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紅麗 謝 江 (重慶城市管理職業學院 404100)
重慶閑置產業類建筑再利用設計的現狀分析
黃紅麗 謝 江 (重慶城市管理職業學院 404100)
重慶快速城市化進程中,在產業布局方面的要求,閑置了一大批歷史建筑。閑置產業類建筑的再開發、再利用,是舊城更新改造中所面臨的現實問題。本文對重慶閑置產業類建筑的現狀進行了分析,重點闡述了重慶閑置產業類建筑再利用的經濟、社會文化、生態價值,對重慶閑置產業類建筑再利用設計進行了展望。
閑置產業類建筑;再利用;設計;價值
(一)重慶產業類歷史建筑
1.開埠時期產業類建筑(1891年——1937年)
這一時期的產業類建筑大多簡易,較少遺存。目前保存完整的優秀建筑只有重慶自來水水廠的水塔、南岸銅元局的德廠、英廠等等。
2.抗戰時期產業類建筑(1937年——1949年)
這一時期的產業類建筑主要的有李鴻章創建的金陵兵工廠,張之洞創建的漢陽兵工廠及湖北鐵廠。現在的嘉陵、長安、重鋼、重棉等都是在此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3.建國初期與三線建設時期產業類建筑(1949年——1975)
解放初期,主要的機械制造和化學工業企業有礦山機器廠、西南制藥一廠、東風化工廠、遠大織布廠等。“三線”期間,新建和擴建了118家工業企業,主要有西南鋁加工廠、西南合成制藥廠、長江橡膠廠等。
4.改革開放時期產業類建筑(1976年——1985年)
這一時期,全市陸續建成了四川維尼綸廠、重型鑄鍛廠、重慶造船廠、四川柴油機廠、重慶飲料廠等。
(二)重慶產業類歷史建筑現狀
根據《重慶市城市總體規劃附件五》——《重慶市產業結構及布局調整規劃》要求:主城區“退二進三”,轉向第三產業為主,禁止在主城區新建高耗能、重污染、大運量的重化工業項目,現有這類企業要加強治理并創造條件逐步遷出城區或轉產。目前,一大批歷史建筑已完全被拆除,夷為平地,蹤跡全無。還有如上海申聯重慶中南橡膠有限公司、銅元局等歷史建筑部分殘存。還有如盤溪造紙廠、重慶特殊鋼廠、天原化工廠、重慶蓄電池隔板廠、重慶博森電氣(集團)有限公司等歷史建筑完整保留。
(一)經濟價值
1.建筑本體再利用的經濟價值
工業建筑與一般的民用建筑相比,在改造上更具有明顯的經濟價值。空間結構大都為鋼筋混凝土框架或排架結構,建筑空間寬敞高大;生產流程的需要使建筑平面形式大都規則、簡單、整齊。建筑立面大都為現代風格,一般造型簡捷、平整,可塑性強。如:重慶特殊鋼鐵廠。
2.建筑場地空間再利用的經濟價值
隨著重慶主城區的發展和擴張,以及城市產業結構的重新調整,主城區的工業重心向新興工業區或郊外轉移。據考察,重慶主城區現有或即將閑置的工業舊址大多位于濱江地段或臨江的優良地段,這些地段大多處于目前的城市商業開發中心區域,已經逐步成為開發的熱點地段。地價的飆升使其所在地段具有較大的商業價值。
產業類建筑占地大,室外場地寬,建筑層數少的特點使其空間場地具有較好的再開發潛力,可通過加建、擴建或插建等方式擴大空間容量,進一步改善空間功能結構。因而投資商可投資開發的項目也較廣,如展廳、博物館、劇場、商場、餐館、酒吧、
茶館等投資回報率較高的產業。
3.城市地段復興的經濟價值
重慶是長江上游水運交通的中心,近代的工業建筑大都集中位于河岸江濱。隨著產業結構的調整,高速公路、鐵路運輸的迅猛發展,城市的工業重心向高速公路、鐵道路口轉移,昔日車流如潮、機器轟隆的繁華地段景象已悄然隱去。如能適當地加以改造利用,不僅能保留工業建筑及其地段的歷史文脈和特色,還能使這些地段的經濟重新復興,由此而獲得更為長遠的社會經濟效益。
(二)社會文化價值
1.歷史價值
(1)城市歷史價值
重慶是長江上游的工業重鎮,其形成有著深刻的歷史淵源。其工業發展歷史無疑是重慶近現代歷史的縮影,重慶的工業建筑作為重慶歷史的物質載體記錄了重慶歷史的發展演變以及社會的文化價值取向。重慶產業類建筑的再生利用不僅有助于保持建筑與城市實體環境的歷史延續性,增強城市發展的歷史厚重感,還保存了重慶城市居民在長期的歷史環境中形成的特定的生活方式。江北區的天原化工廠那高達幾十米的混凝土煙囪已經成為該區的地標建筑。
產業類歷史建筑及地段作為20世紀城市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空間尺度、建筑風格、材料色彩、構造技術等方面記載了作為長江上游工業重鎮,工業社會和后工業社會歷史的發展演變以及社會的文化價值取向,反映了工業時代的建筑科學技術發展的情況,是“城市博物館”關于工業化時代建筑的“實物展品”,也是后代人認識建筑歷史發展的重要線索。某些建筑本身的風格,材料或構造有其獨特的一面,具有建筑史研究價值。因此,通過對產業類建筑的改建與再利用有助于保存城市與建筑環境中的工業時代特征,具有建筑史研究的價值。如:銅元局。
2.城市風貌與空間結構價值
(1)城市風貌價值
重慶作為著名的“山城”,其城市風貌帶有典型的山地城市特征。建筑依山就勢,呈現多姿多彩的特征。又與各個不同時期的建筑風格相融合,形成了重慶特有的城市風貌。重慶產業類歷史建筑及地段由于特殊歷史背景和產業特征從而形成了其風格的特殊性。各個時期的產業建筑都帶有典型的時代特征,因此可以說:產業建筑滿足構成城市風貌的條件,是城市風貌中的一部分,具有城市風貌價值。
(2)城市空間結構的價值
曾經盛極一時的工業區在城市結構變化中面臨著衰落。因此可以說,產業類建筑真實反映了近現代重慶產業布局的基本情況,記錄了重慶城市空間結構的變遷。產業類建筑雖然已不適應現代化的功能要求,但它記載了一段歷史,原有的環境所蘊含和形成的場所文化能夠激起人們的回憶與憧憬,其空間能與人產生交流,人們因他們自身所處場所的共同經歷而產生認同感和歸屬感。
3.生態價值
(1)節能(資源與經濟方面)
產業建筑再利用的過程是現有資源循環再利用的過程,具有十分可觀的節能價值。當前,重慶主城區的各項建設中還大量存在著資金不足的缺陷,閑置產業類建筑的再利用能夠節省能耗,緩解資金緊張帶來的城市建設壓力。
(2)環境保護
拆除閑置產業建筑過程除會產生大量建筑垃圾以外,還會產生大量粉塵和噪音。閑置產業建筑的再生利用可以減少大量的建筑垃圾,由于大部分建筑垃圾不可降解對環境造成污染,產業類建筑再生利用具有現實的環保價值。
當前,重慶閑置產業類建筑再利用這項工作還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如何有效地研究開發的這一領域,使之既能保存歷史風貌,又能低成本創造高回報,取得良好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已經成為一個亟需解決的問題。建議政府部門吸收經濟管理、藝術設計、建筑設計、城市規劃等方面專家成立工業文物保護機構,負責對全市閑置產業類建筑開展調研、管理、開發和利用研究工作。藝術設計家們共同研究對閑置產業類建筑的外部環境進行改造設計,運用色彩、燈光、肌理、材質、視線、流線等藝術手法,使之成為現代城市的新景觀。對一些具有特色的建筑立面,如鍋爐廠、鋼鐵廠建筑是其他建筑所沒有的,保留這些特色立面,經過一些技術處理,可以保持這些歷史性建筑的延續性。對閑置產業類建筑的廠區改造,可以大膽應用鮮明的色彩,使破敗不堪的廠區變成絢麗多彩的景觀。令人耳目一新,奪人眼球,突出工業景觀。也可以用顏色處理來表達特定主題,統一顏色,用顏色指示不同區域。對閑置產業類建筑內的一些工業構件,可以通過扭曲變形、塌陷斷裂等藝術造型手段,進行戲劇性處理,再現歷史場景,產生新奇幽默效果,使大量閑置產業類建筑再度煥發活力。
令人們欣喜的是,四川美術學院的藝術家們自發行動,把四川美術學院附近的“坦克倉庫”改造成“坦克倉庫藝術中心”。坦克倉庫原是兵器工業部原“空壓廠”用來存放坦克的地方。軍轉民變成了“西車廠”之后,由于多種原因,巨大的坦克倉庫被閑置。偶爾被美院學生和一些藝術家用來作展館。2004年,四川美院買下了坦克倉庫,經過改造整修之后,現在“坦克倉庫藝術中心”擁有50間藝術家工作室、700多平方米的綜合展示廳、350平方米的學術活動廳、200平方米的多媒體展示廳,以及駐留藝術家公寓,發揮了極大的作用。
重慶現存的閑置產業類歷史建筑量大、面廣。重慶的產業類歷史建筑記錄了重慶近現代工業產業發展的歷史。由于對閑置產業建筑再利用認識不夠,沒能發揮閑置產業建筑再利用的優勢,有待加強研究開發利用,激活這些閑置產業建筑的經濟價值、社會文化價值和生態價值,將它們建成城市景觀,重現昔日的光彩。
[1]簡·雅各布斯著(美).《美國大城市的生與死》.南京:譯林出版社,2005.
[2]王建國,戎俊強.《城市產業類歷史建筑及地段的改造再利用》.世界建筑.2001(6).
[3]阮儀三,王景慧,王林.《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理論與規劃》.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2002.
[4]常青.《建筑遺產的生存策略——保護與利用設計實驗》.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