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劍超
(兵團第十二師農業科學研究所,新疆烏魯木齊830088)
基質育苗對草莓生長發育的影響
鄭劍超
(兵團第十二師農業科學研究所,新疆烏魯木齊830088)
為培育優質草莓種苗,提高草莓種苗定植成活率和減少定植時緩苗時間,本試驗以草莓品種紅顏和蒙特瑞為試材,研究了基質育苗與土培育苗對草莓種苗生長發育的影響。結果表明,基質育苗增加了草莓根長、根體積、根與莖干物質重,促進了地下部分的生長發育,使根系較為發達,莖較粗,有利于營養成分較多的積累到根和莖中,而減少了后期草莓種苗定植緩苗時間,定植成活率提高。
草莓;基質;育苗;生長發育
草莓(Fragaria ananassa Duch.)屬薔薇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口味鮮美、營養豐富,素有“水果皇后”之稱[1]。其種植周期短、經濟效益顯著,近幾年新疆種植面積迅速增大。所以對優質草莓種苗需求增加,但長期的土培育苗,致使生產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土傳病蟲害,嚴重影響草莓種苗的質量[2]。基質栽培是無土栽培的一種,栽培基質可為巖棉、珍珠巖、蛭石、草炭、鋸末等,或者將幾種基質按一定配比混合使用。無土栽培能夠克服草莓連作障礙和土傳病蟲害[3-5]。針對目前草莓育苗生產上存在的問題,本試驗研究基質育苗與土培育苗對草莓種苗生長發育的影響,旨在為草莓培育優質種苗、提高草莓后期定植成活率提供理論依據。
1.1 試驗材料
試驗以草莓品種紅顏和蒙特瑞為試材。
1.2 試驗設計
本試驗設4個處理,分別為紅顏土培育苗、紅顏基質育苗、蒙特瑞土培育苗、蒙特瑞基質育苗。各處理育苗100株。在塑料大棚內育苗,所用基質為草炭∶珍珠巖=2∶1,土為壤土。
1.3 測定指標
各處理隨機選取草莓苗10株,分別測量其株高、葉片數、莖粗、葉面積、根長、根體積、根干物質重、莖干物質重、葉干物質重等指標。
1.4 數據處理
采用Excel2010和DPS 7.05進行數據整理和分析,Duncan新復極差法進行差異顯著性檢驗。表中數據用平均值±標準誤差(mean±SE)表示。
2.1 基質育苗對草莓農藝性狀的影響
由表1可知,參試草莓品種紅顏和蒙特瑞在土培育苗下株高較高,且2個草莓品種均與基質育苗下株高差異達顯著水平。葉片數表現為土培育苗較多,且紅顏土培與基質育苗葉片數差異顯著。葉面積也表現為土培育苗較大,且2個品種均與基質育苗下葉面積差異顯著,但莖粗表現為基質育苗下較粗。這表明草莓在基質育苗下營養成分較多的積累到莖中,提高后期定植養分供給,增加了成活率,而土培育苗下草莓地上部分生長較旺盛。
2.2 基質育苗對草莓根系生長發育的影響
由表2可知,草莓在基質育苗下根長顯著增加,與土培育苗相比紅顏根長增加37.15%、蒙特瑞增加68.75%,均達到顯著差異。同時根體積也表現為基質育苗下較大,與土培育苗相比紅顏增加102.60%、蒙特瑞增加53.53%,也均達到顯著差異。這表明草莓基質育苗可顯著增加草莓根長與根體積,使地下部分生長旺盛,減少后期定植緩苗時間。

表1 基質育苗對草莓農藝性狀的影響

表2 基質育苗對草莓根系生長發育的影響
2.3 基質育苗對草莓各器官干物質的影響

表3 基質育苗對草莓各器官干物質的影響g
根據各處理干物質可知,草莓在基質育苗下根積累的干物質較多,與土培育苗相比紅顏根干物質重差異達顯著水平,莖也表現為基質育苗下積累較多,與土培育苗相比紅顏增加3.70%、蒙特瑞增加9.76%。但葉干物質表現為基質育苗下積累較少。這表明,基質育苗可促進草莓地下部分生長、增加莖干物質積累,有利于提高后期定植的成活率。
在本試驗條件下, 對2 種草莓育苗方式的農藝性狀、各器官干物質重等指標的綜合分析可知,草莓在土培育苗下株高、葉片數及葉面積較大,且株高和葉面積顯著高于基質育苗。基質育苗使草莓根長、根體積、根和莖的干物質重增加,促進了地下部分的生長發育,根系較為發達,莖粗較粗,使營養成分較多的積累到根和莖中, 而減少后期草莓苗定植緩苗時間和提高定植的成活率。
[1]陳勝萍,陳志,劉曉光,等.不同草莓品種形態指標、產量和抗病性研究[J].山西農業科學,2014,42(12):1267-1269.
[2]張建人,陸宏.草毒干物質積累與養分吸收特性[J].果樹科學,1997,14(1):50-51.
[3]董靜,張運濤,王桂霞,等.日光溫室基質栽培對‘紅顏’草莓品種生長發育的影響[J].西北農業學報,2008,17(3):232-235.
[4]吉沐祥,李國平,霍恒志,等.大棚草莓基質栽培技術規程[J].江蘇農業科學,2005(6):98-100,142.
[5]Li Yongping,Zhu Haisheng,Ma Hongqi,et al.Study on Soilless Culture of Facility Strawberry[J].gricultural Science&Technology,2014,15(7):1065-1068.
2015—10—19