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代 (瓊臺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校 571127)
淺談如何把握民族舞的表現特征
李 代 (瓊臺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校 571127)
民族舞蹈種類繁多,具體表現形式和表現特征均不同。在我國悠久歷史積淀中形成了豐富多彩且多元化的舞蹈,種類豐富,如藏族舞、蒙古舞等,這些民族舞獨具特色,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為更深入了解民族舞,把握民族藝術,要更全面、準確的把握民族舞表現特征。下面本文將對民族舞進行簡要總結分析,對如何把握民族舞表現特征展開詳細論述。
民族舞;藏族舞;蒙古舞;表現特征
民族舞蹈是不同民族人們在生活中創造出的一種民俗性舞蹈,通過肢體動作語言表達不同民族、不同地區文化。民族舞來源于生活,內在包含著豐富的表演元素,結合地區特色音樂、特色服飾以及特色文化形成獨具藝術魅力的舞蹈形式。作為多民族國家,我國民族舞豐富多彩,包括藏族舞、蒙古舞等,都具有獨特的舞蹈魅力。在學習和把握民族舞的過程中要學習模仿、理解以及創新,在舞蹈表現形式上、動律上以及神韻上加強研究,掌握民族舞精髓,實現完美舞蹈展現。
我國民族眾多,民族文化精彩紛呈,不同民族沉淀著屬于自己的民族美。在民族舞蹈表現中,不同民族舞蹈帶給人們不同的審美體驗,豐富我國民族藝術,促進我國民族藝術大發展。
1.藏族舞
藏族舞的形成離不開藏族農牧文化,且與藏族民間宗教文化也有著緊密關聯。藏族舞的特征明顯,從舞蹈外在形象上以及舞蹈的旋律曲調都能夠判斷。在藏族舞外在形象中可以通過幾種常見姿勢來判斷:如松胯、弓腰、曲背等等1。這種形象特征與藏族地區勞動生活有著緊密聯系,且宗教文化的滲透、習俗禮儀的影響等,都對舞蹈形象特征有著緊密關聯。藏族舞有著自身的藝術性,具有勞動性形態的協調美。
2.蒙古舞
蒙古舞最大特點在于表現本民族人民豪放、勇敢的性格特征,最常見的舞蹈表現形式為體態在后點步位,舞蹈過程上身后傾,雙手在身體兩側,配合抖肩,整體氣勢以粗狂為主2。這主要是源于蒙古族常見的動作,騎馬相關動作。通過蒙古人民肢體表達,能夠充分顯現蒙古獨特文化,同時表達蒙古人民對生活的熱愛。
3.膠州秧歌
在山東民族舞蹈表演中,膠州秧歌是最具代表性的民族舞蹈。膠州秧歌能夠充分對角色舞姿進行詮釋,通過獨特的動律形式展現舞蹈者的熱情和魅力。膠州秧歌特色表現形式為“扭”“擰”等,在系列舞蹈動作表演中都呈集中化形式體現。這些特色動作以重復、循環形式在舞蹈中不斷出現,使整個舞蹈充滿動力。膠州秧歌的直接動律特征在于其活力和激情,通過對動作力度的控制和表現,充分體現膠州秧歌藝術特色3。
不同民族舞蹈有著不同的舞蹈形式和藝術特色,為更全面、準確把握民族舞的表現特征,要從舞蹈表現動律上、形式上以及神韻上加強研究,掌握民族舞精髓,實現完美舞蹈展現。
1.民族舞動律
不同民族之間的舞蹈有屬于本民族舞蹈獨有的動律,不同動律特征決定了不同民族舞蹈形式。動律,是民族舞蹈至關重要的內容,通過民族舞蹈動律實現民族文化和民族特色傳播。所以說對民族舞蹈動律的把握是對其特征的了解是全面了解民族的關鍵部分,通過對民族舞動律的認識也能夠進一步掌握民族舞細節特征。民族舞表演過程中除了外在表現形式具有一定特征性外,其內部文化和舞蹈深刻含義更是舞蹈自身特征4。因此,要對舞蹈內在影響因素實現深入了解,以更好把握舞蹈內涵。
不同民族舞蹈體現著不同民族肢體藝術特征,不僅僅通過舞蹈形式反映民族動作。通常民族舞蹈中都包含著豐富的情感,希望通過舞蹈表達內心愿望,或旨在通過舞蹈形式體現民族文化,這就是民族舞蹈內在的民族精神。以膠州秧歌為例,該民族舞蹈的特色表現形式為“扭”“擰”等,在系列舞蹈動作表演中都呈集中化形式體現。這些特色動作以重復、循環形式在舞蹈中不斷出現,使整個舞蹈充滿動力。膠州秧歌的直接動律特征在于其活力和激情,通過對動作力度的控制和表現,充分體現膠州秧歌特色。這種動感與熱情是該民族舞蹈表演的精華所在,提升了舞蹈表演的感染力,實現舞蹈特色傳承,促進中華民族文化豐富創新。
2.民族舞形式
在民族舞的藝術特征中,動作形式特征也是其中的一部分。民族舞中間的同一個藝術特征其實就是表示著一個特點,為了表現事物本身所具有的表征以及藝術,而民族舞就經常會通過動作特征來進行體現。所謂的動作就包括著姿態以及一些基本的動作連接和運動的路線。動作特征還是對于對象在外部的特性,舞蹈藝術在某種程度上和繪畫藝術有很多的相同之處,就是勇敢對于人物的視線范圍內的外部形象進行塑造,從而對于人物的精神面貌或者是藝術的效果在線條或者是形體中進行表現,體現生活的本質以及人物中的思想感情。只是民族舞蹈是用人體動作的畫面和線條等來進行結合,勾勒出美妙的藝術形象5。民族舞蹈的動作比較大,呈現著瞬息萬變的狀態,就舞蹈本身能夠得到較為深刻的開發和引導,給人帶來更多的想象并且觸動人們的情思。
3.民族舞神韻
神韻是一種理想的藝術境界,是一種獨特的美學特征。在藝術評價中對民族舞表現特征總結為“神韻”,是十分重要的總結。無論哪種藝術形式,書法、繪畫還是舞蹈,神韻與其藝術表現的分不開的,是一種最佳的藝術表達形式,能夠增強人們的審美效果,提升人們審美感受。民族舞在表現過程中其核心宗旨就是通過形象的表演實現使人們感受到舞蹈的神韻。為更好把握民族舞神韻,要加強自覺意識培養,通過意念對肢體表現形式進行控制,切記盲目組織與支配,要對舞蹈內在含義深刻了解,通過規律和特征領會到舞蹈的深刻含義。在民族舞蹈表現過程中,舞者要對舞蹈本身有著自己的認知和了解,并實現與舞蹈神韻的交流,最終實現人與舞融為一體的最佳狀態。
我國民族眾多,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舞蹈形式和舞蹈特色,豐富多彩的民族舞使我國民族文化更加多樣、燦爛。不同民族形成的舞蹈具有本民族特色,包括民族音樂與民族服飾的融合,以及民俗文化、民族經歷等。各民族舞蹈在我國舞蹈藝術中占據著重要地位,不斷推動我國舞蹈藝術發展。為更好了解和把握民族舞特征,要從舞蹈表現形式上、動律上以及神韻上加強研究,掌握民族舞精髓,實現完美舞蹈展現。
注釋:
1.白海燕.民族舞教字中對民族舞美學特征的強化[J].戲劇文學,2013(15):89-90.
2.趙文波,樊廷亮,陳亞芳,孫林,鄭巖,文琳.大眾傳媒時代中國民族舞藝術傳播效果探析[J].音樂時空,2013(30):233-235.
3.和文華.傳統民族舞與民族地區高師體育教學的思考[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高教版),2010(15):109-111.
4.樊艷,劉薇薇,馬國義,劉徽.和諧社會背景下民族舞現代化模式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1(20):203-205.
5.張姝萍.淺談民族傳統服飾與民族舞蹈服飾設計的關系[J].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2010(15):11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