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嘉威謝國平何偉東梁寒潔馮瑞強容錫滄.廣東省江門市人民醫院 南方醫科大學附屬江門醫院骨科,廣東江門59000;.南方醫科大學附屬南方醫院創傷骨科,廣東廣州5055
綜合治療絕經后骨質疏松癥的療效觀察
馮嘉威1謝國平2何偉東1梁寒潔1馮瑞強1容錫滄1
1.廣東省江門市人民醫院 南方醫科大學附屬江門醫院骨科,廣東江門529000;2.南方醫科大學附屬南方醫院創傷骨科,廣東廣州510515
[摘要]目的 比較觀察常規治療和骨質疏松治療儀治療絕經后骨質疏松癥患者的臨床療效。 方法 收集70例絕經后骨質疏松癥女性患者,按隨機數字分為常規組和綜合組,各35例。常規組采用口服鈣爾奇D咀嚼片和阿侖磷酸鈉;綜合組采用口服鈣爾奇D咀嚼片、阿侖磷酸鈉并配合骨質疏松治療儀進行治療,療程為6個月,觀察治療前后患者骨密度的改變和骨痛緩解情況。 結果 兩組患者治療前的L2~4、股骨頸、股骨大轉子骨密度無顯著性差異(P>0.05);兩組患者治療前后比較,L2~4、股骨頸、股骨轉子骨密度均有不同程度增加(P<0.05),治療后綜合組患者骨密度高于常規組(P<0.05)。在臨床療效方面,綜合組和常規組患者的總有效率分別為93.94%、84.38%,兩組臨床療效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骨質疏松治療儀結合常規藥物治療可以明顯緩解絕經后骨質疏松癥患者的骨痛,提高腰椎骨密度,優于常規藥物治療,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骨質疏松治療儀;絕經后骨質疏松癥;骨密度;鈣爾奇D;阿侖磷酸鈉
骨質疏松癥(osteoporosis)是一種以骨量減少和骨微結構破壞為特征,導致骨強度下降、脆性增加,易于骨折的骨代謝性疾病,嚴重威脅人類生存質量。我國人口的老年化,骨質疏松癥的發病率呈上升趨勢,已成為一個社會關注的健康問題。本病多見于老年人,尤其是絕經后婦女。絕經后骨質疏松癥是女性絕經后卵巢功能減退,雌激素分泌減少,破骨細胞活躍,骨吸收大于骨形成,體內骨量減少,骨脆性增加的代謝性骨病,臨床表現以骨痛、畸形、骨折等為主。目前治療以雌激素、鈣制劑、維生素D、抑制破骨細胞藥(如:阿侖磷酸鈉)等藥物為主。骨質疏松治療儀能加速骨組織的生長,減少骨量流失,提高骨密度、改善骨質量。本研究從2012 年2月~2014年2月,我院骨科采取口服鈣爾奇D咀嚼片、阿侖磷酸鈉并配合美國JUVENT1000骨質疏松治療儀治療絕經后骨質疏松癥,取得了較滿意的療效,現報道如下。
1.1納入標準
年齡≥45歲,絕經1年以上,伴有腰痛和(或)負重性疼痛,腰椎或股骨頸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低于正常人骨密度峰值2.5個標準差(SD)。
1.2排除標準
繼發性骨質疏松癥患者;雙膦酸鹽類藥物過敏者;合并嚴重心腦血管疾病;合并肝腎及消化道疾病;合并結締組織病或惡性腫瘤;1年內接受過雌激素、雙膦酸鹽類、降鈣素等藥物治療。
1.3治療方法
首先進行健康教育,患者就診時均給予關于骨質疏松癥防治的健康教育,使患者及家屬對骨質疏松癥的相關知識有較充分的了解。將患者隨機分為常規組(35例)和綜合組(35例),常規組每晚服用鈣爾奇D咀嚼片1片/d(碳酸鈣D3片,含鈣元素600mg、維生素D 125IU,江蘇惠氏制藥有限公司),早晨清晨空腹狀態下口服阿侖磷酸鈉1粒/周(70mg)(杭州默沙東制藥有限公司,H20010515,需較大量飲水,服藥后半小時內不能平臥,半小時內不能進食);綜合組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應用骨質疏松治療儀(美國JUVENT1000)每日一次治療30min,患者取自然坐位,其治療頻率采用自動掃描或設定檔位,強度根據患者坐位體重,設為1、2、3檔,駐留時間采用自動方式,治療中仍可根據患者自我感覺調整強度,在耐受范圍內,盡可能強度調大。10d一個療程,共30d。
1.4觀察指標
分別于治療前及治療1個月時觀察以下指標:(1)骨密度:采用雙能X線骨密度儀測量l2~4(LS)、股骨頸(Neck)的骨密度,骨密度測量及結果分析由放射科有經驗的技術員及醫師完成。(2)骨痛:參考文獻[1]疼痛部位及程度包括平臥痛、靜坐痛、行走痛、負重痛等。無疼痛為0分;輕度:疼痛較輕,偶爾出現,1分;中度:疼痛時輕時重,反復發作,但不影響生活和工作,2分;重度:疼痛較重,持續,影響正常生活、工作和睡眠,3分。
1.5療效標準
參考劉忠厚主編的《骨質疏松癥》。顯效:腰背疼痛明顯緩解,積分下降>2/3,任何一個部位BMD值治療后上升≥0.06g/cm2;有效:腰背疼痛明顯緩解,積分下降>1/3~2/3,BMD值上升<0.06g/cm2;無效:腰背疼痛無明顯緩解,積分下降<1/3,BMD無明顯變化。
1.6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軟件,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一般資料
我院2012年2月~2014年2月期間骨科門診就診并確診為絕經后骨質疏松癥70例患者。受試者年齡46~75歲,平均(53.4±4.9)歲,其中65例患者完成1年隨訪,5例患者脫落(發生藥物不良反應脫落1例,其他疾病、骨折等脫落4例)。兩組患者年齡、體重指數、絕經時間、病程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兩組年齡、體重指數、絕經時間和病程比較(±s)

表1 兩組年齡、體重指數、絕經時間和病程比較(±s)
組別 年齡(歲)體重指數(kg/m2)絕經時間(年)病程(年)常規組 54.6±5.7 24.23±5.24 10.31±7.15 4.48±1.53綜合組 52.7±3.9 24.83±4.95 11.54±6.53 4.83±1.62 t 0.033 0.927 0.875 0.219 P 0.298 0.360 0.539 0.729
2.2骨密度
兩組患者治療后L2~4、股骨頸、股骨大轉子BMD均高于治療前,兩者均有顯著性差異(P<0.05)。兩組患者治療前L2~4、股骨頸、股骨大轉子BMD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L2~4、股骨頸、股骨大轉子BMD比較,綜合組均高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和治療后的L2~4、股骨頸、股骨大轉子BMD比較(± s,g/m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和治療后的L2~4、股骨頸、股骨大轉子BMD比較(± s,g/m2)
組別 n 分層 L2~4 股骨頸 股骨大轉子常規組 35 治療前 0.81±0.11 0.67±0.08 0.61±0.07治療后 0.87±0.10 0.71±0.07 0.63±0.09綜合組 35 治療前 0.81±0.12 0.67±0.09 0.60±0.08治療后 0.92±0.13 0.74±0.08 0.64±0.09 t 8.672 6.025 9.279 P 0.009 0.015 0.003
2.3臨床療效比較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共70例患者,其中65例患者完成1年隨訪,5例患者脫落(發生藥物不良反應脫落1例,其他疾病、骨折等脫落4例)常規組的總有效率為84.38%,無效率為15.62%;綜合組的總有效率為93.94%,無效率為6.06%。經x2檢驗,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比較
絕經后骨質疏松癥是絕經后婦女常見的疾病之一。由于絕經后婦女的雌激素水平下降,雌激素對破骨細胞的抑制作用減弱,從而破骨細胞活性相對增加,抑制腸鈣吸收及尿鈣的重吸收,導致骨吸收大于骨形成,骨量丟失,出現骨痛、畸形和骨折等癥狀。我國人口的老年化,骨質疏松癥發病率高,有學者[2]認為絕經后婦女患骨質疏松癥的人數超過中風、心臟病或者乳腺癌的人數總和,預計到2050年我國老年婦女骨質疏松發病率高達50%~70%。因此,如何防治婦女絕經后骨質疏松癥成為亟待解決的醫學問題。
目前關于骨質疏松癥的治療主要以藥物為主,鈣劑和維生素D作為治療骨質疏松的基礎藥物,鈣劑能提供骨礦物質,促進骨礦化,增加骨強度。維生素D可反饋性地減少甲狀旁腺激素的釋放,從而降低骨轉化率[3],Hitz等[4]研究表明在補鈣基礎上補充維生素D可明顯增加老年患者的骨密度,降低骨折發生率。抗骨質疏松癥的藥物分為抑制骨吸收和促進骨形成的藥物。目前最常使用的藥物有阿侖磷酸鈉(福善美)、降鈣素、密固達等。降鈣素可以降低破骨細胞的數量及活性,對成骨細胞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具有較強的抗炎及中樞性鎮痛作用。應用降鈣素會發生低血鈣,故應適當地與鈣聯合應用[5-6]。但近年來歐洲、北美等研究者發現長期使用降鈣素,引起子宮內膜癌、前列腺癌等風險增加,故目前不推薦長期使用,且不作為抗骨質疏松治療的首選。
阿侖膦酸鈉是第3代雙磷酸鹽類,是目前最強的骨吸收抑制劑,促進破骨細胞凋亡,是破骨細胞所介導的骨質再吸收的一種有效的特異性抑制劑,治療1年以上即可顯著降低腰椎和髖部的骨折危險性[7]。本實驗中,患者使用抗骨質疏松藥物治療后,在L2~4、股骨頸、股骨大轉子BMD均高于治療前,治療前與后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而絕經后骨質疏松癥的治療也可以使用雌激素替代療法,但一旦停藥后骨礦物丟失過快,需長期使用,但并發癥多。因此,尋找一種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法已成為研究絕經后骨質疏松癥的重要課題。
骨痛是骨質疏松癥患者就診的主要原因,而骨痛是骨吸收增加、骨小梁破壞及繼發肌肉痙攣[8]。既往文獻報道骨質疏松治療儀治療可改善絕經后骨質疏松癥患者的骨密度[2],提高老年骨質疏松癥患者的骨密度[9],緩解骨痛的作用[10-11]。針對絕經后骨質疏松癥這一老年退化性疾病,單一的治療效果往往并不理想,因此,我們結合藥物和物理聯合治療絕經后骨質疏松癥,研究的結果表明口服鈣爾奇D和阿侖磷酸鈉及骨質疏松治療儀聯合治療在改善癥狀(特別是緩解骨痛)和提高骨密度方面均優于常規治療。治療后兩組L2~4、股骨頸、股骨大轉子BMD比較,綜合組均高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美國JUVENT1000骨質疏松治療儀是目前國際上治療骨質疏松癥最先進、最安全有效的儀器,已得到多國政府認證。該儀器是利用計算機技術和電磁場原理相結合,產生脈沖電磁場,通過身體感應電磁場后,刺激成骨細胞活性,改善骨代謝,促進骨形成,維持和增加骨密度,重建下肢的ⅡA型股纖維的快速收縮運動,促進血液回流,起到治療骨質疏松癥的作用,預防和降低骨折發生率。該機器操作簡單,無需專業人員操作,機器占地面積小,移動方便。并且物理治療具有無毒副作用的優點,價格便宜,患者易于接受其治療。治療中,患者有較大的自由度,患者可取自然坐位甚至站位,治療頻率采用自動掃描或設定檔位,強度根據患者坐位體重,設為1、2、3檔,駐留時間采用自動方式,治療中仍可根據患者自我感覺調整強度,為保證治療效果,在耐受范圍內,盡可能強度調大。
防治骨質疏松已經成為老年女性的重要問題[12]。需要國人的高度重視與切實的行動措施[13]。由于老年女性骨質疏松的病因是多因素的,而且骨代謝調控涉及多層次、多因素、多水平,因此,防治措施也是多種多樣。臨床研究表明,脈沖電磁場具有緩解骨質疏松性疼痛及提高骨密度的作用[14-19]。
本研究的結果表明聯合骨質疏松治療儀和藥物治療可以明顯緩解骨痛,提高骨密度,且未發現嚴重不良反應,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張榮華,陳可冀,陸大祥,等.益骨膠囊治療絕經后骨質疏松癥的臨床研究[J].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2004,24(8):680-684.
[2] 許敏,夏衛東.骨質疏松治療儀治療絕經后骨質疏松癥療效觀察[J].中醫正骨,2007,11(9):12-14.
[3] Nakayama H.Active vitamin D3therapy for guiucocorticoidinduced osteoporosis[J].Ciin Caicium,2006,16(7):117.
[4] Hitz MF,Jensen JE,Eskiidsen PC.Bone minerai density and bone markers in patients with a recent low-energy fracture:effect of 1 y of treatment with caicium and vitamin D[J].Am J Ciin Nutr,2007,986(1):251-259.
[5] 任平,王大偉,成維盛.鮭魚降鈣素鼻噴劑對骨質疏松性疼痛和骨密度的影響研究[J].護士進修雜志, 2011,26(14):1258-1259.
[6] 趙剛,李國華,陳彬寧.鮭魚降鈣素治療原發性骨質疏松癥的療效觀察[J].天津藥學,201l,23(3):4446-4448.
[7] Dennis M,Black.Fracture risk reduction with alendronate in women with osteoporoois:The fracture invention trial[J]. The 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and MetRbo lism,2000,11:4118-4124.
[8] 闞世鋒,陳文華,余波,等.運動強度對骨密度影響的研究進展[J].中國物理醫學與康復雜志,2012,34(9):705-706.
[9] 中華醫學會骨質疏松和骨礦鹽疾病分會.原發性骨質疏松癥診治指南(2011)[J].中國骨質疏松和骨礦鹽疾病雜志,2011(1):2-17.
[10] 梁莉萍,王立.鮭魚降鈣素聯合低頻脈沖電磁場治療絕經后婦女骨質疏松癥的臨床觀察[J].中國骨質疏松雜志,2013(10):114-115.
[11] 王勃,劉田.骨質疏松治療儀治療老年骨質疏松癥臨床觀察[J].黑龍江醫藥,2013(5):154-155.
[12] 梅敏,何建峰,李成康,等.骨質疏松癥研究進展[J].吉林醫學,2011,32(4):749-751.
[13] 朱俊杰,陳德明.影響運動治療骨質疏松癥運動學因素的研究進展[J].哈爾濱體育學報,2011,29(1):74-78.
[14] 周建,陳克明,葛寶豐,等.電磁場的應用與研究進展[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11,11(31):5162-5167.
[15] 肖登,何成奇.低頻脈沖電磁場治療骨質疏松癥的干預途徑[J].中國臨床康復,2005,9(31):193-195.
[16] 李寧.ZH-21骨質疏松治療儀配合藥物治療骨質疏松癥30 例[J].中國療養醫學,2013(4):114-116.
[17] 王震東.骨質疏松治療儀聯合雌激素骨質疏松治療的觀察[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3(9):101-102.
[18] 于斌,夏英鵬,杜文軍,等.唑來膦酸鹽治療重度絕經后骨質疏松及腰背痛的臨床觀察[J].遼寧醫學院學報,2015,36(4):37-41.
[19] 胡群.特立帕肽治療絕經后婦女骨質疏松癥的療效觀察[J].中國醫學創新,2013,10(32):19-20.
[中圖分類號]R58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0616(2015)23-17-04
[基金項目]廣東省江門市科研基金項目(2014020)。
收稿日期:(2015-09-10)
Efficacy of combined treatment 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
FENG Jiawei1XIE Guoping2HE Weidong1LIANG Hanjie1FENG Ruiqiang1RONG Xicang1
1.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Jiangmen, the Affiliated Jiangmen Hospital of 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 Jiangmen 529000, China; 2.Department of Orthopaedics and Traumatology, Nanfang Hospital Affiliated to 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515,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conventional and osteoporosis therapy apparatus in 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 Methods 70 female patients with 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a conventional group and integrated group, the conventional received oral Caltrate D chewable and Alendronate , the integrated group received oral Caltrate D chewable, Alendronate and osteoporosis therapy apparatus for six months. Changes of their BMD and cumulative scores of pain after treatment were investigated. Results BMD changes at the femoral neck and lumbar 2-4 did not differ significantl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BMD at lumbar 2-4, neck and trochanter sites of both groups after the treatment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compared with those before the treatment (P<0.05). BMD of integrated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in conventional group after treatment, (P<0.05). The total therapeutic effective rate in two groups were 93.94% and 84.38% respectively (P<0.05). Conclusion Osteoporosis therapy apparatus in combination with routine drug therapy could obviously relieve pain and improve BMD of 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 patients, is superior to conventional drug treatment and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Dynamic motion therapy devices;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Bone density;Calcium carbonate vitamin D3;Alendronate sodi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