的收入和消費能力,才能更好地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提高國民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收入分配與消費的比例,更好地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全面小康。
增加農民收入的方法是農村人口有序減少,農村勞動力向鄉鎮企業在擴大,我國工業化進程的轉移是非常有效的擴大就業。由于其低廉的勞動力成本和土地成本,鄉鎮企業提供了豐富而廉價的基本消費品,為社會,也增加了農民的收入,這是很難實現的其他方式。但這個城市有更多的產業集群效應,運輸和信息系統開發,基礎設施和商業分布可以降低工業生產成本,從技術的角度發展,更適合行業;和生活環境的城市優于農村。因此,農村勞動力向城市轉移,更有利于經濟的和諧發展,這也證明了其他國家的經驗。此外,鄉鎮企業工資低,而且嚴重影響了有效需求在我國,造成目前經濟結構不夠合理。
國家繼續幫助農民增加收入,是直接的、有效的,可以提高農民的消費水平和消費水平,不僅可以提高農民消費質量和生活水平,并能促進良性的方向發展。我們提到的消費,不僅提高了生活消費的標準,包括房地產的生產和消費,等等,因為這種消費可以持續創造價值,增加農民收入,可以說是不可或缺的健康消費,將解釋的性質,也可以說這種消費,消費和財產。有這樣一個偉大的人,馬克思的理論:如果一個企業本身不是剩余價值積累的一部分,而且不會積累使用擴大再生產,企業面對的是可能會失敗。這是馬克思的著名理論,和擴大再生產的基礎和再生產的前提,所以說。這也適用于農業的發展,農民是中國公司,所以我不會面臨崩潰,持續的,長期的發展,它應該像企業的剩余價值的部分,和擴大生產。也就是說,如果我們國家的一部分,農民的收入不折疊,使用擴大的生產消費和財產,所以農民不會成為我國的良性發展,收入無法得到持續快速增長,最后,是的,當然,對的生活水平,提高農民素質。
國家,政府加強對農村消費環境的建設對農民消費結構的升級可以是良性的,而通過不斷的努力,在嚴格的不正當競爭行為,站在農民的角度來考慮,認真了解農民的需求。因此,真正為農民創造優質,廉價的農村消費市場,促進消費結構優化和農民利益的消費,提高了消費者的安全水平。
繼續推進新農村建設規劃的農村居民建立支持方案。結合新農村建設的需要,加強農村建設規劃的指導和管理,因地制宜推進以上,避免重復建設浪費資源,不必要地增加農民負擔。探索農村住房補貼制度的建立,結合農村危房改造,舊村改造和新農村建設,提供適當的資金為農民建立或水泥和建筑材料的物理和財政貼息和無息貸款,財務杠桿效應,減輕農民建房融資難的問題,縮短融資的時間。通過支持農村住房建設,帶動和隨后的消費相關的產品要求。
為了解決農村水,電,網絡問題。(1)因地制宜的措施,創造性地解決生活用水的居民對當地情況。大面積的有效結合統一供水和地方小(比如在以村為單位)的集中式供水以各種形式,加強對村提供自來水管網的建設和維護的資金和技術支持單位。(2)農村電網實施升級兩次。按照相應的原則,加大農村電網負荷,電壓穩定,并降低電價為農村生產生活和工業城市“,與電網”,減少使用家電電器的成本。(3)加快農村信息化。結合3G技術的應用,努力為農村信息化基礎設施的建設;公用事業的價格優勢,在計算機發展農村特色,操作方便,實行“電腦族”的項目,縮小信息差距。
影響增加農民的收入,擴大消費因素概括為三個,同時影響收入和消費增長,增加的一個主要影響收入,消費是一個主要影響擴張。
參考文獻:
[1]譚燕芝.農村金融發展與農民收入增長之關系的實證分析:1978~2007[J].上海經濟研究.2009(04)
[2]方金兵,張兵,曹陽.中國農村金融發展與農民收入增長關系研究[J].江西農業學報.2009(01)
[3]楊雯.中國農村金融發展與農民收入增長因果關系研究[J].財會研究.2007(11)
[4]劉旦.我國農村金融發展效率與農民收入增長[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07(01)
[5]溫濤,冉光和,熊德平.中國金融發展與農民收入增長[J].經濟研究.2005(09)
[6]溫濤,王煜宇.農業貸款、財政支農投入對農民收入增長有效性研究[J].財經問題研究.2005(02)
[7]姜長云.農業結構調整的金融支持研究——以制度分析為重點的考察[J].經濟研究參考.2004(03)
[8]張軍,季虹.農村金融與鄉鎮企業民營化:一個文獻綜述[J].改革.2003(04)
[9]李明賢.重構我國農村金融體系的思考[J].財經理論與實踐.2001(05)
作者簡介:李冠禹(1992-),男,遼寧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2014級農村與區域發展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